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我国目前已经发现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其中生活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2.商朝晚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如青铜龙虎尊等。这些青铜器不仅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还影响了三星堆等远方的古蜀地区。据此可知()A.商朝统治疆域幅员辽阔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C.南北文化发展差异消失D.商朝开始进入青铜时代3.原始社会和原始人类分别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采集到种植。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冶铜技术的进步B.生活方式的转变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4.都江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岷江的水流特性和成都平原的地形,通过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实现了自动分流、排沙和控流的功能(如图)。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科技领先于世界B.人民智慧的结晶C.手工业技术发达D.经济的高度繁荣5.江苏出土的宜侯夨(ce)簋中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该史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6.他的军队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敌军,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就是此战中引申出的。材料中的“他”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7.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图一良渚遗址出土的石犁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A.农业技术发展演变B.社会生活物资丰富C.手工业产品的升级D.粮食产量大大增加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某学派提出“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的主张。该派别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9.战国时期,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封建国家的统一B.铁制工具的使用C.宗法制不断瓦解D.中央集权的加强10.图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该记载可用来研究()A.春秋的兼并战争B.秦统一六国C.战国七雄的形成D.秦走向灭亡11.《三字经》这样描述秦朝:“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A.秦开启争霸战争B.秦亡于楚汉之争C.秦王朝二世而亡D.赢政建立了秦国12.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以法治国D.盐铁官营13.“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造纸术、治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汉政府曾在该地区()A.修筑万里长城B.实行郡国并行制C.设置管理机构D.派班超父子经营15.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多次下诏释放囚徒、奴婢,禁止人口买卖。上述措施()A.缓和了集团内部矛盾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C.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16.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A.颁布推恩令B.张骞出使西域C.《史记》问世D.“蔡侯纸”出现17.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的笔记中出现了“三国鼎立”、“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A.夏商周的政治和经济B.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8.《晋书·谢安传》载:“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材料中的破贼之战是指()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9.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至齐梁时期,麦类作物的种植区域继续扩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土地肥沃C.小麦产量较水稻高D.政治中心南移2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这表明该书()A.内容丰富B.取材广泛C.注重总结D.老少皆宜21.隋朝大运河作为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商旅往还,船乘不绝”,极大地便利了漕运。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A.加强了边疆地区治理B.消除了南北经济差距C.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22.唐朝时期,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时留学中国,十八岁时进士及第。他居唐十六年后回国,被誉为“汉诗学宗师”,其汉文著作《桂苑笔耕集》流传至今。崔致远的经历反映出当时()A.中华文化影响巨大B.政治风气相当宽松C.门第观念较为淡化D.行政体系日臻完善23.图为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体现了当时唐朝()A.开放的对外政策B.开明的民族政策C.自由的社会风气D.雄伟的建筑风格24.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标准()A.增加了税收名目B.减少了收税对象C.提高了财政收入D.抑制了土地兼并25.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造成诗歌描述现象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藩镇割据D.五代更迭26.《金刚经碑》是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用笔灵巧劲健,结构严谨平衡。该作品的书体可能是()A.篆书B.楷书C.行书D.草书27.王安石认为,秦之所以“兵众而强”,是由于商鞅实行了“什伍之法”;北宋养兵虽多。其战斗力却很弱,是因为把兵和民截然分开的缘故。为提高军队战斗力,他设想了()A.均田制B.南北面官制C.征兵制D.猛安谋克制28.节度使是唐朝中期以来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坐镇一方。宋朝增设中央任命的知州和通判,与节度使共同管理地方。这一变化()A.杜绝了地方割据B.提高了行政效率C.缓和了社会矛盾D.加强了中央集权29.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大夏立国近200年,最终灭于()A.北宋B.辽C.金D.蒙古30.宋朝的土地转移十分频繁,时人形容“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国家针对民间的土地交易制定了详细的法律规范,只要由政府办理合法手续,订立契约并纳税,士地交易就会受到法律保护。这折射出当时()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地矛盾的突出C.阶级矛盾的激化D.社会控制的加强31.《梦溪笔谈》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献描述的技术成就为()A.改进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转轮排字法32.元朝时,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后逐渐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A.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B.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成为了我国省制开端D.加剧了汉人和蒙人的矛盾33.费正清论及明成祖迁都时指出:“北京远离中国人口和生产的中心,易受游牧民族侵害,且严重依赖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粮,但却成为好几个政权的首都,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首都必须同时也是亚洲腹地非汉族地区的首都。”这表明明成祖迁都主要是()A.地理位置的选择B.缓和民族矛盾的思考C.政治因素的考量D.发展边境贸易的需要34.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特设四辅官以协理政务。他从民间征召了德高望重的老儒,让他们每月轮流辅政。四辅官是正三品的高官,但没有实权,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势力。此举旨在()A.抑制内阁权势扩张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D.提高君主行政效率35.明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明武宗从刘瑾等游,不理朝政,司礼监太监王岳等联合阁部大臣,极力劝谏,并欲重惩刘瑾等。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司礼监成为事实中枢B.内阁制度名存实亡C.皇权和相权矛盾突出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36.有学者称:“明朝朝贡体制的宗旨是‘四夷顺而中国宁’,它是防御性的而非侵略性“的。”据此可知,朝贡体制()A.旨在防御少数民族入侵B.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D.有利于推动华夏认同观37.明朝时,传教士在语言、服饰等方面迎合士大夫,同时又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吸引民众以进行传教活动。利玛窦的传教方式被归纳为“用好的书籍和有理性的辩论证实我们教义的真实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宗教是没有坏处的”。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科技发展推动西学东渐C.传播文化注重方式策略D.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38.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施琅的上述主张反映了()A.巩固东南海防屏障的需要B.台湾处于荷兰殖民统治之下C.清政府即将武力统一台湾D.台湾开始被纳入中国的版图39.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由此可知,上述地区()A.粮食作物主体地位提高B.农业多种经营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40.下表是宋明清时期江南苏州府市镇数量增长情况表。这一时期市镇的发展得益于()北宋元丰年间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镇市镇市镇市吴县1———62长洲县0—44125昆山县0—54123常熟县3—59830吴江县0—43710A.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B.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C.城市政治功能的增强D.官营手工业主体地位突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清时期,茶叶仍然是汉藏贸易中的主要商品,陕藏、川藏茶叶贸易的兴盛对明清政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一清代,承袭明例,恢复“茶马法”,推动陕西植茶开始恢复。以安康的紫阳县为中心,形成有相当规模的商品性茶叶产区。随着关中制茶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外溢性增强,部门分工及专业化分工日益迫切,泾阳每年有大量雇佣工人长期从事茶叶产业。——摘编自刘立云《明清时期陕藏茶叶贸易研究》材料二汉藏茶叶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茶叶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川藏地区的茶叶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都得到了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动力。川藏茶叶贸易一方面促进了人口流动,带动川藏地区以及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茶叶贸易对社会分层产生影响,一些茶商通过经营茶叶贸易积累了财富,成为地方上的富裕阶层。——摘编自魏子健《明清时期川藏茶叶贸易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清代陕藏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藏茶叶贸易的积极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 课程设计密码
- plc课程设计机械手
- c语言课程设计用书
- 中国国际能源课程设计
- 某市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合同样本
- 工厂清洁用品供应合同
-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书范例及注意事项
- 石材线条采购合同范例
- 耗材购销服务合同范例
- 运营协议合同模板最详细
- 汉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 美容外科注射美容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燃气燃烧器》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件
- 零工派工单(可用)
- 《计调实操》课件-项目一:计调概论
- chinese chess中国象棋介绍
- 护理质量改善优秀案例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