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果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回答“为何译”的问题,那么,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译什么?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主题的选择上可更加开放。既回应国外精英群体通过四书五经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诉求,也满足普通民众对流行文化的偏爱;既有国家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也有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可政府倡导,可民间推送,还可响应对象国的主动索求。为谁译?要重视对需求市场的预先调研和目标读者阅读特点的提前认知。同一个原文本,可以瞄准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学术化翻译,也可针对普通人士进行大众化翻译,而一个毫无对象感的译本,可能在两种读者群体中都知音难觅,最终躺在异国图书馆无人问津。谁来译?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通常能获得更佳传播效果。霍克斯译《红楼梦》,闵福德译《鹿鼎记》,蓝诗玲译鲁迅,刘宇昆译《三体》,大凡进入他国主流或大众阅读领域的成功译著莫不如是。对于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中外合作是更好的模式:中国译者把握内容不被曲解,同时给予母语译者在叙事和表达方式上的充分自由。当然,出色的汉学家及母语译者数量毕竟有限,大量译作由中国译者完成也是现实。培养包括中国译者和未来汉学家在内的高端中译外人才、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是解决“谁来译”问题的长远之策。怎么译?在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尚存较大“认知差”的时候,归化翻译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在确保中国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不被曲解的前提下,采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不失为有效的选择。虽然庞德“翻译”的唐诗不乏误译或创作,但却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唐诗热。辜鸿铭在自己的译作里大量使用意译和归化策略,以消除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我们应当给予认知差弥合过程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更要给予优秀译者的专业判断更多尊重与信任。如何传?翻译作品最终要经由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应多与目的语国家出版发行销售机构合作,他们深谙本国传播渠道和宣传策略。对大多数译作来说,印刷媒体依然是主要传播媒介。商业成功的译作可及时改编成影视作品,并辅之以周边产品,在市场及社交媒体上广泛宣传,形成组合效应。翻译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用他者的语言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的方式。再经典的文本、再精彩的故事,也要经由翻译才能在他国的文化土壤里获得“后起的生命”。惟有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有效促进文化影响力提升,才能真正体味季羡林先生的由衷感叹:“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摘编自任文《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材料二传统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学译介倍受瞩目的内容之一。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因此,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霍克斯的译本。如果根据印刷数目、再版数目、被引用率这些指标来看,霍克斯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要远胜于前者。究其原因,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萍踪浪迹”,在霍译本中成了“滚石无苔”,“凤翥龙翔”的中华传统意象也被译成更具西方文化特色的“神鸟在天”。某种程度上说,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翻译方法重构了《红楼梦》。相比之下,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因此不难预料,外国读者会在杨戴译本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接受效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从动态的历史文化观来看,这两部译著并无优与劣的差别,而是互为补充。霍译充分考虑到跨文化接受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阅读障碍,增强作品可读性,起到吸引受众、打开市场的作用;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了解日渐深入,海外读者对杨戴译本的接受程度也随之提升。如今,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地呈现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刻意义。《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经历,让我们领会到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多重意义。在主题、故事的再现之外,译本还要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摘编自许钧《深耕文学翻译增进文化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译什么”的问题答案并不固定,既可为四书五经,也可为流行文化,只要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即可。B.文学作品宜采用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方式,而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宜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C.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再加上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对译本有不同的接受需求,因此,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D.“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因为任何一个民族,要了解世界,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都必须借助翻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译作品必须经过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的翻译作品就是优秀作品。B.翻译的目标读者既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普通人士;没有对象感的译本可能会知音难觅,无人问津。C.《红楼梦》霍译本立足于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而杨戴译本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D.尽管当初霍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远超杨戴译本,但如今后者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优势日渐明显。(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归化翻译”特点的一项是A.林纾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B.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以“江声浩荡”四个字开头,震撼人心;译作与原作不只是词句的转换,更是精神的契合。C.科幻小说《三体》译本走红海外,它继承中国传统文学基因,颠覆了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纯文学”的刻板印象。D.《老子》已被译成94种语言文字,共1927种译本。除纸质本外,还有网络本、漫画图文等多种形式。(4)两则材料在论述中有不同的侧重点,请简要分析。(5)文学翻译时,最高的境界是“化境”,试结合文本,谈一谈如何达到“化境”。(二)现代文阅读亚(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爷和他的马李海燕凛冽的北风穿透四爷单薄的身体,他脸如霜雪,一手拿鞭,一手扯着马缰绳,与一匹枣红马对峙着。四爷一鞭子抽下去,枣红马身上又落下一道鞭痕。疼痛使枣红马不停地掏着四蹄,马棚里灰尘横飞。走啊!四爷怒吼。四爷扔掉鞭子,用力拽着缰绳,企图把枣红马拽出马棚。枣红马仍然捆着四蹄不肯离开。你真是个畜生!四爷疯了一样,一鞭鞭抽下去。枣红马终于被四爷疯狂的举动激怒了,它一声嘶鸣,两只后蹄猛地一蹶。被踢出去的四爷,撞在马棚墙上,又弹回来,重重地摔在马槽子上,鲜血顺着四爷叠满皱褶的脸,流了下来。北风愈加狂妄,冻住了四爷脸上的血条子,他的脸显得狰狞可怕。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杀了你!枣红马又发出一声长嘶。四爷扔掉缰绳,跟跄着回到屋子里,回来时手里握着一把尖刀。四爷手里拿着尖刀,胸膛里敲着鼓点,他的眼前错落着出现了三匹马,长得如此相像。它们昂着头。威风凛凛地站着。四爷跟它们祖孙三代耳鬓厮磨了半个世纪,四爷知道它们谁是谁,却从来不认真去分辨它们,因为在他心里,它们就是同一匹马,一匹站在他心头上的马。那年夏天,大雨滂沱,儿子带着乡亲们冒雨一路寻来。四爷被车闸失灵的马车甩下,腿摔断了,掉进山崖下的马车摔散了,两匹马摔死了。被儿子背回家的四爷,看着院子里横着的两匹枣红马的尸体,抱着刚三个月大的小枣红马的脖子,把牙齿咬得嘎嘣响。姚三说,愁眉苦脸顶个屁,人没事就是万幸,大伙儿把马肉分了,少损失点儿。四爷看一眼姚三,沉着脸指着菜园,命令儿子挖坑葬两匹马,把一院子人闪得大眼瞪小眼。儿子今天从城里回来,不容四爷分说,就把五亩地以长期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了姚三。儿子说,把东西收拾收拾,星期天我来接你。土地和枣红马都在,四爷转眼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除了四爷那五亩,东山坡的山地,三年前被姚三悉教承包,栽上了苹果树。姚三三番五次找四爷,希望四爷把那块地包给他,都被四爷挡在门外。十七岁就驾车扬鞭的四爷,驾驭着自己心爱的枣红马,在自己的五亩地里,春种秋收。枣红马有力的四蹄蹬着土地,土地便被犁锌依次豁开,翻着黑色的浪。四爷感到踏实,更痴情于那种陶醉感。四爷说我不走。儿子说,如果昨天姚三叔不来,你还有命吗?四爷努力挺直的腰杆,就矮下去几分昨天身子就那么一软,容不得四爷有任何的牵念,就瘫了下去,连喊救命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亏得又来找四爷碰运气的姚三,用五粒救心丸救了他的命。四爷说,我走了马咋办?儿子说,卖。四爷说,我不卖马。儿子说,这回你说了不算。四爷瞪眼珠子,我是你老子!儿子也不服弱,老子也没权让儿子成为不孝之子。冬日的阳光把光线扯上半截炕,四爷闭眼躺在炕上,心里一半阳光,一半哀伤。后半晌,来了俩人,四爷认得是镇子上卖驴肉的屠夫。一个屠夫围着枣红马转了几圈,另一个用手按了又按枣红马的后臀,四目相对。四爷看到四只眼里射出带着杀气的满足。四爷说不卖。屠夫看着四爷的儿子,你们谁说了算?儿子把四爷推进屋子里,在外面用锁头别住门鼻儿。俩屠夫走了,儿子手里捏着屠夫留下的一叠定钱,明天他们来牵马。一阵汽车引警声后,小院里平静下来。四爷倚在马棚的门口,不错眼珠地看着枣红马。给枣红马填足了草料后,四爷拍拍马脸说,吃吧老伙计,吃饱喝足了,你走吧。至于去哪儿,四爷没多想,只想它在村庄里消失。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阉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当他牵着一匹枣红马从大街上走过时,那种自豪和满足感,让他像个将军似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不走?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黑灯瞎火地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命地反抗着。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刀万剐你!跟马打了五十年交道的四爷,尽管摇摆不定,还是有机会把刀子插进枣红马脖子的命脉里,可是四爷一次次让机会从手边溜走。刀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四爷也从马身上摔了下来。天空像一面深蓝色的湖,深蓝色的湖水里潜着抖动的星星,一眨一眨地看着流泪的四爷,和那匹惊魂未定的枣红马。(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19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爷千方百计想把枣红马赶走,不惜用鞭子抽打,甚至打算拿刀杀死它,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中蕴含了对枣红马深沉的爱。B.在四爷心里,祖孙三代枣红马“就是同一匹马”,是因为三匹马长得十分相像,站立时都昂着头,威风凛凛,不认真看无法分辨。C.儿子要把四爷接到城里养老,而四爷却舍不得离开五亩山地和枣红马,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的社会现实D.四爷尽管有机会把刀子插进枣红马的致命之处但还是一次次放弃了机会,这表明他于心不忍,实在无法亲手杀死心爱的枣红马。(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述四爷“脸如霜雪”地与枣红马对峙并鞭打枣红马,巧妙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四爷为什么要打马呢?B.小说结构谨严,照应周密,如前文写“姚三三番五次找四爷”承包山地,为后文姚三能及时发现四爷心脏病突然发作预先做了铺垫。C.小说灵活地运用人格化的手法,通过描写枣红马或愤怒或恐惧或迷茫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四爷的反常,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和凸显主旨。D.小说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枣红马的最终结局,而是通过描写深蓝色的天空、一眨一眨的星星等美好景物,象征着枣红马终会获得自由。(3)小说中的四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小说是怎样叙述“四爷和他的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熙,辞曰:‘馈。’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节选自《孟子》)(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由A此B观C之D君E不F行G仁H政I而J富K之L皆M弃N于O孔P子Q者R也S况T于U为V之W强X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仁由义”与“为仁由己”(《论语•颜渊》两句中的“由”字含义相同。B.“求也为季氏宰”与“家君作宰”《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宰”字含义不同。C.小子,文中用作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现在则常用于对人轻慢或戏谑的称呼。D.镒,与“钧”同为古代重量单位,但比“钧”小,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桀和纣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要想得天下必须得民心,而得民心的方法便是满足百姓的愿望,不做百姓所厌恶的事。B.孟子主张远离自暴自弃的人;在他看来,只有仁、义才是人的精神住宅和正确道路,那些抛弃精神住宅和正确道路的人都是可悲的。C.孟子离开齐国,充虞觉察他神色有异,于是拿孟子当初教导他的话表示质疑,孟子说按理已到了王者兴起之时,自己就是这个王者。D.当初在齐国,齐王赠金孟子不接受;后来宋国和薛国赠金,孟子却接受了。这令陈臻感到困惑,认为孟子的做法必定有一种是错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道在迩而求诸远。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5)孟子接受宋国和薛国的馈赠,却拒绝齐王的馈赠,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杨次公春兰苏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①。[注]①燕:轻慢,亵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以“美人”比喻春兰,生动地表现出春兰的妙丽姿态、倾城容色。B.次句承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春兰内在品性:持自守,不愿主动迎合他人。C.三四句借写春兰恶劣的生长环境来表现其馨香:被蓬草艾蒿遮蔽而难掩其香。D.这首题画诗前半描绘画中之兰,后半侧重描写画中之人,首尾照应,结构圆融。(2)诗歌后四句是怎样表现杨次公画技高超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运用通感生动地描写出琵琶声或婉转流利或滞涩不畅的特点。(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渲染曹操水军“顺流而东”时的盛大气势。(3)大海因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沧海”。而与大海相比,“沧海”更具美感,因而受到古代文人的钟爱,被写入诗词之中,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起中国风,人们会不由得想起《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也自然会对《东风破》《青花瓷》《霍元甲》《发如雪》等音乐作品津津乐道。那么,在音乐领域,中国风是种什么“风”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少见,既有从中国元素入手①的,也有从旋律、歌词、节奏、编曲、演唱等方面出发作深入专业解读的。总之,国风音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也为国风音乐的探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随着国风从小众走向大众,跟风创作,打着“国风”旗号②的情况也有所显现。比如在某些综艺节目中,一首歌中随意穿插两句诗词、戏腔或在乐队中加一件民族乐器,就号称中国风,最终却因使用不当而③。这种现象的确值得反思。我们虽然不必苛求国风音乐完全复原古风、古曲,但是国风音乐的创作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规矩。国风音乐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是包容性的也是专业性的,它遵循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它是传统的,离不开古风、古韵的养分,也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创新可能性,所以是现代的。(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为一组整句,可适当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恐高症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胆子小”,具体表现为害怕站在高楼上或山顶上,即使靠近桥边、地铁道等时,①。据统计,世界上有十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会有恐高的倾向,某种程度上,“怕高”是有进化意义的这种“恐惧”本身也是人类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它可以让②,降低因为从高处摔落带来的伤亡几率。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使人对高处避而远之,那就是人类已经习惯用平行于地面的视角看事物,而在高处时,③。举例来说,人在地面上看到汽车会看到侧面,从飞机往下看只能看到盖子。尽管都是立体的,但如果把水平视角下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方向辨别能力转换到垂直视角,必然是不适应的。获得的视觉信息改变之后,身体极容易失去平衡和方向感,会让人产生安全感的缺失,需要尽快回到水平视角。以上两点,决定了“怕高”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恐惧。(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以“‘怕高’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恐惧”为开头,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某学校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学校将启用9点作业“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就无条件停止做作业,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该消息一出,引发了广大网友热议。为此,某报教育论坛特举办一期“作业‘熔断’机制大家谈”活动,现面向社会征稿。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社会实际,以学生家长的名义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果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回答“为何译”的问题,那么,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译什么?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主题的选择上可更加开放。既回应国外精英群体通过四书五经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诉求,也满足普通民众对流行文化的偏爱;既有国家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也有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可政府倡导,可民间推送,还可响应对象国的主动索求。为谁译?要重视对需求市场的预先调研和目标读者阅读特点的提前认知。同一个原文本,可以瞄准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学术化翻译,也可针对普通人士进行大众化翻译,而一个毫无对象感的译本,可能在两种读者群体中都知音难觅,最终躺在异国图书馆无人问津。谁来译?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通常能获得更佳传播效果。霍克斯译《红楼梦》,闵福德译《鹿鼎记》,蓝诗玲译鲁迅,刘宇昆译《三体》,大凡进入他国主流或大众阅读领域的成功译著莫不如是。对于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中外合作是更好的模式:中国译者把握内容不被曲解,同时给予母语译者在叙事和表达方式上的充分自由。当然,出色的汉学家及母语译者数量毕竟有限,大量译作由中国译者完成也是现实。培养包括中国译者和未来汉学家在内的高端中译外人才、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是解决“谁来译”问题的长远之策。怎么译?在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尚存较大“认知差”的时候,归化翻译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在确保中国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不被曲解的前提下,采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不失为有效的选择。虽然庞德“翻译”的唐诗不乏误译或创作,但却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唐诗热。辜鸿铭在自己的译作里大量使用意译和归化策略,以消除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我们应当给予认知差弥合过程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更要给予优秀译者的专业判断更多尊重与信任。如何传?翻译作品最终要经由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应多与目的语国家出版发行销售机构合作,他们深谙本国传播渠道和宣传策略。对大多数译作来说,印刷媒体依然是主要传播媒介。商业成功的译作可及时改编成影视作品,并辅之以周边产品,在市场及社交媒体上广泛宣传,形成组合效应。翻译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用他者的语言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的方式。再经典的文本、再精彩的故事,也要经由翻译才能在他国的文化土壤里获得“后起的生命”。惟有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有效促进文化影响力提升,才能真正体味季羡林先生的由衷感叹:“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摘编自任文《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材料二传统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学译介倍受瞩目的内容之一。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因此,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霍克斯的译本。如果根据印刷数目、再版数目、被引用率这些指标来看,霍克斯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要远胜于前者。究其原因,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萍踪浪迹”,在霍译本中成了“滚石无苔”,“凤翥龙翔”的中华传统意象也被译成更具西方文化特色的“神鸟在天”。某种程度上说,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翻译方法重构了《红楼梦》。相比之下,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因此不难预料,外国读者会在杨戴译本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接受效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从动态的历史文化观来看,这两部译著并无优与劣的差别,而是互为补充。霍译充分考虑到跨文化接受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阅读障碍,增强作品可读性,起到吸引受众、打开市场的作用;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了解日渐深入,海外读者对杨戴译本的接受程度也随之提升。如今,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地呈现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刻意义。《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经历,让我们领会到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多重意义。在主题、故事的再现之外,译本还要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摘编自许钧《深耕文学翻译增进文化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译什么”的问题答案并不固定,既可为四书五经,也可为流行文化,只要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即可。B.文学作品宜采用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方式,而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宜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C.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再加上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对译本有不同的接受需求,因此,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D.“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因为任何一个民族,要了解世界,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都必须借助翻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翻译作品必须经过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的翻译作品就是优秀作品。B.翻译的目标读者既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普通人士;没有对象感的译本可能会知音难觅,无人问津。C.《红楼梦》霍译本立足于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而杨戴译本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D.尽管当初霍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远超杨戴译本,但如今后者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优势日渐明显。(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归化翻译”特点的一项是BA.林纾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B.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以“江声浩荡”四个字开头,震撼人心;译作与原作不只是词句的转换,更是精神的契合。C.科幻小说《三体》译本走红海外,它继承中国传统文学基因,颠覆了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纯文学”的刻板印象。D.《老子》已被译成94种语言文字,共1927种译本。除纸质本外,还有网络本、漫画图文等多种形式。(4)两则材料在论述中有不同的侧重点,请简要分析。(5)文学翻译时,最高的境界是“化境”,试结合文本,谈一谈如何达到“化境”。【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概念特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因此,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对译本有不同的接受需求”不是“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的原因。故选C。(2)A.原文是“翻译作品最终要经由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只要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的翻译作品就是优秀作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3)从材料中“归化翻译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辜鸿铭……使用意译和归化策略,以消除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翻译方法重构了《红楼梦》”看,“归化翻译”的特点是: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尽可能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A.林纾是代作者去写,不属于翻译。C.表现的是《三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坚守。D.表现《老子》影响巨大。故选B。(4)①由标题“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以及开头总述“如果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回答‘为何译’的问题,那么,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翻译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才能真正体味季羡林先生的由衷感叹:‘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重论述“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并强调翻译的重要作用。②由标题“深耕文学翻译增进文化交流”以及“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霍克斯的译本”“《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经历,让我们领会到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多重意义。在主题、故事的再现之外,译本还要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可知,材料二立足于文学翻译,以《红楼梦》为例,着重论述不同译本可互为补充,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5)①由材料二“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如今,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地呈现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刻意义”可知,译作不仅要再现原作的主题、故事,还要传递其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其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②由材料二“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可知,翻译时要立足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采用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消除阅读障碍。答案:(1)C(2)A(3)B(4)①材料一立足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重论述“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并强调翻译的重要作用。②材料二立足于文学翻译,以《红楼梦》为例,着重论述不同译本可互为补充,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5)①译作不仅要再现原作的主题、故事,还要传递其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其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②翻译时要立足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采用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消除阅读障碍。(二)现代文阅读亚(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爷和他的马李海燕凛冽的北风穿透四爷单薄的身体,他脸如霜雪,一手拿鞭,一手扯着马缰绳,与一匹枣红马对峙着。四爷一鞭子抽下去,枣红马身上又落下一道鞭痕。疼痛使枣红马不停地掏着四蹄,马棚里灰尘横飞。走啊!四爷怒吼。四爷扔掉鞭子,用力拽着缰绳,企图把枣红马拽出马棚。枣红马仍然捆着四蹄不肯离开。你真是个畜生!四爷疯了一样,一鞭鞭抽下去。枣红马终于被四爷疯狂的举动激怒了,它一声嘶鸣,两只后蹄猛地一蹶。被踢出去的四爷,撞在马棚墙上,又弹回来,重重地摔在马槽子上,鲜血顺着四爷叠满皱褶的脸,流了下来。北风愈加狂妄,冻住了四爷脸上的血条子,他的脸显得狰狞可怕。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杀了你!枣红马又发出一声长嘶。四爷扔掉缰绳,跟跄着回到屋子里,回来时手里握着一把尖刀。四爷手里拿着尖刀,胸膛里敲着鼓点,他的眼前错落着出现了三匹马,长得如此相像。它们昂着头。威风凛凛地站着。四爷跟它们祖孙三代耳鬓厮磨了半个世纪,四爷知道它们谁是谁,却从来不认真去分辨它们,因为在他心里,它们就是同一匹马,一匹站在他心头上的马。那年夏天,大雨滂沱,儿子带着乡亲们冒雨一路寻来。四爷被车闸失灵的马车甩下,腿摔断了,掉进山崖下的马车摔散了,两匹马摔死了。被儿子背回家的四爷,看着院子里横着的两匹枣红马的尸体,抱着刚三个月大的小枣红马的脖子,把牙齿咬得嘎嘣响。姚三说,愁眉苦脸顶个屁,人没事就是万幸,大伙儿把马肉分了,少损失点儿。四爷看一眼姚三,沉着脸指着菜园,命令儿子挖坑葬两匹马,把一院子人闪得大眼瞪小眼。儿子今天从城里回来,不容四爷分说,就把五亩地以长期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了姚三。儿子说,把东西收拾收拾,星期天我来接你。土地和枣红马都在,四爷转眼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除了四爷那五亩,东山坡的山地,三年前被姚三悉教承包,栽上了苹果树。姚三三番五次找四爷,希望四爷把那块地包给他,都被四爷挡在门外。十七岁就驾车扬鞭的四爷,驾驭着自己心爱的枣红马,在自己的五亩地里,春种秋收。枣红马有力的四蹄蹬着土地,土地便被犁锌依次豁开,翻着黑色的浪。四爷感到踏实,更痴情于那种陶醉感。四爷说我不走。儿子说,如果昨天姚三叔不来,你还有命吗?四爷努力挺直的腰杆,就矮下去几分昨天身子就那么一软,容不得四爷有任何的牵念,就瘫了下去,连喊救命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亏得又来找四爷碰运气的姚三,用五粒救心丸救了他的命。四爷说,我走了马咋办?儿子说,卖。四爷说,我不卖马。儿子说,这回你说了不算。四爷瞪眼珠子,我是你老子!儿子也不服弱,老子也没权让儿子成为不孝之子。冬日的阳光把光线扯上半截炕,四爷闭眼躺在炕上,心里一半阳光,一半哀伤。后半晌,来了俩人,四爷认得是镇子上卖驴肉的屠夫。一个屠夫围着枣红马转了几圈,另一个用手按了又按枣红马的后臀,四目相对。四爷看到四只眼里射出带着杀气的满足。四爷说不卖。屠夫看着四爷的儿子,你们谁说了算?儿子把四爷推进屋子里,在外面用锁头别住门鼻儿。俩屠夫走了,儿子手里捏着屠夫留下的一叠定钱,明天他们来牵马。一阵汽车引警声后,小院里平静下来。四爷倚在马棚的门口,不错眼珠地看着枣红马。给枣红马填足了草料后,四爷拍拍马脸说,吃吧老伙计,吃饱喝足了,你走吧。至于去哪儿,四爷没多想,只想它在村庄里消失。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阉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当他牵着一匹枣红马从大街上走过时,那种自豪和满足感,让他像个将军似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不走?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黑灯瞎火地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命地反抗着。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刀万剐你!跟马打了五十年交道的四爷,尽管摇摆不定,还是有机会把刀子插进枣红马脖子的命脉里,可是四爷一次次让机会从手边溜走。刀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四爷也从马身上摔了下来。天空像一面深蓝色的湖,深蓝色的湖水里潜着抖动的星星,一眨一眨地看着流泪的四爷,和那匹惊魂未定的枣红马。(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19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四爷千方百计想把枣红马赶走,不惜用鞭子抽打,甚至打算拿刀杀死它,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中蕴含了对枣红马深沉的爱。B.在四爷心里,祖孙三代枣红马“就是同一匹马”,是因为三匹马长得十分相像,站立时都昂着头,威风凛凛,不认真看无法分辨。C.儿子要把四爷接到城里养老,而四爷却舍不得离开五亩山地和枣红马,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的社会现实D.四爷尽管有机会把刀子插进枣红马的致命之处但还是一次次放弃了机会,这表明他于心不忍,实在无法亲手杀死心爱的枣红马。(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开头描述四爷“脸如霜雪”地与枣红马对峙并鞭打枣红马,巧妙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四爷为什么要打马呢?B.小说结构谨严,照应周密,如前文写“姚三三番五次找四爷”承包山地,为后文姚三能及时发现四爷心脏病突然发作预先做了铺垫。C.小说灵活地运用人格化的手法,通过描写枣红马或愤怒或恐惧或迷茫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四爷的反常,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和凸显主旨。D.小说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枣红马的最终结局,而是通过描写深蓝色的天空、一眨一眨的星星等美好景物,象征着枣红马终会获得自由。(3)小说中的四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小说是怎样叙述“四爷和他的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故事的方式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对原因的理解不正确。原因应是四爷对三匹马有着一视同仁关爱态度,不去做区分,而不是分辨不清。故选B。(2)D.“象征着枣红马终会获得自由”牵强附会。故选D。(3)①热爱劳动,眷恋土地:结合“十七岁就驾车扬鞭的四爷,驾驭着自己心爱的枣红马,在自己的五亩地里,春种秋收”“四爷说我不走”可知,他十七岁就驾车扬鞭,驾驭着枣红马春种秋收,即使年老生病了也舍不得离开土地。②有情有义,近乎偏执:结合“四爷看一眼姚三,沉着脸指着菜园,命令儿子挖坑葬两匹马,把一院子人闪得大眼瞪小眼”“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刀万剐你!”可知,他喜爱枣红马,宁愿蒙受损失把两匹马的尸体埋了也舍不得把马肉分了,宁可杀死枣红马葬在院子里也不愿把它卖给屠户。③朴实中带有几分狡诈:结合“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可知,他为了得到枣红马而送礼给队长姚三,在抓阄时作弊。(4)①小说以“四爷和他的马”为线索,将长达数十年的故事糅合在一天之内,叙事集中紧凑。小说开头描述四爷“脸如霜雪”地与枣红马对峙并鞭打枣红马,中间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四爷和他的马”的故事,结尾“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不走?”“一眨一眨地看着流泪的四爷,和那匹惊魂未定的枣红马”含蓄地交代枣红马的最终结局。②结合“那年夏天,大雨滂沱,儿子带着乡亲们冒雨一路寻来……”“儿子今天从城里回来,不容四爷分说,就把五亩地以长期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了姚三”“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不走?”可知,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将“四爷和他的马”的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清晰完整;③“凛冽的北风穿透四爷单薄的身体,他脸如霜雪,一手拿鞭,一手扯着马缰绳,与一匹枣红马对峙着”“枣红马终于被四爷疯狂的举动激怒了,它一声嘶鸣,两只后蹄猛地一蹶”“四爷说我不走。儿子说,如果昨天姚三叔不来,你还有命吗?”“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命地反抗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四爷、儿子和马之间流动,叙事自由灵活,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答案:(1)B(2)D(3)①热爱劳动,眷恋土地:他十七岁就驾车扬鞭,驾驭着枣红马春种秋收,即使年老生病了也舍不得离开土地。②有情有义,近乎偏执:他喜爱枣红马,宁愿蒙受损失把两匹马的尸体埋了也舍不得把马肉分了,宁可杀死枣红马葬在院子里也不愿把它卖给屠户。③朴实中带有几分狡诈:他为了得到枣红马而送礼给队长姚三,在抓阄时作弊。(4)①以“四爷和他的马”为线索,将长达数十年的故事糅合在一天之内,叙事集中紧凑;②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将“四爷和他的马”的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清晰完整;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四爷、儿子和马之间流动,叙事自由灵活,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熙,辞曰:‘馈。’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节选自《孟子》)(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由A此B观C之D君E不F行G仁H政I而J富K之L皆M弃N于O孔P子Q者R也S况T于U为V之W强X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居仁由义”与“为仁由己”(《论语•颜渊》两句中的“由”字含义相同。B.“求也为季氏宰”与“家君作宰”《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宰”字含义不同。C.小子,文中用作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现在则常用于对人轻慢或戏谑的称呼。D.镒,与“钧”同为古代重量单位,但比“钧”小,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孟子认为,桀和纣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要想得天下必须得民心,而得民心的方法便是满足百姓的愿望,不做百姓所厌恶的事。B.孟子主张远离自暴自弃的人;在他看来,只有仁、义才是人的精神住宅和正确道路,那些抛弃精神住宅和正确道路的人都是可悲的。C.孟子离开齐国,充虞觉察他神色有异,于是拿孟子当初教导他的话表示质疑,孟子说按理已到了王者兴起之时,自己就是这个王者。D.当初在齐国,齐王赠金孟子不接受;后来宋国和薛国赠金,孟子却接受了。这令陈臻感到困惑,认为孟子的做法必定有一种是错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道在迩而求诸远。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5)孟子接受宋国和薛国的馈赠,却拒绝齐王的馈赠,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从这事看来,君主不实行仁政却去帮助他搜刮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唾弃的,何况为那不仁之君努力作战的人呢?“由此”作“观”的状语,“之”作“观”的宾语,“由此观之”结构完整,“之”后断开,即D处;“而”是连词,连接“君不行仁政”和“富之”,故“君不行仁政”和“富之”不能断开,在“富之”后断开,即L处;“也”为句末语气助词,其后断开,即S处。故在DLS三处句读。(2)A.错误。遵循;凭,靠。含义不同。句意: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实行仁德,完全靠自己。B.正确。总管;县宰,县令。含义不同。句意:冉求当了季康子的总管。/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C.正确。D.正确。故选A。(3)C.“自己就是这个王者”不正确,孟子认为自己是辅佐王者平治天下的人,亦即前文所说的“名世者”。故选C。(4)①“迩”,近,近处;“亲其亲”,亲爱自己的父母;“长其长”,尊敬自己的长辈。译文:真理在近处却到远处寻找它。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②“平治”,使天下太平安定;“何为”,为什么;“豫”,快乐。译文: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安定,在当今社会,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会不快乐呢?(5)①由原文“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熙,辞曰:‘馈’”可知,接受宋国馈赠的理由是外出远行需要路费;②由原文“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可知,接受薛国馈赠的理由是为了防备不测需要用钱买武器;③由原文“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可知,拒绝齐国是因为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钱财就是受贿。答案:(1)DLS(2)A(3)C(4)①真理在近处却到远处寻找它。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②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安定,在当今社会,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会不快乐呢?(5)①接受宋国馈赠的理由是外出远行需要路费;②接受薛国馈赠的理由是为了防备不测需要用钱买武器;③拒绝齐国是因为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钱财就是受贿。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老百姓;失去了老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了老百姓,就得到天下了。获得老百姓有方法:赢得了民心,就得到老百姓了。赢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罢了。”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破坏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孟子说:“真理在近处却到远处寻找它。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孟子说:“冉求当了季康子的总管,不能改变他的作风,田赋反而两倍于从前。孔子说:‘冉求不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从这事看来,君主不实行仁政,却去帮助他搜刮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唾弃的,何况为那不仁之君努力作战的人呢?”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夫子的表情好像有点不快乐的样子。以前,充虞从夫子这里听说过:‘君子不怨恨上天,不责备他人。’”孟子说:“以前有圣人出现的时候,如今也应该有出现圣人的时候。相隔五百年一定会有推行王道的圣人出现,这中间一定会出现闻名于世的人(来辅佐圣人)。从周朝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了。按照数字来说就已超过了五百年,按照时势来看应该可以出现圣人了。除非上天还没有想要使天下太平安定;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安定,在当今社会,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会不快乐呢?”陈臻问道:“前些日子在齐国,齐王送您上等成色的金一百镒,您没有接受;后来在宋国,送您七十镒,您接受了;又到了薛国,送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过去不受礼是正确的,那么,现在受礼就错了;如果现在受礼是正确的,那么,过去不受礼就错了。在这件事情上,老师必居其一。”孟子回答说:“我做的都对。都适合义。在宋国时,我准备远行。(按照习俗)对远游者必须要赠送路费,人家说是:‘赠送路费。’我怎么能不接受呢?在薛国的时候(听说路上有危险),我有防备不虞的想法,人家说:‘听说您须要防备危险,送点钱给您买武器吧。’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而在齐国,就没有接受礼物的理由。没有什么理由却要送我钱财,这等于是贿赂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杨次公春兰苏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①。[注]①燕:轻慢,亵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点题,以“美人”比喻春兰,生动地表现出春兰的妙丽姿态、倾城容色。B.次句承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春兰内在品性:持自守,不愿主动迎合他人。C.三四句借写春兰恶劣的生长环境来表现其馨香:被蓬草艾蒿遮蔽而难掩其香。D.这首题画诗前半描绘画中之兰,后半侧重描写画中之人,首尾照应,结构圆融。(2)诗歌后四句是怎样表现杨次公画技高超的?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后半侧重描写画中之人”错误。后半仍为写兰,“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是说面对春兰就好像面对屈原,郑重地将它佩戴,丝毫不敢轻慢亵渎,从而表现春兰的高洁。故选D。(2)五、六两句的意思是(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这两句写到杨次公对春兰的描绘,他能够描绘出春兰真正的姿容和神韵,所以这两句是直接赞美了杨次公画技的高超。七、八两句的意思是面对着这春兰花,就不好像是面对着灵均,郑重地将它佩戴,丝毫不敢轻慢亵渎。这两句是写到作者面对杨次公春兰图时的主观感受,所以本处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而表现春兰的高洁,以衬托画家高超的技艺。答案:(1)D(2)①五六句直接赞美杨次公画技高超:他用丹青妙笔传神地描绘出春兰真正的姿容和神韵,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②七八句通过自己主观感受从侧面进行衬托:面对春兰就好像面对屈原,郑重地将它佩戴,丝毫不敢轻慢亵渎,从而表现春兰的高洁,以衬托画家高超的技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两句,运用通感生动地描写出琵琶声或婉转流利或滞涩不畅的特点。(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渲染曹操水军“顺流而东”时的盛大气势。(3)大海因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沧海”。而与大海相比,“沧海”更具美感,因而受到古代文人的钟爱,被写入诗词之中,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重点字:莺)(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舻)(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起中国风,人们会不由得想起《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也自然会对《东风破》《青花瓷》《霍元甲》《发如雪》等音乐作品津津乐道。那么,在音乐领域,中国风是种什么“风”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少见,既有从中国元素入手①的,也有从旋律、歌词、节奏、编曲、演唱等方面出发作深入专业解读的。总之,国风音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也为国风音乐的探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随着国风从小众走向大众,跟风创作,打着“国风”旗号②的情况也有所显现。比如在某些综艺节目中,一首歌中随意穿插两句诗词、戏腔或在乐队中加一件民族乐器,就号称中国风,最终却因使用不当而③。这种现象的确值得反思。我们虽然不必苛求国风音乐完全复原古风、古曲,但是国风音乐的创作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规矩。国风音乐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是包容性的也是专业性的,它遵循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它是传统的,离不开古风、古韵的养分,也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创新可能性,所以是现代的。(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为一组整句,可适当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变换。【解答】(1)①根据“也有从旋律、歌词、节奏、编曲、演唱等方面出发作深入专业解读的”可知,和这深入专业解读相对,“从中国元素入手”并没有作深入的解读,可填“泛泛而谈”。“泛泛而谈”,不深入的一般性的谈论。②本处是说打着“国风”旗号,但是作品并不具备中国风的特色,可填“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③本处是说有些歌曲中随意穿插两句诗词、戏腔或在乐队中加一件民族乐器,就号称中国风,最终却因使用不当而让内行人笑话,可填“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2)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我们虽然”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虽然”应放在“我们”之前;二是“遵循……规矩”搭配不当,可将“规矩”改为“规范”或“规则”。(3)画波浪线的句子首先说到国风音乐的包容性和专业性,然后说到国风音乐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而“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是说国风音乐包容性的特点,“它遵循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是说国风音乐专业性的特点,所以可变为“国风音乐是包容性的,它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也是专业性的,它遵循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离不开古风、古韵的养分”是在说国风音乐是传统的,“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创新可能性”是在说国风音乐是现代的,可变为“国风音乐是传统的,它离不开古风、古韵的养分,也是现代的,它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创新可能性”。答案:(1)①泛泛而谈②滥竽充数③贻笑大方(2)示例:虽然我们不必苛求国风音乐完全复原古风、古曲,但是国风音乐的创作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规范。(3)示例:国风音乐是包容性的,它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也是专业性的,它遵循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国风音乐是传统的,它离不开古风、古韵的养分,也是现代的,它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创新可能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恐高症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胆子小”,具体表现为害怕站在高楼上或山顶上,即使靠近桥边、地铁道等时,①。据统计,世界上有十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会有恐高的倾向,某种程度上,“怕高”是有进化意义的这种“恐惧”本身也是人类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它可以让②,降低因为从高处摔落带来的伤亡几率。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使人对高处避而远之,那就是人类已经习惯用平行于地面的视角看事物,而在高处时,③。举例来说,人在地面上看到汽车会看到侧面,从飞机往下看只能看到盖子。尽管都是立体的,但如果把水平视角下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方向辨别能力转换到垂直视角,必然是不适应的。获得的视觉信息改变之后,身体极容易失去平衡和方向感,会让人产生安全感的缺失,需要尽快回到水平视角。以上两点,决定了“怕高”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恐惧。(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以“‘怕高’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恐惧”为开头,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的内容,抓住要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①本处是说恐高症,具体表现是站在高楼上或山顶上感到害怕,靠近桥边、地铁道等时也会感到害怕,可填“心里也会觉得恐惧”。②因为“恐高”本身是人类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所以人类站在高处的时候就会本能地离开认为危险的地方,可填“人们本能地远离危险地带”。③因为人类已经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升级版销售协议管理工具软件应用版B版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工程总承包合同
- 2024年委托加工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承包合同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2024年度办公设施零星维护协议版B版
- 2024年家居木工装修工程承包标准协议版
- 2024年品牌加工OEM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国际商业交易协议模板指南一
- 2024年图纸资料保护合同范例版B版
- 阳光心态 轻松应考-考前心理辅导课件
-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3-2026年)
- 桥梁伸缩缝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稿
- 2023管理学的案例分析题附的答案
- 教育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 电气接线工艺培训
- 二年级下册《神奇的校车》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劳务施工组织方案 劳务施工组织设计(八篇)2023年
- 8421码到余三循环码的转换电路仿真课设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