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七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七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七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七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复习主题突破通史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七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专题复习主题突破多维探究引领备考新模式主题一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变动与关税调整01主题二中国现代经济建设与探究02主题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03大题增分7高考非选择题——解答开放探究型试题应注意的事项04专题限时集训(七)

05主题解读: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关税的调整都是经济近代化的体现。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变动与关税调整主题一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类型时期表现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经济类型时期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经济类型时期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重重阻碍经济类型时期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东部沿海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2.中国近现代关税与个人所得税(1)关税晚清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民国斗争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②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后同美、意、法、日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或协议,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新中国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完善改革开放后,颁布一系列条例法规,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2)个人所得税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未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1.命题点:太平天国运动(2024·全国甲卷)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题号1234C

[根据材料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末,江苏镇江的土地由大地主所有转向大面积小农所有,由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中期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太平天国颁行《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冲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当地人口损失严重,大量移民迁入,对土地分割分配,故选C项。]题号12342.命题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2024·黑吉辽卷)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题号1234A

[材料漫画反映了从前的农工商界犹如沉睡的猛兽,没有觉醒,受人耻笑,现在的农工商界像猛兽一样刚刚觉醒,到将来的农工商界会像猛兽一样,抖擞精神,展翅高飞,屹立于世,表现出固有的强大能力,漫画以沉睡的猛兽为例,反映了国人振兴经济以救国强国的愿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A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漫画的主体是中国农工商界,并非强调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C项;刊登在《图画日报》上的漫画表达了部分国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意图,排除D项。]题号12343.命题点:洋务运动中的“官督商办”模式(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题号1234A

[材料表明,由于官方扶助,轮船招商局实力渐增,与洋商竞争也不落下风,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轮船招商局过于依赖官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题号12344.命题点:洋务运动创办新式企业与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的共同点(2023·广东卷)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题号1234B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很明显不符合洋务派创办的各种新式企业,故A项错误;基于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都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B项正确;“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属于洋务运动的特点,不属于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做法,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未瓦解封建统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题号1234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环境中国近代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1.(2024·山东日照一模)1863年,天津港所进口商品中以棉布、糖等为主的生活资料的进口值占整个进口总值的31.2%,到1883年又增长到80.7%。与此同时,棉纱、机器、木材和铁路材料等产品所占比重,却始终未超过1%。这反映了此时期天津港腹地(

)A.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B.市场开放程度较低C.工业基础异常薄弱 D.民众消费理念滞后2413题号√2413题号C

[根据材料“棉纱、机器、木材和铁路材料等产品所占比重,却始终未超过1%”可知,1863—1883年,天津港进口的商品中生活资料占比超过80%,而工业材料和机器等占比始终未超过1%,侧面反映了天津港腹地工业发展缓慢,所需材料较少,由此可知,此时期天津港腹地工业基础异常薄弱,故选C项;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材料仅涉及进口情况,并不能全面反映天津港腹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天津是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且物资进口本身也反映了当地具有一定开放性,排除B项;“民众消费理念滞后”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2.(2024·山西运城二模)下面是1890—1927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以及1914—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资本家爱国意识B.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C.近代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得以改变D.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政策成效显著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棉纺织业获得发展,面粉出口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故选B项;民族危机的确能够激发民族资本家爱国意识,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面粉出口的增长,无法代表整个近代工业布局,无法得出“近代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得以改变”的结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为1912年初期,1912年3月以后则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2024·河北沧州二模)1915年,以高(阳)保(定)为中心的织布区域内,共有平面(织)机五千六百余架,至1919年增至两万一千余架。此间,织布之风“很快传布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农村”“人民几有织布为主、耕地为辅的趋势”。这一区域织布业的发展(

)A.缘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B.改善了近代工业的结构C.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实现了“富强救国”目标题号2413√题号241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国际环境,这一时期,民国政府也颁布了一些经济发展措施,据此可知,高保地区织布业的发展得益于当时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A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且占较大比重,重工业发展较慢且占较少比重,高保地区织布业的发展,无法改善中国近代工业的结构,排除B项;“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富强救国”属于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这一目标没有实现,且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江苏如皋调研)1861年,恭亲王奕

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赫德把持海关大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使清朝海关税收由500万两上升到13400万两。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大幅提高海关税率 B.晚清政府推行新政C.实行统一国境关税 D.引入西方管理理念√题号2413D

[由材料可知,英国人赫德把持海关大权时,因为采用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西方管理理念,使得海关税收得以上升,故选D项;赫德把持海关管理权是依据规定的税率来开展税收工作,并不涉及海关税率的确定问题,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大幅提高海关税率”的结论,排除A项;晚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是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赫德采用了西式的管理理念,“统一国境关税”在赫德接手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不能作为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原因,排除C项。]中国现代经济建设与探究主题二主题解读: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中国经济腾飞,社会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4)交通事业: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探索失误: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经济发生严重困难。(3)纠正错误:1961年1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4)国民经济的劫难:“左”倾错误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5)社会生活变迁①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②交通事业:1965年,北京地铁开工建设。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我国还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央还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5)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2024·黑吉辽卷)1950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西南军区欢迎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归来的晚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单是侵略朝鲜,还想侵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想侵略正在谋求解放中的亚洲人民,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旨在强调(

)A.加强亚洲国家团结B.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C.抗美援朝的必要性D.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2413题号56B

[根据材料“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可知,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意在强调要加紧国防工业建设,强调国家工业化建设对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B项正确;“加强亚洲国家团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国家已经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没必要再强调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要加快西南地区建设的内容,排除D项。]2413题号562.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2024·广东卷)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表城市上海天津武汉西安沈阳比值59.5%70%65.5%70%59.9%由上表可知(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2413题号56C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较高,说明国家在私营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展了三大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公有制,材料所述也适应了即将三大改造的需要,故私营工业逐渐纳入国家经济轨道,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私营工业中统购、包销、订货的份额,未涉及公私合营企业,且1952年公私合营尚未开展,排除A项;私营工业经济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无法看出其经济显著增强,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形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2413题号563.命题点:改革开放的进程(2024·湖北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2413题号56D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建立身份证制度,但当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户口人员流动较少,最终没有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人口流动量加大,因此身份证制度得以实施,这说明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国家人口管理政策的调整,D项正确;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排除A项;材料中人口管理政策调整的确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但人口管理政策调整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材料与城乡差距无关,排除C项。]2413题号564.命题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2024·黑吉辽卷)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在视察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企业后,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该主张体现了(

)A.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D.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理念√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可知,该主张强调在基础建设中采取投标招标的办法,引入市场竞争,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关系不大,排除C项;1980年,我国已经设立了经济特区,排除D项。]2413题号565.命题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23·湖南卷)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比重28.3%59.4%79.6%46.7%40.3%

产品纸火柴卷烟面粉

比重63.4%80.6%80.4%79.4%

2413题号56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2413题号56D

[由材料可知,1949年,在与民生相关的行业及工业领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比较大,由此推知,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排除A项;私营经济比例在当时远超社会主义经济,故“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此时尚未开展,排除C项。]2413题号566.命题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023·山东卷)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可知,毛泽东认为国家与工厂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项正确;这一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重视的是国家的行政指导,并不是市场调节,排除B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推行的是公私合营,并不是平衡公私关系,排除C项;三大改造时期,是对生产资料进行公有制的改造,并不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2413题号561.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2.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一化(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2)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5)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6)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7)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转变1.(2024·福建厦门二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内陆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工业城市则通过派遣专业人才、支援设备资金、动员企业搬迁等方式予以支持。这(

)A.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优势B.完善了工业体系C.保障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消除了国防压力2413题号√2413题号A

[根据材料“重点项目放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内陆地区”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通过派遣专业人才、支援设备资金、动员企业搬迁等方式对内陆地区工业发展予以支持,体现了新政权通过国家的力量协调我国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状,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优势,有利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故选A项;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内陆地区,是为了均衡工业的地域分布,不属于工业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全国工业分布的布局安排,这有利于内地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工业差距,但“保障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冷战的国际局势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政权的封锁,国防压力非常严峻,“消除了国防压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2024·山东济宁二模)中国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1949年为68.4%,1952年为57.7%,1957年为46.8%。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 B.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C.统一财经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不断推进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工业取得初步发展,工业占比高,农业收入比重自然会下降,这与国家调整发展战略有关,故选B项;城镇人口迅速增长是工业发展的结果,与材料中农业收入比重下降无因果关系,排除A项;统一财经政策的实施属于金融政策,并不会导致农业收入比重下降,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不断推进表现为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最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导致农业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3.(2024·江西五市九校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专业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业户逐渐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B.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有一定成效C.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提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题号2413√题号241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生产的专业化,故选C项;20世纪80年代主要还是小农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排除A项;自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来,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4.(2024·安徽黄山二模)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题号2413√题号2413C

[根据材料“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浙江某县一衬衫厂因打破企业岗位的稳定性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但也触动了厂里一些老工人的固有观念,他们无法接受和适应这种新变化,这反映了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题干中未提及衬衫厂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协调,也未明确提到内部的产业升级,主要涉及管理和分配体制的改革,且题干中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接受程度不同,排除D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主题三主题解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随着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思想的发展演变而变迁。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既存在着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碰撞,并且具有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如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民国初年(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新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2)劳动光荣: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改革开放以来(1)人均收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底全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教育优先: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3)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4)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5)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改革开放后,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命题点:近代上海洋布店的发展与社会生活(2024·江苏卷)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洋布涌入中国沿海城市。材料中,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海洋布店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体现出外来经济因素在中国的渗透,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鼓励兴办实业,排除A项;材料“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说明外来经济因素的影响波及内地,不是强调内地棉纺织业发达,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且此时并不处于其快速发展时期,排除D项。]2.命题点: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2024·广东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C.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D.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B

[根据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退休和医保制度,实质上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或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后,把企业逐渐推向市场,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了减少传统体制下给企业带来的包袱,传统的单位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就成为必然选择,B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排除A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排除C项;乡镇企业的不断涌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命题点:火柴盒贴画反映新中国的社会生活(2023·广东卷)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A

[材料时间为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以红色为主色调,女孩面上充满笑容,女孩身后为1950年重建的海珠桥,“火花”整体寓意新中国成立之后贫苦大众迎来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故A项正确;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两项错误;火花只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的画面,并不能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故D项错误。]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从地域看: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呈现出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②从过程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③从水平看: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广大农村变化缓慢。④从动力看:社会运动和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推动作用。⑤从趋势看: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2)影响①政治: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有利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工业化进程。③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了文明科学的内涵。2.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及原因新气象原因崇拜苏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深受苏联影响,教育、文学、艺术、电影、服饰、称呼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光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人们的服饰、婚姻、饮食等方面新气象原因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类票据流行,勤俭持家成为社会时尚革命色彩同志的称呼大行其道,列宁装、绿军装流行,军人为社会所推崇3.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环保化绿色交通强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最少的社会成本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立体化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当今城市公共交通正趋向高空、远郊、地下发展。因此,环形高架桥、轻轨、高速公路、地铁等立体化构想成为现实高速化提高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输速度,缩短了时间网络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交织成网综合化新兴的物流业,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实现了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1.(2024·江西名校联盟模拟)观察下面这张晚清贵族出行照片,这张照片反映了晚清(

)A.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B.新旧并存的时代习俗C.欧化生活方式的蔓延D.城市交通的全面改善2413题号√2413题号B

[根据图片可知,长袍马褂与新式交通工具的交融,反映了晚清新旧并存的时代习俗,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说法错误,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生活习俗的改变具有地域不平衡性的特点,内地和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欧化生活方式的蔓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城市交通全面改善的表现应该是服务于大众的,图片中的汽车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城市交通的全面改善,排除D项。]2.(2024·湖南怀化二模)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题号2413√题号2413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湖南地区丧葬仪式提倡节俭,该现象源于西方丧葬礼俗的渗透,导致湖南地区传统礼俗发生变迁,因此民国初期的社会风俗变化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丧葬仪式的变化,与孝道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无关,排除C项。]3.(2024·江西赣州一模)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题号2413√题号2413D

[题干所述及的“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等政策,有利于医院增加收入,“以副补主”“以工助医”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故选D项;题干仅是述及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扩大为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才确立,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医疗卫生某一方面的改革,并没有述及“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4.(2024·北京门头沟区一模)以下为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女性完全实现了婚姻自由B.女性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C.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提升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题号2413√题号2413D

[《自由婚姻

美满幸福》宣扬婚姻自由、家庭幸福,推动了妇女解放进程和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帮助妈妈学文化》倡导女性提高文化素质,适应新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我们为参加工业化建设而自豪》《颗颗金粒粒黄,合作化的道路真正强!》宣传工业化建设和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号召女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因此,这些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选D项;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婚姻自由,但女性并未完全实现婚姻自由,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仅涉及经济建设,还涉及婚姻和教育,且“主力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帮助妈妈学文化》”有利于提升女性的文化素质,但“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例

(2024·1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奏为请统计全局,大筹巨款,以举行新政,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开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地,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大国广土,需之尤迫。——引自康有为《请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年)高考非选择题——解答开放探究型试题应注意的事项大题增分7[点拨]

解答本题可分为两步。第一步,观点判断。根据材料“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可知,康有为认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具有必要性,但操之过急。第二步,阐述理由。可从必要性和不切实际两方面评价,如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必要性;从新政阻力大,列强干预,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实际的方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6分)[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判断:必要,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1分)必要性:世界步入铁轨时代;(1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利于求富;便于图强,开民智。(任答两点2分)不切实际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列强干预;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任答两点2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解答开放探究型试题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答题格式。此类题目的答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论题,一般是一句话,注意表述不要烦琐,不可以是两句或以上的文字。二是论证,可以是一段文字,亦可以分段论证,多段文字。三是总结,一般1—2行文字,回扣论题,简单总结升华。(2)注意审题。审准题目要求,包括拟定论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的要求。(3)注意论证要紧扣主题,注意文字的逻辑性和层次性。(2023·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材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解析]

根据材料中所给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信息及题干要求的“新中国的‘国家记忆’”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发展来看,可拟定论点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之经济体制的变革。关于阐释可从20世纪5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从其他角度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风俗变革等切入亦可,注意需要突出国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答案]

示例:论点: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之经济体制变革。(2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之后,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我国工业落后的现状,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于1953年至1957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期,为了配合“一五”计划,我国又进行了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的帷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这一阶段,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姓“资”姓“社”的争议中艰难起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自此摆脱了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围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展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0分)一、选择题1.(2024·辽宁抚顺一模)下面为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专题限时集训(七)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进口出口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184924982975725918492598771358182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侵略C.对外贸易具有优势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进口出口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18503715308803818185034144642100506185154276341216922185153266974615533185266387602094971185270405927980747√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D

[根据材料“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可知,1849—1852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与织的分离,材料中上海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排除A项;中国1849—1852年没有积极应对西方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上海一处的贸易发展情况,不能判断全国范围内的进出口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对外贸易整体的情况,排除C项。]2.(2024·广东湛江一模)下面为清代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清代(

)A.国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B.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沿海地区商品流通活跃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D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737—1905年,无论是清代前中期还是晚清时期,沿海地区流通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均高于内地,且在鸦片战争后,内地与沿海的差距不断扩大,这体现了清代沿海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商品流通的繁荣程度,故选D项;材料“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反映了清政府的税收,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且图示信息无法反映出关税主权遭到破坏,排除A项;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具备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比内地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3.(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A.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解体B.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设立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代表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材料反映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过程曲折,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4.(2024·湖南常德一模)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商品交易量如棉花、棉纱等也增加30%。此时,国家经济的发展(

)A.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关B.有效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改革D.是国共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农业、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进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蒋介石于1935年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物质建设运动,该运动开展后,在工业、农业、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C项;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效抵制了”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信息涉及的是经济方面,不涉及国共关系调整,排除D项。]A.英国B.日本C.德国D.法国5.(2024·山东日照二模)下表为1912—1913年中国和英、美、德、法、日等国货船缴纳上海海关税额占比(%)。其中②代表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年份①②③④美国中国其他191254.819.48.12.80.89.15.0191354.119.28.72.80.59.55.2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B

[根据材料“1912—1913年中国和英、美、德、法、日等国货船缴纳上海海关税额占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3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激烈,为应对即将来临的战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但日本却逐渐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②是日本,故选B项;鸦片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一直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关税额占比应该是最高的,①是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日益强大,③是德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工业产值下降,已经落后于美国、德国,④是法国,排除D项。]6.(2024·广东揭阳二模)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机器设备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该时期的中国(

)A.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发展B.轻重工业失衡局面得以改变C.日益成为列强的消费品市场D.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扩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A

[根据题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或原料,中国近代生产资料的进口主要指中国从已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进口机器设备或工业生产原料,题图中进口总值的不断提高说明中国使用机器的企业数量增多,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发展,故选A项;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一直持续,轻重工业失衡局面并没有改变,排除B项;列强的消费品市场表现为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购买,与题图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数据,无法得出“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扩大”的结论,排除D项。]7.(2024·安徽名校教研联盟联考)中华民国时期,湖北民间出现新式婚礼,这种婚礼删繁就简,戒奢崇俭,废除跪拜,改行鞠躬,并摒弃了大部分封建迷信因素,特别是歧视妇女的一些厌胜驱邪之术逐渐敛迹;改革野蛮低级的闹房陋俗,代之以文明的演说会、歌唱会、跳舞会等。新式婚礼的出现(

)A.助推了政府服务职能的完善B.促进了社会婚姻关系的稳定C.普遍提升了民众的文明素养D.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积极成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国时期,西方文明的涌入,与中国传统婚俗相融合,出现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式婚礼,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服务职能因此得到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社会婚姻关系的稳定,排除B项;“普遍提升了民众的文明素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8.(2024·安徽蚌埠三模)1942年9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号召工商业人士组成的西北工业考察团进入西北地区,考察重点在于新工业基地建设。此次考察(

)A.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缘于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动C.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促使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B

[根据材料“1942年9月……在于新工业基地建设”可知,国民政府经济部组织工商业人士进入西北地区考察新工业基地建设,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相对安全,新工业基地建设可以开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位于敌后,1942年9月处于抗战相持阶段,且这一时期百团大战已经结束,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进入敌后考察新工业区缘于这一时期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动,故选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在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日,材料信息仅涉及工商业人士的考察活动,未体现团结其进行抗日,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曾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但由于全国抗战的爆发而逐步停止,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抗战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且材料仅涉及考察,并非进行大规模工业迁移,排除D项。]9.(202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B.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A

[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5年,中国公私合营工业和加工订货的比重上升,而私营工业自产自销的比重下降,公私合营工业和加工订货通常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经济计划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经济措施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国家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化三改,因此这两项数据的增长与该时间段的国家经济政策有关,意味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故选A项;国民经济成分构成涉及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材料仅反映私营工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2024·湖南怀化二模)下图为1978—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B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均保持较快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因此这一变化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故选B项;A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信息仅反映了湖南的发展状况,没有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1.(2024·辽宁丹东模拟)如图是新中国出版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主要反映了乡村医生(

)A.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B.弥补我国医疗能力不足C.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D.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缺医少药,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乡村医生大量出现,弥补了我国医疗能力不足及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故选B项;题干图片中“赤脚医生遍山村

合作医疗气象新”说的是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的贡献,与“工作重心”无关,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而题干仅述及“赤脚医生”,并不能扩大为“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村医生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医疗能力不足及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并不能扩大为“解决了”,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2.(2024·河南新乡三模)下图所示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营企业产值及其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国家政策激发经济活力B.国内产业结构日益完善C.城市经济改革曲折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A

[分析材料数据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营企业整体产值稳步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政策调整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发了经济活力,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民营企业产值概况,没有提及产业结构,无法得出“国内产业结构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民营企业产值概况,体现不出城市经济改革的曲折性,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3.(2024·江西赣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企业。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