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单元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斗争与相互渗透,并成为世界发展的长期内容。而随着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以及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新高潮,在第六单元第13课也讲过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注意与之相结合。单元主题——国际秩序的变化与调整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资本主义矛盾重重

国际秩序开始变化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努力实践

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对旧秩序的冲击与改变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影响秩序的新力量崛起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国际秩序的真正转折点本课上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深陷危机,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国家”,一战后期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十月革命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注意结合史纲上第七单元的相关知识。本课下承亚非拉民族运动高涨,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后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们的反抗斗争起到了鼓舞作用,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因此,本课内容在历史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相关课程,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理解分析。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且缺乏系统的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体系,再加上这节课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容量也比较大,这给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政新闻,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苏联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梳理本节课的时空线索。2.通过图文材料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3.结合课本内容合作完成表格,说出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并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重难点:重点: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材料: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础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美]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师:布尔什维克满足了百姓什么愿望、摧毁了怎样的旧制度又建立了怎样的新制度,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开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十月革命亲身经历者的一段话,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环节一:通过预习成果检测,整体把握本课基本史实。预习成果展示(课前学生上台书写,课上上台讲解)1903年1917.31917.111918年1921年1922年1927年重要名词解释:展示课件,解释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资产阶级革命:以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确立_______________为主要任务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确立_______________为主要任务的革命。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整体梳理本课时空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构建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架构,为后面环节突出重难点做铺垫,节省一定的时间;讲解名词解释,深化学生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性质的理解,利用错版邮票,加深学生对苏俄、苏联称谓的区别。环节二:列宁主义的形成过渡: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那么十月革命的先导理论是什么呢?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从经济、社会、阶级、组织、思想等方面回答)、内容。对比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从发生国家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行动。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胜利。2.如何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呢?展示课件三则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1861年(农奴制改革)获得解放之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恶化了。——《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大国崛起》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及史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当时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同时就掌握十月革命的背景;通过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比马克思主义,使学生理解“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环节三:革命历程及意义过渡: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人民便团结起来,推翻了沙皇统治,这便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二月革命。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过程(对比图片,分析哪个史料可信,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意义(带领学生分角度理解,展示漫画深化理解)“布尔什维克的部队洗劫冬宫,冬宫各种贵重物品失窃。”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可信?设计意图:略讲过程,对比教材中《攻占冬宫》的绘画作品与PPT呈现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史学研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到孤证不立,运用多元史料多方面印证,去伪存真。分角度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环节四: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渡:展示图片,说明了十月革命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些势力不甘心被推翻,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入国内战争时期。1.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填空,时长3分钟)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7)苏联模式(20世纪30年代中)农业余粮征集制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社会主义工业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排斥市场、国家指令经济体制特殊时期以共产主义的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2.史料分析:①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新经济政策)②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某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新经济政策)③它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苏联模式)问题:判断他们在说哪个经济政策吗?史实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多教材的概括能力,通过表格对比深化理解三大经济政策内容与不同;通过史料分析检验学生对三大政策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环节五:情感升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