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人类文化中,道德(善)与审美(美)分属不同的领域。然而,人类内在的对真善美统一的渴望,总是希冀在提升道德人格的同时满足审美需求。那么,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呢?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普遍看法是,二者为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即道德是内容,审美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柏拉图是这种观点的坚决倡导者。他认为,那些以审美为目的的文学艺术使人丧失理性,屈从于感性,对教育理想国的公民毫无益处;那些“颂神和赞美好人”的诗歌有利于培养和教化理想国的公民,因为它们服从于道德目的。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很多思想家都把审美或艺术作为实现道德目的的手段。确实,审美和艺术具有以情动人的力量,用来引导人们修养道德,比纯粹的道德说教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道德本身具有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道德的进化往往发生于社会变革之后,而审美和艺术却由于其创造性特征总是能够作为新思想和新社会的先行者。因此,仅将审美作为道德的工具无疑限制了审美的创造力。康德和席勒赋予道德与审美一种更深层次的关系:“美是道德的象征”,把审美与道德看作一种类比关系。康德进一步阐述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经常说大厦是庄严的和雄伟的,说田野是欢笑的和快活的,说颜色是纯洁的和温柔的。这些都是因为在审美感觉中包含有类似道德判断的因素。席勒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自然阶段、审美阶段和道德阶段。感性的人不可能直接成为理性的人,中间必须经过审美阶段,审美是对事物的外观进行观赏或反思,它既没有脱离感性世界,同时又不受感性事物实际存在的功利性限制。也就是说,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自然与自由的统一,而审美中所包含的理性和自由使它能够直接通达道德。确实,崇高的审美风格很容易激发人们道德上的崇高感,品读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会逐渐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这些都意味着审美与道德可以通过类比实现统一。然而,从本质上看,这种统一不过是前一种统一的深入而已。审美与道德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统一,即确立一种人生美学使道德融于审美。在尼采看来,人不仅是艺术的创造者,人自身也是艺术品,人永不停歇地创造着自身,正是这种创造性把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欢乐,人生的意义才由此产生。福柯继承了尼采人生美学的理想,他用古希腊人的生存艺术来阐释审美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古希腊人之所以会主动选择道德行为,是因为他们积极地实践生存艺术,即“使自己的生活变成个具有美学价值、符合某种风格准则的艺术品”。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的生存模式,个体要经过自我省察、自我节制、自我理解和自我改造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福柯强调,当成为主体的主动实践时,道德就成为一种真正的自由。福柯所倡导的古希腊人的生存艺术与儒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君子人格不谋而合。“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自由而不逾矩”。而这种人格要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实践过程才能获得。也就是说,美好的人生、理想的人格要经由语言的教化和道德的内化,才能在审美中最终实现。(摘编自《促进道德与审美的统一》)材料二: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陶。(摘编自《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是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早看法,也是二者实现统一的一种方式。B.尼采的人生美学理想认为,人生的意义源于永不停歇地创造着自身,并把现实的苦难转化为审美的欢乐。C.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自由而不逾矩”,所以它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D.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六艺”中的“乐”和“书”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表明审美和艺术具有以情动人的力量,且可以和道德相统—B.康德和席勒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观点,他们认为的审美与道德之间的类比关系比内容和形式关系更深一层次。C.要想实现真正的道德自由,必须让道德修养成为主体的主动实践,个体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D.艺术作品中慷慨赴义的英雄唤起人们的敬重之感,激发人们学习英雄的内在动力,可见审美教育具有恰情养性特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A.《尚书》中的“诗言志”被解释为诗须传达儒家道德。B.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观点,反对专门追求形式美。C.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D.董仲舒用“诗道志,乐咏德”说明审美的道德教化作用。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请结合材料和习总书记的话,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审美教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隐匿的光芒胡玲多年前,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头。老头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脸上细密蜿蜒的皱纹里,仿佛写满了沧桑的故事。最显眼的是他的右手臂,光秃秃的,只剩一只空袖管在冷风中轻轻晃荡。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了。老头把村头一间废弃的破房子简单修整一番后,住了进去。他虽然没有右臂,但左手干起活来灵活自如。他在这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换来了鸡鸭成群,庄稼茂盛。我和小伙伴喜欢去老头家玩,因为无论我们在他家里怎么疯闹,他都不会责骂我们。有时候,他还会塞给我们一些零食,时而是一把香脆的炒瓜子,时而是几块甘甜的红薯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零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老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他讲的是清一色的打仗的故事,如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解放军打国民党反动派,等等。夜色如水,我们坐在柚子树下,听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调时而欢快时而悲伤。他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仿佛亲身经历一样;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仿佛亲眼目睹一般。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我们问。从书上看到的。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书,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啊,他说。有一次,老头熬夜给我和小伙伴每人做了一把木头小手枪,那小手枪做得生动逼真,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握着小手枪,奔跑在绿油油的田埂上,饶有兴致地玩起打仗的游戏。他静静地坐在田埂上,出神地看着我们,若有所思,沧桑的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柔光。日子久了,我们都成了老头的小尾巴,他去哪儿,我们都紧跟着,他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玩。那时,村里办了个酒厂,村民们家里有多余的玉米,会卖给酒厂换些零钱。老头家的玉米吃不完,也会卖一些给酒厂。村里人一般都是把玉米晒干后,直接装进袋子送进酒厂。老头和大家不一样,他每次晒玉米,会把晒玉米的空地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玉米晒干后,他还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再装进袋子里送去酒厂,这样,玉米称重自然会少很多。村民笑话他多此一举,他不恼,憨厚一笑说,这样出来的玉米干净,酿出的酒也干净。20世纪90年代,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在那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个大数目。村干部说,你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老头露出质朴的笑容,我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不了几个钱!老头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一个寒冬,老头几天没出现。大家推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躺在床上,神色安然,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已经离世。村民们把老头葬在了后山,时间久了,大家都快将他遗忘了。去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寻人节目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八路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要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战友小春子。老八路在节目中讲述了小春子的故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小春子的家乡沦陷。14岁那年,小春子的父母和许多乡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因为在山上砍柴,才幸免于难。为了生活,他四处流浪。流浪到省城时,他听说附近有一个专门打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八路军队伍,就到处打听。找了半个多月,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部队。部队的首长见他可怜,把他留在了部队。于是,他成了部队里最小的“小鬼兵”。他从小就喜欢玩弹弓,到了部队,他没事便缠着老战士学习射击。每次部队和敌军交战,他都不怕危险,总爱往前沿阵地钻,看战友们如何开枪打敌人,时间长了,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后来,小春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离,他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截了肢。战争结束后,失去右臂的小春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握枪打敌人了,就主动离开了部队。之后的岁月里,战友们到处打听小春子的消息,可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看着电视屏幕上那张被放大了的小春子的照片,大家突然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位独臂老头,实在太像了。村干部和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几天后,老八路来到了我们村。村干部领着老入路来到独臂老头生前住的房子前。老头去世后不久,这间房子就锁上了,再没人进去过。打开尘封已久的屋子,裂了缝的泥土墙壁上,独臂老头在遗像里朝大家微笑。老八路颤巍巍地站在那张遗像前,老泪纵横。他轻轻拭去照片上的灰尘,抚摩着照片里那张笑脸,喃喃地说,小春子,好不村干部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对老八路说,这是老人唯一的遗物,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现在交给您保管吧。老八路撬开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军装胸前位置,别着几枚经过岁月洗礼的旧勋章,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金光(选自2021年08月27日《羊城晚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给“我”和小伙伴零食、做木手枪,看孩子们做游戏等情节,侧面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B.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C.老人卖玉米给酒厂时的“较真”,捐钱修路建桥时的毫不犹豫,体现了老人的善良无私与不凡。D.老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房子里,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和补叙手法叙述老人的故事,结构严谨,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小说在刻画老人时,多次写到他的笑,如“淡然一笑”“淡淡的微笑”等,展现了老人平和的内心世界。C.小说除了老人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这种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的方式,使叙事简洁,利于突出老人的形象。D.小说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打仗的故事这一细节,暗示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8.文章标题“隐匿的光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文章富有传奇色彩,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做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自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万石,虢王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睢阳城至是食尽。睢阳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巡乃令南票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既至临淮,察进明终无出师意,遂去。至宁陵,与城使廉坦同将步骑三千人,闺月戊申夜,冒围,且战且行,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之外,仅得千人入城。尹子奇久围唯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赢,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使,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B.甲,铠甲,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即为此意。C.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五石之瓠”中的“石”;也用作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D.癸丑,癸为天干末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与“壬戌之秋”中“壬戌”都是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巡对朝廷忠心耿耿,奋力保卫城池。叛军多次重兵攻睢阳,张巡竭力抗击,杀死很多叛军,城破被俘,从容赴死。B.张巡与叛军作战,讲究谋略,让士兵在白天休息,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派将突然冲出,将叛军杀得大败。C.睢阳保卫战唐军指挥分工明确,张巡负责军事统驭,而许远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二人配合默契D.睢阳城危在旦夕之际,附近谯郡、彭城、临准的唐将都按兵不动,张巡派南霁云突围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没有出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4分)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4分)14.张巡在粮尽援绝之际为什么没有弃城撤退?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李白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①落高月,投壶②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注①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声音悲壮。《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西行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②投壶:古代的一种宴饮游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燕赵多壮土”,第二句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蕴含了无豪迈之气。B.第四句表达了对赋予自己伟大使命,使自己施展才华的时代的感谢之情。C.第六句“望”字描写动作和心理,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的伟大形象。D.最后两句采用虚写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期待和战争必胜的信心。16.本诗题目中“观发兵”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第五、六联简要分析。(6分)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对物质生活有太高的要求,而应该“________,________”,才能称得上是好学。(2)在《过秦论》中,贾谊铺叙各国依仗优秀的人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秦国展开攻势但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各国的联盟瓦解,争相贿赂秦国。(3)《将进酒》中,“________”表达了李白对于功名利禄的鲜明态度,“________”则抒发了定能一展才华的无比自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时值当下,不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底色,还是作为一种审美取向,国风在年轻人之间都显得风头正盛。在“草根”属性更强的网民自发创作中,国风也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大众化、流行化的趋势,让国风彻底脱离了小圈子“圈地自萌”的状态,成了________的主流文化。国风何以在多年“厚积”的基础上突然薄发,在影响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如果要问________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的升级进化,或许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应当看到,在国风文化的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是两条互有影响,但交集有限的“并行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渠道的国风传播常常________,而草根渠道的国风传播也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破圈”。最近几年,在国风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的互动不断增加,太有“合流”之势。两个传播场域汇聚合一,形成了“1+1>2”的同频共振效果,让国风的魅力全面迸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足轻重不折不扣促成曲高和寡B.举重若轻不折不扣导致阳春白写C.举重若轻彻头彻尾导致曲高和寡D.举足轻重彻头彻尾促成阳春白雪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探界者”钟扬》)B.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C.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哦,香雪》)D.今天作为文字的“E”,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承担这次交会对接精确瞄准的设备是第三代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就好像一把特殊的“手电”,而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则是①。神舟飞船用“手电”照射空间站上的合作目标,然后“眼睛”通过判读合作目标的分布关系,实现精准对接。这把“手电”②?原来这把“手电”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发射的是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它将由于干涉效应明暗不均的激光散斑进行匀化,使得在±17范围内的激光分布均匀。③,当神舟飞船的“眼睛”看空间站时,就会有时“晃眼睛”,有时“看不清”。而正因为有了这把特殊的“手电”,(),确保了两个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全视场范围内空间站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B.神舟飞船都可以在全视场范围内“看清”空间站C.空间站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D.神舟飞船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看清”空间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每段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但是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②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1236710111215181921答案BDCCDCDBBAAD答案解析1.B解析:A项,“最早看法”错,应为“最普遍看法”;C项,强加因果;D项,“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错,应为“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2.D解析:D项体现的是审美教育的寓教于乐特征。3.C解析:C项是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概括,没有体现道德目的。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问题,然后按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结合个人理解运用引证法、例证法,阐释了道德与审美统一的方式。②材料二首先追溯我国古代重视审美教育,然后结合审美教育特征分别论述审美教育如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要注重审美教育与道德的统一,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②从时代生活中发现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青年一代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③遵循美育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C解析:A项,“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错;B项,“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错,主要是告诉孩子要珍惜好生活;D项,“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错,应为表现了老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品质。7.D解析:“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错8.D“隐匿的”指老人不能再握枪打仗,主动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1分)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1分)②“光芒”是指老人当初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1分)也指深藏功名,低调无私的高尚品质。(1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人物形象:神秘老人在村里突然出现,辛勤劳作,卖粮的“固执”,捐款的慷慨等细节体现了人物的传奇色彩;(2分)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甘于平凡,人物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2分)故事情节:通过老八路寻人这一情节,巧妙揭开了人物真实而伟大的身份,情节安排上具有传奇色彩。(2分)(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C11.D解析:文中的“癸丑”用作纪日。12.B解析:“派将突然冲出”错,应为“张巡亲自率领”13,(1)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雕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共4分,两个“益”和“严”各1分,句意1分。)(2)张巡面向西方拜了两拜说:“我的力量已经用尽了,不能保全城池了。”(共4分,“再拜“竭”“全”各1分,句意1分。)14.①张巡立足全局,认为唯阳是江淮地区的屏障,一旦弃城,叛军会长驱直人占领江淮;②张巡带领的士卒饥饿虚弱,撤退的话也到不了目的地;③张巡认为附近有几路唐朝军队,他们会前来救援。(本题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B解析:B项对诗句理解有误,“感激”是“感动奋发”之意,而非“感谢”之意。16.①第五、六两联采用视听结合(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出征的雄壮场面;②第五联描写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高高飘扬,雄壮的战歌此起彼伏,表现了出征将士高昂的士气;③第六联描写将士们击筑高歌,投壶游戏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3)钟鼓馔玉不足贵天生我材必有用(本题共6分,每空1分,若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8.A解析:①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②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③促成:推动使成功。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④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不能作谓语。19.A解析:原句与A项均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直接引用,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突出强调。20.①构成:本体是“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比喻词“是”,喻体是“并行线”在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互动极少,与“并行线”交集有限的特点相似。②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互动极少的状况。(本题共5分,答出0给3分,答出@给2分。意思对即可。)21.D解析:强调神舟飞船有了“手电”后的全视场范围。22.①一只锐利的“眼睛”②到底特殊在哪呢③如果没有它(本题共6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参考立意:①奋斗无终点,终点亦起点;@延续终点之辉煌,再续起点新篇章;③接续奋斗,不断超越。(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等级评分标准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2)发展等级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南平市渭田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
- 2学会宽容(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荣耀之路模板
- 专为电销行业定制劳动协议样本(2024年)版B版
- 外包采购分包合同(2篇)
- 复合手术室项目合同(2篇)
- 多平台同步推广合作协议
- 软件技术开发合同完整协议范文
-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蔬菜籽种采购清单
- 工期定额-民用建筑
- 低压电能表安装作业指导书
- 关于蒸汽管道应急预案
- 技术服务及售后服务的承诺及保证措施
- (完整版)PCR试题答案版
-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航行须知
- 软胶囊的制备
- 回风立井临时改绞施工措施
-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及反思(共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