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晚清科考政策发生变化,除了诗文,还新增时务、天算、舆地等内容,为适应这种变革,吴江乡间有贾家三子开始接触上海报纸以补充新知,兄弟三人通过报纸既可知道外面的事,又可借此消遣,一天足有两三个时辰用在报上。眼界开了,行动也就开始,他们托人在洋货店买回来一盏火油洋灯,一亮如同白昼,油灯那点摇曳之火就显得可怜无比。自此三兄弟更加留心看报,凡见有外洋新到器具,即托人购买。仅此仍不解渴,他们想去上海见见世面。谋划再三,三兄弟私下租了一条船,半夜时分偷偷奔向上海。倘若这是一段史实,按照现有的研究思路,我们会关注什么呢?或许是当时的吴江乡下已经可以看到多少报纸,都是些什么报,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或许是当地读者都是哪些人,主要读什么,报纸对他们产生了什么作用;当然也可以分析报纸在上海向周边辐射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的一些研究都从各自不同层面触及报纸及其影响,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所有这些研究相加,让人觉得仍未击中这个故事的真正命意。比如为什么是读报让人知道外面的事?为什么报纸可以是购买洋货的指导?报纸的这种诱导力量来自哪里?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报纸的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那么,报纸是什么呢?很遗憾,在我们的研究中的确没有人去追究报纸是什么,而是把报纸当作了一个不证自明的物品。这不仅把报纸常识化了,而且也难以切实把握研究者惯常重视的报纸内容及其作用(比如与书籍有何不同)。这种所谓的报纸历史研究也就名不副实,实际上是没有“报纸”的报纸研究。历史学家达恩顿就曾表达过类似意思,他说,研究者们总是希望通过考查印刷的世界,就能打开一扇透视法国大革命的新窗口,但他们从来没有打算了解这种主要传播工具是如何贡献于现代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可以说,这场大革命如果没有印刷报刊,就不可能推翻旧的君主专制。报刊与历史研究中存在的这种现象,绝不是历史研究独家的问题,无论是社科还是人文学界,都普遍存在“媒介盲”的状况。其中一些研究者在关于媒介的构成、历史及影响研究方面,路径固然不一,但在关注媒介内容、角色和传播的知识及其构成,而轻视乃至忽视媒介本身上,则是大同小异。如果我们转变研究视野,将媒介看成一种改变时空和社会关系的新的传播方式,①而不是当作一个空瓶,我们的研究——比如关于上面提到的吴江贾家兄弟故事的研究——还会只是围着其内容打转吗?报刊是一种媒介,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为什么一定是媒介,媒介到底是什么,想必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如何理解媒介,总是与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它密切相关。当把媒介看成负载内容的一块白板,②一个透明的玻璃缸时,除了紧盯“媒介内容”这一片“滋味鲜美的肉”,就不可能还会想到其他什么东西。且不说这种“工具论”的媒介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就是从今天我们自身的媒介体验(比如手机的使用)来看,这一观念也是完全不适用的。由此及彼,当能刺激我们反思现有媒介与历史研究中的媒介观,借此重新理解媒介,从媒介是什么入手,重新建立一个考察媒介的视角,显得尤为重要。直白地说,在很多人眼里,媒介似乎是无须厘定的,因为它已经是明摆在那里的一个个实物——人人都看得到的东西;或者说媒介已不是自然媒介物,而是一个社会机构,虽然二者都有处于中间位置之义。就每个具体研究而言,这样理解似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而若稍作追究,就会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报纸、广播、电视差别很大,其制作、传递、呈现和接收方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一概称之为媒介,其依据是什么?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媒介,什么样的研究可以被认定为媒介研究?当我们一提媒介,本能的反应就是手中摊开的报纸,与家人一起围坐观看的电视机,飘扬出悦耳声音的收音机,黑暗中人影晃动的银幕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就已经失落了媒介所含有的“中间”之义——亦即在学术上理解媒介本该具有的“恰当的方式”。所以,记住下面这句话就显得十分关键:理解媒介,不仅指理解单个的媒介形式——电、打字机、纸张、网络——而是要从媒介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媒介角度”即意味着媒介不仅仅是一个物品、一个对象,更是一个考察社会、人乃至世界的站点。这一“角度”或者视角,就是媒介的“居中”或“中间”位置。报纸、广播、电视之所以是“媒介”,就在于它们共同的“媒介性”——处在中间位置的“调节机构”,更为切近的表达即“交转性”。(摘编自黄旦《理解媒介的威力——重识媒介与历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吴江贾家三兄弟来说,报纸不仅是增加新知识、了解外界事情的窗口,而且也成为购买洋货的诱因。B.没有“报纸”的报纸研究是指研究者没有关注报纸本身究竟是什么,而是注重研究报纸内容及其作用。C.研究者希望通过考查印刷的世界,对法国大革命有新发现,其实忽视了媒介本身,是“媒介盲”的表现。D.认为围坐观看的电视机是媒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理解失去了媒介所含有的“中间”之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现有研究思路“让人觉得仍未击中这个故事的真正命意”,是说研究者们未真正理解李伯元在书中记述这个故事的社会意义。B.如果从新的视角考察媒介,我们对媒介的理解与传统就会有所区别,可以深入认识媒介是什么,也可能扩大媒介研究的视野和范围。C.我们本能地把手中摊开的报纸当作媒介,是因为我们认为报纸和广播、电视一样都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它的媒介性质毋庸置疑。D.虽然人们有时候把媒介界定为一种自然媒介物或一个社会机构,但是二者的“居中”或“中间”位置并未因这种不恰当的理解而改变。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媒介“中间”含义的一项是()A.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研究者以“视觉性”为脉络,把艺术、图像、广告、肥皂剧等全都纳入研究的范围。B.电视剧《人世间》在讲述故事与塑造人物之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平衡,彰显了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C.通过研究《新青年》杂志作为公共交谈平台的运作方式,揭示其内容的形成,透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轨迹。D.手机既能接收音频、视频,又能接收图文、数据,这一卓越的物理性能赋予了手机强大的媒介融合能力。4.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为什么把媒介称为“空瓶”和“透明的玻璃缸”?5.为了让读者理解“媒介的‘中间’之义”,作者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中的河西走廊杨献平傍晚,车过广元,定西、陇西被掠过,真正的西北天地在一片参差不齐的山峦之间豁然洞开。两山夹一河的兰州,在冬夜,感觉空荡,除了黑黢黢的楼宇和连片灯火,一切寂静。对河西乃至西北地区,我一直葆有不竭的爱意与热情,其中原因,我也说不清,大致是内心质地与之比较契合的缘故。但对于一方地域来说,早就看惯了诸多的过客,无论什么年代,也无论怎样的一个人来到和离开,它都可以无动于衷,而把每一个路过它的古人和今人当作一片黄叶看待,心神不惊,来去无感。河西乃古老的雍凉之地。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霍去病长驱千里的辉煌战绩,以及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古歌。前者的武功只是在他的年代,为人们所崇敬;后者则以其失败和消失的悲怆令人扼腕叹息。史书上的各种记载,其作者显然也各有看法。霍去病“开河西”,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匈奴浑邪王的主动投降,促使他率部投降的原因,则是伊稚斜单于要将之召到茏城问罪。浑邪王忧惧,秘密派人接触西汉,霍去病引兵接应,从而使得整个河西走廊尽入西汉版图。这一夜,我的睡眠照例舒适和酣畅。醒来,兰州早已过了。一个人站在窗前,一抬眼,就被大地上厚厚的积雪震撼了。那些已经板结如铁板一块的雪,大致是一周之前下的,不厚,但天高地阔。雪不规则地覆盖在戈壁莽原之上,体现的是人间大地自有的起伏性——任何事物都不只是一副面孔,再平坦的地方,也有高低之分。岑参和高适等人当年的河西走廊,大抵也是这副模样。也或许,盛唐的河西走廊要繁华一些。兰州向西的道路上,诸多的人马往来不绝,有蓝颜黄发的昭武九姓国人,也有带着琉璃、象牙、玛瑙等方物前来朝贡的使者,还有诸多不知名的探险者与旅行者,心怀高贵的求道者与修行人。车到武威南站,月台上的雪,不规则地堆了一层,有些洁白,有些脏污。而天空是蓝色的,日光看起来浓烈,可没有一点温度。这使我想起岑参的一些诗句,“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这些诗句,与军旅有关,与帝国命运有关,也与自身的内心精神有关。前些年去武威,我参观了雷塔汉墓,在姿势凌绝的“马踏飞燕”之下,仰望到脖子发酸,仍旧感叹不止,只觉得那种工艺手段极具想象力,堪称“天才之作”与“神灵所为”。相对于物,人的智慧、思想,更多的情感与精神润泽、滋养和哺育,才真正不朽。每次到酒泉,想起的第一个人名是左宗棠——一个真正的战略家。他与李鸿章的争执,体现了这位臣子的远大之心、超前智慧。针对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的说法,他提出了塞防观。左宗棠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安眠之日”。类左宗棠者,乃清末中国一等一人杰,其眼界,尤其是全局意识和铁血精神,非李鸿章可比。左宗棠所处时代极为危难,但对新疆失地慨然收复,正是其大战略之体现。今人对李鸿章的赞美之词,多牵强附会甚至杜撰。当然,历史人物,后人各有说法。因为,历史只是写史者想要传达的某些过往的事实及其态度。无论怎样的年代,对作家诗人来说,基本的人文情怀、公道之心、事实之言要有。兀自信从诸多无妄之说、道听之言,是为懒惰,更是无独立识见、思想与判断之表现。很多年前,我从南太行故乡参军至酒泉,蓦然看到诸多的柳树。当地人说,这是左公柳。传说,左宗棠当年抬棺西征之时,沿途所见,黄沙戈壁,风沙漫漫,凋敝异常,遂令部队种植柳树。在河西,每次看到柳树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左宗棠的名言;“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河西走廊,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一种“神交故人”的感觉。人和地域,其实是相互塑造与成就的。河西大地上的每一处,都是生命的栖息地,都可以安放身心甚至灵魂。打开窗户,河西走廊乃至整个中国西北扑面而来。天地苍茫,本就稀疏的城市和村庄,隐遁于茫茫雪原。抬头仰望,密集的星辰在极冷的高空以冷静与悠远的神情有滋有味,满怀悲悯地俯瞰着人间的沧桑流变。(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作者对河西热情,这一地域对作者的来去无动于衷。B.霍去病“开河西”的成功是当年匈奴族群内部产生裂痕所致。C.相对于物,人的智慧、思想、情感与精神的润泽才真正不朽。D.左宗棠提出的“塞防观”,体现了他超前的智慧及其战略眼光。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泉地区的柳树象征了左宗棠那种坚韧、淡泊的精神特质。B.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C.文章虚实结合,历史与现实交织,表现了深沉的盛衰之叹。D.文章语言厚重典雅,描写大气恢弘,给人以历史沧桑之感。8.“移步换景”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易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且有记流水账之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避免这种弊病的。9.夏金兰教授评论杨献平的散文说:“作者的游历绝不是浮光掠影的浏览,无论写景还是写人,都融入了作者的哲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的“哲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材料二: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也?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节选自苏轼《乐毅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当时A使昭王尚在B反间C不得行D乐毅E终F亦必败G何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多以朝南为尊位,君主坐北向南,此句谓乐毅想在齐国称王。B.固,本来,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的“固”词义不同。C.遇,对待,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意思不相同。D.窃,私下,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的“窃”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B.燕惠王听说齐国最担心就是换成其他将领带兵攻打,于是用骑劫代替乐毅做将领,最终失去所有战果。C.乐毅在回复燕惠王的信中表示,自己离开燕国是为了避免灾祸,并不在意是否报答先王。D.乐毅用百倍于敌人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2)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14.在苏轼看来,乐毅不能取得伐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B.“沾襟”与“长使英雄泪满襟”都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愁苦。C.“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这两句对仗工整,使诗人矛盾的心情凸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都是以乐衬哀。都是通过在他乡所见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自己悲凉愁苦之情,极为沉痛。16.子美一生愁肠百结,《登高》一诗中也有诸多“愁”情,这两首诗中有哪些相同的愁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用两个“初”字把现实的景物升华到一个深沉寥廓的哲学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饮料瓶中的饮料一般都不是装得满满的,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饮料瓶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可以预防瓶内液体受热膨胀时造成瓶爆裂的危险。当饮料被暴露在高温环境时,A,如果饮料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种膨胀,就可能导致瓶子破裂。其次,饮料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变化。B,就可能发生在运输途中由于外部压力变化导致瓶子变形或破裂的危险。留出一定空间可以帮助减少这种风险,确保瓶子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承受压力。再次,饮料瓶的设计C。饮料瓶内留出一定的空间可以避免发生因液体充满而导致瓶盖难以旋开的情况,使瓶盖更容易被打开。①此外,饮料瓶在封闭时需要留出一些空间,②以避免在运输或打开瓶盖时防止液体溢出。③如果瓶子完全装满、④当打开瓶盖时,⑤液体可能会溢出或喷出,⑥造成不能充分利用的浪费和不便。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