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深圳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欠你一碗刀削面雁戈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黄校长,早啊?”“你也早,你也早。”黄校长尴尬地应付着。“记不得我了,黄校长?”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欠我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是啊!”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开的钱。我一直记着哩!”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开钱,他替别人开钱的时候还真不多。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久仰!久仰!”“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我不吃蛋。”他说。“又咋的了?”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能不闹心吗?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谁呀,这么早?”翠玉问。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黄校长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咱心里得有个底。”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说是可以解酒保胃。然后她又让黄校长掰着指头把他们的约法背了一遍﹣﹣少喝酒,多吃素少吃荤,酒后还要喝碗粥﹣﹣才让黄校长出了门。然而,黄校长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他竟然还赶上了新闻联播的尾巴。“这么早就回来了?”翠玉明显有些不习惯。“是啊!”黄校长见新闻联播已经结束,一头倒在床上,立即打起呼噜来。除了新闻联播,黄校长看啥电视节目都打瞌睡。翠玉赶忙轻脚妙手地去关了电视,又轻脚妙手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才进了书房就着一张单人床合眼睡了。睡到夜半时分,隔壁隐约传来黄校长在床上烙烧饼的声音,她忙跑过去宽慰。“咋的了?又遇到难题了?”黄校长似乎被翠玉吓了一跳,腾地从床上坐起,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接着却把手搁到肚皮上揉了揉,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肚子有点饿了。”“肚子饿了?”翠玉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是啊,今晚就吃了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说。“啥?就吃了一碗刀削面?”翠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是啊﹣﹣”黄校长淡淡地说,“他说他欠我一碗刀削面,所以就还我一碗刀削面。”翠玉看看黄校长不像撒谎,忙进厨房煮了一碗速冻水饺。黄校长稀里哗啦连汤吃了个一干二净,倒头又打起了呼噜。(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把故事的发生设定在“天刚麻麻亮”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后面人物的活动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B.“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翠玉劝说黄校长不去参加饭局,主要是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C.小说以黄校长“失眠”开头,以黄校长“打起了呼噜”结尾,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暗示了小说主题。D.小说围绕“一碗刀削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的呼唤。(2)王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翠玉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三B臣C者D岂E不F忠G哉H然I而J不K免L于M死N身O死P而Q所R忠S者T非U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D.姚鼐严厉批评了“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②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5)乙文中,李斯两次“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问题。寻张乔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请在标题处补出一个初中课内文言文中描述过的地方,结合这篇文言文与这首诗歌内容相契合之处阐述你判断的理由。答: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说应“三省吾身”,并提出了三点应该做到的要求,其中和与人交往有关的两句是“?”。(2)《劝学》开篇表达“学无止境”观点的一句是“”;认为只有做到“”,才能够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失。(3)《蜀道难》中李白追思远古蜀地先民久远难知的一句是“,”。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______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让冬奥会展现出独特魅力。首钢滑雪大跳台一经建成就吸引了不少目光,“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给予了首钢滑雪大跳台高度评价。而这个酷炫十足的大跳台,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有效融合在一起,因为它由首钢老工业园区修缮改造而成。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昭示着中国智慧。“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核心的设计理念。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巨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由小海陀山顶向山谷蜿蜒而下,延庆冬奥村铺展在山谷东侧的台地之上。崇山峻岭之间,建筑分散布局,与山景_____。如美属萨摩亚男子钢架雪车选手克鲁姆普顿夸赞道:“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漂亮的一条赛道了,环绕在群山之中。”“山林映场馆”,绿色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亮底色。()。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如北京赛区场馆的15块冰面的制作均采用当前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冰的全部余热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这15块冰面也均可实现赛后再利用,成为低碳环保的群众性健身场地。同时,“全民冬奥”让低碳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______,增加了低碳生活方式常态化的可能性。中国紧紧抓住了“绿色冬奥”这一历史_____,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起向未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以来相得益彰深入人心机会B.迄今为止交相辉映深入人心契机C.自古以来交相辉映刻骨铭心契机D.迄今为止相得益彰刻骨铭心机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而迈上新台阶B.环保可回收的材料的使用,使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碳中和”C.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D.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碳中和”,是因为使用了环保可回收的材料(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着中国智慧。B.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追求,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昭示着中国智慧。C.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追求,激发出众多创意,彰显着中国智慧。D.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彰显着中国智慧。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在一些家长眼里,把过多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高考可能要付出代价。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搞好素质教育,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利于应试能力的提高,放弃素质教育,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应试教育上,很可能两者全输,一无所获。教育有教育的规律,好教育是崇尚教育规律的教育,好学校是崇尚教育规律的学校,好校长是谙熟教育规律的校长,好老师是善用教育规律的老师。当前,我国很多的教育问题,都可以从评价指挥棒上找原因。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长期以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也被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诟病。教育需要正本清源,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所用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A.东北大地滋养了一座世界瞩目的石油城—黑龙江省大庆市。B.鲜明的地域和语言隔阂对许多写作者来说是一种难以突破的障碍,但王芸写来却得心应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C.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令人恻隐、令人悲痛的情景,又是一种多么令人艳羡、令人神往、令人敬仰的品格。D.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方式,真的值得倡导吗?(2)在上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身体不适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为不耽误救治患者,在手术间隙输液后继续救人,一天完成5台高难度手术。②为营救一名想轻生的男子,徐州民警郑浩不顾感冒坐在雪地里劝阻2个小时。教人成功后,郑浩已冻得浑身发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选自“十九大报告”)请就医生和民警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深圳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解答】(1)D.以偏概全,“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文中第四段仅仅以“西汉末年”为例,“许多朝代”与原文不符。(2)C.“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在文中不是递进关系。文章第四段是“既……又”,属于并列关系。(3)B.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曾国藩搞灰色收入,贪污腐败。答案:(1)D(2)C(3)B【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欠你一碗刀削面雁戈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黄校长,早啊?”“你也早,你也早。”黄校长尴尬地应付着。“记不得我了,黄校长?”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欠我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是啊!”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开的钱。我一直记着哩!”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开钱,他替别人开钱的时候还真不多。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久仰!久仰!”“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我不吃蛋。”他说。“又咋的了?”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能不闹心吗?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谁呀,这么早?”翠玉问。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黄校长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咱心里得有个底。”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说是可以解酒保胃。然后她又让黄校长掰着指头把他们的约法背了一遍﹣﹣少喝酒,多吃素少吃荤,酒后还要喝碗粥﹣﹣才让黄校长出了门。然而,黄校长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他竟然还赶上了新闻联播的尾巴。“这么早就回来了?”翠玉明显有些不习惯。“是啊!”黄校长见新闻联播已经结束,一头倒在床上,立即打起呼噜来。除了新闻联播,黄校长看啥电视节目都打瞌睡。翠玉赶忙轻脚妙手地去关了电视,又轻脚妙手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才进了书房就着一张单人床合眼睡了。睡到夜半时分,隔壁隐约传来黄校长在床上烙烧饼的声音,她忙跑过去宽慰。“咋的了?又遇到难题了?”黄校长似乎被翠玉吓了一跳,腾地从床上坐起,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接着却把手搁到肚皮上揉了揉,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肚子有点饿了。”“肚子饿了?”翠玉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是啊,今晚就吃了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说。“啥?就吃了一碗刀削面?”翠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是啊﹣﹣”黄校长淡淡地说,“他说他欠我一碗刀削面,所以就还我一碗刀削面。”翠玉看看黄校长不像撒谎,忙进厨房煮了一碗速冻水饺。黄校长稀里哗啦连汤吃了个一干二净,倒头又打起了呼噜。(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CA.小说把故事的发生设定在“天刚麻麻亮”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后面人物的活动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B.“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翠玉劝说黄校长不去参加饭局,主要是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C.小说以黄校长“失眠”开头,以黄校长“打起了呼噜”结尾,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暗示了小说主题。D.小说围绕“一碗刀削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的呼唤。(2)王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翠玉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作品中对于该人物身份、为人的介绍和相关的情节来逐点概括.(3)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作答本题,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时,应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解答】(1)A项“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正”不正确,“天刚麻麻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后文出门碰到王总做铺垫,并不能表现出当时的社会风气不正;B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不正确,从原文“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翠玉帮黄校长打探王总的为人可知,翠玉是害怕王总有求于黄校长,吃饭纯粹为了应酬;D项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呼唤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并无太多的“心理”描写.(2)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概括的能力,在分析王总形象时,要注意王总的身份为农民企业家,很有钱,说明王总善于经营,翠玉打听到的王总是一个“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五六年前王总因为丢了钱包,黄校长请他吃了一碗刀削面,他却一直记挂在心,并且要请黄校长吃一碗刀削面,别人请黄校长吃饭大多有求于黄校长,一般都是喝酒应酬,而王总真的请黄校长吃了一碗刀削面,说明王总真诚正直,不从世俗.(3)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作答本题,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三方面考虑,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翠玉和黄校长之间的对话中发展的,因此,翠玉与黄校长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王总“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是翠玉打听而来的,衬托了王总的形象;翠玉认为王总请黄校长吃饭是为了应酬,与王总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表达了对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的呼唤.答案:(1)C(2)①知恩图报:②很讲义气③真诚正直:④善于经营.⑤不从世俗.(3)①推动情节:通过翠玉与黄校长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衬托人物:通过她对王总的调查,得知王总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衬托了王总的形象;③强化主题:通过她的所思所为,与王总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王总的真诚正直,表达了对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的呼唤.【点评】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三B臣C者D岂E不F忠G哉H然I而J不K免L于M死N身O死P而Q所R忠S者T非U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D.姚鼐严厉批评了“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②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5)乙文中,李斯两次“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答案】(1)DHN(2)A(3)D(4)①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②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5)第一次:李斯与关龙逄、比干和伍子胥相比,叹息虽尽忠而死,但效忠的对象都是昏君,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第二次: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的关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相关文化常识的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其后断开,即D处断开;“哉”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即H处断开;“不免于死”是状语后置句,应在“死”后断开;“身”是“死”的主语,其前断开,即N处断开。故选DHN。(2)A.“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故选A。(3)D.“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误,姚鼐认为李斯就是“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咎由自取。故选D。(4)①“以”,来;“损”,减损;“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诸侯树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译文: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②“进”,升官;“隐”,遮蔽;“无论”,不要说;“非”,错误肤浅。译文: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5)根据题干找到原文语句,第一次“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从他的话语中可见,他感叹的是自古忠臣遇“不道之君”不免于死,而自己虽然比不上他们智慧,二世却比那些昏君更昏聩,所以自己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第二次“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如今再想和家人享天伦之乐又如何能够得到?功名利禄虽给人一时显赫,却并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答案:(1)DHN(2)A(3)D(4)①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②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5)第一次:李斯与关龙逄、比干和伍子胥相比,叹息虽尽忠而死,但效忠的对象都是昏君,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第二次: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的关键。参考译文:甲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入秦,这正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当宝物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节选自姚鼐《李斯论》)【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问题。寻桃源张乔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请在标题处补出一个初中课内文言文中描述过的地方,结合这篇文言文与这首诗歌内容相契合之处阐述你判断的理由。答:桃源【答案】桃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标题的补充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中的关键词句判断学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据此概括并补充标题。【解答】由诗句中“武林青草”“花影”“澄溪”“不迷”等词语,可以判断出初中课内文言文为《桃花源记》,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遂迷,不复得路”等于本诗内容由契合之处。故可以判断本诗题目中的地方应为“桃源”。答案:桃源译文:武陵的桃林中春草青青,隔着澄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对岸的花影。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人去,山色空濛,只有鸟啼声从那里传来。绿水流下,阻断的雾霭。松树倒伏,绿萝低垂。世上迷路的客人,路径此地,都不会迷路。赏析:作者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本诗首联“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写武陵的桃林中春草青青,隔着澄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对岸的花影。“武林”“春草”“花影”“溪水”,处处透露着桃花源的影子。颔联“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写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人去,山色空濛,只有鸟啼声从那里传来。把这里写得富有神秘色彩。颈联“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写绿水流下,阻断的雾霭。松树倒伏,绿萝低垂。这里的景致具有古朴之美。尾联“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写世上迷路的客人,路径此地,都不会迷路。至此,一反《桃花源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的意境,把“桃源”写得比较有烟火气。【点评】标题在意义上说是一首诗词的概括,是提要,是介绍,是缘起,是一首诗词的精华所在。标题一般提供如下主要信息:一、提供了题材信息。古诗词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从创作方法来说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从表现形式来看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从表现内容来说有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闺怨诗,怀古诗,讽喻诗,咏史诗,唱和诗,赠别诗等等。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隋宫》,是怀古诗。怀古咏史诗是一大类,一般标题上有古迹、古人名,或有“登临”“咏”“咏怀”“怀古”等字样。其它题材的类别如此类推,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二、提供了体裁信息。古诗词的体裁也有很多种,仅格律诗就有五言、七言,又有律诗和绝句,还有排律。另外古体诗还有古风,民歌体,歌行体,柏梁体,新旧乐府诗等。至于说到词,那词牌就更多了。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是以体裁为标题,如《丽人行》《琵琶行》《长恨歌》标题就点明是歌行体,《古诗十九首》标题就说是古诗,不是近代诗。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标题就是词牌名。三、提供了容量信息。一首诗词的容量有多大,是几段几行多少字,有的也在题目表现出来。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就是指的八首七律,共计六十四句。《戏为六绝句》,即指六首七言绝句。无名氏的《九张机》,一张为一段,九张为九段。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即三首合计四十八字。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因为是五言诗,五百字应为一百句。四、提供了综合信息。这个综合指的是诗词创作的缘由,以及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气候等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标题就有时间和缘由。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赠别诗,同时指出了送别和到达两个地点。如杜甫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就像小序一样介绍了此诗写作的背景、气候、心情、篇幅、健康状况和寄赠对象,标题提供的多方面的信息,为理解全诗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说应“三省吾身”,并提出了三点应该做到的要求,其中和与人交往有关的两句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劝学》开篇表达“学无止境”观点的一句是“学不可以已”;认为只有做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才能够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失。(3)《蜀道难》中李白追思远古蜀地先民久远难知的一句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重点字:谋、忠)(2)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博、参)(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重点字:丛、凫)【点评】《劝学》名句辑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______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让冬奥会展现出独特魅力。首钢滑雪大跳台一经建成就吸引了不少目光,“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给予了首钢滑雪大跳台高度评价。而这个酷炫十足的大跳台,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有效融合在一起,因为它由首钢老工业园区修缮改造而成。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昭示着中国智慧。“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核心的设计理念。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巨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由小海陀山顶向山谷蜿蜒而下,延庆冬奥村铺展在山谷东侧的台地之上。崇山峻岭之间,建筑分散布局,与山景_____。如美属萨摩亚男子钢架雪车选手克鲁姆普顿夸赞道:“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漂亮的一条赛道了,环绕在群山之中。”“山林映场馆”,绿色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亮底色。()。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如北京赛区场馆的15块冰面的制作均采用当前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冰的全部余热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这15块冰面也均可实现赛后再利用,成为低碳环保的群众性健身场地。同时,“全民冬奥”让低碳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______,增加了低碳生活方式常态化的可能性。中国紧紧抓住了“绿色冬奥”这一历史_____,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起向未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自古以来相得益彰深入人心机会B.迄今为止交相辉映深入人心契机C.自古以来交相辉映刻骨铭心契机D.迄今为止相得益彰刻骨铭心机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而迈上新台阶B.环保可回收的材料的使用,使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碳中和”C.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D.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碳中和”,是因为使用了环保可回收的材料(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着中国智慧。B.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追求,激发出众多创意爆发,彰显昭示着中国智慧。C.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追求,激发出众多创意,彰显着中国智慧。D.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求索,激发出众多创意,彰显着中国智慧。【答案】(1)B(2)C(3)C【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答题时要熟知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语句,找出语病,仔细比对各个选项,选出修改正确的选项。【解答】(1)第一空,迄今为止: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自古以来:从古代以来。语境强调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是到现在为止的“第一个”,故选“迄今为止”。第二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语境指建筑与山景互相映照,故选“交相辉映”。第三空,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刻骨铭心:形容教导、恩情等让人感受或感激至深。语境指低碳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故选“深入人心”。第四空,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机会:恰好的时间。语境指“绿色冬奥”是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故选“契机”。故选B。(2)根据后文,可知括号中应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据此排除BD两项。在根据第二段第一句,从句式一致性的角度考虑,排除A项。故选C。(3)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①搭配不当,“求索”应改为“追求”;②句式杂糅,应删去“爆发”;③重复赘余,应删去“昭示”。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答案:(1)B(2)C(3)C【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在一些家长眼里,把过多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高考可能要付出代价。其实,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搞好素质教育,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利于应试能力的提高,放弃素质教育,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应试教育上,很可能两者全输,一无所获。教育有教育的规律,好教育是崇尚教育规律的教育,好学校是崇尚教育规律的学校,好校长是谙熟教育规律的校长,好老师是善用教育规律的老师。当前,我国很多的教育问题,都可以从评价指挥棒上找原因。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长期以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也被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诟病。教育需要正本清源,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所用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BA.东北大地滋养了一座世界瞩目的石油城—黑龙江省大庆市。B.鲜明的地域和语言隔阂对许多写作者来说是一种难以突破的障碍,但王芸写来却得心应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C.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令人恻隐、令人悲痛的情景,又是一种多么令人艳羡、令人神往、令人敬仰的品格。D.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方式,真的值得倡导吗?(2)在上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B(2)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分析】(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解答】(1)画线句子“都可以从评价指挥棒上找原因”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评价”比喻成“指挥棒”。A.拟人。把“东北大地”写成人的特点“滋养了一座世界瞩目的石油城—黑龙江省大庆市”。B.比喻。把“王芸写来却得心应手”比喻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C.排比。“多么令人心酸、令人恻隐、令人悲痛的情景”“多么令人艳羡、令人神往、令人敬仰的品格”用的是排比。D.反问。“真的值得倡导吗”。故选B。(2)根据语境“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在一些家长眼里,把过多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这句话谈论是主要内容是素质教育,和后面“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相衔接,可知此处应填“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根据语境“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高考可能要付出代价”这是家长的担忧。根据后文“只要处理得当,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应试能力”,这是说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此处应该填“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根据语境“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这些都是错误的现象,结合后文“长期以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也被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诟病”,所以此处应填“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答案:(1)B(2)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身体不适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为不耽误救治患者,在手术间隙输液后继续救人,一天完成5台高难度手术。②为营救一名想轻生的男子,徐州民警郑浩不顾感冒坐在雪地里劝阻2个小时。教人成功后,郑浩已冻得浑身发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选自“十九大报告”)请就医生和民警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本作文题由三则材料构成。①主要讲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的敬业精神和善良;②主要讲徐州民警郑浩的救人善良之举;③主要讲的是十九大报告里的时代要求。材料①②,主要讲善潜藏在每个平凡的个体中,发生在每个平常日子里。善心像冬日火炉令人全身充盈暖意,善举如明媚阳光化去生活冰凉的一面,为善非为求报,但为心欢喜。材料①与材料②虽然事例不同,但性质相同,医生和民警身上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材料③选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可看作是对前两则材料的解说与深化,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医生与民警做了本职工作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人要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责任意识不可丢”等;也可以他们不顾自身的身体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奉献精神不可少”等。参考立意:①在平凡中拥抱善良。②爱岗与敬业。③责任与担当。④爱与奉献。【解答】爱岗敬业也是一种态度当下最流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诠释的“敬业”二字,是对人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可在所有的工作之中,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会使“敬业”这两个字的分量有所加重?兴趣对工作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敬业则是对兴趣的注脚。当你从事你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敬业”的态度便油然而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而快乐。敬业,会让工作充满兴趣激情燃烧。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做好事情必须要对其有兴趣,为什么要有兴趣才能干好呢?因为兴趣会让工作充满激情。前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在创立苹果公司之前就对电子产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与好友沃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小奇迹,这种成功感与对电子的爱好是他在成立苹果公司之后,乃至成为年轻的亿万富翁时,依旧在工作中充满激情,虽然有时会激情过头,但他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使他充满能量与信心去面对一切难关与挑战,他这种敬业之情,是他能最终改变世界的原因之一。兴趣会使工作不再乏味,充满着活力,随时能够爆炸成动力。可见,敬业态度首先来自于兴趣,而兴趣促使工作的激情燃烧。敬业,使人从容应对挑战立于不败。敢于应对挑战的动因,来自于对事物的兴趣,它能够产生敬业之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名满世界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等重要物理思想。他虽然做过一些与科学不相干的工作,可作为科学研究者的他,从来没有惧怕过在科学领域中所遭遇的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当时是不可撼动的物理理论,所以当广义相对论提出后,爱因斯坦遭到了来自各界的否定。爱因斯坦顶着各界的压力继续工作,最终得到了认可,名满天下。当挑战成为你钟爱一部分,你便不会惧怕。因此,敬重职业的挑战,需要兴趣,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方能成功。敬业,会让麻烦变得简单态度执着。对工作有热爱,便不会因为量的大小,环境的好坏,待遇的高低,级别的落差,而失去严谨的态度。只要充满兴趣,就会对它有热爱,有温度,进而形成一种本能。当年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带领工友们,在荒漠的大庆,沼泽地带,在恶劣的艰苦的环境中,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从此,让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中国当代工人的榜样,多少年来,铁人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由此看来,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满怀热情地干好工作,就能干出成就来,态度决定一切,看似麻烦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执着。无论你身处何方,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你有着音符对音乐般的热爱,水滴对海洋的向往,鸟儿对天空的渴望,带着燃烧的激情与浓厚的兴趣,爱上所有面临的挑战去工作,去奋斗,便会收获快乐,用行动诠释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二字。请记住爱因斯坦的话:“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会获得成功!”【点评】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考点卡片1.词语辨析【考点讲解】词语辨析即是对相近词语的辨析。考纲要求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区别。近年来词语辨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辨析3﹣4个词语或成语,选出最适合的选项。随着语用题目的灵活,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分析原句与改句的区别的时候,改变某个词语,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其本质上就是辨析词语以及其感情色彩。【重难点】常见词语辨析:1.必需、必须必需:必不可少的。例:生活必需。必须:一定要那样做。例:必须照办。2.暴发、爆发暴发:①突然发作。例:山洪暴发。②突然发财。例:暴发户。爆发:①岩浆迸出。例:火山爆发。②突然发生。例:爆发革命。3.成规、陈规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例:墨守成规。陈规:不适用的旧规章。例:陈规陋习。4.遏止、遏制、扼制遏止:用力阻止。例:革命洪流不可遏止。遏制:控制、制止。例:遏制激动的感情。扼制:控制、约束;压抑制止,把握遏制。例:扼制了敌人的火力。5.截止、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例: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例:报名日期最迟截至本月底。6.牟取、谋取牟取:谋取(名利)。一般为贬义。例:牟取暴利。谋取:设法取得。是中性词。例:谋取利益。7.声明、申明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例:公开声明。②声明文告,例:发表联合声明。申明:郑重地申述理由。例:申明原因。8.侍候、伺候侍候:陪伴服侍。例:侍候病人。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例:伺候东家。9.熟悉、熟习熟悉:了解得很清楚。例:熟悉情况。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例:他熟习英文。10.侮蔑、诬蔑、污蔑侮蔑:轻视,轻蔑。例:带有侮蔑的口气。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例:造谣诬蔑。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例:他一向光明正大,有人说他搞阴谋,那显然是污蔑。11.须要、需要须要:一定要。例:头脑须要冷静。需要:①应该有或必须有。例:体弱需要营养。②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例:读者需要。12.治服、制服治服:治理、整治使之服从。例:治服了洪水。制服:强力压服。例:这匹烈性马被制服了。【答题技巧】1、看词义、语气。例:匠心与用心,前者侧重构思巧妙,后者侧重注意力集中。词义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想,如匠心常常会想到工匠精神,更注重精品、质量。再比如干涉与干预。前者指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后者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2、看词性。例: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位→名词→高雅的品位。3、看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词语本身色彩和语体色彩。词语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语体有书面,口语。如:熏陶:中性词,多指好的。熏染:贬义词,多指坏的。窥伺:书面语偷看:口语。2.比喻【考点讲解】1.概念:比喻就是用某一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手法。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3.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4.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重难点】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比喻句中常用“像、好像、好似”等喻词,我们也常用这些词来判断比喻句,但并非出现这些词就都是比喻句。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根本区别有二:第一,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第二,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以下几种情况为非比喻句。1.同类相比。例如:晓风长得像他爸爸。2.表示猜度。例如:校园里静悄悄的,好像已经上课了。3.表示想象。例如:这块大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样,高大突兀,人们把它叫作“飞来石”。4.列举例子。例如:在和平年代,同样涌现出了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英雄。5.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例如: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3.病句辨析【考点讲解】“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题型一般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修改病句”则是以辨析为基础。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主观性试题。病句有两大类型:结构性语病,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苗木种植与深加工一体化销售合同3篇
- 网络技术支持班组准则
- 演出服务质量异常预防计划
-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药品刑事责任
- 气体钢瓶配送员聘用合同
- 2025版跨区域公司搬迁合同范本:全面保障员工权益与办公流程3篇
- 保险公司招投标政策
- 环保家居二手房交易合同模板
- 城市广场室内泳池施工合同
- 矿山钻探施工合同
- (小学)语文教师书写《写字教学讲座》教育教研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 智能胶囊内镜导航算法研究
- 人力资源产业园可行性方案
- 《新疆大学版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
- 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模拟试卷一
-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汇报演示课件
- GB/T 43575-2023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系统测试规范
- 小儿肺炎的病例讨论
- 校园教职工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动态评估
- 《气体灭火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