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丹阳中学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袋韩少功在我的印象里,乞丐只可能是衣衫褴褛面容枯稿的形象。把乞丐与豪华的生活联系起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荒谬。我到了马桥以后才知道我错了,世界上其实有各种各样的乞丐。这人叫戴世清,原住长乐街。那里处水陆要冲,历来是谷米、茶油、桐油、药材的集散地。当然也就人气旺盛,烟馆当铺酒肆之类错综勾结,连阴沟里流出来的水都油气重,吃惯了苞谷粥的乡下人,远远地只要吸一口过街的风,就要腻心。长乐街从此又有了小南京的别号,成为附近乡民向外地人夸耀所在。人们提两皮烟叶,或者破几圈细篾,也跑上几十里上一趟街,说是做生意,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商业意义,只是为了看个热闹,或者听人家发歌、说书。不知从何时起,街上有了日渐增多的乞丐,人瘦毛长,脸小眼大,穿着各色不合脚的鞋子,给街面上增添了一道道对锅灶有强大吞吸力的日光。戴世清是从平江来的,成了这些叫花子的头。叫花子分等级,有一袋、三袋、五袋、七袋、九袋。他是九袋,属最高级别,就有了“九袋爷”的尊称,镇上无人不晓。他的讨米棍上总是挂着个乌笼,里面一只八哥总是在叫:“九袋爷到,九袋爷到。”八哥叫到哪家门口,绝不用敲门,也不用说话,没有哪一家不笑脸相迎的。对付一般的叫花子,人们给一勺米就够了。对九袋爷,必须给足一筒,有时甚至贿以重礼,往他衣袋里塞钱,或者腊鸡爪——他最爱吃的东西。有一次,一个新来的盐商不懂此地的规矩,只打发他一个铜板。他气得把铜板叮当一声甩在地上。盐商没碰到过这种场面,差点跌了眼镜。“岂有此理!”九袋爷怒目。“你你你还嫌少?”“我九袋爷也走过九州四十八县,没见过你这种无皮无血的主!”“怪了,是你讨饭还是我讨饭?你要就要,不要就赶快走,莫耽误了我的生意。”“你以为是我要讨饭吗?是我要讨饭吗?”九袋爷睁大眼,觉得应该好好教育这个醒崽一番才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其夕祸福。流年不利,国难当前,北旱南劳,朝野同忧。我戴世清一介匹夫,也懂得忠老为立身之本,先国而后家,先家而后己。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向父母兄弟三亲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我一双赤脚走四方,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抢不偷,不骗不诈。自尊自重,自救自助,岂容你这势利小人来狗眼看人低!有了几个臭钱就为富不仁的家伙我见多了……”盐商没听说过这么多道理,被他横飞的唾沫刷得一退一退的,只好举手告饶:“好好好,说不过你,我还要做生意,你走吧走吧。走呵。”“走?今天非同你理论个明白不可!你给我说清楚,是我要讨饭吗?我今天是找你来讨饭吗?”盐商苦着一张脸,多掏出了几枚铜板,往他怀里塞,有一种败局已定的绝望。“是的是的,今天不是你要讨饭,你也没找我讨饭。”九袋爷不接钱,气呼呼地一屁股在门槛上坐下来。“臭钱,臭钱,今天我只要讨个公道!你要是说在理上,我的钱都给你!”他掏出一大把铜钱,比盐商的铜板多得多。闪闪发亮,引得很多小把戏围上前来看。后来,要不是他突然产生了要上茅房的需要,盐商完全没有办法让他离开门槛。他返回时,盐铺已经紧紧关门了。他操着棍子使劲打门,打不开,里面有男声女声骂起来,嘴臭得很。几天之后,盐铺正式开张,做了几桌酒肉宴请镇上的要人和街坊。鞭炮刚响过,突然来了一群破破烂烂的叫花子,黑压压的发出莫名的酸臭味,围着盐铺喊喊叫叫。给了他们馒头,他们说是馊的,一个个甩回来。给了他们一桶饭,他们又说饭里面有沙子,把饭吐得满地满街。路人没法下脚,来吃酒席的客人也连连招架溅上鼻子或额头的饭粒。最后,四个叫花子敲一面破鼓,蹿到席间要唱花鼓贺喜,但身上全抹着猪粪狗粪,吓得客人一个个捂着鼻子四散而逃。他们便趁机朝桌上的佳肴一一吐口水。客人跑了一半,盐商这才知道九袋爷的厉害,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托街坊去向九袋爷求情。九袋爷在河码头边一棵大树下睡觉,根本不理睬。盐商无奈,只好预备了两个腊猪头两坛老酒,亲自去谢罪,还通过街坊买通了一个七袋,也就是级别仅次于九袋爷的丐头,从旁撮合。戴世清这才微微睁开眼皮,恨恨地说天气好热。盐商赶紧上前给他打扇。戴世清一个哈欠喷出来,挥挥手,说我晓得了。他意思很含糊。但盐商讨得这句话已经很不易,回家,竟然发现叫花子已经散去,只留下四个自称是五袋的小丐头,围一桌酒肉海吃,也算是留有余地,不过分。盐商笑着说吃吧吃吧,亲自为他们斟酒。流丐进退有序令行禁止,戴世清做到这点当然也是不容易的事。他当了九袋以后,办事比前朝公道,重划丐田,肥瘦搭配,定期轮换,让每个人都不吃亏,都有机会到大户家“刷碗”。他还规定帮内人凡有病痛不能下田的时候,可以吃公田,到他那里支取一定袋金,这更使帮内无人不感激。这以后,他乞无不胜讨无不克,名气越来越大,势力也扩展到罗水那边的平江县一带。连武汉大码头上九袋一类的同行也远道而来拜访他,口口声声尊他为师。他烧一块龟片就能卜出什么时侯行丐最好,去什么方向行丐最有利,别的人照他说的去做,没有不发的。街上人办红白喜事,席上总要给他留出上宾的位置。不见他来就担心一餐饭吃不安稳,担心叫花子前来吵棚。一位当过道台的朱先生,还曾经赠给他楹联匾额,黑底金字,花梨木的质地,重得要好几个人来抬。两联是:“万户各炎凉流云眼底;一钵齐贵贱浩宇胸中。”横匾是:“明心清世”——暗嵌了九袋爷的名字在其中。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腻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恨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九袋爷”的形象。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根据全文,分析结尾的对联的深层意蕴。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光景倏(sū)忽,芸(yún)芸众生中的大多数已被岁月遗忘,但那些个体命运与时代产生共震的少数人则被记住,与他们相关的事件是当年的新闻,是日后的历史。B.“临床发现,中医经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zhèng)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guān)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杨毅说。C.他博闻强(qiǎng)记,对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之前的许多轶(yì)闻趣事都颇加留意,并能给予思考,又特别有感与生死之事,所以才能写成这部《搜神记》。D.我们扎(zhā)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焠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jīn)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评写作强调理性,文学写作强调感性,(甲)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很多人那里,是水星与火星的距离;但在金庸那里,则水乳交融,切换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社评是入世之作,强调干预现实,用思想引领舆论。(乙)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站位、敏锐的感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洞察、过人的胆识……要用评论影响广大知识分子,社评作者必须达到“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的境界。武侠江潮,是一个迥异于庙堂和俗世的“出世”之境。金庸凭借着卓越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故事演绎才能,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他摆脱了入世羁绊,放空世俗包袱,忘情地投身于想象的江湖。金庸的社评与小说,不是彼此绝缘的,而是气脉贯通的。(丙)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神雕侠侣》,郭靖语)没有这等追求,金庸小说格局和影响力都不可能如此之大。换句话说,以入世之心出世,造成了金庸的“侠之大”和“江湖之远”。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叹为观止 B.演绎 C.而是 D.造成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弋阳,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弋阳腔被为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高腔戏曲的“鼻祖”,。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①听弋阳腔的演唱,强烈地感受到它超越地域文化的艺术穿透力和亲和力②弋阳腔因弋阳而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而扬名③让人一接触即被那激越清雅的气质所打动④那响脆的锣鼓和昂厉的唢呐,无不动魄惊心⑤那或高亢狂放或抑郁婉转的曲调⑥你看,一个演员在台上唱,幕后数人接腔相伴,如回声般美妙A.②①③⑥⑤④ B.②⑥⑤④③①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⑥③②①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陈留市隐黄庭坚陈留江端礼季共曰:“陈留市上有刀镊工①,年四十余,无世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无一朝之忧,而有终身之乐,疑以为有道者也。”陈无己为赋诗,庭坚亦拟作。市井怀珠玉②,往来人未逢。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养性霜刀在,阔人清镜空。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③。(注)①刀镊工,理发师。②《老子》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句。③《战国策》载冯驩弹镊,嵇康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用《老子》的语句夸奖刀镊工,他虽是“市井人”,但是他也只是外表俗。B.颈联中“刀”“镜”是刀镊工谋生的工具,此联寄寓了对刀镊工劳苦工作的同情。C.尾联咏叹刀镊工在每日工作完毕,还能略喝点酒,微醒之后,还能弹镊作歌。D.全诗没有生僻字,人物描写生动;结构严谨,首尾一贯;格调清新,音韵铿锵。2.在诗人眼里,刀镊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强》)(2)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管弦呕哑,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郑變《竹石》)(8)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论语》)7、(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①说到建筑,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满眼的高楼大厦。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盖起了亿万幢的住宅楼,也出现了许多摩天楼和吸引人眼球的奇异造型的建筑物,这些都是新时代的作品,有的也很精彩。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呢?②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③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个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④前些日子,我去广州市图书馆做讲座,主办方专程陪我去看了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称为“大磐石”,还有个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只是既说到“特色”两字,我就觉得还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钢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又想到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⑤作为中国人,我期待着学建筑的、造房子的以及管理建设的有心人,认真地回顾一下这些年来的建筑发展和演变,沉下心来甚至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出些好作品来;不是搞建筑的,也要关心建筑事业,毕竟建筑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希望大家都能懂点建筑,并且能真的读懂中国建筑。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当今建筑的这种尴尬——中国建筑没有中国味、地方建筑没有地方特点的情况,让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重新跻身于世界城市与建筑之林。(2011-08-30《文汇报》阮仪三)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从而而 B.因而然 C.进而而 D.继而然2.第③段画线词语“天地”的含义是_。3.对第④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州近年新建的某些建筑,既没有中国味,又没有地方特色。B.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开敞、通透、轻巧,曾引领建筑潮流。C.所谓“特色”,既要新奇、怪异,也要讲究民族、地方特点。D.城市新建筑一味地攀比多、高、大、洋,是缺乏文化的表现。4.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5.纵观全文,中国建筑的传统内涵包括(1)(2)6.作者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当今建筑的这种尴尬”,你对此有何评价?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文学总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摘编自《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节选自《虚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B.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喊“富贵”“得财”,冯家就会遂愿,而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C.虚土庄人们的名字只记在户口簿和墓碑上,说明虚土庄的人们虽平时对名字不上心,但还是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的。D.“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另外一个村子”指的是另一个世界——死亡之后,这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无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如“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运用人们日常语言,形象地表现了名字弃之不用的情形。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C.小说中写夜深人静时,冯三突然张口叫自己的大名但没有人答应的细节,表现了他对听到人们叫他大名的渴望。D.“虚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表明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也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3.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成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成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日定侯。(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B.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C.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D.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B.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起于西周,白秦始皇起,其成为皇帝的专用文书。D.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霸精明能干。他通晓法律,足智多谋,善于驾驭吏民,处事公道,深受吏民信任与爱戴。B.黄霸为民着想。下令邮亭、乡里赡养鳏寡贫弱的人,制订教令,勉力民众防备奸邪,致力农桑,节俭财物。C.黄霸执法公平。汉宣帝即位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即位后就征召黄霸担任要职,审理疑难案件,获得了庭中一致好评。D.黄霸政绩显著。他历仕三朝,均因廉能得到上司或皇帝赏识与重用,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2)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虞美人》中李煜触景生情,夜不能寐,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逍遥游》中写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它展翅高飞的情形。(3)《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无心进餐,内心苦闷抑郁的状态。
参考答案1、1.原指“某种事物使人产生厌恶或肮脏的感觉”,此处指乡下人因空气中油气重而觉得不适应,衬托了长乐街的繁华。原指“抱恨不已”,这里是神态描写,指戴世清顾左右而言他,装腔作势,言不由衷的情态。2.①地位尊贵,管理有效;②牙尖嘴利,善于狡辩;③阴险狠毒,善于谋划;④装神弄鬼,虚假伪善。3.①多用对句,长短句交错,使语句生动活泼。②语句连贯,一气呵成,有强烈的语势,体现九袋爷咄咄逼人的气势。③自问自答,有文采的同时又强词夺理。4.①反讽意味,讽刺了九袋爷的虚假伪善。②衬托意味,表明了当时乡民对九袋爷的畏惧。③暗示意味,揭示了官员和乞丐同流合污,助长了乞丐的气焰。【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腻心”一词中的“腻”可从原文中的“连阴沟里流出来的水都油气重”一句来理解,结合前文可知此处说的是乡下人的感受,可以看出乡下人的不适应,也衬托了长安街的繁华。“恨恨”是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描写,“恨恨地说天气好热”说的内容与当时毫无关联,反映了面对盐商的讨好,戴世清的回避与装腔作势。2.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解答本题,要对文本中围绕人物展开的情节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概括出人物形象。例如“他是九袋,属最高级别,就有了“九袋爷”的尊称,镇上无人不晓”,作为乞丐领头人,他很有地位,而且治理乞丐很有一套。“天有不测风云,……自尊自重,自救自助,岂容你这势利小人来狗眼看人低!有了几个臭钱就为富不仁的家伙我见多了”从与盐商的强词夺理的对话中可概括出他牙尖嘴利,善于狡辩。“突然来了一群破破烂烂的叫花子,黑压压的发出莫名的酸臭味,围着盐铺喊喊叫叫……但身上全抹着猪粪狗粪,吓得客人一个个捂着鼻子四散而逃。他们便趁机朝桌上的佳肴一一吐口水。客人跑了一半”从他煽动、谋划乞丐捣乱盐商的开业庆贺一事可概括出他狠毒、伪善、狡猾。从“他烧一块龟片就能卜出什么时候行丐最好”的细节可概括出他装神弄鬼。注意概括的层次性。3.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内容情感等,还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画波浪线句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语言描写的方式上独具特色。为了体现人物的厚颜无耻,作者用一大段说教来展现其牙尖嘴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其夕祸福。流年不利,国难当前,北旱南劳,朝野同忧”语句连贯,一气呵成,很有语势。“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向父母兄弟三亲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长短句交错,自问自答,既体现了口语的特色,也表现了九袋爷自诩的有文化,夸张了人物的荒谬形象。4.本题考查探究语句意蕴和作品主题的能力。探究“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回答此题,可从明显的反讽意味人手。楹联匾额是“当过道台的朱先生”赠予的,暗示了他与官府勾结,其内容“万户各炎凉”,体现了官员与乞丐的同流合污,“一钵齐贵贱”反映出乡民对九袋爷的畏惧和世道的混乱。另一方面,黑底金字、花梨木的质地、“重”,以及暗含九袋爷名字的横匾的内容,都体现了九袋爷的伪善。【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2、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A项,“倏”应读“shū”,“共震”应为“共振”。C项,“强”应读“qiáng”,“有感与”应为“有感于”。D项,“荆”应读“jīng”,“焠炼”应为“淬炼”。故选B。3、1.D2.C【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使用正确。B项,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跟“归纳”相对。②铺陈,发挥:一首民歌~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③展现,表现:~时尚潮流,~不同的风格。此处用义项②。使用正确。C项,“不是……而是……”表示并列。使用正确。D项,造成: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应改为“成就”。使用错误。故选D。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运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C项,引号里的句号应删去,然后在括号后面加逗号;或者保留句号,删去“所谓”两字。故选C。【点睛】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4、A【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引句,首句应阐明弋阳腔与弋阳的关系,所以选②。接着总写“弋阳腔”的艺术效果,故选①,因为“穿透力和亲和力”,所以能一下子打动人,应接③。下面是具体举例,“你看”是领句,所以先选⑥,再看④⑤两句,“无不动魄惊心”是总结句,故④应在⑤后面。故选A。5、1.B2.①质朴的市隐。他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寄迹于刀镊,是一位难于逢遇的有道者。②胸襟超脱、潇洒。安于平淡生活,把小女儿搭在肩上,簪花微醉,怡愉自适,人生境界高超。③人品高洁。诗歌以冯驩、嵇康两位高士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他高洁的人品。【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颈联……此联寄寓了对刀镊工劳苦工作的同情”错误,从颈联来看,这一联既举出隐者的职业特征,也表现出作为隐者的刀镊工善于修养性情,能够看透人生的特点,并没有“对其劳苦工作的同情”。故选B项。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诗人眼里,刀镊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然后依据诗句明确刀镊工的身份,再依据诗句的内容概括其特点。从诗中来看,这个刀镊工应该是一位隐者,首联“市井怀珠玉,往来人未逢”,揭出陈留隐者的高风,他虽是“市井人”,但俗的是他的外装。“怀珠玉”是用《老子》的话:“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黄庭坚以此给刀镊工以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的“市隐”,这种人是难于逢遇的。颔联用“乘肩娇小女”勾勒出一幅平凡却怡愉自适的隐者的画面,刀镊工善于生活,据黄庭坚的见解,由于刀镊工有道,具有了高超的人生境界,虽处“低贱”下位,安于劳动平淡生活,不贪慕挣多余的钱,只要最低生活足够,把他的小女儿搭在肩上,簪花微醉,自得其乐,因此胸襟异常超脱和潇洒。颈联“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是说刀镊工善于修养性情,像雪白的剃刀一直没有损坏,他观察人生像明亮的镜子把一切照得清楚透彻。尾联“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咏叹刀镊工在每日工作完毕,还能略喝点酒,微醒之后,还能弹镊作歌,此暗用《战国策•齐策》冯驩的故事,“送归鸿”化用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句子,用战国时的冯驩和三国时期的高士嵇康来比喻陈留刀镊工的人品,可见黄庭坚对他的景仰。【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6、朝搴阰之木兰兮沧海月明珠有泪多于市人之言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宠辱偕忘谁家新燕啄春泥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日克己复礼【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搴、阰、偕、啄。【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1.A2.享受自然、放松心灵、共同活动的空间。3.C4.(1)批评某些城市攀比建筑的新奇、怪异。影响生态环境的现状;(2)呼应第②段关于西方世界提倡低碳的表述,在对比中显示中国建筑内涵回归的必要性。5.(1)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2)以人为本,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6.在许多城市竞相攀比建筑的新奇、怪异的背景下提出这种希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普遍意义;吁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对这一问题解决艰巨性的认识;传达了作者对改变当今建筑尴尬现状的殷切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作答时考生可根据以下方法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辨析近义词的方法:1、把握词义,(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2、辨析用法,(1)搭配对象不同。(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3、体悟语境,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本题中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因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继而,副词,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本题根据空的前一句“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和后一句“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可知后一句是结果,根据词义的侧重点可知本题应该选“从而”。然,.然而的意思;而,连词,a.表平列,b.表相承,c.表递进,d.表转折,根据上下文可知“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是对前边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应该填“而”。故选A。2.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词语丰富含意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语,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比如本题,题干是“第③段画线词语‘天地‘’的含义是”,考生在做答时抓住第三段内容,从而总结出答案。通过该词所在句子的前半句“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和后半句的“但”字,可知这里的“天地”意思和“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的意思相对,所以这里指活动场地,从而得出答案“天地”这里指“享受自然、放松心灵、共同活动的空间”。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等。考生只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A项从原文“主办方专程陪我去看了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称为‘大磐石’,还有个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只是既说到‘特色’两字,我就觉得还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可知该项分析正确;B项,从原文“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可知B项分析正确;C项,从原文“只是既说到‘特色’两字,我就觉得还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可知选项中“所谓“特色”,既要新奇、怪异”属于无中生有;D项,从原文“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和“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可知该项分析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画线句子“要产生多少碳”在第四段的结尾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对该段前面内容“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的总结,从而得出第一点答案:批评某些城市攀比建筑的新奇、怪异。影响生态环境的现状;从结构上说,与文章第②段“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相呼应。从而得出第二点答案:呼应第②段关于西方世界提倡低碳的表述,在对比中显示中国建筑内涵回归的必要性。5.本题考查考生分条概括原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要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相关段落,总结得出答案。比如本题,题目是“纵观全文,中国建筑的传统内涵包括哪两点”这就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原文概括段落内容,找出答题区域,总结答案。通过分析可知本题“中国建筑的传统内涵”在本文的二三段作了具体解释,从而知道了本题的答题区域是二三段,然后分别对这两段的内容进行概括,从而得出答案:(1)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2)以人为本,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6.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分析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本题“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当今建筑的这种尴尬”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句,通过破折号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尴尬”是指“中国建筑没有中国味、地方建筑没有地方特点的情况”,通过阅读文章第④段我们可以得出作者提出这句话的背景是:许多城市竞相攀比建筑的新奇、怪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这句话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普遍意义,从而得出第一点答案:在许多城市竞相攀比建筑的新奇、怪异的背景下提出这种希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普遍意义;从题干中的“我们”可以分析出作者呼吁的是各行各业,进而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这一问题解决艰巨性,从而得出第二点答案:吁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对这一问题解决艰巨性的认识;然后体会这句话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得出第三点答案:传达了作者对改变当今建筑尴尬现状的殷切之情。【点睛】1.归纳概括文章要点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对一段或者几段文字进行分析概括,而概括中心则是就整篇文章来分析概括。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论述类文章中的表现形态是明确的。2.抓住关键语段,寻找要点与中心对内容要点及中心的寻找,要在结合命题意图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语段,推敲领会句段的含义,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有时需要概括的内容包含了多层意思,要根据试题的要求进行取舍,注意概括的周全。对于文章的内容要点归纳需要:(1)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2)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内容的重点。(4)由结果追溯原因,寻找内容要点。所谓“由果溯因”,就是根据文中的相关的结论或者观点,找出导致其结论出现的原因或者支撑该观点的论据。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把结论或者观点放到前面,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放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的观点。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寻找,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寻找。8、1.C2.D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故选C。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故选A。【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9、1.D2.D3.①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②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③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④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4.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④抒情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错误。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B项,“村民喊‘富贵’‘得财’,冯家就会遂愿”错。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C项,“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错。文本中没有透露出这个信息。故选D。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错。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找到冯三的大名是什么,村民为何会一直喊冯三,而不喊他的大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尤其是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如“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等内容,以及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由此可以折射出村民的从俗、狭隘自私、封闭、冷漠等心理。4.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然后要回顾散文和小说各自的特点,再看本文虽然为小说,却有哪些散文的东西。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散文的要素主要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从文中来看,本文虽然是小说,但没有完整的情节,主要是冯七给儿子冯三摆酒席、冯三半夜喊自己大名以及王五爷述说不喊冯三大名的原因,淡化了情节;从形象上来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冯三,但冯三并没有鲜明突出的个性,虚化了人物形象;本文小说的特征淡化了,却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以及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突出。考生可以从淡化情节、虚化人物、重视营造意境、抒情性味浓等方面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明确本文的体裁,即小说,淡化情节并不是没有情节,人物虚化不是没有人物,是群像。10、1.A2.D3.D4.(1)(霍光)就遵循汉武帝时的法度,用刑罚严厉约束属下,因此平庸无能的官吏都崇尚严酷的刑罚,认为这样有才能。(2)黄霸见到官吏民众,便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探求、询问不知道的事情,以作参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许县丞年纪老了,耳朵也聋了,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很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此题中,“病”在句子作动词,生病,“病聋”指生了聋病,故“病聋”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B。抓住“虽老”和“尚能”之间的句间关系,转折关系,分析“能”的事,不仅能“拜”,而且是“拜起送迎”的相关事务,故“尚能拜起送迎”中间不能断句,故排除C。“曰”是动词,引出黄霸的话,“曰”后应该断句;且“廉吏”是黄霸对“许丞”的肯定,故“廉吏”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D项,“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错误,“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故选D。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错误,依据第五段“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因调遣民工修治驰道没有事先上报朝廷,又调遣骑士到北方造成军马无法配给的局面,黄霸被举劾影响了军队出动,于是他接连被贬官降职。据此可知,黄霸并非仕途“一帆风顺”。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l)遵:遵循;痛:严厉地;绳:名词作动词,约束;由是:因此;上:通“尚”,崇尚。(2)吏民见者:定语后置句,见到的官吏民众;寻绎:反复探求;阴伏:隐秘不为人知的事;相:辅助、帮助。【点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因为是豪绅而徙居云陵。黄霸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当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而获赏为官,补侍郎谒者。让他负责掌管郡谷的钱,黄霸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知后升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被察知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黄霸为人善于观察,且思维敏捷,又熟习法律条文,待人接物温良谦让,能体家人,善于团结众人。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太守十分信任他,老百姓也敬爱他。自武帝末年开始,使用法律开始严厉起来。昭帝即位时还很年幼,大将军霍光代为辅政,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上官桀等人还与燕王合谋作乱,霍光杀掉了他们,于是仍遵守武帝时代的法度,以严厉的刑罚约束广大臣民,由此一些粗俗的官吏便以严酷的刑法为其能事,而惟独黄霸因宽容温和而著名。遇上宣帝即位,他在民间时便深知百姓苦于官吏用刑的严峻,又听说黄霸持法公平,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疑难案件,庭中都一致认为判得公平,皇上便提拔黄霸当了扬州刺史。又过了三年,宣帝颁下诏书以贤良高第身份担任扬州刺史的黄霸为颖川太守,俸禄每月二千石。当时皇上正专心治理天下,多次下达恩泽诏书给民众,但有的官吏却不让百姓知道。太守黄霸却专门选择了优秀的下属吏员,分到各处去发布皇上韶令,让民众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他还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订了条令教则,颁行到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像米粒盐粒那样细密的公事,最初显得烦杂碎乱,然而黄霸却全力以付地加以推行。官吏民众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黄霸了解情况清晰明了到这样的程度,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日渐减少。黄霸尽力施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注意成全维护下属官吏。许县丞年纪老了,耳朵也聋了,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很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而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从而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2024年新疆兵团中心血站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数控石油深井测井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液体制剂机械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儿童医院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五篇
- 2024年航空材料采购合同关键内容
- 实习月报范文模板【五篇】
- 公司员工离职申请书集锦7篇
- 酒店实习报告模板锦集5篇
- 2023年教师个人总结心得大全(四篇)
- 涂鳞、衬胶防腐专项施工方案
-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培训课件
- GB/T 4269.3-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3部分: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用符号
- GB/T 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 GB/T 11618.1-2008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 GB/T 11348.3-1999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3部分:耦合的工业机器
- GB 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 抢救车管理质控分析
- 华与华内部使用说明书(上)
- 【线性代数自考练习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专升本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英语北京版四年级(上册)单词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