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比例的基本性质案例_第1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比例的基本性质案例_第2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比例的基本性质案例_第3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比例的基本性质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比例的基本性质》案例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1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推断,老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师:刚才,你们是依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推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推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隐私吗?告知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推断的。

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新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觉吗?

大家静默地视察着上面的几个比例,不一会儿,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按捺不住激烈的心情,起先转身与四周的同学沟通,教室里的气氛有点喧闹起来。

师:请将你的发觉告知你的同伴。不过——,你先要好好想想,你所发觉的是不是偶然现象?最好能举些例子验证一下,以免闹出笑话,好吗?

这下,学生们又静了下来,仔细地思索着老师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纸上写着比例进行着验证。

师:现在,请前后四人为组,将你发觉的规律与同伴沟通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热情的沟通和探讨,并主动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生:我们发觉了这样一个规律,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的乘积与两个内项的乘积是相等的。我们还自己写了比例,发觉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老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有意写成分数形式3/8=6/16,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觉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老师的这一问,还真把一部分学生给吓着了。不过,大家很快发觉老师把比例写错了。

生:(机智地)老师,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白我们发觉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视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觉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反思

师:现在,你们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6∶3和8∶5;0.2∶2.5和4∶50;6∶2和9∶3,

有学生回答“因为3与8两个内项的积不等于6与5两个外项的积,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老师对此引导学生绽开严密的思索,假如6:3和8:5是能够组成比例的,则两个外项的积必定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而现在3与8的积不等于6与5的积,所以,假设是错的,也就是6∶3和8∶5这两个比是不能够组成比例的。

对于这一反例的推断,老师没有简洁地让学生就事论事,而是不断地让学生就事论理,在说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同时进行较为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

师:假如让你依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主动地尝试着写比例,不一会儿,学生争着要在投影上展示自己所写的比例。好玩的是,学生将数字移来移去,有的比例重复出现,有的比例则被遗漏,台下的学生不停地为台上的伙伴出办法,有些学生忍不住喊着“我来”,教室里气氛热情……针对学生用尝试的方法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老师激发引导说:同学们学习的热忱很高,但仅凭热忱往往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象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写出,难免会有重复或遗漏,怎样思索才能很快地一个不漏地写出?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若把2放在内项的位置上,那么,9应当放在什么位置上?把2和9同时放在内项位置上,共能写出几个比例?2和9只有同时放在内项的位置上吗?学生受到启发,写出了全部的比例。在学生经验这样一番尝试实践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反思体验:用尝试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写,还是从比例的基本性质动身进行有序思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自然体会到后者更好,并表示会这样思索问题了。

师: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是尝试,最终发觉这四个数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对此,老师问学生:你们都是先试着写,然后发觉不能组成比例的吗?有学生回答: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四个数若能组成比例,其中必有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而且只可能是较大的两个数的积等于中间两个数的积,而现在3×8≠4×5,所以,这四个数确定不能组成比例。该生的回答,使学生再一次受到启发,老师对其从比例的

基本性质动身进行思索作出推断赐予充分确定。

师: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很多学生凭籍直觉很快把“5”换成“6”,老师在给学生确定后接着追问:若要换下其中的随意一个数,你行吗?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化。经过独立思索、集体探讨,大家将要换上的数用字母x表示,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建立多个不同的方程,求出各方程的解,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师: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究发觉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

【胜利点击】

1.重视培育学生主动获得学问的实力。

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老师没有干脆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运用已有学问推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后,老师告知学生自己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很快作出了推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探究学问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去视察、找寻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包括反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沟通,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亲身经验的视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沟通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学生主动获得学问的实力。

2.注意培育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小学生解数学题,往往关切问题的答案而不太关切自己的解题过程,更很难自觉地从基本概念动身去思索问题,教学中如何去培育学生从概念动身、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呢?在上面的教学中,老师细心支配三个层次的练习:(1)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请你依据“2×9=3×6”写出比例,能写出多少呢?(3)用“3、4、5、8”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若不能,请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