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_第1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_第2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_第3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_第4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方案TOC\o"1-2"\h\u2957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25132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 28715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8552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 420042.1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46952.1.1感知层 4134522.1.2网络层 4288712.1.3平台层 4233822.1.4应用层 4165332.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 5230412.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案例 519060第三章传感器技术 5149513.1传感器技术概述 5943.2传感器分类与应用 681843.2.1传感器分类 650823.2.2传感器应用 627073.3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64086第四章机器视觉技术 7248494.1机器视觉技术原理 7123264.2机器视觉关键组件 723464.3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817157第五章技术 8162965.1技术概述 882785.2工业的分类与特点 8151015.2.1工业的分类 8132245.2.2工业的特点 9132365.3编程与控制 9270265.3.1编程 924025.3.2控制 931591第六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10122716.1数据采集技术 10137606.1.1传感器技术 10124146.1.2网络通信技术 10308226.1.3数据存储技术 1087606.2数据分析方法 10251716.2.1描述性分析 10252836.2.2相关性分析 10294076.2.3聚类分析 11213016.2.4预测分析 11290276.3数据驱动决策 11178476.3.1生产优化 11140316.3.2质量控制 11269406.3.3设备维护 1143556.3.4市场营销 11112556.3.5供应链管理 1130192第七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1147247.1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构成 11114717.2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关键技术 12124127.3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 121512第八章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367118.1工业大数据概述 13158128.2云计算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1359188.3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 1320160第九章智能制造安全与可靠性 14280919.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分析 14195419.1.1系统安全风险概述 1457189.1.2硬件设备安全风险 14321519.1.3软件安全风险 14214909.1.4网络安全风险 14227149.1.5人为操作安全风险 15282329.2智能制造安全防护措施 15203769.2.1硬件设备安全防护 15237269.2.2软件安全防护 1575649.2.3网络安全防护 15289299.2.4人为操作安全防护 1523459.3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6192099.3.1可靠性评估概述 16247199.3.2可靠性评估方法 16245739.3.3可靠性评估步骤 1628005第十章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展望 163251610.1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61787110.2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71713210.3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制造系统的高度集成、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智能制造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效节能的制造需求。智能制造的定义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集成:将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高度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系统。(2)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3)灵活性:适应不同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和市场需求,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生产。(4)节能环保:通过智能化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制造。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自动化技术为主,引入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2)发展阶段(21世纪初):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实现制造过程的集成与优化。(3)深化阶段(近年来):以智能制造为主,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持、计算能力和网络基础。(2)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等,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3)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为智能制造提供智能决策、优化控制能力。(4)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5)集成技术:实现不同制造系统、不同技术之间的集成,提高制造系统的协同性和效率。(6)绿色制造技术: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绿色制造,降低对环境的影响。(7)管理与优化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2.1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2.1.1感知层感知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底层,负责采集各种工业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通过将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实时传输至平台,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2.1.2网络层网络层是连接感知层与平台层的桥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网络层主要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边缘计算等技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2.1.3平台层平台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分析以及应用等功能。平台层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数据管理:负责数据存储、查询、备份等任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操作,为后续分析提供有效数据。(3)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觉潜在规律和趋势。(4)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2.1.4应用层应用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顶层,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场景,如设备监控、生产管理、故障诊断等。应用层通过调用平台层的功能和数据,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2.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至边缘设备,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实时性。(2)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3)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4)云计算: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5)网络安全: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2.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1)某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控,降低了故障诊断和维修成本。(2)某化工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调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某汽车制造商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供应链管理,优化了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4)某能源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能源消耗监测,降低了能源成本。(5)某纺织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过程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三章传感器技术3.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技术是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的采集、转换和传输。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和转换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信号为电信号的装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技术的核心是敏感元件和信号转换部分,它们能够精确、实时地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2传感器分类与应用3.2.1传感器分类根据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和转换原理,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力学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2)热学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热量传感器、热流传感器等;(3)光学传感器:包括光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4)电学传感器:包括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等;(5)磁学传感器:包括霍尔传感器、磁阻传感器、磁通量传感器等;(6)声学传感器:包括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7)化学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等;(8)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3.2.2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机械加工:力学传感器可监测机床的运动状态,提高加工精度;温度传感器可监测切削温度,防止刀具磨损;(2)生产过程监控:热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保证产品质量;光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物料颜色、形状等特征;(3)环境监测: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湿度等参数,保障生产安全;(4)物流仓储:磁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货架上的物品位置,实现自动化搬运;(5)医疗诊断: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理参数,为医疗诊断提供数据支持。3.3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以下列举几个发展方向:(1)微型化:传感器尺寸越来越小,有利于降低系统体积、重量,提高集成度;(2)智能化:传感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3)多功能化: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参数,提高监测的全面性;(4)网络化:传感器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共享;(5)绿色化:传感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个性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传感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机器视觉技术4.1机器视觉技术原理机器视觉技术,其核心是模拟人眼的功能,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目标物体或场景的识别、分类、定位等任务。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和决策输出等环节。图像获取是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完成的,它们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捕捉到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随后,图像预处理环节对获取的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后续处理。特征提取环节是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颜色、形状、纹理等。这些特征是区分不同目标物体的重要依据。目标识别环节利用提取的特征,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模型,识别出图像中的目标物体。决策输出环节根据识别结果,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定位等操作,为后续的工业自动化任务提供依据。4.2机器视觉关键组件机器视觉系统的关键组件主要包括摄像头、光源、图像处理单元、执行单元等。摄像头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捕捉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摄像头。光源则用于照亮目标物体,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后续处理。光源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物体的材质、颜色等特征来确定。图像处理单元是机器视觉系统的大脑,负责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操作。常用的图像处理单元有CPU、GPU等。执行单元则是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对目标物体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抓取、搬运等。4.3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场景。在产品检测环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对产品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等特征的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例如,在电子制造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检测电路板上的焊点质量,避免出现虚焊、漏焊等问题。在物体识别与定位环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识别出生产线上的不同物体,并准确判断其位置。这在自动化装配、搬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质量监控环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如温度、湿度等。一旦发觉异常,及时报警,避免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在智能决策环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分析生产线的运行数据,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五章技术5.1技术概述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它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模仿人类行为或执行特定任务来实现自动化作业。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5.2工业的分类与特点5.2.1工业的分类工业根据应用领域、结构形式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关节型:关节型具有类似人类手臂的结构,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广泛应用于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2)直角坐标型:直角坐标型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运动轨迹简单,定位精度高,适用于装配、搬运等任务。(3)圆柱坐标型:圆柱坐标型具有一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运动轴,适用于焊接、搬运等任务。(4)平面关节型:平面关节型具有两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运动轴,适用于搬运、装配等任务。(5)并联型:并联型具有多个运动链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关节,具有较高的刚度、精度和速度,适用于高精度加工、检测等领域。5.2.2工业的特点工业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率:工业能够实现连续、高速的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2)高精度:工业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保证产品质量。(3)高可靠性:工业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故障率。(4)灵活性:工业可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编程,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5)智能化:工业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实现智能控制。5.3编程与控制5.3.1编程编程是指为编写执行特定任务的指令。编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示教编程:通过手动操纵,将的运动轨迹和参数记录下来,执行的指令。(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编程,执行的指令。(3)在线编程:通过计算机与实时通信,实时修改执行的指令。5.3.2控制控制是指对执行指令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环控制:根据预设的指令执行运动,不进行实时调整。(2)闭环控制: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实时调整的运动轨迹和参数。(3)智能控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能力。通过以上编程与控制方法,工业能够实现复杂的自动化任务,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数据采集与分析6.1数据采集技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采集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着的作用。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存储技术。6.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的基础,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度、小型化和智能化。6.1.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连接传感器与数据中心的桥梁,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目前常用的网络通信技术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有线通信主要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等;无线通信则包括WiFi、蓝牙、LoRa等。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延迟和功耗。6.1.3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是保证数据安全、有效存储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存储,以便后续分析。数据存储技术包括本地存储和云存储两种。本地存储采用硬盘、固态硬盘等设备,云存储则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容量、高速度、低功耗。6.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6.2.1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6.2.2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生产过程的因素,为优化生产提供依据。6.2.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相似的数据分组,以便于发觉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聚类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觉潜在的客户群体、市场细分等。6.2.4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生产过程、市场趋势等进行预测。预测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调整经营策略等。6.3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以下介绍几种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场景:6.3.1生产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觉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6.3.2质量控制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觉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降低不良品率。6.3.3设备维护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6.3.4市场营销通过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6.3.5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第七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7.1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构成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是工业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数据,如设备状态、物料信息、生产进度等,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包括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3)生产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4)人机交互模块:为操作人员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与系统的交互,包括生产指令下达、生产数据查询等。(5)系统集成模块: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与其他系统(如ERP、SCM、PLM等)进行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互联互通。7.2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关键技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和分析生产现场的大量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2)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3)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4)云计算技术: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存储、计算和服务的弹性扩展,降低企业成本。(5)边缘计算技术:在边缘节点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系统响应速度。7.3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在工业自动化行业中的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和实时数据,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对生产任务进行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2)质量控制:通过实时监测生产过程,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及时发觉产品质量问题,降低不良品率。(3)设备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数据,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率。(4)物料管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对物料进行实时跟踪,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5)生产监控:通过实时数据展示,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第八章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8.1工业大数据概述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生产过程数据、产品质量数据等。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业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规模庞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巨大,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2)数据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3)数据价值高:工业大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产品质量。8.2云计算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具有弹性伸缩、按需分配、成本效益高等特点。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云计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存储与备份:云计算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备份的能力,有利于工业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2)数据处理与分析:云计算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对工业大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为决策提供支持。(3)应用服务部署:云计算支持快速部署和扩展应用服务,满足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需求。(4)资源共享与优化: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优化,提高工业生产效率。8.3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为两者融合的几个方面:(1)数据整合与共享:通过云计算平台,将分散的工业大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2)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对工业大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3)模型训练与优化:基于云计算平台,对工业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4)应用服务创新:结合云计算技术,开发新型工业自动化应用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5)安全保障与合规性:在云计算平台上,加强对工业大数据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和合规性。通过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推动工业自动化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第九章智能制造安全与可靠性9.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分析9.1.1系统安全风险概述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故障、软件漏洞、网络攻击、人为操作失误等方面。9.1.2硬件设备安全风险硬件设备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设备损坏、设备老化等方面。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影响生产过程;设备损坏可能导致系统停机,造成经济损失;设备老化可能导致功能下降,影响生产效率。9.1.3软件安全风险软件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软件漏洞、病毒感染、恶意攻击等方面。软件漏洞可能导致系统被攻击,数据泄露;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缓慢,甚至瘫痪;恶意攻击可能导致系统功能失效,影响生产安全。9.1.4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网络拥堵等方面。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系统被非法访问,造成经济损失;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泄露,影响企业竞争力;网络拥堵可能导致系统响应速度降低,影响生产效率。9.1.5人为操作安全风险人为操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失误、操作不当、操作不规范等方面。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影响生产过程;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威胁生产安全。9.2智能制造安全防护措施9.2.1硬件设备安全防护为降低硬件设备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高品质硬件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降低单点故障风险;(4)对设备进行安全防护,如设置防护装置、限制访问权限等。9.2.2软件安全防护为降低软件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成熟可靠的软件平台,减少软件漏洞;(2)定期更新软件版本,修复已知漏洞;(3)采用安全编程规范,提高软件安全性;(4)对软件进行安全审计,检查潜在安全隐患。9.2.3网络安全防护为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2)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3)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监控,防止非法接入;(4)对网络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9.2.4人为操作安全防护为降低人为操作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2)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3)对操作人员进行权限管理,限制操作范围;(4)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