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全国可用01)一、单选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有关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C、H、O、N属于大量元素 B.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答案】B【分析】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C、H、O、N的含量最多,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水的含量又是最多的。【详解】A、C、H、O、N、P、S、K、Ca、Mg等均属于大量元素,A正确;B、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在水环境中,C正确;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故选B。2.某地随着工农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富含N、P的污水排入河流,导致蓝细菌、绿藻(真核生物)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P是组成浮游生物必需的大量元素B.蓝细菌和绿藻都有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C.细胞壁是蓝细菌和绿藻共有的结构,但成分不同D.蓝细菌和绿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B【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C、H、O、N、P等是组成浮游生物必需的大量元素,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细胞壁是蓝细菌和绿藻共有的结构,但成分不同,前者为肽聚糖、后者为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D、蓝细菌和衣藻都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B。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时发现,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去折叠(或变性),成为失去自然构象的松散肽链,当去掉尿素时,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重新折叠(或复性)成原来的构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结构仅与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B.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变性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蓝色反应C.该实例说明不同因素作用下的蛋白质变性都是可逆的D.去除尿素后,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它们原来的构象,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答案】D【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在细胞内,组成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成千上万,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这就是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详解】A、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数量和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B、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变性的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并未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该实例说明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变性的蛋白质,去除高浓度尿素后能恢复原来的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其它条件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也是如此,且蛋白质变性一般是不可逆的,C错误;D、据图可知,高浓度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去除尿素又可使蛋白质的结构恢复,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功能,因此,结构恢复后的蛋白质,其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D正确。故选D。4.下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甲可表示组成细胞结构B.图中②指的是自由水,细胞代谢旺盛时该部分水的含量会增多C.存在形式由②转变成①会降低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性D.乙可能表示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答案】C【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A正确;B、自由水②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C、自由水②转化为结合水①,可降低代谢水平,提高植物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能力,C错误;D、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功能,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正确。故选C。5.某研究人员利用油菜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菜种子制成匀浆,测得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实验2:将成熟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干重,发现其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其干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加入碘液,会蓝色现象出现B.同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都要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脂肪是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C.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主要增重的元素为OD.用油菜种子压榨出的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是因为胆固醇是其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和可溶糖减少,脂肪增多,淀粉和可溶性糖大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积累;据图2分析可知,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后减少。【详解】A、35天时的种子几乎不含淀粉,获取其提取液加入碘液,不会变蓝色,A错误;B、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C、脂肪中氧元素含量较低,糖类中氧元素含量较高,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主要是由于O元素含量增加导致干重增加,C正确;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故选C。6.某多肽链的分子式为C42H65N11O9,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图示3种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甘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种氨基酸B.此多肽中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3个游离的氨基C.这三种氨基酸不都是必需氨基酸D.图示3种氨基酸按足够的数量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脱去3个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最多有81种(不考虑环状肽)【答案】B【分析】氨基酸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一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区分不同氨基酸是根据R基的种类不同,最简单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是一个氢原子。【详解】A、甘氨酸的R基只有一个H,所以甘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种氨基酸,A正确;B、由图可知,三种氨基酸的R基中都不含O原子,假设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N,则该多肽合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N-1。根据氧原子守恒进行计算,该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2N-(N-1)=9,可计算出N=8,该多肽为八肽,由于三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其余只含有一个氨基,则多余的氨基来自赖氨酸,所以赖氨酸的数目为11-8=3,即该八肽的R基中含3个氨基,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1个羧基、4个氨基,B错误;C、甘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C正确;D、图示3种氨基酸按足够的数量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脱去3个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即四肽,含有4个氨基酸)最多有3×3×3×3=81种,D正确。故选B。7.如今社会上很流行烫发,发型的形成与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S—S—)的断裂与再生有关。图是角蛋白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代表每条肽链上氨基酸的序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蛋白质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B.烫发过程有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C.S元素只能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角蛋白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和二肽【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图中蛋白质有两条链状肽链构成,其中第一条肽链的10号和16号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第一条肽链和第二条肽链的25号和18号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第二条肽链的首尾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详解】A、图中的蛋白质中有2条肽链,其中一条肽链含有30个氨基酸,另一条肽链含有21个氨基酸,依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知,该蛋白质含有49个肽键,A正确;B、烫发过程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S—S—)的断裂,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正确;C、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可知S元素只能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正确;D、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彻底水解后得到氨基酸,D错误。故选D。8.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结冰后蛋白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未结冰时有所下降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肽键的变化D.抗冻植物可能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答案】C【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除R基以外其他位置的原子或基团是固定的,巯基只能位于R基上,A正确;B、结冰后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两个巯基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会减少,B正确;C、结冰和解冻过程只涉及二硫键的形成和氢键的断裂,没有涉及肽键的变化,C错误;D、细胞受到冰冻时,巯基氧化为二硫键,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功能受损,但解冻时二硫键保留,这说明解冻后蛋白质分子结构不能恢复原状,功能也不能恢复;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故选C。9.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只有b不同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a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即可C.噬菌体中c有5种,d有8种D.大肠杆菌细胞中b有2种,c有5种,d有8种【答案】D【分析】图中a为磷酸,b表示五碳糖,c表示含氮碱基,d为核苷酸。【详解】A、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区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的b(五碳糖)是脱氧核糖,c(含氮碱基)中含有碱基T;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的b是核糖,c中含有碱基U,A错误;B、ATP中含有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图中核苷酸含有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由于图中核苷酸的碱基种类和五碳糖种类不知,在a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并不一定能构成ATP,B错误;C、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所以噬菌体含有c(含氮碱基)4种,分别是A、T、C、G,含有d(核苷酸)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大肠杆菌细胞中既含DNA又含RNA,所以其细胞中b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c有A、T、C、G、U共5种,d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D正确。故选D。10.下图1和图2表示细胞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物质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B.图2所示物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碱基有A、G、C、T四种C.由图1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由图2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为单链【答案】D【分析】图1是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图2是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详解】A、图1所示物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图2所示物质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其碱基有A、G、C、U四种,B错误;C、由图1脱氧核糖核苷酸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错误;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由图2所示物质(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是RNA,为单链,D正确。故选D。11.2002年科学家宣布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2010年又有科学家宣布人工“合成”(将人工合成的染色体转入去核的细胞中)了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B.病毒可以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里大量繁殖C.细胞结构远比病毒结构精细复杂,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D.人工合成细胞时,将组成细胞的物质精确配比后置于适宜条件即可【答案】C【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B、病毒完全寄生,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不能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里繁殖,B错误;C、细胞结构远比病毒结构精细复杂,根据细胞学说,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C正确;D、细胞是一个精巧的系统,组成细胞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结构,将组成细胞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会自动合成细胞,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破伤风杆菌没有染色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草履虫没有细胞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C.细菌都是营腐生或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D.蓝细菌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答案】C【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也是单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以环状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没有由膜包裹成的细胞核,因此不具备典型的染色体结构,A正确;B、草履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B正确;C、细菌中有很多是营腐生或营寄生生活的,但也有自养细菌,如进行化能合成、光合作用的细菌,C错误;D、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1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视野中的64个细胞将变为4个【答案】D【分析】在图甲中,①②均为目镜;③④均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的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详解】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图甲中,目镜①的放大倍数比目镜②放大倍数小;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镜头⑤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比镜头⑥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小,说明物镜⑤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错误;B、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所示的高倍物镜,在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但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错误;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中充满视野的64个细胞将变为64×(100÷400)2=4个细胞,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肝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C.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仍有生物活性【答案】C【分析】细胞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磷脂的头部是磷酸基团及其衍生物,具有亲水性,尾部是疏水的脂肪酸,A正确;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B正确;C、细胞膜内、外侧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在细胞膜外侧,C错误;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例如载体,D正确。故选C。15.科学家曾经提出过众多的细胞膜结构模型,如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流动镶嵌模型”。也有学者进一步提出细胞膜是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该模型即如图所示的“脂筏模型”。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筏区域”的①②③④B.③表示糖被,糖被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C.图示“脂筏区域”可表示动物细胞膜的部分结构D.④跨膜蛋白的两端为亲水区域,中间为疏水区域【答案】A【分析】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筏区域”的①(脂质)和④(蛋白质),A错误;B、③表示糖被,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B正确;C、②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图示“脂筏区域”可表示动物细胞膜的部分结构,C正确;D、④跨膜蛋白能稳定地结合在细胞膜上,结合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而尾部疏水的特性,可推出跨膜蛋白与磷脂分子尾部亲和的中间区域为疏水部位,与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接触的两端为亲水区域,D正确。故选A。16.大分子物质与核输入受体结合后,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进入细胞核内,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孔实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核孔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C.核膜是双层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D.核输入受体可通过核孔返回细胞质中【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大分子物质可与核输入受体结合,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大分子物质入核,从而实现定向转运。【详解】A、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错误;B、由图可知,大分子物质可与核输入受体结合,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大分子物质入核,故核孔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B正确;C、核膜属于生物膜,一层膜由一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核膜是双层膜,故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C正确;D、由图可知,核输入受体完成物质入核后,其又通过核孔返回细胞质,可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正确。故选A。17.细胞核由英国科学家布朗于1831年发现并命名,大多呈椭圆形或球形。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核仁是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C.细胞核是遗传和细胞代谢中心,无核的细胞不能长期生存D.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答案】A【分析】对细胞核功能的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膜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A正确;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其中核仁越大,代谢越旺盛,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D、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NA不能透过核孔,D错误。故选A。18.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活的黑藻叶肉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两处细胞结构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液泡B.图中所示现象的发生与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有关C.若该细胞处于清水中,则a处浓度大于b处浓度D.若该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则a处浓度在逐渐升高【答案】B【分析】(1)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形成对照,符合科学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2)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a、b两处细胞结构分别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间、液泡,A错误;B、图示所示现象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该现象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正确;C、若该细胞处于清水中,将发生质壁分离的逐渐复原,则则a处浓度小于b处浓度,C错误;D、若该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则细胞继续失水,则a处的浓度逐渐下降,D错误。故选B。19.正常生物体细胞中溶酶体H+、Cl-跨膜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其中Cl-进入溶酶体需借助于相同转运蛋白上H+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势能。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H+载体蛋白将H+运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使用ATP合成抑制剂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突变体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答案】D【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使用ATP合成抑制剂,ATP合成减少,H+进入溶酶体减少,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故选D。20.下列有关胞吞、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A.胞吞和胞吐过程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B.胞吞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供能才能完成C.胞吞和胞吐过程中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耗能【答案】D【分析】胞吞、胞吐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通过囊泡向细胞内、外运输物质的方式,该方法需要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蛋白质和ATP提供能量。【详解】A、胞吞和胞吐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B、胞吞需要细胞表面识别来确定需要吞入的物质,胞吞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C、胞吞和胞吐过程中涉及囊泡的融合与形成,会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胞吞和胞吐过程中需要ATP来提供能力,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21.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科学家利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进行了下图的嫁接实验。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或个体层次B.伞柄和假根中都有细胞质,但细胞质中没有遗传物质DNAC.该实验说明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D.若要进一步验证细胞核的功能,还应进行核移植实验【答案】AD【分析】(1)在伞藻的嫁接实验中,伞藻的帽型与假根中细胞核的类型是一致的,说明伞藻的伞帽形态可能决定于细胞核;(2)在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中,将菊花形的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帽是帽形的去掉伞帽的伞藻中,长出的伞帽是菊花形,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即细胞核具有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功能。【详解】A、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内主要为细胞质,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或个体层次,A正确;B、伞柄和假根中都有细胞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B错误;C、嫁接实验中嫁接部分含有细胞核,实验结果表明伞藻的伞帽形态可能决定于细胞核,说明了细胞核可能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C错误;D、由于假根中除了有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结构,因此若要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还应设置伞藻核移植实验,D正确。故选AD。22.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含有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α链和β链不同),图乙表示β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中①的名称是氨基,该段多肽链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据甲、乙两图可知,1条β链至少含有3个羧基,若2条β链完全相同,则1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C.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在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D.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答案】ABC【分析】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组成的;图乙表示血红蛋白β肽链一端(圆圈所示部分)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⑨是肽键的一部分。【详解】A、分析图乙可知,①是氨基,分析题图中②④⑥⑧四个R基可知,⑥⑧R基相同,因此图乙显示的一段多肽链中四个氨基酸共3种,A正确;B、由题图可知,图乙表示的β链中有2个氨基酸中的R基含有羧基,因此该β链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若两条β链完全相同,则2条β链中的羧基至少是6个,2条α链至少含有2个羧基,因此1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B正确;C、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C正确;D、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D错误。故选ABC。23.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的。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APP形成一个β-AP的过程中氨基数目增加2个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8个肽键C.Alzheimer型老年痴呆是由前体蛋白—APP异常导致的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寡聚合物时不会产紫色反应【答案】C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详解】A、反应后肽链数由1条增加为3条,所以氨基数目增加2,A正确;B、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链状多肽,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
则至少含有38个肽键,B正确;C、β-AP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C错误;D、β-AP是一种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CD。24.近日,《科学》杂志报道,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需借助显微镜就能用肉眼看到的细菌,名为华丽硫珠菌,它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最大的细菌(如图)。该菌细胞中含有两个膜囊,膜囊甲包含所有遗传物质;膜囊乙充满了水,占细菌总体积的73%,紧贴细胞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该菌细胞内含有遗传物质RNA和DNA,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可推测该菌的出现弥补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过渡的空白D.与一般的细菌不同,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膜囊中,与真核细胞较为相似【答案】ACD【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分析题意,该菌属于细菌,该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B、该菌细胞内含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D、一般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拟核内,而据题意可知,该菌细胞中含有两个膜囊,膜囊甲包含所有遗传物质,与一般的细菌不同,而与真核细胞较为相似,可推测该菌的出现弥补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过渡的空白,CD正确。故选ACD。25.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中间体(ERCIC)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器,在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的分泌过中起重要作用,部分过程如图。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去折叠后与ERGIC上的TMED10蛋白相互作用,在HSP90B1的作用下,TMED10寡聚化形成蛋白通道,该蛋白进入ERGIC腔内并形成膜泡,由膜泡运送到细胞将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另外,ERGIC产生的膜泡还可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自噬。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有些分泌蛋白的分泌可以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的分泌依赖于HSP90A和HSP90B1的辅助C.TMED10寡聚化是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得以释放的关键步骤D.抑制ERCIC产生膜泡可以减少细胞内受损细胞器和错误蛋白的积累【答案】ABC【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的分泌是通过ERGIC形成膜泡,由膜泡运送到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的,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B、HSP90A能够使蛋白质进行去折叠,HSP90B1可以使TMED10寡聚化形成蛋白通道,B正确;C、由题图可知,不含信号肽的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质中的HSP90A完成去折叠,然后与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IC)的TMED10相互作用,诱导TMED10寡聚化形成蛋白通道,通过TMED10寡聚化蛋白通道进入ERGIC腔中,C正确;D、ERGIC产生的膜泡还可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自噬,清除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抑制ERGIC产生膜泡会增加细胞内受损细胞器和错误蛋白的积累,D错误。故选ABC。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26.如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含有两条a肽链,两条β肽链共4条链(a肽链和β肽链不同)。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①的名称是,写出③⑤⑦处肽键的结构式:。(2)图乙所示的一段肽链由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氨基酸的不同主要是不同。图甲中肽链的第40位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它的R基是一CH₂—CH₂—S—CH₃,那么它的分子式是()A.C5H11O2NSB.C3H7NSC.C4H11O2SD.C5H10O2NS(3)据两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个羧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个羧基,含有个氨基。(4)图甲中血红蛋白有124个氨基酸,肽链盘曲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二硫键(由两个半胱氨酸上的—SH缩合而成,即一SH和HS一缩合成一S一S一)若组成图甲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00,则图甲中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若甲、乙、丙为三种不同的氨基酸,则由甲、乙、丙构成的三肽化合物最多有种(三肽化合物中每种氨基酸只出现一次)。【答案】(1)氨基-CO-NH-(2)3R基A(3)386(4)10234(5)6【分析】题图分析: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组成的;图乙表示血红蛋白β肽链一端(圆圈所示部分)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③⑤⑦是肽键。【详解】(1)图乙中①的结构式是-NH2,是氨基;其中③⑤⑦处是肽键,肽键的结构式是-CO-NH-。(2)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不同,图乙所示的一段肽链中的R基②④⑥⑧中,⑥和⑧相同,R基共有3种,即图乙所示的一段肽链由3种氨基酸缩合而成;图甲中肽链的第40位氨基酸是甲硫氨酸,根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特点,氨基酸通式的分子式可写为C2H4O2N+R基,又知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R基可表示为-C3H7S),所以甲硫氨酸的分子式是C5H11O2NS。故选A。(3)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图中该段肽链中的R基②④⑥⑧中共有2个羧基(分别位于⑥和⑧中、各1个),可推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β肽链)+(β肽链)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1+2=3个;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的羧基数=(血红蛋白含有的)肽链数+(2条β肽链)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4+2×2=8个;血红蛋白两条β链中的R基含氨基1个,所以血红蛋白所含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4+2×1=6个。(4)图甲中血红蛋白有124个氨基酸,图甲中肽链盘曲过程中A、B、C三处形成了三个二硫键(由两个半胱氨酸上的-SH缩合而成,即-SH和HS-缩合成-S-S-)若组成图1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00,则图1中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形成三个二硫键时脱去的氢分子数=124×100-(124-4)×18-2×3=10234。(5)若甲、乙、丙为三种不同的氨基酸,若三肽化合物中每种氨基酸只出现一次,则由甲、乙、丙构成的三肽化合物最多有3×2=6种。27.图1为人的红细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况。图2为一种人红细胞表面抗原结构示意图,该抗原是一种特定的糖蛋白,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1)人体成熟红细胞适于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原因是。(2)与糖蛋白的元素组成相比,磷脂特有的元素为。据图1可知,人红细胞膜上的鞘磷脂(SM)和磷脂酰胆碱(PC)多分布在膜的侧,而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丝氨酸(PS)则相反。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有关。(3)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图2所示抗原的存在位置是于整个基本支架。该抗原含有个肽键,连接到蛋白质分子上的寡糖链的分布特点是。(4)生物正交化学反应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该反应是指三个氮相连的叠氮化合物与含有碳碳三键的环辛炔之间无需催化剂催化,即可快速连接在一起,对活细胞生命活动没有干扰和毒害。已知细胞表面的寡糖链可进行叠氮修饰,科学家借助该原理成功地实现用荧光基团标记来“点亮细胞”的目标,请写出操作思路。【答案】(1)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2)P外流动性(3)磷脂双分子层贯穿130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4)将细胞表面的寡糖链进行叠氮修饰,将荧光基团与含有碳碳三键的环辛炔连接,利用叠氮化合物与环辛炔之间的连接即可用荧光基团标记细胞【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以覆盖、镶嵌、贯穿三种方式排布,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够运动。【详解】(1)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②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2)糖蛋白由糖和蛋白质组成,糖类元素为C、H、O,蛋白质元素为C、H、O、N,磷脂元素为C、H、O、N、P,所以磷脂特有的元素为P。据图1可知,人红细胞膜上的鞘磷脂(SM)和磷脂酰胆碱(PC)多分布在膜的外侧。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以及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所示抗原贯穿于整个基本支架。该抗原有1条肽链,131个氨基酸,所以有130个肽键。由图可知,连接到蛋白质分子上的寡糖链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4)三个氮相连的叠氮化合物与含有碳碳三键的环辛炔之间无需催化剂催化,即可快速连接在一起。据此可以将细胞表面的寡糖链进行叠氮修饰,将荧光基团与含有碳碳三键的环辛炔连接,利用叠氮化合物与环辛炔之间连接即可用荧光基团标记细胞。28.如图,图A、B分别是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1)图A和图B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填序号)。(2)图A中,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是(填序号);图B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填序号)。(3)“平安果”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颜色会由绿色变为红色,其中相关色素的分布部位依次为(填序号)。(4)图A和图B中均有多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5)图A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结构有(填序号)。【答案】(1)②⑩(2)②⑨⑪②⑩(3)⑩,⑧(4)细胞骨架(5)①②③④⑥⑦【分析】图A为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的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是核膜,⑤为核仁,⑥为内质网,⑦为溶酶体,⑨为核糖体,⑪为中心体。图B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的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是核膜,⑤为核仁,⑥为内质网,⑧为液泡,⑨是核糖体,⑩为叶绿体。【详解】(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就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图A和图B中②是线粒体、⑩为叶绿体。(2)图A为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⑨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⑪中心体(与纺锤体合成有关)、②线粒体(为整个分裂过程提供能量)。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即图B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②⑩。(3)“平安果”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颜色会由绿色变为红色,其中绿色是⑩叶绿体中色素的颜色,此后叶绿素分解,液泡⑧中色素的显现出来。(4)图A和图B中均有多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5)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图A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结构有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是核膜,⑥为内质网,⑦为溶酶体。29.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肿瘤细胞核内染色质里的储存着遗传信息。细胞核依靠将细胞质与核物质分隔开来。(2)图1显示,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有的在细胞质基质中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3)研究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探索其运输机理,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其尾部。科学家认为该结论不可靠,请完善实验设计:。若实验结果为,则上述结论成立。由此,现经过实践已证实。(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答案】(1)DNA核膜(2)溶酶体(3)将具放射活性的头部,显微注射进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内无放射性(或者放射性头部并未摄入细胞核)(4)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分析】据图分析,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详解】(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肿瘤细胞核内染色质里的DNA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药物分子依赖于上述特点进入细胞,据图可知,药物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3)该实验没有放射性物质标记头部的实验,不能排除NLS位于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的头部的可能性的参与下完成运输,故该实验结论不可靠,用放射性物质标记亲核蛋白的头部,显微注射进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若实验结果为细胞核内无放射性,则上述结论成立。(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30.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以有毒性的亚硒酸盐(SeO32-)等形式存在,某些微生物能将SeO32-还原为低毒性的单质硒。(1)由于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性,SeO32-无法自由通过,需要借助膜上的进出细胞。(2)科研人员选用细菌H作为实验材料对硒的跨膜运输进行研究,实验设计及结果见下表。组号处理条件SeO32-的吸收速率(nmol/109个细胞)Ⅰ将细菌H放入液体培养基(对照)5Ⅱ将部分I组细菌放入含AgNO3(水通道蛋白抑制剂)的液体培养基中1Ⅲ将部分I组细菌放入含2,4-DNP(细胞呼吸抑制剂)的液体培养基中4Ⅳ将部分I组细菌放入含亚硫酸盐(SO32-)的液体培养基中<0.5比较Ⅲ组和Ⅰ组,推测SeO32-主要以方式进入细菌H。Ⅰ和Ⅳ组结果表明。(3)为验证水通道蛋白A在细菌H吸收SeO32-过程中的功能,科学家对A基因进行改造,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推测A蛋白在细菌H吸收SeO32-中起着关键作用。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研究细菌的硒跨膜运输可能有何应用:(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选择透过转运蛋白(2)协助扩散SO32-对SeO32-的跨膜运输具有抑制作用(3)A基因突变的细菌H(菌株2)的SeO32-吸收速率显著低于正常的细菌H(菌株1);转入正常A基因的细菌H突变体(菌株3)完全恢复SeO32-吸收能力(高于菌株2,与菌株1接近)(4)实现高硒环境的硒生物修复(环境硒污染的处理)/实现硒元素回收利用/提高细菌对硒的吸收和生物转化能力【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外部(头部)是亲水的,内部(尾部)是疏水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1)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为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由于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SeO32-无法自由通过,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2)细胞呼吸抑制剂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能量的供应,比较Ⅲ组和Ⅰ组,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的SeO32-的吸收速率与对照组的吸收速率差别不大,基本相等,说明SeO32-吸收不消耗能量,不过其带电荷,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Ⅳ组的处理是将部分I组细菌放入含亚硫酸盐(SO32-)的液体培养基中,结果SeO3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Ⅰ和Ⅳ组结果表明SO32-对SeO32-的跨膜运输具有抑制作用。(3)分析题图:A基因突变的细菌H(菌株2)的SeO32-吸收速率显著低于正常的细菌H(菌株1);转入正常A基因的细菌H突变体(菌株3)完全恢复SeO32-吸收能力(高于菌株2,与菌株1接近),故推测A蛋白在细菌H吸收SeO32-中起着关键作用。(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研究细菌的硒跨膜运输可能可以实现高硒环境的硒生物修复(环境硒污染的处理);实现硒元素回收利用;提高细菌对硒的吸收和生物转化能力。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全国可用01)一、单选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有关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C、H、O、N属于大量元素 B.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答案】B【分析】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C、H、O、N的含量最多,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水的含量又是最多的。【详解】A、C、H、O、N、P、S、K、Ca、Mg等均属于大量元素,A正确;B、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在水环境中,C正确;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故选B。2.某地随着工农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富含N、P的污水排入河流,导致蓝细菌、绿藻(真核生物)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P是组成浮游生物必需的大量元素B.蓝细菌和绿藻都有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C.细胞壁是蓝细菌和绿藻共有的结构,但成分不同D.蓝细菌和绿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B【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C、H、O、N、P等是组成浮游生物必需的大量元素,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细胞壁是蓝细菌和绿藻共有的结构,但成分不同,前者为肽聚糖、后者为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D、蓝细菌和衣藻都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B。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时发现,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去折叠(或变性),成为失去自然构象的松散肽链,当去掉尿素时,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重新折叠(或复性)成原来的构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结构仅与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B.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变性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蓝色反应C.该实例说明不同因素作用下的蛋白质变性都是可逆的D.去除尿素后,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它们原来的构象,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答案】D【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在细胞内,组成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成千上万,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这就是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详解】A、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数量和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B、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变性的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并未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该实例说明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变性的蛋白质,去除高浓度尿素后能恢复原来的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其它条件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也是如此,且蛋白质变性一般是不可逆的,C错误;D、据图可知,高浓度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去除尿素又可使蛋白质的结构恢复,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功能,因此,结构恢复后的蛋白质,其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D正确。故选D。4.下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甲可表示组成细胞结构B.图中②指的是自由水,细胞代谢旺盛时该部分水的含量会增多C.存在形式由②转变成①会降低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性D.乙可能表示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答案】C【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A正确;B、自由水②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C、自由水②转化为结合水①,可降低代谢水平,提高植物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能力,C错误;D、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功能,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正确。故选C。5.某研究人员利用油菜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菜种子制成匀浆,测得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实验2:将成熟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干重,发现其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其干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加入碘液,会蓝色现象出现B.同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都要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脂肪是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C.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主要增重的元素为OD.用油菜种子压榨出的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是因为胆固醇是其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和可溶糖减少,脂肪增多,淀粉和可溶性糖大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积累;据图2分析可知,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后减少。【详解】A、35天时的种子几乎不含淀粉,获取其提取液加入碘液,不会变蓝色,A错误;B、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C、脂肪中氧元素含量较低,糖类中氧元素含量较高,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主要是由于O元素含量增加导致干重增加,C正确;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故选C。6.某多肽链的分子式为C42H65N11O9,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图示3种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甘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种氨基酸B.此多肽中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3个游离的氨基C.这三种氨基酸不都是必需氨基酸D.图示3种氨基酸按足够的数量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脱去3个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最多有81种(不考虑环状肽)【答案】B【分析】氨基酸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一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区分不同氨基酸是根据R基的种类不同,最简单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是一个氢原子。【详解】A、甘氨酸的R基只有一个H,所以甘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种氨基酸,A正确;B、由图可知,三种氨基酸的R基中都不含O原子,假设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N,则该多肽合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N-1。根据氧原子守恒进行计算,该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2N-(N-1)=9,可计算出N=8,该多肽为八肽,由于三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其余只含有一个氨基,则多余的氨基来自赖氨酸,所以赖氨酸的数目为11-8=3,即该八肽的R基中含3个氨基,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1个羧基、4个氨基,B错误;C、甘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C正确;D、图示3种氨基酸按足够的数量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脱去3个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即四肽,含有4个氨基酸)最多有3×3×3×3=81种,D正确。故选B。7.如今社会上很流行烫发,发型的形成与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S—S—)的断裂与再生有关。图是角蛋白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代表每条肽链上氨基酸的序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蛋白质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B.烫发过程有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C.S元素只能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角蛋白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和二肽【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图中蛋白质有两条链状肽链构成,其中第一条肽链的10号和16号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第一条肽链和第二条肽链的25号和18号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第二条肽链的首尾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详解】A、图中的蛋白质中有2条肽链,其中一条肽链含有30个氨基酸,另一条肽链含有21个氨基酸,依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知,该蛋白质含有49个肽键,A正确;B、烫发过程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S—S—)的断裂,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正确;C、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可知S元素只能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正确;D、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彻底水解后得到氨基酸,D错误。故选D。8.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结冰后蛋白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未结冰时有所下降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肽键的变化D.抗冻植物可能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答案】C【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除R基以外其他位置的原子或基团是固定的,巯基只能位于R基上,A正确;B、结冰后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两个巯基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会减少,B正确;C、结冰和解冻过程只涉及二硫键的形成和氢键的断裂,没有涉及肽键的变化,C错误;D、细胞受到冰冻时,巯基氧化为二硫键,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功能受损,但解冻时二硫键保留,这说明解冻后蛋白质分子结构不能恢复原状,功能也不能恢复;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故选C。9.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只有b不同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a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即可C.噬菌体中c有5种,d有8种D.大肠杆菌细胞中b有2种,c有5种,d有8种【答案】D【分析】图中a为磷酸,b表示五碳糖,c表示含氮碱基,d为核苷酸。【详解】A、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区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的b(五碳糖)是脱氧核糖,c(含氮碱基)中含有碱基T;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的b是核糖,c中含有碱基U,A错误;B、ATP中含有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图中核苷酸含有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由于图中核苷酸的碱基种类和五碳糖种类不知,在a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并不一定能构成ATP,B错误;C、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所以噬菌体含有c(含氮碱基)4种,分别是A、T、C、G,含有d(核苷酸)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大肠杆菌细胞中既含DNA又含RNA,所以其细胞中b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c有A、T、C、G、U共5种,d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D正确。故选D。10.下图1和图2表示细胞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物质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B.图2所示物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碱基有A、G、C、T四种C.由图1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由图2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为单链【答案】D【分析】图1是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图2是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详解】A、图1所示物质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图2所示物质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其碱基有A、G、C、U四种,B错误;C、由图1脱氧核糖核苷酸所示物质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错误;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由图2所示物质(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是RNA,为单链,D正确。故选D。11.2002年科学家宣布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2010年又有科学家宣布人工“合成”(将人工合成的染色体转入去核的细胞中)了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B.病毒可以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里大量繁殖C.细胞结构远比病毒结构精细复杂,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D.人工合成细胞时,将组成细胞的物质精确配比后置于适宜条件即可【答案】C【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B、病毒完全寄生,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不能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里繁殖,B错误;C、细胞结构远比病毒结构精细复杂,根据细胞学说,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C正确;D、细胞是一个精巧的系统,组成细胞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结构,将组成细胞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会自动合成细胞,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破伤风杆菌没有染色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草履虫没有细胞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C.细菌都是营腐生或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D.蓝细菌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答案】C【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也是单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以环状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没有由膜包裹成的细胞核,因此不具备典型的染色体结构,A正确;B、草履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B正确;C、细菌中有很多是营腐生或营寄生生活的,但也有自养细菌,如进行化能合成、光合作用的细菌,C错误;D、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1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视野中的64个细胞将变为4个【答案】D【分析】在图甲中,①②均为目镜;③④均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的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详解】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图甲中,目镜①的放大倍数比目镜②放大倍数小;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镜头⑤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比镜头⑥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小,说明物镜⑤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错误;B、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所示的高倍物镜,在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但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错误;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中充满视野的64个细胞将变为64×(100÷400)2=4个细胞,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肝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C.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仍有生物活性【答案】C【分析】细胞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磷脂的头部是磷酸基团及其衍生物,具有亲水性,尾部是疏水的脂肪酸,A正确;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B正确;C、细胞膜内、外侧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在细胞膜外侧,C错误;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例如载体,D正确。故选C。15.科学家曾经提出过众多的细胞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王守仁知识讲义学习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
-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课件
- 七年X线考题课件
- 骨骼、肌肉的保健课件
- 2025年元旦喜庆红灯笼模板
-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FusionCharts使用手册
- CA6140法兰盘工序卡片
- 水库清淤施工设计方案
- 麦当劳英文介绍-课件(PPT-精)
-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 SMT控制计划(中英文)
-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Word版
- GB_T 40851-2021 食用调和油(高清-现行)
- XYQ12A中文说明书
- 各种施耐德接触器配套热继电器选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