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红河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血浆的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是水。下列物质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血红蛋白【答案】D【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详解】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是血浆的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蛋白质,D正确。故选D。2.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常通过化学突触连接,突触的类型一般有①轴突—胞体、②轴突一树突、③轴突—轴突、④树突—树突等类型。下列甲、乙、丙、丁的类型(如图)分别是()A.①②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答案】A【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详解】据图分析,甲、乙、丙、丁的类型分别为①轴突—胞体,②轴突—树突,③轴突—轴突、①轴突—胞体,BCD错误,A正确。故选A。3.人体的稳态需要各个系统和器官协调一致地运行。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图中能够表示干扰素传递信息进行调节的是()A.②④ B.③⑤ C.⑥① D.⑥④【答案】B【详解】干扰素是由免疫细胞产生通过内环境运输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传递信息进行调节的是③⑤,B正确,AC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B【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详解】A、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A错误;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正确;C、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C错误;D、膀胱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5.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但运动员血浆的pH却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A.Cl⁻ B.H₂PO⁻ C.CO3- D.HCO3⁻【答案】D【分析】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详解】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会与血浆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因此,运动员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HCO3-,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取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并接上电表测定膜电位,电表两电极的连接与静息状态下的电表指针情况如甲图所示。在A点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依次出现如乙图中①~④所示的变化(注:②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达到最大幅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电表指针指向①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B.电表指针指向②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动作电位峰值C.电表指针指向③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D.电表指针指向④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对于K+通透性小于Na+【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正内负,电流从正流向负,电表指针向左偏转,电表指针指向①所示位置时,电表显示数值为0,图甲→①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电极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打开,Na+内流,A正确;B、图甲电表指针指向②所示位置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Na+继续内流,图①→②动作电位值继续增大,图②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动作电位峰值,B正确;C、电表指针指向③所示位置时,图②→③属于神经纤维膜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K+通道打开,K+外流,C正确;D、电表指针指向④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大于Na+,D错误。故选D。7.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刻后,①处膜电位由于Na+内流变为外负内正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逐渐减小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之为动作电位。【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上单向传导,由图中神经元的结构可知,兴奋传导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主要发生K+外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错误;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兴奋向右传导时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8.在t1、t2、t3时刻给予神经纤维同一处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且兴奋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B.ti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神经纤维受刺激处部分Na+通道打开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D.适当提高细胞外Na+浓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加快【答案】D【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由图可知,t1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B正确;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会减少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大,绝对值变小,即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C正确;D、提高细胞外Na+浓度,会增大动作电位大小,但不会影响传导速度,D错误。故选D。9.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一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刺激图一中的M,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D.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答案】B【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详解】A、由于神经冲动只能从神经纤维传至肌肉,因此刺激图一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错误;B、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刺激图一中的M,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由于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由图二中的左侧向右侧传递,因此刺激图中c点,在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错误;D、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会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D错误。故选B。10.人的味觉感受器是舌头上的味蕾,可感受酸味、甜味、咸味和苦味。当糖分子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兴奋。通过信号传导途径使味觉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促进Ca2+流入味觉细胞,进而释放神经递质将味觉冲动传送至神经中枢产生甜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味觉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某些化学药物作用于糖分子受体或神经递质受体均可能引起味觉障碍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味觉细胞通过化学信号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答案】B【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味觉细胞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会导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B、某些化学药物作用于糖分子受体或神经递质受体均可导致兴奋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味觉障碍,B正确;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D、味觉细胞位于舌头上的味蕾,其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需要经过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为电信号,兴奋在突触间传递为化学信号,因此需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才能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D错误。故选B。11.“杜冷丁”是一种抗痉挛的止痛药,专门用于伤口止痛。“杜冷丁”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答案】B【分析】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大量内流,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详解】A、由题干可知,杜冷丁不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发生改变,因此不可能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那么极有可能是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来发挥止痛作用,B正确;C、若杜冷丁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会导致突触间隙检测到的神经递质量减少,与题干不符,C错误;D、若杜冷丁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也会导致最终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与题干信息“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矛盾,D错误。故选B。12.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位,灰色阴影区域为损伤部位A.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B.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A【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产生兴奋时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B、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膜外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即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负电位)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正电位),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B正确;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C正确;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有电流产生)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A。13.毒品可卡因会影响多巴胺(一种能产生愉悦感觉的物质)在人脑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科学家培育出不会对可卡因上瘾的突变小鼠,该小鼠能过度表达一种钙黏着蛋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巴胺由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是一种信号分子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下一个神经元发生Na+内流C.可卡因会占据突触前膜多巴胺重摄的转运蛋白,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D.过度表达钙黏着蛋白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合成受体蛋白,一定时间内过量的多巴胺无法与处于饱和状态的受体结合【答案】D【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结构②存在于突触后膜是专门和神经递质结合的多巴胺受体。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详解】A、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是一种信号分子,A正确;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发生Na+内流,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由图可知,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C正确;D、由图可知,过度表达钙黏着蛋白使突触后膜阻止受体蛋白的移动,使过量的多巴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与处于饱和状态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D。14.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受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尿意的过程:牵张感受器→④→脊髓→②→大脑皮层B.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的截瘫病人无法完成排尿C.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答案】B【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到大脑皮层,A正确;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对其调控,不能有意识的排尿,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C、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C正确;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也就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B。15.巴宾斯基反射是新生儿反射的一种,即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其大脚趾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的反应。最早可见于4个月~6个月的胎儿。约在出生后6个月~18个月该反射逐渐消失,但在睡眠和昏迷中仍可出现。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巴宾斯基反射中兴奋以反射弧形式传导B.只要给予相应的刺激就会出现巴宾斯基反射C.上述实例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调控D.若两周岁后还发生该反射,可能是相关脊髓受损【答案】C【详解】A、巴宾斯基反射中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导,A错误;B、发生反射的条件:除了给予相应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错误;C、6~18个月婴儿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若两周岁后还发生该反射,可能是大脑受损,D错误。故选C。16.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部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不复存在B.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被破坏C.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大脑不能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D.针刺该患者下肢,患者下肢有反应,也有感觉【答案】C【分析】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人之所以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详解】A、小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低级的神经中枢的活动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而排便排尿反射能进行,A错误;B、脊髓在胸部折断,小便失禁,但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没有被破坏;B错误;C、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此人出现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即导致大脑不能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C正确;D、该患者脊髓在胸部折断,针刺该患者下肢,患者下肢有反应,但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该患者脊髓在胸部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下肢无感觉,D错误。故选C。17.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C.脊髓、脑干和下丘脑中都有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中枢,但是大脑皮层对这些中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完全不自主【答案】D【分析】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是倒置的,A正确;B、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机制,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B正确;C、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故脊髓、脑干和下丘脑中都有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中枢,但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对这些中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C正确;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故选D。18.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老年痴呆症(AD)患者人数将增至1.39亿。AD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患者注意力降低,不影响第一级记忆,但影响第二、三级记忆B.AD患者出现失语症状,说明其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不能发出声音C.语言功能和记忆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AD患者的一些条件反射异常,原因可能是位于大脑的神经中枢出现异常【答案】D【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几个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相当于短时记忆,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AD患者注意力降低,会影响第一级记忆,也会影响第二、三级记忆,A错误;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能听、读、写,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但是发声的部位没有问题,所以仍然能发出声音,B错误;C、语言功能和记忆功能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只有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D患者的一些条件反射异常,原因可能是位于大脑的神经中枢出现异常,D正确。故选D。19.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运动的剧烈度有关B.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同侧上肢的运动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答案】D【分析】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发现,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详解】A、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运动的剧烈程度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A错误;B、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对侧下肢的运动,B错误;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错误;D、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正确。故选D。20.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乙酰氨基磺酸钾(K)、苦味药奎宁(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四幅实验结果图中,能支持该现象的是()A. B. C. D.【答案】A【分析】大脑皮层是人类大脑的最外层,是大脑最为复杂、最为高级的部分。它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是人类智力、思维、感知、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中心。【详解】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K+Q混合时小鼠刚开始只会感受到苦味,而与单独的苦味Q舔食次数相同,又因为小鼠对单独的甜味K舔食次数会更多,故K组的舔食次数最多。故选A。2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图甲是人类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图乙表示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兴奋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B.多次尝试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容易记住C.兴奋在海马区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D.短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答案】C【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由题干中的“兴奋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知,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A正确;B、经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做到了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和已有的消息整合,概念就不容易遗忘,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C错误;D、短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D正确。故选C。22.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W区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答案】A【分析】人的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人的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考试答题过程要运用到人的语言能力,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执行该功能。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W区和V区,B错误;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说明酒精影响了人的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C错误;D、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A。23.某同学用下图模型来分析人体生理学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b表示血浆,则a、c可分别表示组织液和淋巴液B.若a表示大脑皮层、c表示脊髓,则b可表示小脑和脑干C.若a表示O2、c表示CO2,则b可表示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若a表示感受器、c表示效应器,则d、c可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答案】D【分析】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c表示效应器,则d、e可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为神经中枢。【详解】A、淋巴液是组织液通过淋巴管壁细胞渗透形成的,因此若b是血浆,c不可能是淋巴液,A错误;B、大脑皮层可控制小脑、脊髓和脑干,但不是经过小脑和脑干控制脊髓,B错误;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D、若a表示感受器、c表示效应器,则d、e可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正确。故选D。2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控存在着分级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是脑与躯干以及内脏之间的联络通路B.自主神经系统不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C.没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能进行D.内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控制【答案】B【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通常时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详解】A、脊髓是脑与躯干以及内脏之间的联络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A正确;B、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完全自主,仍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C、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没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能进行,C正确;D、内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控制,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5.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C.缩手反射需要将兴奋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后才能发生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可能为大脑皮层或脊髓等【答案】ABC【分析】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详解】A、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错误;B、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没有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B错误;C、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可能为大脑皮层、脊髓、脑干或下丘脑等,D正确。故选ABC。26.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谈论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都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B.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D.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答案】AC【详解】A、谈论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A错误;BD、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D正确;C、非条件反射是生下来就有的,数是是有限的,但条件反射可以后天形成,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C错误。故选AC。27.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等。研究发现这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图中以“▲”表示)难以作用于细胞2有关,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离子X进入细胞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消耗能量、细胞面积增大C.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A数量减少或活性弱D.研发激活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改善抑郁症状【答案】BC【分析】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死亡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详解】A、离子X进入细胞2通过的是通道蛋白,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B、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是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排出细胞,因此该过程消耗能量,细胞膜面积增大,B正确;C、依题意,抑郁症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等,且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难以作用于细胞2有关。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A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使信号分子不能与之结合,C正确;D、研发抑制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抑制信号分子被水解酶水解,增加组织液中信号分子数量,可能会增加信号分子与细胞2的结合,从而改善抑郁症状,D错误。故选BC。28.牵涉痛是指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疼痛感觉的现象,如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可能有左肩放射性疼痛,形成该现象的一种解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心肌缺血时,兴奋在①上传导的方向是单向的B.心肌缺血伴随左肩放射性疼痛的形成属于非条件反射C.②处的神经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后产生疼痛感觉D.①和③传导的兴奋可以传到大脑皮层相同区域【答案】B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是单向的,故心肌缺血时,兴奋在①上传导的方向是单向的,A正确;B、心肌缺血伴随左肩放射性疼痛的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②(脊髓)处的神经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疼痛感觉,C错误;D、正是由于心肌缺血(①传导兴奋)和左肩损伤(③传导兴奋)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相同区域(产生痛觉区)才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与左肩放射性疼痛相似,D正确。故选BC。29.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往往会利用被害人不懂验证码等效于银行卡密码的情况,设法骗取被害人的验证码后将钱转走,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会接受信息,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联系形成记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被害人临时记住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经历此事件后可能会形成长时记忆B.神经递质与位于树突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可以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C.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接受信息后,会将兴奋传导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D.每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所与受体分开,迅速被降解【答案】BD【分析】兴奋在突触小体中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信号的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被害人临时记住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从而形成长时记忆,A正确;B、神经递质与位于树突上(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结合,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C、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接受信息后,会将兴奋传导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再传导到轴突部分,C正确;D、每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其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D。3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B.在学习紧张时,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有利于加强记忆C.大多数人主要负责形象思维的区域是在大脑右半球D.感觉性记忆即为短时记忆【答案】D【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A正确;B、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有利于新突触的形成,有利于加强记忆,B正确;C、大多数人主要负责形象思维的区域是在大脑右半球,负责逻辑思维主要是在左半球,C正确;D、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31.图1表示人体内环境组成,图2表示突触结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___(用图1中数字填写)组成。某同学下楼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致使膝盖部位红肿,引起红肿的原因是___。(2)图1中⑤表示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该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填名称),若A端红细胞携带的氧气经过B端进入④中被消耗,经过___层生物膜。(3)图2中突触是由___(用图2中数字填写)组成的.已知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答案】(1)①.①②③②.膝盖部位毛细血管受损,血浆较多的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2)①.血浆和组织液②.6(3)①.⑦②⑨②.肌肉持续收缩【分析】图1中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组织细胞,⑤是血细胞;图2中⑥是突触小泡,⑦是突触前膜,⑧是突触间隙,⑨是突触后膜。【小问1详解】图1中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①②③等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该同学摔了一跤,膝盖部位毛细血管受损,血浆较多地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致使膝盖部位红肿。【小问2详解】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环境是由浆和组织液,红细胞内氧气→通过红细胞(1层细胞膜)→通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线粒体内膜,外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小问3详解】图2中突触由⑦(突触前膜)、③(突触间隙)、⑨(突触后膜)组成。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该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会使Ach持续和肌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持续收缩。32.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③代表_______,③与①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2)图中B代表_______系统,人体通过B把______________(答出3点)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3)某同学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后,手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内环境组成),一段时间后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答案】(1)①.淋巴②.③(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①.泌尿②.尿素、水、无机盐(3)①.组织液②.水泡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细胞内)(4)神经—体液—免疫【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③为淋巴,淋巴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小问2详解】B代表泌尿系统,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把尿素、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态。【小问3详解】水泡属于组织水肿,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水泡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细胞内)。【小问4详解】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3.图1中的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多巴胺有传递兴奋、愉悦心情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_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原因是______,效应器指______,图中①为______。③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图1乙中A、B、C三处,属于兴奋区的是_____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______,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产生这种兴奋区,原因是____________。(3)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特点,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4)图2中的a是______;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其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请据此并结合图2分析,吸食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非条件反射②.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没有大脑皮层参与也可完成该反射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④.感受器⑤.神经递质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①.B②.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③.该点的膜电位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蒸馏水中无钠离子(3)①.流动性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③.电信号到化学信号(4)①.多巴胺的特异性受体②.可卡因会阻碍(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图1所示反射弧的中枢神经位于脊髓中,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效应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①所连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因此①为感受器;③处指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近的地方,称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涉及信号转导,轴突末梢电信号传来后会刺激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向突触前膜移动并经胞吐的方式释放,扩散到突触后膜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结构中只能单向传导。【小问2详解】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故图中的B属于兴奋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由于神经显微上的膜电位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蒸馏水中无钠离子,故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产生这种兴奋区。【小问3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该方式由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泡,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轴突末梢电信号传来后会刺激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向突触前膜移动并经胞吐的方式释放,因此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小问4详解】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结合题图可知,图2中的a是多巴胺的特异性受体;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前膜,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多巴胺的作用而兴奋,而可卡因会阻碍(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故吸食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34.脊蛙是指除去大脑的青蛙,这种青蛙可实行有关非条件反射的实验。因为已经没有大脑,它所有的反射都是通过脊髓来完成的。如图表示脊蛙的一个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甲、乙两处是刺激位点或兴奋的检测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丙由_______三部分组成。若结构丙后神经元发生持续性兴奋,则原因可能是_____。(2)科研人员为了验证青蛙的搔扒反射(非条件反射),实验前须将青蛙的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_____。(3)为了验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现利用甲、乙两处的刺激位点或兴奋检测位点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4)科研人员用蛙的神经纤维进行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组实验,其测量结果如图3或图4所示,其中图4的曲线绘制不完整。①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对应图________所示的实验。②请在图4中将另一组实验的测量结果曲线绘制完整_____。【答案】(1)①.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神经递质未被降解或者突触前神经元上回收神经递质的受体被破坏等,使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2)排除大脑对实验的干扰(3)分别在甲、乙部位接上电流表,刺激甲,检测乙处是否有电流;刺激乙处,再检测甲处是否有电流(4)①.图1②.【分析】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小问1详解】结构丙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需要通过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一般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回收或被降解,若神经递质未被降解或者突触前神经元上回收神经递质的受体被破坏等,使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导致结构丙后神经元发生持续性兴奋;【小问2详解】为了验证青蛙的搔扒反射(非条件反射),实验前须将青蛙的头部剪去,排除大脑对实验的干扰,因为高级中枢会对低级中枢起到调控作用;【小问3详解】验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可分别在甲、乙部位接上电流表,刺激甲,检测乙处是否有电流;刺激乙处,再检测甲处是否有电流;【小问4详解】①图3测量了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说明电流表接到了细胞膜的内外侧,开始测量到的就是静息电位(正负外正),静息电位是用膜内电位减膜内电位,静息电位为负,对应图1所示的实验;②图2电流表的电极街道了细胞膜的外侧,当兴奋到达左侧电极之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电流表不发生偏转,当兴奋到达左侧电极,电流表向左偏转,兴奋离开左侧电极但未达到右侧电极时,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电流表偏转到中间位置,当电流到达右侧电极时,电流表向右偏转,电流表一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4结果应为:。3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突触一般是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如图甲,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此外,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如图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中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通过_____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2)图乙中,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在一起形成缝隙接头,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__和______。(3)异搏定是一种抗心律异常的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肌收缩力,结合图甲分析其作用机理:______。(4)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①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最终在________产生愉悦感。②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胞吐②.突触间隙③.特异性受体④.由负变为正(2)①传递速度快②.可双向传递(两空可互换)(3)异搏定与Ca2+通道结合,阻滞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Ach,从而影响心肌收缩(4)①.增加②.大脑皮层③.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Ach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由于其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故与受体结合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内电位的变化是由负变为正。【小问2详解】兴奋经化学突触传递时,需要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且只能单向传递,而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在一起形成缝隙接头,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快和可双向传递。【小问3详解】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异搏定与Ca2+通道结合,阻滞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Ach,从而影响心肌收缩,减弱心肌收缩力,达到治疗心律异常的作用。【小问4详解】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就会被酶分解或重吸收,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能回收,含量增加;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故产生愉悦感在大脑皮层。②据图可知,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故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云南省红河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血浆的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是水。下列物质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血红蛋白【答案】D【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详解】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是血浆的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蛋白质,D正确。故选D。2.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常通过化学突触连接,突触的类型一般有①轴突—胞体、②轴突一树突、③轴突—轴突、④树突—树突等类型。下列甲、乙、丙、丁的类型(如图)分别是()A.①②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答案】A【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详解】据图分析,甲、乙、丙、丁的类型分别为①轴突—胞体,②轴突—树突,③轴突—轴突、①轴突—胞体,BCD错误,A正确。故选A。3.人体的稳态需要各个系统和器官协调一致地运行。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图中能够表示干扰素传递信息进行调节的是()A.②④ B.③⑤ C.⑥① D.⑥④【答案】B【详解】干扰素是由免疫细胞产生通过内环境运输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传递信息进行调节的是③⑤,B正确,AC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B【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详解】A、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A错误;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正确;C、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C错误;D、膀胱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5.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但运动员血浆的pH却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A.Cl⁻ B.H₂PO⁻ C.CO3- D.HCO3⁻【答案】D【分析】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详解】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会与血浆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因此,运动员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HCO3-,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取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并接上电表测定膜电位,电表两电极的连接与静息状态下的电表指针情况如甲图所示。在A点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依次出现如乙图中①~④所示的变化(注:②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达到最大幅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电表指针指向①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B.电表指针指向②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动作电位峰值C.电表指针指向③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D.电表指针指向④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对于K+通透性小于Na+【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正内负,电流从正流向负,电表指针向左偏转,电表指针指向①所示位置时,电表显示数值为0,图甲→①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电极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打开,Na+内流,A正确;B、图甲电表指针指向②所示位置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神经纤维膜对于Na+的通透性增大,Na+继续内流,图①→②动作电位值继续增大,图②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动作电位峰值,B正确;C、电表指针指向③所示位置时,图②→③属于神经纤维膜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K+通道打开,K+外流,C正确;D、电表指针指向④所示位置时,神经纤维膜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大于Na+,D错误。故选D。7.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刻后,①处膜电位由于Na+内流变为外负内正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逐渐减小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之为动作电位。【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上单向传导,由图中神经元的结构可知,兴奋传导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主要发生K+外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错误;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兴奋向右传导时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8.在t1、t2、t3时刻给予神经纤维同一处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且兴奋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B.ti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神经纤维受刺激处部分Na+通道打开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D.适当提高细胞外Na+浓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加快【答案】D【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由图可知,t1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B正确;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会减少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大,绝对值变小,即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C正确;D、提高细胞外Na+浓度,会增大动作电位大小,但不会影响传导速度,D错误。故选D。9.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一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刺激图一中的M,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D.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答案】B【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详解】A、由于神经冲动只能从神经纤维传至肌肉,因此刺激图一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错误;B、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刺激图一中的M,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由于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由图二中的左侧向右侧传递,因此刺激图中c点,在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错误;D、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会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D错误。故选B。10.人的味觉感受器是舌头上的味蕾,可感受酸味、甜味、咸味和苦味。当糖分子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兴奋。通过信号传导途径使味觉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促进Ca2+流入味觉细胞,进而释放神经递质将味觉冲动传送至神经中枢产生甜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味觉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某些化学药物作用于糖分子受体或神经递质受体均可能引起味觉障碍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味觉细胞通过化学信号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答案】B【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味觉细胞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会导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B、某些化学药物作用于糖分子受体或神经递质受体均可导致兴奋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味觉障碍,B正确;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D、味觉细胞位于舌头上的味蕾,其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需要经过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为电信号,兴奋在突触间传递为化学信号,因此需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才能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D错误。故选B。11.“杜冷丁”是一种抗痉挛的止痛药,专门用于伤口止痛。“杜冷丁”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答案】B【分析】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大量内流,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详解】A、由题干可知,杜冷丁不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发生改变,因此不可能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那么极有可能是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来发挥止痛作用,B正确;C、若杜冷丁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会导致突触间隙检测到的神经递质量减少,与题干不符,C错误;D、若杜冷丁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也会导致最终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与题干信息“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矛盾,D错误。故选B。12.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位,灰色阴影区域为损伤部位A.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B.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A【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产生兴奋时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B、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膜外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即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负电位)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正电位),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B正确;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C正确;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有电流产生)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A。13.毒品可卡因会影响多巴胺(一种能产生愉悦感觉的物质)在人脑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科学家培育出不会对可卡因上瘾的突变小鼠,该小鼠能过度表达一种钙黏着蛋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巴胺由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是一种信号分子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下一个神经元发生Na+内流C.可卡因会占据突触前膜多巴胺重摄的转运蛋白,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D.过度表达钙黏着蛋白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合成受体蛋白,一定时间内过量的多巴胺无法与处于饱和状态的受体结合【答案】D【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结构②存在于突触后膜是专门和神经递质结合的多巴胺受体。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详解】A、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是一种信号分子,A正确;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发生Na+内流,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由图可知,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C正确;D、由图可知,过度表达钙黏着蛋白使突触后膜阻止受体蛋白的移动,使过量的多巴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与处于饱和状态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D。14.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受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尿意的过程:牵张感受器→④→脊髓→②→大脑皮层B.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的截瘫病人无法完成排尿C.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答案】B【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到大脑皮层,A正确;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对其调控,不能有意识的排尿,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仍可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模具2024版生产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建筑施工劳动力租赁合同
- 2024版租赁合同标的物详细描述及租赁期限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版智能电网控制系统ODM定制合作合同2篇
- 2024年两套房产离婚分割合同模板版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办公用房租赁与维修保养服务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船舶维护喷漆工程合同2篇
- 2024年学校间研学旅行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常州住宅二手房交易合同(卖方版)
- 课件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
- 广东佛山南海三水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五年级语文
- 产品可靠性测试计划
- 广东省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师聘用证明(样表)
- 2023年档案三合一制度 规范
-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ppt
- 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课题体检中心介绍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商业计划书
- 企业财务会计(第五版)课件 5.2固定资产的取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