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句 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句 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句 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句 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句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诗歌语言炼句学习目标了解炼句的题型,掌握做题方法。考向炼句型

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所炼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是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4、诗中某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5、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请赏析某句诗的艺术特色。炼句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典

析总

巧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解题示例一: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考生在考场全神贯注地答题,只听到笔尖在纸上书写的声音,如同春蚕咀嚼桑叶一般。用春蚕食叶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形象;以动衬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生动地展现了考生们答题时的紧张与专注;表达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角度一

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角度二

指明诗句在炼字、句式、结构上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关注句子语言特点:

①句子倒装——具有错位之美。②句子对仗——具有整齐之美。③句子省略——诗句韵味悠长。④意象叠加——创造意境。⑤长于炼字——具有凝练之美。一、炼句题思考角度角度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一、炼句题答题步骤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照应(照应标题、内容照应、首尾呼应)、铺垫、伏笔统领全诗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照应(照应标题、内容照应、首尾呼应)、铺垫、伏笔过渡/承上启下

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情感中间照应(照应标题、内容照应、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升华情感卒章显志(结尾议论抒情)以景结情(结尾写景)、直抒胸臆结尾一、炼句题答题步骤角度四

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康望湖亭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译文】八月里船过鄱阳湖,万物萧条稀疏。劲急的秋风下,单舟扬帆急驶;淡淡的暮气中,孤山独峙,报国之心还在,救时之策成空。故乡相距万里,自己老了能否归去呢?请对诗歌首联进行赏析。典例二〔题目〕请对诗歌首联进行赏析。【答案解析】八月里划着小船从鄱阳湖驶过,长湖之上,万物萧条稀疏;照应诗歌的标题;交代渡河的时间与地点;渲染了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

【注】①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典例三【注释】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和酬:以诗作酬答他人。刁景纯:北宋大臣。戏:开玩笑。梅尧臣: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关注多个角度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

【注】①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典例三【诗意】雪花同春天一起回来,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春雪像杨花一样扑扑落下,落满整个大地;雪花像蛱蝶一样纷纷飘下,在天地之间翩翩起舞。生长在北方的马,在风中嘶鸣,它在思念着边塞草原,生长在吴地的牛,看到月亮大口喘气,它此时正被围困在沙田之中。关注多个角度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

【注】①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典例三

【解析】杨花一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将大地铺成一片白茫茫;又似那蛱蝶纷纷扰扰地飞舞,仿佛布满了整个天空。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蛱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修辞角度)使用叠词。“扑扑”“纷纷”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漫天飞舞、轻盈飘落的动态之美,增强诗歌的画面感和韵律美。(词语角度)长于炼字。“漫”“满”字写雪之多,描绘了雪花落满大地及漫天飞舞的情态。(词语角度)关注多个角度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问题〕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问题〕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典例四关注多个角度如果赏析的句子可以多角度赏析。解题思路:分别指出角度(修辞,炼字、句式、结构等)+分析效果、意境+作用。

(1)

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①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景图,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埋伏笔。借鸿雁南飞,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简洁而生动的描绘,为下文的思乡之情埋下了伏笔。

③对比。鸿雁南飞,人却漂泊在外,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④双关。“寒”照应题目中的“早寒”,同时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天寒,也写出了羁旅生活的凄苦。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练习巩固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管鉴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本词“殷勤”以下三句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赏析。答案(1)“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2)运用拟人手法,与东风进行对话,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排解不了的忧愁。(3)词人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自然和谐且恰到好处。解析第1步:理解意蕴。殷切地期待跟东风约定,不要猛烈地吹花,为什么不把愁绪吹走呢?第2步:多角度赏析。结构上:本词上片写“海棠花底东风恶”,“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相呼应,结构严谨,并且紧扣题目“赏海棠作”。手法上:“与东风约”,把“东风”人格化,词人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东风”相约交谈,运用了拟人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排解不了的忧愁;“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是词人对海棠花的“规劝”: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想想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词人寓情于景,把内心活动蕴含于客观景物之中,自然和谐,融为一体。考向二

赏析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裴侍御归上都[注]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pí)。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1)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奔走在楚国的土地上,历尽辛苦,颠沛流离。此去长安,风烟已静,军鼓将不再响起。小船移向洞庭岸,行人离开了武陵溪。一江冷月伴我徘徊,烂漫的山花,正趋附着你哒哒的马蹄声。可这急切的归心,却早已越过千山万水,飞向关西。[2](1)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答案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颔联的“路出”,构思巧妙。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金陵白下亭留别①李白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②。【注】

①此诗当作于天宝九年,诗人九月将有庐山之行,与金陵诸友留别而作。②攀翻,用手折枝。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杨柳,驿亭之外有三棵杨柳,正对着白下之门。 B.颔联出句写柳条,一个“暝”字写柳条被吴烟笼罩着。 C.颔联对句写柳根,“啮”则写出江汉之水对柳根的吞噬。 D.以杨柳为意象,紧扣杨柳,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说法有误。根据诗歌标题“金陵白下亭留别”和诗句“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里描写杨柳是为了表达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D★4.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以后你们再见到这杨柳的时候,为我攀一枝寄给我,聊表相思。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因为“柳”谐音“留”,因此古人送别时一直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这在很多古代诗歌中都有体现。但诗人在这里却并没有在送别当场与友人折柳相赠,而是告诉友人:此时此刻不要折柳了,免得徒增分别的伤感之情,等到以后看到柳树想起我的时候再折吧。这一描写另辟蹊径,与平常的折柳送别写法相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与送别时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①诸友与诗人分别,面对如烟之长柳,本应折柳相送;②可诗人却见柳伤情,不暇言笑,于是嘱咐友人:别后见柳,再为我折柳。题型三鉴赏诗歌的

语言风格题型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3.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4.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二、积累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类型释义示例平实质朴语言力求平淡,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这首诗中的这20个字平淡质朴清新明丽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作者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诗歌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诗歌中的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给人清新自然之感类型释义示例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描写景象绮丽,这是绚丽飘逸之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了飘逸绚丽之美含蓄隽永这种风格的诗歌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类型释义示例雄浑壮丽此类诗歌的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在作者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最具代表性的是盛唐时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心中诞生无限抑郁悲凉之感;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之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悲壮慷慨类型释义示例沉郁顿挫此类诗歌常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浪漫飘逸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真,无拘无束,变化万千李白的诗歌是浪漫飘逸的代表,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类型释义示例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粗犷豪放这种风格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解题技巧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1.知人论世,熟记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2.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3.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4.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最简单有效:熟记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浪漫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2)不同题材的诗歌也在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3.联系主旨。

诗歌的主旨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4.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词语、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四、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明风格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风格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一般可从意象、手法、境界等角度分析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解题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徉(chánɡyánɡ)。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①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朴素清新。②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远远围墙,隐隐茅堂”,作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③表达了诗人欣赏美好自然风光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胡笳十八拍【注】(节选)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注】

《胡笳十八拍》相传是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叙述了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胡地思乡、忍痛别子归汉的悲惨遭遇。这首诗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特点。②诗歌以骚体(楚辞体)行文,以“兮”字为语气助词,句式灵活多变。③诗歌讲究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解析从外在形式的角度看,每句诗中都有个“兮”字,联系楚辞的特征,可知这首诗是以骚体(楚辞体)行文,句式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本诗的语言“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等,通俗易懂,口语化特点鲜明;从韵律的角度看,诗歌讲究押韵,“土”“苦”“主”“虏”“处”“语”“阻”“楚”,且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人吟诵、记忆的好处。四、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种柳戏题①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注】

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 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

解析

D项,“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说法错误,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D★8.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6分)

解析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的语气。

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通过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地施惠于当地百姓。表达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答案(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2)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