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4 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1页
考点24 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2页
考点24 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3页
考点24 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4页
考点24 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2020-2024)高考真题专项分类汇编PAGEPAGE13考点24人与环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22·辽宁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2.【2024·北京卷】1961年到2007年间全球人类的生态足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961年到2007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从未明显下降过B.2005年人类的生态足迹约为地球生态容量的1.4倍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态足迹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类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3.【2023·浙江卷】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4.【2024·湖北卷】2021·3月,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5.【2024·黑吉辽卷】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6.【2024·湖北卷】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7.【2022·浙江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8.【2022·浙江卷】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9.【2024·湖南卷】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改善生态环境B.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气候和害虫对湿地某植物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10.【2024·浙江卷】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城市动物园饲养濒危动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B.在培育转基因生物时需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C.酸雨、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会威胁生物多样性D.通过立法、宣传教育,让人们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11.【2024·甘肃卷】沙漠化防治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为了固定流沙、保障包兰铁路的运行,我国人民探索出将麦草插入沙丘防止沙流动的“草方格”固沙技术。流沙固定后,“草方格”内原有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群落逐渐形成,沙漠化得到治理。在“草方格”内种植沙生植物,可加速治沙进程。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等地利用该技术、成功阻挡了沙漠的侵袭,生态效益显著、成为沙漠化治理的典范。关于“草方格”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植被恢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在未经人工种植的“草方格”内,植物定植、群落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实施“草方格”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12.【2022·湖北卷】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13.【2023·辽宁卷】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4.【2022·浙江卷】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15.【2024·浙江卷】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16.【2022·北京卷】2022·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二、多选题17.【2021·湖南卷】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8.【2024·河北卷】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如清淤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清除淀区淤泥减少了系统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使水华发生概率降低B.对白洋淀补水后,可大力引入外来物种以提高生物多样性C.种植水生植物使淀区食物网复杂化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可促进物质循环三、填空题19.【2023·辽宁卷】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_____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_____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_____(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_____。(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四、读图填空题20.【2023·广东卷】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红树林群落(林龄)群落高度(m)植物种类(种)树冠层郁闭度(%)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无瓣海桑群落(3年)3.23703000无瓣海桑群落(8年)11.038015100无瓣海桑群落(16年)12.5290000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5.74900019回答下列问题:(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光盘行动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能够减少生态足迹,①正确;②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②错误;③④高效农业、桑基鱼塘,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生态足迹,③④正确;⑤一次性餐具使用,会造成木材浪费,会增大生态足迹,⑤错误;⑥秸秆焚烧,使秸秆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费且空气污染,会增大生态足迹,⑥错误。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故选A。2.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1961年到2007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一直在上升,从未明显下降过,A正确;B、由图可知,2005年人类的生态足迹为1.4个地球,约为地球生态容量1.0个地球的1.4倍,B正确;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C错误;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类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这种意识让人们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共同应对,携手合作,D正确。故选C。3.答案:A解析:减少“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有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因此答案为A。4.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有可能使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错误;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因此,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有利,C正确;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可以促进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正确。5.答案:B解析:生态工程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如沙棘,A正确;矿区废弃地的土壤较为贫瘠,选择种植抗逆性强的沙棘,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因此弗兰克氏菌和沙棘共生可以改良土壤条件,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C、D正确。6.答案:B解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表现为生态盈余,这5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说明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A正确;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根据长江经济带这5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发生的变化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条件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因此,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发生了变化,B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使其所需的资源减少,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C正确;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使长江经济带提供资源的能力增加,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D正确。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会破坏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D项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有关知识。有害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会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A项错误。9.答案:D解析: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项正确;移除湖泊中营养化沉积物,可改善湖泊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B项正确;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项正确;气温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A、在城市动物园饲养濒危动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错误;B、在培育转基因生物时,如果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需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B正确;C、酸雨会导致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全球变暖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都会威胁生物多样性,C正确;D、通过立法可以从法律层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共同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D正确。故选A。11.答案:C解析: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生长、发育、繁殖,使植被逐渐恢复,该过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时考虑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正确;C、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草方格”内保留有原有沙生植物种子,故该群落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草方格”固沙技术能防止沙子流动,有利于植被恢复,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D正确。故选C。12.答案:B解析: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保护鱼类的栖息环境。A错误。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保护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B。13.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这一有序的整体可以自我维持。防护林可以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正确。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有关知识。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物种间个体的竞争,A项错误;套种、间种和轮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无关,B项错误;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属于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体现整体性原理,是生态工程范畴,C项错误;“过腹还田”的具体途径是秸秆→家畜→粪便→农田,贯穿全过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体现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利用,D项正确。15.答案:C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是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16.答案:D解析: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均属于对植物的易地保护,A、B、C均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可使濒危植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属于对植物的易地保护,D符合题意。17.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A项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会使得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影响动物种群的繁衍,甚至会使一些物种灭绝,使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变小,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开发和利用,C项错误;进行农业和城镇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和谐的发展,D项正确。18.答案:AC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水体中氮、磷含量增加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清除淀区淤泥减少了该生态系统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使水华发生概率降低,A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从而导致淀区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故C正确;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19.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季节性;物种组成(3)开发和利用;提高(4)食物(5)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改造的自然滩涂给予相应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解析:(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群落的季节性是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季的“鸟浪”奇观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点。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物种组成。(3)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成为了迁徙水鸟的停歇地、觅食地,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非是一味地禁止开发利用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可以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