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1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规定。这可用来说明秦朝()表1规定出处“书廷辟有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的意思是文书若写明有须急到的人,但实际未到,应加以追查《秦律十八种·行书律》“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令市取钱焉,皆迁”的意思是负责看守文书的佐、史以上私卒,凡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均加以流放《秦律杂抄》“亡久书、符券、公玺、衡赢(累),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的意思是对遗失文书的行为,纵使事后找到所遗失之物,也不可免罪《法律答问》A.文书管理制度严密B.以严刑酷法闻名于世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D.皇帝掌握国家裁决权2.巴黎圣母院是历史与政治的见证者,1302年,参会的教士、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代表一起在这里谴责教皇是异端,并在答应国王征税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改良性要求,沟通了国王与民众的联系。这场会议见证了()A.法国人宗教改革的热情B.法兰西封建王权的加强C.中世纪寡头政治的兴起D.新兴资产阶级政治诉求3.1943年1月,英国国际友人班威廉夫妇应邀参加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他们在会后指出:“这个参议会是一个理想的实现,一个梦境变为真实。”这主要在于“参议会”()A.顺应了全民族抗日的需要B.建立了新兴人民政权C.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践行了“三三制”原则4.图中《远去的足音》描绘了19世纪末“五千年文明古国岌岌乎将倾于一旦”的一段历史往事。这一作品体现了()A.西方列强对百姓残酷迫害B.清朝最高当局摆脱困境的艰辛C.爱国志士求变无果的悲壮D.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无畏情怀5.按照规定,唐代官员“考课”等级共分九等,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四善”是其基本内容之一,分别是: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据此可知,唐代()A.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B.科举制实施强化了中央集权C.品德成为朝廷考核官员标准D.三省六部分掌具体行政事务6.北宋时期,争标郡望(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风气减弱,表现在墓志上即为题书郡望减少,代之而起的是题书文人别号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选官制度发展完善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7.在美国绝大多数文官不是总统任命。杜鲁门曾说,我以为我是总统,但当事情到了行政机构手里时,我也毫无办法。对此合理解释是,美国()A.奉行分权制衡原则B.行政权力削弱C.实行联邦政治体制D.文官势力崛起8.图中章程由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拟定。这一章程的颁布()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部分)○在日本国家大学堂暨程度相当之官设学堂之中毕业,得有学士文凭者,给以翰林出身。○在日本国家大学院五年毕业,得有博士文凭者,除给以翰林出身外,并予以翰林升阶。A.规范了留学毕业生选官B.宣告了科举制度的废止C.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影响D.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9.顺治九年(1652年),朝廷将“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颁行八旗及各省。清廷意在()A.以孝治国B.加强基层社会教化C.承袭明制D.推行社会优抚政策10.在13世纪,英国国王约翰与法国作战失利,他决定单方面强行额外征税,引发贵族反抗,后者迫使约翰于1215年颁布了《大宪章》,剥夺了君主在未经国家领导团队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提高非惯例税收的权力。据此可知,《大宪章》()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基础B.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C.剥夺了英王征税的权力D.体现出新贵族治国理念11.当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时,是否侵害了美国专利的裁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懂专利的一些民众身上。这是由于美国()A.法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B.司法实践中坚持了程序公正C.诉讼中陪审团制度的存在D.民众知识产权观念意识较强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是一部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B.代表着新中国法制初创阶段成就C.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法律成果D.成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标志13.《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这说明()A.秦汉设有管理民族事务的官员B.西汉因管理蛮夷需要创设典客C.汉代出现民族交流交融的高潮D.汉武帝重视民族宾客接待礼仪14.第一任帝师八思巴(1235—1280年)去世后,西藏喇嘛教首领继任“帝师”,接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这可用来说明()A.帝师八思巴创立了西藏喇嘛教B.唐朝结束了西藏长期混乱局面C.朝廷强化了对西北地区的治理D.元朝对西藏实行有效行政管理15.马丁·路德的《圣经》译本受到德国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这说明,马丁·路德()A.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B.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C.传播与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冲破了基督教对人的精神束缚16.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在论坛框架下先后实施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这说明()A.中国特色周边外交奋发有为B.新时代多层次外交布局形成C.中非务实合作取得了新进展D.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商代是一个王权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社会。《尚书·周书·酒诰》说:“越在外王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明显将商代官员分成内外两部分。“服”的含义据郑玄说是“服侍天子”的意思,而“内”“外”则是其,所处位置不同。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王畿)和地方(方国)两个部分。王畿内属于商王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区域,王畿之外是由商王授权的诸侯自治区域,商王对此拥有主权和部分管辖权,但一般不直接掌握行政和司法等权力。——摘编自杨阳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材料二中国古代具有比较完备意义的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早期,楚、秦、晋等国在一些地方设县。春秋末期,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战国时,各国不断提高边郡的权力和地位,郡下设县,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秦代,郡县制得到了全面推广,郡县所有主要官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摘编自于琨奇、庄华峰主编《中华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代国家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时期中国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秦代全面推广郡县制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面对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日益恢复,法国外长白里安于1927年6月照会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缔结一项双边永恒友好条约。美国既不愿意卷入欧洲冲突,也不愿意有损于美国的和平形象。于是,凯洛格回复法国政府,建议由美、法共同倡议,先由美、英、法、德、意、日六大国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邀请一切国家参加。——摘编自齐涛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二1928年8月27日,美、法、德、日、意等15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非战公约》。到1933年,加入公约的国家达63个。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正文共3条,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没有规定制裁的措施,各国还各有各的解释和保留条件。表2《非战公约》正文内容第1条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第3条关于公约的批准手续和其他国家加入公约的手续问题,约定各方以各自的宪法程序批准该公约——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力主缔结《非战公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简评。(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目前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56个民族是经过长期、大量的民族识别工作后最后认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民族隔阂、民族纠纷还比较严重。为了在少数民族中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迫切需要对自报登记的众多族体的名称和民族成分加以识别。因此,民族识别在1953年以后作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任务之一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及有关地方的民族事务机关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各民族地区进行了综合性的实地调查。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综合考虑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等民族特征,并采取“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各民族自己的意愿确定民族属性和民族名称。1954年以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民族调查和识别工作,1964年将74个不同名称的族群归并到已经确认的53个少数民族中,个别遗留的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工作也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完成。——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解决少数民族族别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裴景仙为武强县县令,在任期间向当地百姓索取财物,累计赃值高达五千余匹。裴景仙在离任后被揭发捉拿下狱。唐玄宗得知此案后大为震怒,下令要将裴景仙“集众杖杀”(召集朝廷官员当场杖杀)。大理卿李朝隐上奏反对:“裴景仙触犯的罪名是‘监临主守乞取’,属于法律上的'受所监临,赃罪,根据法律没有死罪。而且裴景仙是先朝贵臣裴寂的曾孙,裴氏家族在武后时惨遭迫害,仅留下裴景仙一人在世,按照法律即使是犯死罪也可以请求宽大处理,以保存该族血脉。请求陛下改处流刑。”唐玄宗看了李朝隐的奏章仍要处死裴景仙。李朝隐又一次上奏:“生杀之权理应由皇上掌握,但是作为臣下有着严格遵守法律条文的责任。法律规定枉法赃满十五匹处绞刑,而乞取赃再多也只是流刑。现在如果处死裴景仙,那如果以后有枉法赃罪,再怎么加重处罚呢?”经过几次反复,唐玄宗最后才接受李朝隐的意见,将裴景仙改处杖一百,流放岭外。——摘编自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唐代法律”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规定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的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中《睡虎地秦墓竹简》对文书的接收、看守、遗失有明确规定,这反映出秦朝文书管理制度的严密,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秦朝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无法体现“严刑酷法”与“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提到皇帝及其职权,D项错误。2.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法兰西封建王权,B项正确。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A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排除C项;1302年的法国处于欧洲中世纪繁盛阶段,此时召开的三级会议不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政治诉求,D项错误。3.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班威廉夫妇参加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在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中共各级参议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使参议会具有充分的民主性,“是一个理想的实现”,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绘画《远去的足音》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中“戊戌六君子”表明,这幅绘画艺术的再现了“戊戌六君子”慷慨赴义的场景,而“戊戌六君子”正是追求变法的爱国志士,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5.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朝廷“考课”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材料中“四善”突出了对品德的考察,表明品德是唐代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C项正确。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打破了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的局面,A项错误;“考课”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官员政绩的考核制度,而科举制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吏部考功司一个部门,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分掌具体行政事务,排除D项。6.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北宋争标郡望风气减弱的现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科举选官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由此产生了材料中北宋争标郡望风气减弱的现象,B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与北宋争标郡望风气减弱的现象不存在直接联系,A项错误;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是北宋争标郡望风气减弱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与北宋争标郡望风气减弱现象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D项。7.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言论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作为美国行政机构首脑的总统,对到达行政机构手中的事务“毫无办法”,体现行政机构中处理事务的文官对总统的不配合,也反映了美国文官势力崛起进而抗衡总统,D项正确。杜鲁门表述的是“事情到了行政机构手里”的情形,与“分权制衡原则”“联邦政治体制”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A、C两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张之洞拟定的鼓励出洋学生章程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中“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部分)”明确了留日学生选官的方法,是对当时留学毕业生选官的规范,A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C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D项错误。9.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顺治帝颁行“圣谕六言”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明太祖的“圣谕六言”具有强烈的教化作用,清政府将“圣谕六言”颁行八旗及各省,意在加强教化,B项正确。顺治帝将“圣谕六言”颁行八旗及各省的目的是教化百姓,而非“以孝治国”及“承袭明制”,排除A、C两项;材料与“推行社会优抚政策”无关,D项错误。10.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英国《大宪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表明,英国通过《大宪章》,“剥夺了君主在未经国家领导团队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提高非惯例税收的权力”,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B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属于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3世纪的英国实行的是封建专制统治,A项错误;材料中英王征税权力是受“未经国家领导团队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提高非惯例税收”的条件限制的,而不是完全被剥夺,排除C项;材料中的“贵族”不同于“新贵族”,排除D项。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美国滥用诉讼权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从民众中产生,参与案件审理与判决。诉讼中陪审团制度的实行,导致外国企业是否侵害了美国专利的裁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懂专利的陪审团成员身上,C项正确。材料与保障个人的权利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的主旨并非“司法实践中坚持了程序公正”和“民众知识产权观念意识较强”,排除B、D两项。12.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公民权利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0年通过,B项错误;材料中“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源于西方,排除C项;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项错误。13.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设典客来管理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时更名为“大鸿胪”,A项正确,排除B项。中国古代第一次民族交流交融的高潮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项错误;隋唐的“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汉代的“大鸿胪”与隋唐的“鸿胪寺”不同,排除D项。14.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元朝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八思巴去世后,西藏喇嘛教首领继任“帝师”,接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的命令,管理西藏事务,D项正确。八思巴不是西藏喇嘛教的创始者,A项错误;八思巴为元朝的官员,排除B项;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C项错误。15.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马丁·路德在德国语言统一上的贡献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表明,马丁·路德为德国的语言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强化了德意志民族认同的意识,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主义”,排除C项;马丁·路德的新教仍属于基督教,D项错误。16.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中非务实合作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不断发展,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在论坛框架下先后实施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C项正确。中国与非洲相距甚远,中非合作不属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范畴,排除A项;新时代始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且材料无法体现“多层次外交布局”,B项错误;中非合作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D项。17.命题透析本题以商代和西周国家治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特点:王权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机构完善;官吏体系完整;实行内外服制度。(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趋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渐形成。(2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郡县制自身的优势;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6分,言之成理即可)18.命题透析本题以《非战公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原因:避免美国卷入欧洲大国冲突;树立美国“爱护和平”的形象;削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的影响;实现称霸世界的愿望。(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简评:反映了一战后全世界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