专题十三 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十三 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十三 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十三 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十三 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复习主题突破通史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三世界史专题十三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专题复习主题突破多维探究引领备考新模式主题一全球联系的建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01主题二工业社会的到来和社会生活变迁02主题三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与竞争03大题增分13高考非选择题——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04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05主题解读:从15世纪末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使世界各地区由孤立走向联系,并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全球性商品流动加速。随着全球联系的建立,国际贸易发展,二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出现新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全球联系的建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主题一1.新航路开辟和全球联系建立新航路开辟(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追求财富、陆路受阻、传播宗教、王室支持、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进步(2)概况: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②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航路开辟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⑤1497年,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⑥16世纪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⑦17世纪初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⑧1578年,德雷克到达合恩角。⑨1642—1643年,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全球联系的建立人口的迁徙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黑奴贸易。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动植物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社会生活疾病传播随着人口迁移,许多大洲的疾病向世界蔓延,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市场空间范围扩大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玉米、烟草、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珍珠和象牙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市场联系便捷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3.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1)近代商业贸易世界市场形成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逐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商贸变化商贸中心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制公司等商品种类世界各大洲的商品种类增多国际格局世界贸易由以英国为中心向多中心的格局变迁(2)20世纪以来的国际贸易①贸易体系: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②贸易形式: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4.世界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1)金本位制①形成: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②瓦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二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建立①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③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旨在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4)21世纪的国际货币形势: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1.命题点:16—17世纪航海活动的影响(2024·全国新课标卷)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17世纪的航海活动(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2413题号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大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金银等贵金属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快,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故选D项;“地圆说”在16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413题号52.命题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2024·湖北卷)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413题号5A

[材料中提到阿姆斯特丹设置大量街灯以及雇佣人员巡逻使得夜晚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有类似情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为此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2413题号53.命题点: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2024·全国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2413题号5A

[根据材料“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英镑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货币,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表明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故选A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2413题号54.命题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2023·全国乙卷)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2413题号5D

[根据材料“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由此可知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多,在世界出口额比重中占据较高比例,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这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仍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C项。]2413题号55.命题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2023·全国新课标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2413题号5C

[根据材料“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发达国家普遍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家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这一时期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这是企图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推卸其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问题应承担的历史责任,C项正确。]2413题号51.新航路开辟引起世界历史的七大变化2.认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贸易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生产全球化;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资本全球化。(2)实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问题: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1.(2024·江苏南通一模)1581年,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此时的葡萄牙(

)A.垄断太平洋贸易B.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C.热衷于商品输出D.得益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413题号√2413题号B

[根据材料“1581年,葡萄牙人……返回澳门或果阿”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贸易逐步发展,且这一时期全球贸易网逐步发展,葡萄牙人在太平洋贸易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体现了其对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有一定推动作用,故选B项;葡萄牙人也要使用西班牙的帆船运输,“垄断”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表明这一时期商品出口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并非葡萄牙,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2024·安徽池州一模)如图所示是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工仿制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瓷盘,上面装饰有抽着烟斗的仙人图案。该瓷盘反映了(

)A.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B.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C.全球贸易中心的转移D.荷兰手工制造的发达题号2413√题号2413B

[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工仿制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瓷盘,说明当时中国制瓷技术已经传入荷兰,而瓷盘上面装饰的是抽着烟斗的仙人图案,说明美洲的烟草已经传入荷兰,所以该瓷盘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选B项;这个瓷盘是荷兰人仿制的,单凭它不能反映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排除A项;全球贸易中心的转移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就已经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了,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题干仅提到了荷兰人仿制的一个瓷盘,且并未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荷兰手工制造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3.(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913年英国外贸数据显示,自外国进口至英国货物总额为390459000英镑,其中免税额为359225000英镑,免税比例高达92.0%;英国出口到外国商品总额为244919000英镑,外国对英国商品免税额只有92964000英镑,免税比例仅有38.0%。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英国外贸优势丧失B.国际贸易争端加剧C.英国经济政策改变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中英国的进出口数据可知,英国进口商品额度较大且免税额高,但出口额相对较少且免税额低,说明英国商品出口受到限制,结合历史背景可知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且国际贸易争端加剧,故选B项;“外贸优势丧失”的说法不准确,进出口额度并不完全能成为判断外贸发展态势优劣的依据,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当时仍旧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并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山西晋中二模)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A.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C.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题号2413C

[根据题干可知,荷兰商人通过租地(葡属巴西、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经营甘蔗种植园,并使用奴隶(从牙买加买来)进行生产,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故选C项;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雇佣”,但是题干中并没有述及“雇佣”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根据题干“租地”“承包”“买来”等内容可知,荷兰商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中荷兰商人的行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D项。]工业社会的到来和社会生活变迁主题二主题解读: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并导致人类生活模式、生产模式甚至思维模式发生革命性跃迁。依照工业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蒸汽机技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1.工业革命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广阔的海外市场由实验科学发达的美、德引领成就珍妮纺纱机、复动式蒸汽机等电力的广泛应用,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等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现代工厂制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弊端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1)表现: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等。(2)影响: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二、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时期表现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生产:美洲物种外传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社会生活:丰富了食物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时期表现工业革命后食物生产: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社会生活:粮食储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2.人口迁移(1)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先后进入美洲地区,引起了美洲族群的变化,混血人种逐渐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2)大洋洲: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白人逐渐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华工为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贡献。3.城市化及城市建设概况表现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建设电梯、钢筋混凝土技术、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提高了城市的居住条件,水网、照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4.近现代交通的发展(1)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出现蒸汽机车、汽船、轮船,发明汽车、飞机。(2)现代交通发展:出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5.疫病与防疫(1)疫病危害①疫病的传播:带来了人口(尤其是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②天花和鼠疫肆虐欧洲: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2)卫生防疫:牛痘接种法、巴氏消毒法、青霉素及近代解剖学、诊断学和药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卫生防疫能力。(3)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1.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2024·1月浙江卷)有学者指出:“欧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页农艺史,是在哥伦布二度来航才真正发轫。当他重返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多米尼加两国所在之岛屿),带领着17艘船只、1200名人手,还有各式作物种子、切枝……初期栽种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下列项中,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辣椒C.小麦 D.玉米√2413题号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小麦是在旧大陆种植的作物,属于哥伦布能带去新大陆的作物,故C项正确;马铃薯、辣椒和玉米都原产于美洲,故A、B、D三项排除。]2413题号2.命题点: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2413题号A

[根据材料“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可知,17世纪的法国某一工场分工明确,雇佣人数较多,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故选A项。]2413题号3.命题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2024·全国甲卷)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

)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2413题号C

[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对生产组织结构的重构,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女工人身自由被限制,并非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且这种方式降低了女工的生产自主性,故排除A、B两项;“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2413题号4.命题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2024·黑吉辽卷)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13题号B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今世界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这说明当今世界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①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传统燃油汽车企业的转型,没有体现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排除②,新能源汽车只是改变了汽车的能源消耗形式,并没有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排除④,所以排除A、C、D三项。]2413题号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2.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1)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2)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近代人口的迁移主要体现出由人口较密集的欧亚地区向人口较稀疏的美洲、大洋洲输入。(3)由发达国家主导。近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随着欧洲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进行的。(4)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自愿移民主要是指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者、探险者;强迫移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奴隶贸易。3.城市化的积极影响1.(2024·广东湛江二模)如图所示为1874年到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英国工业经济日益衰退B.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C.西方工业化得到了发展D.西方工业化发展较均衡2413题号√2413题号C

[根据题图可知,1874—1900年西方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不均衡,但是依然在增长,这表明这一时期西方工业化依然得到发展,故选C项;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低于美、德、法三国,但是依然有增长,“日益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于英、法两国,但并不表明德国工业总实力高于英、法两国,排除B项;根据题图可知,西方工业化发展不均衡,排除D项。]2.(2024·安徽合肥二模)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B.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C.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该协会制定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机器化生产的需要,故选B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与材料时间“19世纪中叶”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涉及棉花的质量标准,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C项;制定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提高棉纺织业原料品质,但“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3.(2024·福建泉州一模)如图所示为荷兰画家梵高于1885年创作的油画。该油画体现了(

)A.工业社会的底层生活B.日常食物种类繁多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贫富分化十分严重题号2413√题号2413A

[根据材料“1885年”可知为工业革命时期,“吃马铃薯的人”为底层人民,材料显示工业社会的底层生活,故选A项;材料显示的食物是马铃薯,并无其他食物的信息,无法得出“种类繁多”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食物是马铃薯,并不能说明其来源,排除C项;材料并无富人生活的信息,无法得出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的结论,排除D项。]4.(2024·哈师大附中一模)19世纪末,美国自行车骑手发起了“公路改善运动”。20世纪初,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产业等成为公路游说团体的主力。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公路里程几乎增加了90%。这反映出(

)A.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C.进步力量主导时代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题号2413√题号2413A

[根据材料“19世纪末,美国自行车骑手发起了‘公路改善运动’”“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产业等成为公路游说团体的主力。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公路里程几乎增加了90%”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路改善运动的参与者由自行车骑手扩大到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等产业者,说明人们改善交通意识的增强和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反映出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故选A项;不同阶级成分的人参与了公路改善运动,“人民群众”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主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交通意识的增强对于交通改善的作用,而非科学技术的作用,排除D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与竞争主题三主题解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但苏联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基本特征的苏联模式,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1.二战结束前,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与竞争社会主义国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国家(3)苏联模式: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改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基本做法: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2)建立法西斯政权,侵略扩张,如德日2.二战结束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与竞争社会主义国家(1)面临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效果有限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3)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资本主义国家(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①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大政府开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经济增长“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20世纪80年代,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协调,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经济秩序资本主义国家(2)科技的新发展(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4)“福利国家”制度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带来国家财政负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福利开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找新的平衡(5)社会运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1.命题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024·山东卷)下表为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

)2413题号5类型年份私人投资政府投资19351351011940122221A.恢复经济发展的努力B.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D.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类型年份私人投资政府投资19451472221950190354√2413题号5D

[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政府投资不断增加,且逐渐超过私人投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由此可知,材料中变化反映了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故选D项;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美国经济已得到恢复,A项表述不妥,排除;此时美国未放松对拉美的控制,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C项时空错位,排除。]2413题号52.命题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24·山东卷)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导致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竞争力下降B.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C.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413题号5A

[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增多而生产原料减少,说明二战后英国衰落,其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下降,故选A项。]2413题号53.命题点: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发展(2024·湖北卷)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A.积极反思纳粹罪行 B.致力于摆脱战败阴影C.重视传承电影艺术 D.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2413题号5√B

[题干中联邦德国的怀旧电影内容、对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民众的描绘以及强调“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摆脱战败的阴影,重构一种没有战争影响的历史形象,B项正确;这些电影内容并非积极反思纳粹罪行,排除A项;题干重点不是强调传承电影艺术,排除C项;这种重构更多的是为了摆脱战败阴影,而非单纯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排除D项。]2413题号54.命题点:美国救助对象变化的原因(2024·广东卷)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国家干预的减少 B.经济危机日趋严重C.民权运动的高涨 D.移民问题愈演愈烈2413题号5√C

[根据材料可知,救助政策从开始的主要救助白人贫困家庭到二战后黑人贫困家庭也在救助之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黑人掀起了民权运动,反对种族歧视,因此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民权运动的高涨,C项正确;救助政策是国家干预的表现,且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大对国家的干预,排除A项;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移民问题,排除D项。]2413题号55.命题点: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体育教育(2024·江苏卷)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413题号5√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工业化建设时期,注重体育教育意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为工业建设提供劳动力,从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C项正确,A项排除;发展体育与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无关,B项排除;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于194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排除。]2413题号51.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政策特点根本目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1.(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下表所示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当时(

)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2413题号经济年份社会主义经济城乡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宗法式经济1923—192435.5%54%8.9%1.0%0.6%A.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B.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C.避免了计划体制的弊端D.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羁绊2413题号√2413题号B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苏联1923—1924年存在多种经济形态,不是绝对单一的经济模式,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恢复了一定的活力,逐步减轻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危机,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危机,但是并未完全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避免”说法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从1928年才开始,且弊端始终存在,排除C项;“摒弃”说法错误,苏联当时仍旧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未动摇,排除D项。]2.(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二战期间,美国数百万黑人曾在军中服役或在军工厂工作。二战后,美国掀起了公开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斗争,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主张非裔美国人参加和平示威,运动蔓延全国。美国政府最终签署民权法案,保护非裔美国人的投票权。这表明(

)A.外来移民导致美国文化冲突严重B.民权运动强化美国政府立法权C.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变化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以缓解题号2413√题号2413C

[根据题意可知,二战后美国掀起了公开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斗争,美国政府最终签署民权法案,保护非裔美国人的投票权。这说明美国政府在二战后逐渐重视并保障人权,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变化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中的运动是美国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所导致的,并不是外来移民导致的美国文化冲突,排除A项;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该民权法案是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强化美国政府立法权”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有所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仅通过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以缓解”的结论,排除D项。]3.(2024·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题号2413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depression大萧条Greatstagflation滞胀Currenteconomiccrisis经济危机)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题号2413√题号2413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纵轴数值越低,表示此时黄金兑本国货币的能力较强,本币价值量较低。由图可知,在经济危机时期,英美本国货币价值量都快速下降,其原因是英美两国为了刺激出口,选择大量发行本国货币,因此调整货币政策是政府应对危机的一种手段,故选A项;经济大萧条时期纵轴数值低,本国货币价值低,排除B项;二战后确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而非变动汇率,排除C项;滞胀危机期间货币贬值,居民生活成本升高,排除D项。]4.(2024·安徽六校质检)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政府进行了多次货币贬值以鼓励出口,还进行了工业转型,却导致了大量的裁员和社会紧张局势。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与英国经济好转相关的举措是(

)A.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息率B.政府加强经济管制,减少开放与竞争C.扩大福利开支,减少公共品市场化D.政府减少经济干预,鼓励自由市场经济题号2413√题号2413D

[根据材料“政府……货币贬值……工业转型”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实施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政府减少经济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等进行经济改革,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故选D项;“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息率”会增加政府的债务,依然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这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好转,排除A项;“政府加强经济管制,减少开放与竞争”体现了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一政策会加剧危机,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好转,排除B项;“扩大福利开支,减少公共品市场化”会加剧英国的财政负担,与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采取的恢复经济的举措相悖,排除C项。]例

(2024·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它们是位于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运来货物,在预定时间、地点相互交易。香槟伯爵在骚乱年代维持了秩序,给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到12世纪中叶,香槟集市因其贸易量而蜚声于整个大陆。14世纪初,香槟地区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国王收取比交易费用更高的费用,如棚舍出租费和销售税等。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已不能满足需求,其重要性开始下降。——摘编自[英]诺尔曼·庞兹《中世纪城市》等高考非选择题——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大题增分13材料二

12世纪中期形成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它由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等地的独立城市国家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的商业中心拥有贸易站。15世纪,同盟实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诺夫哥罗德、伦敦、布鲁日等贸易站特权被所在国收回。17世纪,中欧和北欧的战争成了对汉萨同盟的最后一击,同盟城市数量逐渐减少。——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4分)[点拨]

依据材料一“商人用马车或驮畜运来货物,在预定时间、地点相互交易”“给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14世纪初,香槟地区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可知,有利于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促进了欧洲城市的自治和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依据材料二12世纪中期至17世纪的汉萨同盟,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6分)[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4分)[点拨]

依据材料一“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和材料二“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的商业中心拥有贸易站”可得出由集市贸易向垄断贸易、远洋国际贸易发展;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从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贸易网络逐步扩大等方面回答。[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有利于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促进了欧洲城市的自治和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4分)(2)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导致贸易特权被收回;新航路的开辟使同盟的重要性下降;战争的打击导致同盟瓦解。(6分)(3)由集市贸易向垄断贸易、远洋国际贸易发展;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贸易网络逐步扩大。(4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1)卷面整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4)表述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清楚表述。(5)语言要简洁,切中要害。(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高考阅读时间紧,阅卷教师工作量大,最喜欢批阅符合以上六点要求的试卷。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六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2024·黑吉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可知,“欧陆游学”传统;根据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技术的变革,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已经经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宗教改革运动更是推动基督教的变革,宗教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人们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根据材料“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了推动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可知,文化旅游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根据材料“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可知,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英国旅行者的个人的性别观念、情感结构、自我认知等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答案]

(1)交通技术变革;思想解放,宗教的衰弱,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欧陆游学”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了推动作用。(6分)(2)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6分)一、选择题1.(2024·广东佛山二模)历史上亚洲文明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东南亚季风贸易圈等区域性贸易网络,打通了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和阿拉伯半岛贸易路线等关键物资渠道,这(

)A.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B.推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奠定了世界市场的基础D.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专题限时集训(十三)全球一体——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东南亚季风贸易圈等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以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和阿拉伯半岛贸易路线等关键物资渠道的打通,实际上是向世界实现了资源、商品的流通,这种跨地域、多方的贸易交往奠定了初步的世界市场,故选C项;这个过程是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没有涉及物种的大规模互换或迁移到新的地域,排除A项;这种贸易网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基础和贸易路线的设置,并没有直接推动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虽然这个贸易网络改变了各地商品流通的状况,但并没有对世界的人文地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排除D项。]2.(2024·甘肃兰州一模)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B.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C.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D.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了太平洋贸易,按理来说,贸易量越大越好,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大帆船贸易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这是因为大帆船贸易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损害了其经济利益,故选B项;16世纪前后,殖民地尚未有大规模且对宗主国造成巨大威胁的反抗活动,所以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大帆船贸易量确实很大,但是尚未超出西班牙的管控能力,之所以出现上述限制行为,是由于大帆船贸易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而相对损害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利益,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西班牙的造船技术是领先世界的,并不是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排除D项。]3.(2024·安徽池州模拟)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据图分析,下图显示的主题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航路的开辟B.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D.18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图中地理范围“欧洲”“非洲”“亚洲”“美洲”以及商品(贸易)“玉米”“黑奴”“白银”“丝绸”“瓷器”“香料”“茶”“日用品”等可知,涉及范围广,这属于世界贸易的发展。物品比较多,但又没有工业产品,可知是工业革命前夕的世界贸易发展概况,故选D项;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且与图中地理范围以及多种商品(贸易)不符合,排除A项;图中并非只提及物种交流,还有其他多种商品(贸易),此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图中商品(贸易)没有工业产品,所以不能反映出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展,排除C项。]4.(2024·江苏南京、盐城模拟)16世纪初,海洋贸易兴起后,伊朗把中国生丝作为主要商品出口欧洲,换取了大量金银贵金属,以保持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又以这些贵金属来支付对东亚和南亚的贸易逆差,这使得伊朗就像一个“两边开口的钱袋子”。这反映了(

)A.伊朗占据印度洋贸易主导地位B.亚洲国家加入早期殖民扩张行列C.商品和货币世界性流动的增强D.欧洲列强争夺商路斗争日趋激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由“把中国生丝作为主要商品出口欧洲”“换取了大量金银贵金属”“以这些贵金属来支付对东亚和南亚的贸易逆差”可知,伊朗的这种贸易促进了商品和货币在欧亚之间的流动,故选C项;题干只提到了伊朗在印度洋贸易中的活动,并未与其他国家作比较,无法得出伊朗占据印度洋贸易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所述伊朗的活动并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而是正常的商业贸易,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亚洲国家加入早期殖民扩张行列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为伊朗的商业活动,不属于欧洲列强争夺商路的斗争,排除D项。]5.(2024·广东深圳二模)16世纪末,巴西的糖厂不少于120家,总资本接近200万英镑,但是,拥有最好土地的糖厂主却不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从海外进口所需粮食——和奴隶、食盐一样。这反映出(

)A.工业化促进国际产业分工B.巴西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C.全球化改善巴西民众生活D.当地的经济呈现畸形发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16世纪末,巴西的制糖业发达,巴西的糖厂主拥有最好的土地,却从海外进口粮食,这说明巴西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故选D项;16世纪末,工业革命还未发生,排除A项;巴西依赖国际市场的粮食、食盐,这些属于商品,不能说明其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巴西发展制糖业,需要进口粮食和食盐等,但不能据此得出“巴西民众生活”得到改善,此项明显证据不足,排除C项。]6.(2024·山东烟台一模)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A.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商业革命的兴起C.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术的传入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可知,17世纪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西欧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外部空间知识得到了更新,故选A项;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兴起,与材料“17世纪中期”不符,排除B项;当时欧洲流行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是受到海外殖民扩张和探险的影响,与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5世纪活字印刷术已经传入欧洲,与材料中“17世纪中期”不符,排除D项。]7.(2024·山东菏泽一模)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规定了社会各等级、各阶层饮食与服饰消费标准;但到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奢法。禁奢法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对消费观念的冲击B.议会与国王长期政治斗争的影响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传统观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奢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英国社会存在过度消费问题,使消费者负担加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英国议会颁布了禁奢法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茶叶、咖啡、蔗糖、棉布、瓷器等进口商品逐渐渗入了英国人的生活,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生产让位于消费,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逐渐形成。消费逐渐成为驱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奢法,故选C项;14世纪人文主义思潮已经兴起,不能作为英国“1604年”英国废除禁奢法的原因,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议会与国王长期政治斗争的影响是英国废除禁奢法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604年”英国废除禁奢法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排除D项。]8.(2024·辽宁沈阳二模)20世纪初,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开始向制造业的广阔领域扩散,借助标准化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艺和经验被显性化,甚至成为一种启动规模制造的方式。这一进程(

)A.标志着科学管理方式形成B.推动了人的个性化发展C.有利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开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开始向制造业领域扩散,成为一种规模制造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因此福特流水线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从而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流水线模式应用,不能得出“科学管理方式形成”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工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而不是显示人的个性化,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工作流程,未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9.(2024·河南新乡三模)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由德国制造的。1910年,德国拥有195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2亿马克。1913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7%,仅次于美国。1900—1913年,德国的医药、照相器材、应用化学品也都驰名世界。由此可见,此时德国(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B.重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C.垄断组织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军国主义政策导致生产集中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在多个工业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电气、医药和照相器材等,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关键领域。此外,德国在世界工业产值上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仅次于美国。因此,材料信息确实支持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德国重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排除B项;仅凭电气公司数量不能得出德国垄断组织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军国主义政策或其与生产集中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10.(2024·辽宁锦州一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特别是德国在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说明德国(

)A.确立了分科教育的基本方式B.成了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C.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D.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说明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故选D项;古希腊时期已经产生了欧洲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德国并没有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排除C项。]11.(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绝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旨在说明(

)A.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科学理论对生产实践影响深远C.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D.生产逐渐集中并出现垄断组织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史学家保尔·芒图认为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不是科学家,而是工艺匠,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发明,说明工业革命体现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尚未实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经验和技术对生产的影响,不是科学理论的影响,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垄断组织,排除D项。]12.(2024·湖南师大附中二模)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B.对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D.迫于战争实行余粮收集制度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