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第6讲 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第6讲 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第6讲 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第6讲 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通史复习主题突破专题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6讲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通史复习主题突破多维探究引领备考新模式北洋政府是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占主导地位的政府。1912—1928年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1)政治与社会治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大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失败;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经济与社会生活: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一战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新风尚,社会习俗礼仪逐渐西化。(3)思想与文化交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为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了国民革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毛泽东思想萌芽。主题一辛亥革命与社会转型01主题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02大题增分6高考非选择题——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03通史限时集训(六)

04辛亥革命与社会转型主题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辛亥革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一、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官员选拔管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官员选拔方面,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在中华民国建立、实业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等因素影响下,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交通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社会生活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主平等思想传播、外来文化影响、政府推行改革。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等三、文化传承与交流三民主义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服饰文化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1.命题点:1911年上海某报连续刊载的广告(2024·广东卷)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C

[根据材料“欢迎同胞”“中华民国”等可知,该广告以“同胞”和“民国”为主体,强调民众对“民国”的认可和支持,说明共和理念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推崇,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净尽”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D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命题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2024·湖南卷)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C

[根据材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家为了推动留声器的销售,将留声器作为讲学授课的主体,留声器播放的内容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传统媒介长,这适应了启蒙的需求,更有利于留声器的销售和推广,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商品在国货市场上所占的比例,无法得出“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方借助留声器进行文化入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留声器的态度,排除D项。]3.命题点:晚清社会阶层的变动(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

[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辛亥革命的成败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改良了社会风气失败中华民国“有名无实”“短暂的春天”封建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一个未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两个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辛亥革命推动近代社会转型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413题号1.(2024·江苏扬州调研)1912年2月下旬,临时参议院开会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一事,参议员“不赞成者居中多数”。1912年底,北京参议院再度否决“女子完全参政权案”。这表明(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尚未突破“女性附庸”的传统观念C.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D.专制思想阻碍参政主体多样化发展√2413题号C

[根据材料“对于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一事,参议员‘不赞成者居中多数’”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国民平等的主张,但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对于女子参政权却并未通过,这体现了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故选C项。]题号24132.(2024·河南二十名校调研)民国初年,出现多种新现象,首先是“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其次是“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再次为“见面要鞠躬,称呼为先生”。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动了社会转型C.结束了专制体制 D.批判了传统道德√题号2413B

[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发展、报纸兴起和社会风俗改变,说明启蒙平等思想日益传播,推动了社会转型,故选B项;当时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批判了传统道德,排除D项。]题号24133.(2024·河北邢台五岳联盟模拟)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至1913年,全国报馆多达500家,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民众政治热情得到了提升C.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保障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题号2413B

[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后报馆大量增加,许多报纸议论时政、评说政府官员和监督政府,发挥报刊的舆论监督功能,这反映了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参与政治的热情得到了提升,故选B项;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民主共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但没有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描述,且“保障”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广东六校联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讨论政府组织方案时,孙中山认为“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两年后孙氏在语涉政体的演说中表态:“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为佳。”由此可见(

)A.孙氏思想具有实用色彩B.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不定C.民国政体思想不断完善D.专制独裁的氛围甚嚣尘上√题号241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从最初的不支持内阁制,到后来的改为支持内阁制,这种变化是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以内阁限制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这种根据时势变化和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政体,体现了孙氏思想具有实用色彩,故选A项;革命派的政治立场一直反对专制,建立共和,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政体不是摇摆不定的表现,排除B项;从总统制到内阁制不是政体思想的完善,总统制和内阁制是不同的政体,没有优劣之分,排除C项;1915年袁世凯掀起复辟时,专制独裁氛围甚嚣尘上,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主题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是近代中国的动荡和转折时期,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民国初年经济的新气象: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治理1.北洋军阀的政治统治(1)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2)军阀割据混战:军阀混战与割据,导致北京政权为不同的军阀所控制,引起“府院之争”。(3)维护共和斗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4)政党政治:1913年春,宋教仁被刺杀,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被镇压。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2.官员选拔: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1)考试: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甄别: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能否留任。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5.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民族工业: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新的社会力量。2.社会生活: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除旧布新。3.铁路交通: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1.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和解放思想,促进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2.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3.文化传承的载体(1)学校教育:蔡元培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2)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3)博物馆:1925年,为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而建立故宫博物院;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命题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与国耻日(2024·甘肃卷)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2413题号56√B

[根据材料“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可知,国耻日的这一转变,即由之前日本人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作为国耻日到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作为国耻日,体现了国人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受到列强侵略,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导致政府外交软弱无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因此,只有自强方能挽救危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救亡与自强,而不是北洋时期的政治局势,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办为开始标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413题号562.命题点: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2024·北京卷)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2413题号56√B

[根据材料“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可知,20世纪20年代,随着工人力量发展壮大,工人反抗资本家压迫的意识不断提高,因此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故B项正确;A项中“独创”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中“共识”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故排除D项。]2413题号563.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24·安徽卷)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味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2413题号56√D

[根据材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味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知识界认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不可一味盲从,要结合现实因素考量看待,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经关注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未涉及儒家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排除C项。]2413题号564.命题点:反对北洋军阀的民主革命(2024·江苏卷)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1924年”“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刊物宣言中强调对内反对军阀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举措策应了国内国民革命形势(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D项。]2413题号565.命题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2024·湖北卷)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2413题号56省份名目

奉天直隶山西江苏广西云南岁入总额12393554934216373356921677731541041412218068岁出总额101312481096169280212631489239374694524260138军费691853866928445636044612237456734352131416该表可论证(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13题号56√D

[根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省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选D项。]2413题号566.命题点: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的一次答词(2024·山东卷)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18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2413题号56√D

[由题干可知,吴玉章主张要推进国民革命的进程,加快扫除封建地主及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工农群众,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新三民主义在国民党一大已经提出,故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吴玉章认为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方式已经过时,故不存在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的问题,故排除C项。]2413题号561.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2.北洋军阀时期的新变化3.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经济政策及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推动了民营企业、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民族工业得到发展。(2)民族工业取得合法地位。1912—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尽管这些法规和条例等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但意味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合法地位。(3)基本奠定了近代工业的格局。该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奠定了近代中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产业的基本格局。4.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区别(1)领导者不同:前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后期是马克思主义者。(2)指导思想不同: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3)主要内容不同:前期以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与封建道德、旧文化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4)性质不同: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5)作用不同: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准备。2413题号1.(2024·江西“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联考)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反对袁世凯。然而,江西商会认为战端一开有碍商务,要求李烈钧“维护市面”,后来还“送给李烈钧几万大洋作为生活费,迫使他下台”。这一现象说明(

)A.二次革命进程受制于资产阶级的特性B.二次革命缺乏社会底层的有力支持C.内部组织涣散是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源D.护国运动未能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2413题号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江西商会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它对二次革命态度消极,甚至逼迫李烈钧下台,这是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体现,这种特性影响了革命的进程和结果,故选A项;江西商会并不属于社会底层,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阻碍因素来自江西商会,不是革命党内部,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运动属于二次革命,并不是护国运动,故排除D项。]题号24132.(2024·广东深圳一模)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题号2413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21年《共产党》杂志强调当前的国会省议会县议会存在种种问题,南北各派政党无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即强调无产阶级面对现实情况应当发挥作用——建立中国共产党,即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故选B项;“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材料强调南北各派政党不能肩负重任,并无南北混战的信息,排除D项。]题号24133.(2024·江苏常州模拟)1919年,针对有人主张“中西调和”,胡适批评说,“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鼓励学习西方B.知识分子主张融通中西C.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资产阶级背离中国国情√题号2413A

[根据材料“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可知,胡适反对中西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宣传民主和科学,故选A项;知识分子主张融通中西与材料“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不符,排除B项;“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说法正确,但材料是对“中西调和”的态度,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是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判断,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河南平许济洛一模)1913年,江浙两省的干茧生产有9.01万担,1915年虽有增加,达到10.8万担,而据估计,仅上海及江浙地区就有丝厂57家,拥有丝车1.61万部,如全部正常投入生产,年需干茧32.2万担。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国内农业生产水平效率低下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C.农业生产制约近代工业发展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题号2413C

[根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初,虽然江浙两省的干茧生产有所增加,但是仍不能满足上海及江浙地区的丝厂需求,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制约近代工业发展,故选C项;材料述及的是20世纪初江浙两省的干茧生产量,并没有述及“农业生产水平效率”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题干并没有述及,排除D项。]高考非选择题——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大题增分6例

(2024·湖北卷)[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6分)[点拨]

根据柱状图、“创办于1915年……新文学期刊”等,从五四时期期刊创办的地域分布、期刊代表、期刊种类等方面概括。[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8分)[点拨]

根据“《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国民党刊物《建设》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等分析回答。[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特征: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新青年》《科学》《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动态的代表;期刊的种类丰富;体现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6分)(2)背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五四运动的影响;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等。(8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第一步:抓点——分层阅读材料①划分层次;②概括层意;③合并同类项。第二步:角度——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①按时序阶段变化划分角度;②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划分角度;③按历史概念要素划分角度。第三步:表达——言简意赅,有论无史①不要具体描述,要抽象概括;②不要定量表达,要定性表达;③不要用口语,要用学科语言和书面语言;④不要用长篇长句,要用短句词组。(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集会通电”、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根据材料一“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即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第(2)问,根据材料一“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并结合所学这些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得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根据材料一“城市士绅、商人为主”“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等促进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根据材料一“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答案]

(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2分)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4分)(2)原因:①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经济、阶级: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8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一、选择题1.(2024·山东济南一模)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通史限时集训(六)民国统治前期的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由材料“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恨其事之不成矣”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的发展,民众对于革命志士的态度由诅咒谩骂到支持,故选D项;戊戌变法主张进行政治变革而非暴力革命,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崛起壮大的根本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皇族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福建福州二模)下面为1912—1913年江苏各县知事的出身经历简表(单位:人)。这一现象(

)√总人数拥有科举功名者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过新式教育者有前清为官或任差经历.源于科举制废除的操之过急B.是南北势力妥协的结果C.反映了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D.埋下了帝制复辟的隐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可知,1912—1913年江苏各县知事中,既有拥有科举功名的旧知识分子,又有受过新式教育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至民国时期,政府改革教育和选官制度,废除科举制,发展新式教育,材料所述江苏各县知事的出身经历情况反映从旧制度向新制度、旧政府向新政府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C项正确;科举制的废除当时顺应了历史潮流,并非“操之过急”,排除A项;江苏各县知事的选任主要受选官制度影响,与南北势力斗争妥协关系不大,排除B项;县知事是低级官员,仅凭官员拥有科举功名出身、有前清为官经历,不能断定他们支持帝制复辟,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2024·江西南昌一模)下表可以用来佐证民国初年(

)北洋政府袁世凯统治时期注册公司发展表起讫时间月数按何规版注册注册公司数平均每月数1912.4—1913.514(清)公司注册章程20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起讫时间月数按何规版注册注册公司数平均每月数1913.6—1914.815(民国)公司注册暂行章程855.71914.9—1915.1216(民国)公司注册规则1217.6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经济法规颁行导致近代经济结构的变革B.西方文明传入促使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型C.北洋政府重视维护民族经济发展的秩序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册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民国)公司注册规则实施后,增长更为明显,这表明北洋政府对民族经济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并通过相关法规来维护经济秩序,故选C项;A项说法夸大经济法规的作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革不是经济法规颁行的结果,经济法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排除;表中的数据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法规与注册公司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2024·广东梅州一模)民国成立以后,部分中国家庭供奉的牌位内容由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其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的消失B.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社会改良之路的艰难D.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民国成立以后”“‘天地君亲师’改写为‘天地国亲师’”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成立以后,部分家庭供奉的牌位内容中“君”变为“国”,体现了民众国家意识的增强,反映了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故选D项;牌位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国家意识的增强,时至今日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未消失,排除A项;“国”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不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西方民主思想,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革命”,而非“改良”,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2024·广东湛江模拟)民国初年,革命元勋黄兴在致电袁世凯等人的电文中提道:“比来学子,每多误会共和……将见背父离母认为自由,逾法蔑纪视为平等,政令不行,伦理荡尽。”革命党人张纯一指出,“盖家庭废则孝道亡,人类亦将灭绝也”。这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年(

)A.思想启蒙任务任重道远

B.复辟帝制思潮兴起C.平等思潮产生广泛影响

D.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每多误会共和……伦理荡尽”“盖家庭废则孝道亡”可知,民国初年,很多民众对共和、自由、平等思想存在误会,出现了很多违背家庭伦理的现象,这说明当时思想启蒙任务任重道远,故选A项;黄兴等人是革命党人,主张推翻帝制,而不是要求恢复帝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平等思想存在误解,并不是强调平等思潮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许多民众对民主共和理念存在误会,并不能得出“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2024·山西忻州名校联考)下表所示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条目内容(一)大总统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二)大总统行使财权要征得参议院同意(三)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可以驳回大总统否决(四)大总统签署条约须经参议院批准(五)高级官员的任免须经参议院同意(六)大总统公布法律、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确立君主立宪制 B.落实分权制衡原则C.阻止袁世凯称帝 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D

[解读表格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很多条款限制了大总统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袁世凯即将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这些条款,故选D项;中华民国属于共和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故排除A项;B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当时制定这些条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政独裁,而不是防止其称帝,故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7.(2024·辽宁沈阳一模)刘仲敬在《民国记事本末》中谈道:“晚清财政混乱,新政无不劫贫济富,故民变大兴,多以思旧制而恶新政,本非反满……民国初年军费膨胀,各省截流地丁,洪宪后历届政府无从染指,以而治乱之事难以归治。”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军阀混战割据加剧了民国初年的军费膨胀B.财政混乱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C.中央政府不作为引发了执政危机D.民智未开导致了民主革命的失败√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刘仲敬认为不论晚清时期还是民国时期,财政的匮乏始终是造成祸乱的起点,为了扩大税源而进行改革自然加大社会矛盾,这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所在,故选B项;刘仲敬认为晚清的民变在于财政政策的盘剥,而民国时期的问题在于政府的不作为,排除A项;中央政府不作为符合民国时期,不符合晚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社会动荡和财政的关系,并不是民智未开与革命失败的关系,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安徽淮北一模)1915年1月,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首创左起横排兼使用西式标点的书刊形式,“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序”,创刊后一度畅销。该杂志(

)A.开启近代出版事业新篇章B.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念C.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载体D.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进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序”可知,《科学》杂志创刊后一度畅销,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开启”说法错误,排除A项;“实现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9.(2024·湖南永州三模)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训令指出议案内容“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义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由此可知(

)A.白话文运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B.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C.文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政治变革D.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并转发所属各校”可知,胡适、钱玄同等倡导的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新文学得到政府支持并通过法令颁行推广,有利于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根据材料“仿古昔之成规……辅助理解”可知,推行新式标点的目的是借鉴古今中外的语言规则以帮助阅读理解,并非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主要是北洋政府推动新文学形式,并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主要是新文学形式的推广,而非教育革新,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2024·河南二十名校调研)陈廷湘指出: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的主张偏向于纯启蒙救国。五四运动以后,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相结合,并进而转向与政治救国相统一的“运动”。陈廷湘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C.推动了救亡方式转变D.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政治救国”可知,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等人由纯启蒙救国转向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相结合,与政治救国相统一,即五四运动推动了救亡方式转变,故选C项;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救亡方式的转变,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江苏扬州调研)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出当时(

)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8月开始成立工会,且在下半年开展罢工斗争,体现了中共一大提出的“支援工人阶级”“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党的中心任务确立,故选A项;1922年举行的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期间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2024·广东汕尾、揭阳测试)1923年,国民党颁布《中国国民党宣言》,宣称中国已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国民党必须“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最终实现“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这一言论(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节节获胜B.来源于三大政策的指引C.彰显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契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党对内要求反对军阀专制统治,对外要求恢复我国独立主权,反对帝国主义压迫,这与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基本契合,故选D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材料中并没有新文化运动对这一言论的影响的描述,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3.(2024·安徽名校教研联盟联考)中华民国时期,湖北民间出现新式婚礼,这种婚礼删繁就简,戒奢崇俭,废除跪拜,改行鞠躬,并摒弃了大部分封建迷信因素,特别是歧视妇女的一些厌胜驱邪之术逐渐敛迹;改革野蛮低级的闹房陋俗,代之以文明的演说会、歌唱会、跳舞会等。新式婚礼的出现(

)A.助推了政府服务职能的完善B.促进了社会婚姻关系的稳定C.普遍提升了民众的文明素养D.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积极成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国时期,西方文明的涌入,与中国传统婚俗相融合,出现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式婚礼,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服务职能因此得到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证明婚姻关系得以稳定,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4.(2024·河北衡中同卷调研)1920年9月至1922年初,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下表所示为他们对推翻资本主义后的社会设想的主要观点对比。由此可知,这场论战(

)争论焦点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制度反对一切强权和一切国家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个人权利取消一切束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社会的个人“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相对的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争论焦点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建设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实行“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只有依靠集中统一的领导,才能使各地方各职业的生产保持均衡,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带有强烈的爱国和救亡色彩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C.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分歧√C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绝对自由的观点,通过这次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故选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安徽蚌埠模拟)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试图彻底铲除农村封建势力B.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相结合C.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提到农会在初步运动时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时,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和习俗在农村社会中的深厚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农民运动时,采取了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这种做法既考虑到了农民的宗法社会心理,也顺应了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减少革命的阻力,增加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选B项;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说明其没有试图彻底铲除农村封建势力,排除A项;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C项;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6.(2024·江西宜春模拟)1914年正月初一,有人记道:“官厅禁止民间过旧年,而社会习惯不能改也,官亦无如之何,乃放假一天,定元旦、端午、中秋、冬至为四节,从俗从宜,非势力所能强迫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习俗变迁蕴含民族主义思想B.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特征C.封建文化对习俗的影响深远D.共和理念缺乏深厚群众基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材料“官厅禁止民间过旧年,而社会习惯不能改也”可知,这体现出“旧年”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乃放假一天,定元旦、端午、中秋、冬至为四节”,其中的“元旦”是西式历法,体现出新的历法也影响到民众生活,即当时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民族主义思想和共和理念,排除A、D两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新旧并存,而不是封建文化对习俗的影响深远,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17.(2024·广西南宁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6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第(1)问,就“持帝制论者”而言,根据材料“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专制者其精神也”可知,现行共和制度徒有其表,实为实行专制;根据材料“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可知,君主制有利于促成立宪,拯救国家。就“持共和论者”而言,根据材料“且吾欲问论者……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可知,变共和为君主制无法确保立宪的实施,恐沦为君主专制。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2)问,就积极影响而言,根据材料“1915年”“帝制论者杨度宣称……”“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可知,“国体之争”是近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就不足之处来说,该论争未能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正确道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持帝制论者:现行共和制度徒有其表,实为实行专制;君主制有利于促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