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原文】《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题】下列对“心乐之”中“乐”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心情愉悦B.指喜欢C.指高兴D.指欢乐下列对下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突出了潭底的奇特。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潭边景物的生机。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鱼儿在潭中的自在。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句话通过光与影的对比,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B.文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C.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写小丘,再写小潭,层次分明。B.文章先描写潭中景物,再描写潭岸景色,结构合理。C.文章结尾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D.文章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潭中的鱼,为表现潭水的清澈做铺垫。文章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简朴而真实。小村庄坐落在山脚下,被绿树环绕着,溪水潺潺地流过村边。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种着土地,收获着希望。村子中间有一棵古老的槐树,它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故事。每当夏日傍晚,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棵大树下,分享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听老槐树下的故事了。有一个叫做阿明的孩子,他特别爱听关于勇敢与智慧的故事。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说书人,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英雄如何智斗恶龙、拯救公主的故事。阿明听得如痴如醉,从那以后,他就梦想成为一名英雄。他开始模仿故事中的英雄,每天练习剑术,并且学习各种知识,希望能够有一天也能够做出伟大的事情来。随着时间流逝,阿明长大了,他不仅成为了村子里最勇敢的年轻人之一,而且还是最有智慧的一个。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威胁到整个村庄的安全时,正是阿明带领大家齐心协力筑坝挡水,最终保护了家园免遭灾难。从此之后,在村民心中,阿明不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真正的英雄。【问题】本文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2分)A.城市生活的忙碌B.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C.战争年代的艰苦D.海滨小镇的浪漫风情文章中提到的“老槐树”象征着什么?(2分)A.村民们的团结精神B.时间的流逝C.村庄的历史与传统D.自然界的美丽景色根据文章内容,阿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是什么?(3分)A.从普通孩子成长为村庄的守护者B.从喜欢听故事变成了讲故事的人C.从农民转变为商人D.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请简述阿明成为英雄的原因。(3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献公使原庄公将曲沃之师,以伐翼。二月甲午,战于翼。祝仲斩晋元公。晋侯请罪,公使原大夫归父成之。丙午,原曰:“归父得归,吾乃得归。”归父辞秦伯,秦伯使史苏占之,曰:“吉。其卦遇归妹之恒。曰:’妇子嘻嘻,终无尤。’归父归矣,归父归矣。恒之恒,亦如之。”秦伯曰:“归父有宠,未足以堪大任。归父失宠,必能复之。”夏,晋侯使贾华伐屈。贾华以败归。丙辰,败晋师于河曲。秋,秦师侵晋,取羁马。晋侯御之。赵衰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故周书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夫克敌,必示子孙,故必胜。师克在和不在众,君以此语三军,三军可夺气矣。”晋侯从之。秦伯使医和视疾。曰:“疾不可为也,已在肾,且喜且怒,必易瘖。又良久不死,将失其守矣。治之,其类可已。”公问疾于群臣,范文子曰:“疾不可为也,在髀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医之药,臣之所知也。若坐而至死,吾命在医;若医云不可,吾安得医?”对曰:“臣闻之:’良医之子,多死矣。’若不可为也,何医之有?”秦伯使蹇叔子与师。弗听,策三百里而舍。复命曰:“余不及矣!”师至,秦伯使蹇叔子视师,曰:“师劳力竭,远主犹劲,将何以求之?军其有阙乎?”召孟明,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对曰:“臣闻之:‘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公使逮孙伯告于秦,曰:“寡君之使臣蹇叔子,闻君将兴师,以为不祥,恐败君军,故兴归父,以救君忧。不意吾小子,使民如一日,惧其不能御,是以败君师于河曲,又使归父请成,君其图之!”秦伯使逮孙伯复命,曰:“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愿微命,请受其赐。”秦伯乃许之。【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攻打它达不到。达:到达B.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君王不让后世子孙看到(您)。示:给……看C.余不及矣:我不能赶上了。及:赶上D.余闻之:我听说。闻:听说【小题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请罪,公使原大夫归父成之”表现了晋献公对儿子晋元公的关爱。B.“归父得归,吾乃得归”表现了归父对晋献公的忠心。C.“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表现了秦国大夫对晋国国君的关爱。D.“余不及矣”表现了蹇叔对儿子的担忧。【小题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使蹇叔子与师。弗听,策三百里而舍。复命曰:‘余不及矣!’”中“复命”的意思是返回报告。B.“余闻之:‘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中“死国”的意思是为国家而死。C.“若医云不可,吾安得医?”中“安”的意思是哪里。D.“秦伯乃许之”中“乃”的意思是就。【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卦遇归妹之恒。曰:“妇子嘻嘻,终无尤。”②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小题5】请从“秦伯使医和视疾”部分,简要分析说明《左传》的写作特色。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材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当时他年老体弱,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反思。题目:试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结合全诗,请说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如何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态度。(8分)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赤壁赋》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文章】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纷扰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快速的生活节奏,对周围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然而,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背后,却有着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李华是一位年轻的摄影师,他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古老胡同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时,他便背着相机出门了。他的目标不是繁华的商业区,也不是热闹的旅游景点,而是那些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地方——老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墙根、街边的小贩和老人脸上的皱纹。对他来说,这些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是他想要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珍贵瞬间。一次,李华来到了一座即将拆迁的老四合院。院子里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的奶奶,她在这里度过了几乎一生的时间。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老人显得既无奈又不舍。李华决定为老人拍摄一组照片,作为对她这段生活的纪念。在交谈中,他了解到老人的故事:年轻时如何嫁到这里,经历了多少风雨变迁,以及她对这座院子深厚的感情。通过这次交流,李华不仅拍到了令人心动的照片,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温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像这样的老建筑正在逐渐消失。但是,像李华这样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保存着这份记忆。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了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注】本文虚构人物和事件,旨在探讨现代生活中人们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并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题目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华喜欢拍摄繁华的商业区和热闹的旅游景点。B.老四合院里的奶奶对即将到来的拆迁感到非常高兴。C.李华认为老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墙根等地方更能体现城市的真实面貌。D.城市化进程中,所有的老建筑都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结合上下文,解释“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了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看法。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中国式浪漫”,这个词语近年来广受关注。从“中国式洒落”到“中国式浪漫”,这不仅仅是字词的变化,更是国人对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一种追求和期待。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中国式浪漫不仅体现在家庭、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体现在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中国式浪漫”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主张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确幸。而中国式浪漫,正是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享受当下,珍惜时光。“中国式浪漫”是一种审美情趣。它倡导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应当学会放下烦恼,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浪漫元素。比如,古代诗词中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充满了浪漫气息。【小题1】下列对“中国式浪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国人对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一种追求和期待。B.是一种生活态度,主张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C.是一种审美情趣,倡导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D.是一种文化自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式浪漫”的理解。八、写作题(60分)题目请以“平凡中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探讨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平凡之处。文章需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并且能够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原文】《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题】下列对“心乐之”中“乐”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心情愉悦B.指喜欢C.指高兴D.指欢乐下列对下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突出了潭底的奇特。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潭边景物的生机。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鱼儿在潭中的自在。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句话通过光与影的对比,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B.文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C.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写小丘,再写小潭,层次分明。B.文章先描写潭中景物,再描写潭岸景色,结构合理。C.文章结尾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D.文章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潭中的鱼,为表现潭水的清澈做铺垫。文章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文章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即因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幽静清冷,不适合长时间停留。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简朴而真实。小村庄坐落在山脚下,被绿树环绕着,溪水潺潺地流过村边。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种着土地,收获着希望。村子中间有一棵古老的槐树,它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故事。每当夏日傍晚,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棵大树下,分享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听老槐树下的故事了。有一个叫做阿明的孩子,他特别爱听关于勇敢与智慧的故事。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说书人,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英雄如何智斗恶龙、拯救公主的故事。阿明听得如痴如醉,从那以后,他就梦想成为一名英雄。他开始模仿故事中的英雄,每天练习剑术,并且学习各种知识,希望能够有一天也能够做出伟大的事情来。随着时间流逝,阿明长大了,他不仅成为了村子里最勇敢的年轻人之一,而且还是最有智慧的一个。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威胁到整个村庄的安全时,正是阿明带领大家齐心协力筑坝挡水,最终保护了家园免遭灾难。从此之后,在村民心中,阿明不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真正的英雄。【问题】本文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2分)A.城市生活的忙碌B.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C.战争年代的艰苦D.海滨小镇的浪漫风情文章中提到的“老槐树”象征着什么?(2分)A.村民们的团结精神B.时间的流逝C.村庄的历史与传统D.自然界的美丽景色根据文章内容,阿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是什么?(3分)A.从普通孩子成长为村庄的守护者B.从喜欢听故事变成了讲故事的人C.从农民转变为商人D.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请简述阿明成为英雄的原因。(3分)【答案】B.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C.村庄的历史与传统A.从普通孩子成长为村庄的守护者阿明之所以能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不仅具备了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自己的家园和村民。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准备,当真正面临考验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三、文言文阅读(20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献公使原庄公将曲沃之师,以伐翼。二月甲午,战于翼。祝仲斩晋元公。晋侯请罪,公使原大夫归父成之。丙午,原曰:“归父得归,吾乃得归。”归父辞秦伯,秦伯使史苏占之,曰:“吉。其卦遇归妹之恒。曰:’妇子嘻嘻,终无尤。’归父归矣,归父归矣。恒之恒,亦如之。”秦伯曰:“归父有宠,未足以堪大任。归父失宠,必能复之。”夏,晋侯使贾华伐屈。贾华以败归。丙辰,败晋师于河曲。秋,秦师侵晋,取羁马。晋侯御之。赵衰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故周书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夫克敌,必示子孙,故必胜。师克在和不在众,君以此语三军,三军可夺气矣。”晋侯从之。秦伯使医和视疾。曰:“疾不可为也,已在肾,且喜且怒,必易瘖。又良久不死,将失其守矣。治之,其类可已。”公问疾于群臣,范文子曰:“疾不可为也,在髀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医之药,臣之所知也。若坐而至死,吾命在医;若医云不可,吾安得医?”对曰:“臣闻之:’良医之子,多死矣。’若不可为也,何医之有?”秦伯使蹇叔子与师。弗听,策三百里而舍。复命曰:“余不及矣!”师至,秦伯使蹇叔子视师,曰:“师劳力竭,远主犹劲,将何以求之?军其有阙乎?”召孟明,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对曰:“臣闻之:‘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公使逮孙伯告于秦,曰:“寡君之使臣蹇叔子,闻君将兴师,以为不祥,恐败君军,故兴归父,以救君忧。不意吾小子,使民如一日,惧其不能御,是以败君师于河曲,又使归父请成,君其图之!”秦伯使逮孙伯复命,曰:“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愿微命,请受其赐。”秦伯乃许之。【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攻打它达不到。达:到达B.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君王不让后世子孙看到(您)。示:给……看C.余不及矣:我不能赶上了。及:赶上D.余闻之:我听说。闻:听说【答案】A【小题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请罪,公使原大夫归父成之”表现了晋献公对儿子晋元公的关爱。B.“归父得归,吾乃得归”表现了归父对晋献公的忠心。C.“君之不示后嗣,使大夫惧”表现了秦国大夫对晋国国君的关爱。D.“余不及矣”表现了蹇叔对儿子的担忧。【答案】A【小题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使蹇叔子与师。弗听,策三百里而舍。复命曰:‘余不及矣!’”中“复命”的意思是返回报告。B.“余闻之:‘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中“死国”的意思是为国家而死。C.“若医云不可,吾安得医?”中“安”的意思是哪里。D.“秦伯乃许之”中“乃”的意思是就。【答案】C【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卦遇归妹之恒。曰:“妇子嘻嘻,终无尤。”②死国可忘,丧师不可忘。【答案】①这卦象是归妹卦变恒卦。说:“妇女孩子嘻嘻哈哈,终究没有怨尤。”②为国而死是可以忘记的,军队覆灭是不可以忘记的。【小题5】请从“秦伯使医和视疾”部分,简要分析说明《左传》的写作特色。【答案】①以史为鉴。《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如文中对“秦伯使医和视疾”部分,通过医和的预言,展示了历史的必然性。②语言简洁。《左传》语言简洁明快,用词准确,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如文中对医和占卜的描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③人物形象鲜明。《左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如文中对医和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占卜能力。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材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当时他年老体弱,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反思。题目:试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结合全诗,请说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如何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态度。(8分)答案:思想感情分析(6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深刻地体现了杜甫的漂泊感与孤独感。“万里”表示空间距离之远,“百年”则暗示时间跨度之长,两者结合突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流浪生涯;“悲秋”一词既是对秋天景色的描述,也象征着人生的暮年,增添了诗人的忧郁情绪;“常作客”表明了诗人频繁迁徙、难以定居的生活状况;而“多病”、“独登台”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孤独,反映出诗人面对人生困难时的无奈与坚韧。生活状态与情感态度(8分):“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杜甫晚年生活的困窘,还展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艰难”和“苦恨”两个词直接点明了诗人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内心的愤懑;“繁霜鬓”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早生华发的状态;“潦倒”一词形容诗人经济上陷入困境,甚至无力购买解愁的浊酒;“新停浊酒杯”则可能暗示诗人决定戒酒,以更清醒的态度面对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这些描写既反映了杜甫晚年的艰辛生活,也传达出他对于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赤壁赋》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答案:千古风流人物。解析:这句名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赤壁之战后大江东去的壮阔景象,以及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的风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在默写时,需要注意“淘”字的正确书写。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文章】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纷扰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快速的生活节奏,对周围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然而,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背后,却有着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李华是一位年轻的摄影师,他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古老胡同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时,他便背着相机出门了。他的目标不是繁华的商业区,也不是热闹的旅游景点,而是那些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地方——老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墙根、街边的小贩和老人脸上的皱纹。对他来说,这些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是他想要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珍贵瞬间。一次,李华来到了一座即将拆迁的老四合院。院子里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的奶奶,她在这里度过了几乎一生的时间。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老人显得既无奈又不舍。李华决定为老人拍摄一组照片,作为对她这段生活的纪念。在交谈中,他了解到老人的故事:年轻时如何嫁到这里,经历了多少风雨变迁,以及她对这座院子深厚的感情。通过这次交流,李华不仅拍到了令人心动的照片,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温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像这样的老建筑正在逐渐消失。但是,像李华这样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保存着这份记忆。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了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注】本文虚构人物和事件,旨在探讨现代生活中人们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并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题目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华喜欢拍摄繁华的商业区和热闹的旅游景点。B.老四合院里的奶奶对即将到来的拆迁感到非常高兴。C.李华认为老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墙根等地方更能体现城市的真实面貌。D.城市化进程中,所有的老建筑都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结合上下文,解释“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了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看法。答案C。根据文章描述,李华更倾向于拍摄那些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地方,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墙根等,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这句话意味着,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李华和其他类似的年轻人通过实际行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发现了除了物质追求之外,还有许多非物质的价值,比如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精神满足,这些都是比物质财富更加重要且持久的追求。主题思想:文章主要讲述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一部分人通过个人行动来守护内心宁静与真实的故事,特别是关注到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它强调了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并保护好传统文化遗产,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看法:我认为这个主题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像文中的李华一样,积极行动起来,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去感受和记录它们,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了解和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层面的成长和丰富。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中国式浪漫”,这个词语近年来广受关注。从“中国式洒落”到“中国式浪漫”,这不仅仅是字词的变化,更是国人对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一种追求和期待。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中国式浪漫不仅体现在家庭、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体现在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中国式浪漫”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主张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确幸。而中国式浪漫,正是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享受当下,珍惜时光。“中国式浪漫”是一种审美情趣。它倡导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应当学会放下烦恼,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浪漫元素。比如,古代诗词中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充满了浪漫气息。【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研发与销售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品抵押贷款合同模板7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出口项目合同4篇
- 专业渔船租赁与船员技能培训服务协议版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苗圃定向种植与城乡融合发展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户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园区共建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车辆研发项目融资合同股东投资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饭店跨界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中国痛风药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议3篇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机械制造技术-成都工业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