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物理下册】3.7.2 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_第1页
【沪粤物理下册】3.7.2 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_第2页
【沪粤物理下册】3.7.2 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_第3页
【沪粤物理下册】3.7.2 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_第4页
【沪粤物理下册】3.7.2 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光学仪器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2照相机1.(2022广西凤山模拟)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广西最美海上公路——钦州三墩海上公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4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A.大于80mm B.小于40mC.大于40mm小于80mm D.恰好等于40mm2.(2023广东佛山顺德期末)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出了蝈蝈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现要拍出如图乙所示的照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照相机远离蝈蝈,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靠近蝈蝈,镜头向前调节C.照相机远离蝈蝈,镜头向后调节 D.照相机靠近蝈蝈,镜头向后调节3.随着时代的进步,二维码现在随处可见,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D.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知识点3显微镜和望远镜4.(2021四川邛崃期末)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5.(2023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期末)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6.(2021广东佛山南海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的实验。(1)如图甲,在白屏上画一个箭头,放在透明磁带盒的下方,在磁带盒上表面上滴一滴水,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

①透过这个小水滴,若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则该箭头是(选填“实”或“虚”)像。

②在不调整水滴与箭头距离的情况下,把水滴变厚,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则该箭头是(选填“实”或“虚”)像,此时如果磁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2)如图乙:制作一个显微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选填“物”或“目”)镜,图中凸透镜的作用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类似。

能力提升全练7.(2021浙江宁波中考)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8.(2023广西凤山期中)经常用眼睛长时间盯着近处的手机屏幕看,容易导致的后果是()A.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近处的物体C.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D.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9.(2022山西太原期末)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书上帆船图片的情形,由此判断他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的作用是()A.远视眼,会聚 B.近视眼,发散 C.远视眼,发散 D.近视眼,会聚10.(2022江苏徐州模拟)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11.(2021湖北仙桃、天门等中考)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12.(2022广西梧州中考)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C.“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3.(2022山西中考)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14.(2022湖南娄底期末)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15.(2021辽宁盘锦中考)关于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16.(2022广东惠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应该戴镜来矫正;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0~10cm B.10~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17.(2022内蒙古包头模拟)小明为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 甲 乙(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

18.(2023江苏无锡惠山月考)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像变模糊了。(1)只将蜡烛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2)只将光屏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该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具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素养探究全练19.物理兴趣小组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活动中,经历了下面几个环节。第一,他们收集了几个凸透镜,先就每个透镜的焦距f进行了测量,以便选取合适的透镜来制作模型。(1)做如图甲实验,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的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乙所示图线,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cm;

(2)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第二,为了大致确定所需纸筒的长度,他们温习了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3)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丁所示图线(以f为单位长度),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应满足

L≥(用f表示);

(4)经查阅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第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思考了下列几个问题:(5)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6)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cm,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7)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如图戊)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选填“长”或“短”),此时薄膜上的像变(选填“大”或“小”);

(8)小敏经过细心调节得到了被观测物体的清晰的像,在此基础上,她将另一个凸透镜替换模型照相机的镜头,发现在保持镜头与物体间的距离不变时,要将A、B两个纸筒之间的距离调大,才能在胶片上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与之前所成的像相比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三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光学仪器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40mm,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40mm小于80mm。2.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乙照片中蝈蝈大些,即像大一些,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照相机靠近蝈蝈,同时镜头向前伸,使暗箱变长,故B正确。3.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故D错误。4.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B错误,C正确;反光镜是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D错误。5.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故A、B错误;物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6.答案(1)凸透①虚②实6~12mm(或6mm<f<12mm)(2)物放大镜解析(1)小水滴接近圆形,中间厚边缘薄,可以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①②若透过水滴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把水滴变得再厚些,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则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6mm<f<12mm;(2)小水滴靠近物体一侧,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由图乙可知,凸透镜在上面,作为目镜;凸透镜水平放置,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图中凸透镜的作用与放大镜的作用类似。能力提升全练7.A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增大眼睛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即要增大晶状体的凸度,使得焦距变短,故A正确。8.D经常用眼睛长时间盯着近处的手机屏幕看,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晶状体变厚,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到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9.A戴眼镜前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可以判定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远视,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到视网膜的后方,戴眼镜后近处的帆船图片放大了,且更清晰,所以所戴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10.A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延迟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11.C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焦距变小,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成因,由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12.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D错误。13.A利用自制的照相机照相时,实验楼相当于物体,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半透明膜相当于光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若想在半透明膜上得到更大清晰的像,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故A正确,B、C、D错误。14.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放大,所以望远镜最后成的像也是倒立的,故选D。15.C照相时,要使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这样可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故A错误;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推迟会聚,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D错误。16.答案(1)凸透镜(2)焦距倒立缩小(3)前凹透(4)D解析(1)(2)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3)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应戴凹透镜;(4)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D。17.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10.0cm<f<20.0cm(3)注水短(4)右侧解析(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50.0cm,50.0cm>2f,像距v=20.0cm,f<20.0cm<2f,解得10.0cm<f<20.0cm;(3)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应注水;(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水透镜前放置老花镜的镜片后,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