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1页
考点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2页
考点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3页
考点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4页
考点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2020-2024)高考真题专项分类汇编PAGEPAGE1考点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2023年河北高考真题]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兴隆洼遗址 D.二里头遗址2.[2023年湖南高考真题]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3.[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4.[2021年湖北高考真题]“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下图),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5.[2024年重庆高考真题]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各地区传统墓葬头向可概括为:“东夷及其先民尚东,楚蛮及其先民尚南,西戎及其先民尚西,华夏及其先民尚北。”关中地区凤翔西村、沣西客省庄等地西周墓多为北头向,春秋时期的墓葬多为西向头。这表明()A.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 B.春秋时期深受西戎俗影响C.各族同源观念得到发展 D.各地区的文化传统趋于稳固6.[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7.[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8.[2023年山东高考真题]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9.[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10.[2022年江苏高考真题]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税。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11.[2022年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12.[2021年山东高考真题]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之”“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13.[2022年山东高考真题]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14.[2021年河北高考真题]《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A.加强君主集权 B.恢复周礼 C.宣扬礼法并用 D.发展私学15.[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16.[2024年广东高考真题]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法律问答》记载,里典(里正)、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典、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治理》材料二:……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乡保一般按自己意愿行事,他们处于国家和社会的交汇处具有两面性。——摘编自黄宗智《国家与社会二元合一》材料三:……历代乡里制度,无论怎样变化,都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问题:(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面性”。(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17.[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材料一:西汉形势图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据材料“张家口尚义”“打制、磨制石器”“炭化的粟与黍”“半地穴式房址”“陶器”等信息可知,此遗址应为新石器时代北方文化遗存。结合所学,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也发现了粟和黍,与材料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最为相近,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使用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渔猎,排除A项;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和青铜器,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6000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根据“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可知,西周此举是为了加强对新拓展版图的控制,故A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的这一举措与宗法制的核心无关,故B项错误;西周初尚未出现诸侯争霸,故C项错误;夏朝开始就已经实行世袭制,因此此举并不是延续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饮酒器“爵”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炼技,术,排除A项;材料与铸造工艺无关,排除B项;宗法体系强调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材料无法反映“宗法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秦国地域)墓多为北头向,是为华夏代表,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受中原华夏文化影响大,而春秋时期(东周)关中地区墓葬变成西向,说明这一时期关中地区已经有西戎文化的渗透,而且较为明显以至于墓朝向变化,B项正确;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了关中地区一个地方的变化,至于其他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变化没有提及,所以该选项判断为与材料无关,无中生有,排除C项;趋于稳固说法过于绝对,材料谈到关中地区的丧葬文化变化,变化与维持稳定说法矛盾,而且材料没有谈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传统变化与否,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中国)。题干中提及的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来源于《史记》,这是文献史料,而“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是实物史料,这两种史料可以推断出秦人养马的史实,故研究历史时,应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西周晚期原始农耕和畜牧已经存在,但材料未涉及原始农耕的出现,排除A项;秦人是否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与材料中的苜蓿属植物和马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认证,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本为礼器,到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崩乐坏,青铜器走向轻便适用,由图腾意味的纹饰走向现实性的动物性纹饰,说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在弱化,C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崩溃,但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项;青铜铸造鼎盛时期在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青铜器作为农具使用,且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农具大多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很少作为农具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是指铁农具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D解析:结合题中信息“井田制下”“私田”“三年一换土易居”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国有土地的统一管理,D项正确。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A项错误,排除;井田制下,诸侯国的收获物由自己支配,每年诸侯按照规定向周王纳贡,因此不是全部上缴国家,B项错误,排除;小农经济模式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C项与史料时间不符,排除。10.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提及的陈国司徒向封疆内的田地征取赋纳,却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体现了春秋末年分封制和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一定程度上私有化,土地制度发生变动,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尚未确立官僚政治,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贵族和农民的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的挑战,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儒、墨、道等学派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这些学派在不同诸侯国的传布或盛行,推动了大量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而士阶层作为传播这些思想的重要载体,流动也愈加频繁,逐渐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这冲击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不同诸侯国得以传布或盛行,一般认为思想统一有利于促进政治上的统一,而诸子百家学说并未形成思想上的统一,排除A项:“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不合史实,百家争鸣冲击了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排除B项;“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不合逻辑,诸侯国间的矛盾主要源于对领土、资源等的争夺,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儒家学派注重礼乐,认为全国各地用相同的乐则会上下达到和谐,社会秩序稳定,可见儒家认为乐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墨家学派则认为乐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而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可见墨家是认为有乐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反映了儒墨两家的政治立场不同,故选B项;儒家和墨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所以主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而不是文化取向方面的,排除A项;儒家和墨家对乐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治国之策的态度,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排除C项;西周时礼乐是用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而不是个人生活态度,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田齐法家主张在“贵贱皆从法”的基础上用“礼仪教训”规训群臣,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尚法存礼,因此A项正确。材料没有介绍田齐法家对“天”的态度,因此不能说明其“敬天”,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田齐法家主张在“贵贱皆从法”的基础上用“礼仪教训”规训群臣,无法体现外儒内法的思想特点,排除C项;重视“礼仪教训”不等于“崇德”,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儒学思想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可知,孔子著《诗》《书》是因为礼乐坏和诸侯强大,因此可得出孔子著《诗》《书》的目的是在于恢复周礼,故B项正确。君主集权材料未反映,故排除A项;孔子不推崇“法”,故礼法并用与史实不符;D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发展。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民间商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而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国家推行盐铁专营等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这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盐业的发展,造成这一地区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B项正确。16.答案:(1)变化:乡里兼具行政和宗法职能。原因:国家统一,郡县制的全面推广,政府重视基层管理;宗法血缘观念遗存。(2)两面性:一方面乡保要维护地方社会利益甚至滥用权力维护私利,另一方面要完成政府交付的职责。(3)依靠宗族治理,皇权不下县;注重民众自我管理和监督;儒家思想渗透基层管理之中,重视道德教化;政府重视基层建设,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国到秦朝时期的中国。变化:根据材料“里典(里正)、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典、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结合所学可知,乡里兼具行政和宗法职能。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郡县制的全面推广,政府重视基层管理;宗法血缘观念遗存。(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乡保一般按自己意愿行事”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乡保要维护地方社会利益甚至滥用权力维护私利,另一方面要完成政府交付的职责。(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典、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可知,依靠宗族治理,皇权不下县;根据材料二“乡保一般按自己意愿行事,他们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