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虚拟美学也叫数字化美学,根据1998年召开的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专题讨论的提法,把对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以及数字化的二维、三维模拟等虚拟现实和现象的美学研究称为虚拟美学。很显然,虚拟美学在研究对象上与传统美学存在很大差异;在传统美学中我们所研究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在虚拟美学中我们所观照的却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和现象。虚拟世界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我们身边从此将展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虚拟世界。在虚拟现实和现象日益扩张的今天,虚拟美学应运而生也就不难理解了。需要说明的是,虚拟美学并非观照所有的虚拟现实和现象,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无疑显得更为纷繁芜杂,它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审美的范围,比如虚拟家庭、虚拟企业、虚拟购物、虚拟教学、虚拟演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虚拟艺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数字动画、网络游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虚拟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性,虚拟艺术借助于虚拟技术,完全突破了特定时空的约束和特定物质条件的约束;体验性,虚拟艺术最擅长的就是营造“身临其境”感,受众不仅可以各种感觉器官介入虚拟环境,而且能够以完整的生物个体融入虚拟世界;技术性,从审美创造来看,虚拟美学对高科技有着高度的依赖。在虚拟艺术中,技术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手段,而且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技术本身就是虚拟艺术内容的一部分。(摘编自李三强《实践美学视野下的虚拟美学》)材料二:网络数码的“虚”与传统文艺的“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网络数码里的任何人与事都可以直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密切关系,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也作用于人的直觉和心灵感觉,更作用于人的日常生活。网络数码虚拟的世界不是“现实”的,但却是“真实”的,它可以无限地重现,也可以无限地被访问。网络数码把“虚拟”与“真实”有机地统一起来,网络虚拟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在性的东西。网络技术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真实”世界,以“虚拟”对应“真实”这新型关系的出现,使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更深刻。文学的功能之一在于弥补人们在现实中的缺失与不满,文学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需要人们通过文字符号进行想象,这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阅读体验。电影与电视等媒介出现之后,文学虚拟的世界可以具象化地展示出来,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开始位移与修正。而网络数码技术则无限逼真地再造了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两者边界相互拓进,相互推移,完成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此时,文学的虚拟性与传统文学的虚拟性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其所关联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意义都产生于虚拟世界的审美关系中,“虚拟美学关照的只是——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网络文学“再现”或“表现”了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真实世界,尽管其塑造的虚拟世界远远超出传统文学的边界,但从中同样可以凝练出具有普适性的现实关怀,实现了虚拟美学中的现实感知。(摘编自禹建湘《网络文学虚拟美学的现实情怀》)材料三:“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显然不同于那种素朴的“实在”,但它同时也并不等同于那种否定生活摒弃生命的虚无主义之“虚无”。“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总与某种鲜活的意义或价值密切关联;正是这种“意义”或“价值”对世界和存在的拥抱,确保了虚拟真实感之艺术品格。尤其应该强调——“虚拟美学”绝非“虚无美学”。如果说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化书写与传统艺术有诸多差异的话,那么,虚拟而逼真的立体化写作体验堪称网络时代赋予艺术家的创造特权。“虚拟美学”所建构的“虚拟”文学本体论,不仅认定文本是想象虚拟的产物,而且相信真实是一个通过虚拟才能获得的世界,虚拟乃是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参与体验过程。显然,“虚拟美学”所支撑着的网上“虚拟写作”,无疑比传统的写作更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写作者在奇妙的拟像世界抛却现实环境中的一切杂念,将整个身心沉浸其中,从而达成“狂欢化”的深度审美体验。就此而言,虚拟化写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摘编自曾繁亭《网络“虚拟美学”论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计算机仿真的虚拟世界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现实世界。B.网络文学中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真实世界,它同传统文学一样具有普适性的现实关怀。C.“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既要依附于素朴的“实在”,又必须有别于虚无主义之“虚无”。D.“虚拟”文学本体论认为文本是通过虚拟获得的,虚拟是人对真实世界的参与体验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虚拟美学的问题。材料一侧重于对虚拟美学的宏观描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阐述虚拟美学在网络文学范畴内的特点。B.三则材料都围绕与“虚拟美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如“虚拟美学”与“传统美学”“虚拟文学”与“传统文学”“虚拟美学”与“虚无美学”等,便于读者界定。C.材料二认为文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弥补人们在现实中的缺失与不满,而这一世界随着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出现以及网络数码技术的应用变得不同。D.材料三认为“虚拟写作”可以让作者在虚拟世界中抛却现实的杂念,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使虚拟写作成为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3)下列材料,不能体现“虚拟艺术的审美特性”的一项是A.《神秘岛》系列游戏为玩家提供现实生活中很难尝试的行为场景,同时游戏中的美丽风光给予玩家最大的沉浸美感。B.动画片《大闹天宫》,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夸张,以神话的形式做到了寄深意于幻想的形式之中,寓褒贬于形象的刻画之中。C.“虚拟紫禁城”的技术人员通过与中国历史文化专家合作和对实际演员的真实动作进行动态捕捉,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出皇家生活场景。D.“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文化展,把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遗产和秦朝兵马俑呈现在一个场景中,让文明的碰撞和时空的重叠成为“现实”。(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虚拟美学”下一个定义。(5)怎样理解虚拟美学之中“虚拟”与“真实”的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2.(18分)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善五言诗善:喜欢。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带着。C.播极远,猿狖所宅宅:居住。D.生徒三千余徒:只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新辞以教巫祝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C.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奚以知其然也(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②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③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4)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3.(10分)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完成题目。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1)下列各句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人的外在与内在是同样重要的。C.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而孔子赞赏的君子就是只重义而不重利的人。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和睡舒服,更要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言论谨慎,好学不厌。(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②人而不仁,如乐何?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三.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20分)4.(12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2)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忧懈怠,。(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6)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7),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8)句有可削,;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父亲①相当漫长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②在家里,我只是防备挨揍,我是个乖孩子。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我特别关注他的表情。③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我就醒,可我故意装睡。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雨披的声音我听得出。他说:今天要下雨。我装睡,瞒不住父亲。他一声不吭地往出走,去上工。我相信农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我说:爸,喇叭昨天预报晴天。④我在作文里喜欢用“阳光灿烂”,可是,我到学校,军体课(那时体育课的叫法),突然下起暴雨。我为父亲自豪,说: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⑤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⑥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父亲的身体里藏着过去的战争。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我还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⑦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父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⑧第二天,在连队的食堂里打了晚饭,父亲板着脸对连长说:你凭什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列入突击队?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说:老谢,老革命焕发革命青春,要是不考虑你这个老突击队队员,你还能让我太平吗?⑨父亲说:那也得我主动报名。⑩连长说: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⑪父亲说:我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还在家放羊呢。⑫连长说:老谢,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⑬父亲说:我现在正式报名。⑭我弄不懂父亲明明要参加突击队,为什么还要“摆老资格”?结果,不也还是突击队队员吗?不过,我知道了,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打过仗。我听说战争年代,父亲也是突击队队员。父亲一身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我念高中住校,他明显地衰弱了,似乎力气不如以前,转移到土地上边,收不回来。我考入师范后,他离休。我和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坐着交谈过。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⑯回来,父亲卧床不起,已经用不着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话要说,却已说不出话。我把他粗糙的手放进被子——别着凉。我时不时地替他翻转身体,似乎什么姿势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过,他的身体不再是气象站,仅能反应疼痛,又确定不了哪里疼。过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同时爆发,但跟气象无关。⑰后来,火化,我捧着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弹片,小手指甲盖那么小一片,它在父亲的身体里待了半个多世纪,已成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像拖拉机里一个小小的垫片,却起过作用。那么魁伟的身体就化为盒中的骨灰,像沙尘,那么轻那么轻。从遗物中,我发现一本五十年代初发给他的残疾军人证。⑱在农场里,像父亲这样的老兵,多了去了。突然,我想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的样子,像要对我说什么,可是,我总不给他创造机会。我还以为这就是我和父亲的习惯状态,唯有我有遗憾。⑲有一次,我遇上父亲老首长的儿子,我问:你父亲给你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吗?他摇头:老头子从来不讲过去的事。⑳我心里紧了一下。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取材自谢志强作品)(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名堂:鲜为人知的内容。B.凑热闹: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C.太平:平静无扰。D.吃老本:只凭已有的资历、功劳过日子。(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到“我”对打仗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却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很少跟“我”谈及他过去的事情。B.“我”跟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地交谈过,我们之间的状态总是“沉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C.结尾部分,“我”和“首长儿子”的对话使小说探讨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将一个人的遗憾扩展到一代人的遗憾,引人深思。D.整篇小说没有紧凑连贯、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选取了二三个情境,就将“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得立体丰满,让读者掩卷难忘。(3)文中多次将父亲比作拖拉机,分别说说它们有何意味。(4)对父亲的“故事”,“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条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①百度在3月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文心一言”,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可与ChatGPT相媲美的产品的企业。②首先,“文心一言”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文章或段落;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生成文章的精准度和质量。③其次,它注重用户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④最后,“文心一言”的智能AI技术不仅适用于文本生成领域,未来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音箱等,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媲美”可以改为“比美”。B.②句中两个画线词语不能互换位置。C.④句中“不仅”可以换成“不但”。D.④“文心一言”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2)请根据材料为“文心一言”下定义。六.语言表达(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8.(10分)2022年9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颁发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从2007年立项到2017年首飞,再到完成取证,历时15年,国产大飞机攻坚克难,终于获准从事商业运营,即将翱翔于蓝天之上。请在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微写作,每篇习作均不超过150字。(1)假设C919在2023年能够实现商业飞行,在满足各种飞行条件的前提下,你对C919的商业运营首飞日选择有何想法?请拟写一段建议书,就C919的首飞日选择提出建议。要求:建议明确,理由恰当,语言简明。(2)请以我校学生会的名义,给“中国商飞”写一段致敬语,表达中学生对C919项目制造者的敬意。要求:敬意真诚,语言得体,体现思考。(3)请以“晴空一鹤排云上”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或一首白话文小诗,抒发对C919即将翱翔于蓝天之上的感情。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七.作文(共2小题,满分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电影《老师好》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生活中,我们曾经拥有或正在经历“最好的时光”,或许期待着它的到来。请以“最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人或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不再孤独,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让我们领悟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凸显人或物的个性。②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虚拟美学也叫数字化美学,根据1998年召开的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专题讨论的提法,把对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以及数字化的二维、三维模拟等虚拟现实和现象的美学研究称为虚拟美学。很显然,虚拟美学在研究对象上与传统美学存在很大差异;在传统美学中我们所研究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在虚拟美学中我们所观照的却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和现象。虚拟世界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我们身边从此将展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虚拟世界。在虚拟现实和现象日益扩张的今天,虚拟美学应运而生也就不难理解了。需要说明的是,虚拟美学并非观照所有的虚拟现实和现象,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无疑显得更为纷繁芜杂,它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审美的范围,比如虚拟家庭、虚拟企业、虚拟购物、虚拟教学、虚拟演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虚拟艺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数字动画、网络游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虚拟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性,虚拟艺术借助于虚拟技术,完全突破了特定时空的约束和特定物质条件的约束;体验性,虚拟艺术最擅长的就是营造“身临其境”感,受众不仅可以各种感觉器官介入虚拟环境,而且能够以完整的生物个体融入虚拟世界;技术性,从审美创造来看,虚拟美学对高科技有着高度的依赖。在虚拟艺术中,技术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手段,而且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技术本身就是虚拟艺术内容的一部分。(摘编自李三强《实践美学视野下的虚拟美学》)材料二:网络数码的“虚”与传统文艺的“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网络数码里的任何人与事都可以直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密切关系,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也作用于人的直觉和心灵感觉,更作用于人的日常生活。网络数码虚拟的世界不是“现实”的,但却是“真实”的,它可以无限地重现,也可以无限地被访问。网络数码把“虚拟”与“真实”有机地统一起来,网络虚拟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在性的东西。网络技术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真实”世界,以“虚拟”对应“真实”这新型关系的出现,使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更深刻。文学的功能之一在于弥补人们在现实中的缺失与不满,文学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需要人们通过文字符号进行想象,这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阅读体验。电影与电视等媒介出现之后,文学虚拟的世界可以具象化地展示出来,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开始位移与修正。而网络数码技术则无限逼真地再造了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两者边界相互拓进,相互推移,完成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此时,文学的虚拟性与传统文学的虚拟性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其所关联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意义都产生于虚拟世界的审美关系中,“虚拟美学关照的只是——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网络文学“再现”或“表现”了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真实世界,尽管其塑造的虚拟世界远远超出传统文学的边界,但从中同样可以凝练出具有普适性的现实关怀,实现了虚拟美学中的现实感知。(摘编自禹建湘《网络文学虚拟美学的现实情怀》)材料三:“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显然不同于那种素朴的“实在”,但它同时也并不等同于那种否定生活摒弃生命的虚无主义之“虚无”。“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总与某种鲜活的意义或价值密切关联;正是这种“意义”或“价值”对世界和存在的拥抱,确保了虚拟真实感之艺术品格。尤其应该强调——“虚拟美学”绝非“虚无美学”。如果说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化书写与传统艺术有诸多差异的话,那么,虚拟而逼真的立体化写作体验堪称网络时代赋予艺术家的创造特权。“虚拟美学”所建构的“虚拟”文学本体论,不仅认定文本是想象虚拟的产物,而且相信真实是一个通过虚拟才能获得的世界,虚拟乃是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参与体验过程。显然,“虚拟美学”所支撑着的网上“虚拟写作”,无疑比传统的写作更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写作者在奇妙的拟像世界抛却现实环境中的一切杂念,将整个身心沉浸其中,从而达成“狂欢化”的深度审美体验。就此而言,虚拟化写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摘编自曾繁亭《网络“虚拟美学”论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计算机仿真的虚拟世界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现实世界。B.网络文学中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真实世界,它同传统文学一样具有普适性的现实关怀。C.“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既要依附于素朴的“实在”,又必须有别于虚无主义之“虚无”。D.“虚拟”文学本体论认为文本是通过虚拟获得的,虚拟是人对真实世界的参与体验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虚拟美学的问题。材料一侧重于对虚拟美学的宏观描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阐述虚拟美学在网络文学范畴内的特点。B.三则材料都围绕与“虚拟美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如“虚拟美学”与“传统美学”“虚拟文学”与“传统文学”“虚拟美学”与“虚无美学”等,便于读者界定。C.材料二认为文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弥补人们在现实中的缺失与不满,而这一世界随着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出现以及网络数码技术的应用变得不同。D.材料三认为“虚拟写作”可以让作者在虚拟世界中抛却现实的杂念,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使虚拟写作成为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3)下列材料,不能体现“虚拟艺术的审美特性”的一项是BA.《神秘岛》系列游戏为玩家提供现实生活中很难尝试的行为场景,同时游戏中的美丽风光给予玩家最大的沉浸美感。B.动画片《大闹天宫》,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夸张,以神话的形式做到了寄深意于幻想的形式之中,寓褒贬于形象的刻画之中。C.“虚拟紫禁城”的技术人员通过与中国历史文化专家合作和对实际演员的真实动作进行动态捕捉,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出皇家生活场景。D.“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文化展,把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遗产和秦朝兵马俑呈现在一个场景中,让文明的碰撞和时空的重叠成为“现实”。(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虚拟美学”下一个定义。(5)怎样理解虚拟美学之中“虚拟”与“真实”的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考点】非连续性文本;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C(2)D(3)B(4)虚拟美学是以虚拟现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的数字化美学。(5)①虚拟是真实再现,在运用网络技术所呈现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事都可以直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密切关系,呈现出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②“虚拟”与“真实”是有机统一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虚拟所带来的真实感,总给人带来鲜活的意义或价值。【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给相关概念下定义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提取概念的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下定义。(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既要依附于素朴的‘实在’”错误。依据材料三“‘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显然不同于那种素朴的‘实在’”可知,并无依附于素朴的“实在”。故选C。(2)D.“使虚拟写作成为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理解有误。因果不当,且原文为“虚拟化写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虚拟技术时代创作主体的感性生存方式”。故选D。(3)“虚拟艺术的审美特性”有超越性、体验性和技术性。B.《大闹天宫》虽是以神话故事为原型的动画片,但选项所述不符合“超越性、体验性和技术性”的虚拟艺术的审美特征。故选B。(4)“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虚拟美学也叫数字化美学”,是邻近属概念。“种差”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把对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以及数字化的二维、三维模拟等虚拟现实和现象的美学研究称为虚拟美学”,说明“虚拟艺术”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种差;“虚拟美学关照的只是——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说明“虚拟艺术”研究的中心,是种差。综合以上内容,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得出答案:虚拟美学是以虚拟现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的数字化美学。(5)由原文“网络数码虚拟的世界不是‘现实’的,但却是‘真实’的”“网络数码把‘虚拟’与‘真实’有机地统一起来,网络虚拟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在性的东西。网络技术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真实’世界,以‘虚拟’对应‘真实’这新型关系的出现,使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更深刻”可知,虚拟是真实再现,在运用网络技术所呈现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事都可以直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密切关系,呈现出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由原文“而网络数码技术则无限逼真地再造了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两者边界相互拓进,相互推移,完成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虚拟美学’之虚拟的真实感,总与某种鲜活的意义或价值密切关联”可知,“虚拟”与“真实”是有机统一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虚拟所带来的真实感,总给人带来鲜活的意义或价值。答案:(1)C(2)D(3)B(4)虚拟美学是以虚拟现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虚拟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虚拟现实和现象的审美关系的数字化美学。(5)①虚拟是真实再现,在运用网络技术所呈现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事都可以直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密切关系,呈现出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②“虚拟”与“真实”是有机统一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会贯通,虚拟所带来的真实感,总给人带来鲜活的意义或价值。【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2.(18分)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善五言诗善:喜欢。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带着。C.播极远,猿狖所宅宅:居住。D.生徒三千余徒:只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新辞以教巫祝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C.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奚以知其然也(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②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③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4)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考点】人物传记;一词多义;一般实词;以;也;者;则;文言翻译;拓展探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1)A擅长.句子译为:擅长五言诗.B延请.句子译为:(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D门生.句子译为:学生门徒三千多人.(2)B两个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连词,来;介词,凭C连词,那么;连词,却D表示判断;句末感叹词.(3)①“之”,代他;“器”,才能.译为: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②“亲”,父母;“若”,像;“望”,名望.译为: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③“友善”,交好;“右”,上.译为: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4)找出文中关键句子.“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根据这一句总结原因,根据“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一句可以总结解决措施.答案:(1)C(2)B(3)①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②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③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4)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解决措施:废止祭祀,增加教育投资,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参考译文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材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3.(10分)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完成题目。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1)下列各句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人的外在与内在是同样重要的。C.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而孔子赞赏的君子就是只重义而不重利的人。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和睡舒服,更要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言论谨慎,好学不厌。(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②人而不仁,如乐何?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考点】散文;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C(2)①工作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②人如果不仁的话,怎么对待乐呢?③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④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分析】(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而孔子赞赏的君子就是只重义而不重利的人”有误,原文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君子只是把道义看得比利益更重,并不是只重义而不重利。(2)①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敏:勤勉;慎:谨慎;正:匡正。句子翻译为:工作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②而:表假设,如果。句子翻译为:人如果不仁的话,怎么对待乐呢?③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人;齐:向……看齐;省:反省。句子翻译为: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④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句子翻译为: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答案:(1)C(2)①工作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②人如果不仁的话,怎么对待乐呢?③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④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②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③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④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⑤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⑥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就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和谐搭配、相得益彰,这才是个君子。”【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三.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20分)4.(12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技巧;理解诗词词句.【答案】(1)C(2)两首词都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不媚俗、不屈邪、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陆词这两句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作者借对梅花的赞咏,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曹词殿后两句是说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不经意间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昏,“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更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提供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错,“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故选C。(2)本词“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意思是,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借花喻人,表达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两首词都是咏物诗,借花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不媚俗、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答案:(1)C(2)两首词都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不媚俗、不屈邪、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陆词这两句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作者借对梅花的赞咏,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曹词殿后两句是说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不经意间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昏,“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更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5.(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8)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重点字:缳)(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点字:稷)(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重点字:越)(4)则思慎始而敬终(重点字:敬)(5)徒慕君之高义也(重点字:慕)(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重点字:私)(7)大行不顾细谨(重点字:谨)(8)足见其疏(重点字:疏)【点评】司马迁的名句辑录:(1)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父亲①相当漫长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②在家里,我只是防备挨揍,我是个乖孩子。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我特别关注他的表情。③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我就醒,可我故意装睡。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雨披的声音我听得出。他说:今天要下雨。我装睡,瞒不住父亲。他一声不吭地往出走,去上工。我相信农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我说:爸,喇叭昨天预报晴天。④我在作文里喜欢用“阳光灿烂”,可是,我到学校,军体课(那时体育课的叫法),突然下起暴雨。我为父亲自豪,说: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⑤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⑥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父亲的身体里藏着过去的战争。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我还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⑦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父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⑧第二天,在连队的食堂里打了晚饭,父亲板着脸对连长说:你凭什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列入突击队?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说:老谢,老革命焕发革命青春,要是不考虑你这个老突击队队员,你还能让我太平吗?⑨父亲说:那也得我主动报名。⑩连长说: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⑪父亲说:我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还在家放羊呢。⑫连长说:老谢,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⑬父亲说:我现在正式报名。⑭我弄不懂父亲明明要参加突击队,为什么还要“摆老资格”?结果,不也还是突击队队员吗?不过,我知道了,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打过仗。我听说战争年代,父亲也是突击队队员。父亲一身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我念高中住校,他明显地衰弱了,似乎力气不如以前,转移到土地上边,收不回来。我考入师范后,他离休。我和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坐着交谈过。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⑯回来,父亲卧床不起,已经用不着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话要说,却已说不出话。我把他粗糙的手放进被子——别着凉。我时不时地替他翻转身体,似乎什么姿势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过,他的身体不再是气象站,仅能反应疼痛,又确定不了哪里疼。过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同时爆发,但跟气象无关。⑰后来,火化,我捧着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弹片,小手指甲盖那么小一片,它在父亲的身体里待了半个多世纪,已成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像拖拉机里一个小小的垫片,却起过作用。那么魁伟的身体就化为盒中的骨灰,像沙尘,那么轻那么轻。从遗物中,我发现一本五十年代初发给他的残疾军人证。⑱在农场里,像父亲这样的老兵,多了去了。突然,我想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的样子,像要对我说什么,可是,我总不给他创造机会。我还以为这就是我和父亲的习惯状态,唯有我有遗憾。⑲有一次,我遇上父亲老首长的儿子,我问:你父亲给你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吗?他摇头:老头子从来不讲过去的事。⑳我心里紧了一下。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取材自谢志强作品)(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名堂:鲜为人知的内容。B.凑热闹: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C.太平:平静无扰。D.吃老本:只凭已有的资历、功劳过日子。(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写到“我”对打仗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却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很少跟“我”谈及他过去的事情。B.“我”跟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地交谈过,我们之间的状态总是“沉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C.结尾部分,“我”和“首长儿子”的对话使小说探讨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将一个人的遗憾扩展到一代人的遗憾,引人深思。D.整篇小说没有紧凑连贯、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选取了二三个情境,就将“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得立体丰满,让读者掩卷难忘。(3)文中多次将父亲比作拖拉机,分别说说它们有何意味。(4)对父亲的“故事”,“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条概括。【考点】小说;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内容理解与概括;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答案】(1)B(2)B(3)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比喻意味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题干涉及的部分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变化。【解答】(1)B.“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错误。这里的“凑热闹”指的是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父亲跟一帮小伙子搅在一起。故选B。(2)B.“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错误。原文是说“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不说是因为保守秘密,不显功。故选B。(3)由“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可知,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由“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可知,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由“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可知,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由“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知,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由“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可知,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由“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可知,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答案:(1)B(2)B(3)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①百度在3月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文心一言”,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可与ChatGPT相媲美的产品的企业。②首先,“文心一言”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文章或段落;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生成文章的精准度和质量。③其次,它注重用户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④最后,“文心一言”的智能AI技术不仅适用于文本生成领域,未来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音箱等,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①句中“媲美”可以改为“比美”。B.②句中两个画线词语不能互换位置。C.④句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