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与特点浅析TOC\o"1-2"\h\u2307第1章绪论 1200691.1研究背景 113631.2研究问题提出 2323831.3研究意义 224452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90921.5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431819第2章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5137782.1文献综述 5263932.2理论基础及概念解释 632094第3章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与特点 9125963.1反派角色塑造的历史流变 948463.2反派角色塑造的价值和意义 1147313.3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特征 124181参考文献 19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处于快节奏消费主义社会的人们对于影视剧的需求,更多的是娱乐消遣和获得感官刺激,只有极少部分观影人是抱着对高雅文化和艺术追求的目的。自2002年,中国实行院线制,对票房收入统计更加明确细化之后,电影愈加趋于商业化。迎合大众的喜剧片、风行一时的灾难片、永恒经典的爱情片等等,这些类型片一直占据着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类型片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致使观众审美疲劳。而能够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影视作品,一直处于比较小众的位置。满足处于审美疲劳阶段的观影群体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电影审核制度的适度放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影视作品得到了发展空间。2012年的《边境风云》与2013年的《全民目击》质量都属于上层,甚至可以输出海外;2015年上映的由真人绑架事件改编刘德华主演的犯罪电影《解救吾先生》与获得高票房的犯罪电影《烈日灼心》都得到一致的好口碑,这些影视作品得到了认可。当然这类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各导演在类型上的不断尝试,也不仅仅依靠精湛的叙事技巧,更得益于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丰满多元的人物形象是好故事及其他一切影视技巧的依托,是我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而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值得研究与关注的应属反面人物形象。基于此笔者将研究细化到影视作品中的反派人物形象人性化塑造研究上,本论文以上述列举相关影片作为主要研究范本,从影片中甄选出具有共性的反派人物形象,提炼总结反派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策略,力图为我国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宝贵意见。1.2研究问题提出虽然学术界很早便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进行研究,但大部分集中在主角等正派人物之上,对其中反派角色的分析寥寥无几。作为主角的对立面,反派角色是戏剧矛盾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不应该被忽略。因此,新世纪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相较其他时期会更复杂多样,也更具有研究价值。1.3研究意义要想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中必定会有主角、配角、正派、反派等的人物设置。有善与恶,正与反,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才会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可以带给观众娱乐性,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充当宣传、弘扬正确价值观与思想的工具。因此,以传统二元对立为框架基础的影视作品大多是以“正义战胜邪恶”作为核心。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是剧情的推动器,还可以反映人性的阴暗面。早期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在塑造方面往往缺乏创新性,存在着刻板、脸谱化、模式化等人物雷同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审美预期,也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近些年,随着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多元化,影视创作者尝试模糊角色“正”“反”“善”“恶”的分界线,使人物脱离扁平的形象,逐渐立体鲜活起来,让观众注意到了反派角色的人物魅力。部分新世纪的国产影视作品会对反派角色进行更细致地刻画,展现他们的背景经历和心理活动。不同的生活背景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物的行为,从而衍生出更为复杂化、多元化的反派角色。这种情感更为真实饱满的人物,会使故事中所想传达的理念和情感更容易被观众认同以及接受。本文以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人物形象和在故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并提出看法,希望对国产影视作品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作用。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研究方法本文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同一性,结合研究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三种方法展开讨论。文献分析法:通过多渠道收集与“中国现代影视作品”和“反派角色”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我国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塑造的历程和发展现状以及反派角色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寻找论文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多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反派角色的人物形象特征以及叙事作用。比较研究法:主要用在概念辨析、理论阐释等内容中。概念辨析中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影视作品反派角色进行范围、主体、内容上的比较,找出之间的差别,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1.4.2技术路线图1技术路线图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提出问题文献研究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文献研究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搜集资料文献综述现状分析文献分析法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文献分析法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与特点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与特点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典型反派角色形象塑造方法分析典型反派角色形象塑造方法分析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塑造的未来趋势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塑造的未来趋势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归纳与总结结论与展望归纳与总结结论与展望1.5研究内容与创新点人物角色通常在影视作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反派角色是串联起故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内对国产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的研究相对较少。早期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通常外表丑陋、内心邪恶,塑造单一刻板。但在创作理念发生变化后,新世纪的国产影视作品进行了转型,使国产影视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的反派角色也由此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的影视创作者们开始意识到刻板单一的反派角色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人物充满复杂性、多面性才是角色塑造的方向,不仅会受到观众喜爱,甚至还有可能超过主角。人物刻画的改变是一个过程,本文将对不同阶段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进行探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当时社会环境、创作理念等因素,对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的流变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阐释。将相似事物进行归纳分类是人类的习惯,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对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进行归类,本文将根据新世纪国产影像作品中反派角色的主要创作趋势,对人物的身份、性格进行分类总结,加大对反派角色刻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反派角色产生恶念的原因不同,许多反派角色的身份认知可能也不尽清晰。尤其是近些年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具有模糊性和多元性,相比善恶明显对立的人物,这些角色展现出了更多的艺术价值,也更具有可观赏性。对这些外形、性格、行为等善恶难辨的反派角色的深入探究与分析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章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2.1文献综述2.1.1中国现代影视作品发展研究结合莫德建(2001)和梁頣(2013)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划分方法,本文将中国影视作品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苏联”影子下的民族化探索(1949--1965)、发展与成熟下的化育表达(1966--1989)、跨媒介视野下的商业性与艺术性融合(1990--如今)。本文主要论述第三阶段,中国现代影视作品研究以史学研究首当其冲,这类研究文献多在电影史著作中出现。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虞吉的《中国电影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钟大丰,舒晓鸣的《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陆弘石的《中国电影史1905-1949早期中国电影的叙述与记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檀秋文的《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人民出版社,2020)等电影史经典著作对中国现代影视作品的发展史、历史背景、社会意义、教化功能、主题意涵、艺术追求、审美风貌与文化精神等进行概括整理。史学著作的整理分析不仅帮助我们从全景上把握中国现代影视作品的流变史,也为本课题研究站在历史语境下,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去剖析影片叙事背后潜在的“大写的隐喻”,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状况去分析影片人物塑造的隐喻。2.1.2反派角色的研究现状通过在国内主要学术平台的文献资料搜索整理,笔者查阅到关于反派角色多是借助犯罪悬疑等影视作品人物形象塑造、影片主题和叙事风格展开的。如武小丹的《美国犯罪电影的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一文,对美国犯罪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进行了比较客观和合理的分析,分别将犯罪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分为三类,从人物有无变化来划分,并结合具体的影片,研究比较透彻。四川师范大学吴李媛2017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新世纪大陆犯罪片中的反面人物塑造》从反面人物的剧作功能、塑造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反面人物的塑造方法主要从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以及情节设置来论述,并结合自创的剧本来对反面人物进行研究。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还是具有较大的区别。李静的文章《解读<无人区>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从具体的一部犯罪片出发,对影片中的主要反面人物律师潘肖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受名利诱惑犯罪却在最后重拾人性,这样的反面人物形象与武小丹在《美国犯罪电影的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一文中对反面人物形象的分类有不谋而合之处。此外,国内主流的研究主要立场还是倾向于采用解构和批判的立场,对作品中反派角色进行解构式分析。例如从女权研究视角出发,倾向于将父亲与父权画上等号而加以否定,对于消解父亲形象,否定父性价值的叙事倾向予以肯定。如张鹿鹿对《驴得水》中的父亲——孙校长形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强调了父亲父权的一面。2.1.3文献评述通过研究现状综述可以发现,目前对于这个现代影视作品的研究己有了一定的成果,反派角色的研究却多集中在文学、电影以及外国动画领域。作者对新世纪影视作品进行了整理,发现部分新世纪的国产影视作品在丰富情节内容的同时,又塑造出了一批充满复杂性的人物角色。故事中的主角与反派角色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尤其是反派角色反而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本篇论文将由此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近年来有特色、关注度较高的几部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找出其中的创作规律。希望对国产影视作品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使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能塑造得更为成功。2.2理论基础及概念解释2.2.1形象学形象学(Imagologie/Imagology)是艺术作品用于跨国别形象研究常用的主要理论。影视作品的形象学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形象研究,而是研究影视作品中一国人对“他国”形成的文化个人格上的印象,是创作者及集体想象者对作为他者的异国和异民族的想象。因为这种想象性,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变异,即这种形象构建与原出国认可的形象有主体间性。形象学要求注意这种变异,并从文化与艺术深层角度来分析这种规律。曹顺庆(2015)指出形象学包含着变异的因子,同时还体现出综合性研究的特点,即不是作家或者导演个人的创作产物,而是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阐释和想象,形象学关注的焦点是他者形象的塑造。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十分众多,经常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即使是早期的美国电影,也经常会出现欧洲人、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这就涉及一国电影如何塑造他国人物的课题。《豪勇七蛟龙》(The.Magnificent.Seven2016)就刻画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美国西部牛仔。与此同时,影视作品的受众也具有跨国别特性,人物形象如何在他者注视下被理解、刻画以及接受就进入到了形象学的范畴。与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文学形式对受众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或者必须经过翻译很不相同,影视作品由于前文所述的多模态与身体叙事特性,即使不懂作品的母国语言,依然可以拥有广泛的受众。因此影视作品经常涉及到如何刻画异国人物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如何被接受与评价的问题,这就是形象学研究的领域。2.2.2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又译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起步较晚,形成于20世纪末期。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大卫·格里芬,小约翰·科布等人,最初多是一些宗教人士,其主要初衷是为了重建消失在现代主义那里的信仰。在反思后现代解构性的基础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之后传入我国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建构性后现代的视野下,影视作品人物创作与叙事应当追求一种和谐的内在关系,例如家庭场域的父亲身影不应当是残缺的,父亲的形象也不应该只是负面的,父母的关系、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也不应该片面刻画为矛盾冲突。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充满了各种对立,但是解构之后应该有建构的历程,“诉求和谐”应当是人物创作的主旨。2.2.3多模态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力求丰满摆脱刻板,这对于视听艺术盛宴的电影尤为明显,往往从多种感知模态来进行多方位的人物塑造,即电影的多模态性。兴起于语言学(按照索绪尔的理解,也可以是更高层级意义上的符号学)领域的多模态(Multimodality)分析是较为前沿的影视语篇分析理论,也给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工具。它以社会符号学和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FL)为基础,将单一、刻板的传统文本思维扩展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更细致层次的多模态建构上。张德禄(2009)认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胡壮麟(2011)看来,电影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的语篇。影视创作由于摆脱了纸质文本的文学形式的演绎限制,在多模态手法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叙事构建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带来了更强的艺术感召力。第3章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与特点3.1反派角色塑造的历史流变3.1.1作为儒家传统美德的反衬从1913年第一部故事片诞生之日起,到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发起之前,中国电影大体上还囿于“文明戏”时期家庭剧的情节套路,多从寻常巷陌、市井人家之中汲取创作素材,并将人物放置在以“贞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冲突情境之中,向受众感叹人物的善恶本性与命运的悲欢离合,并探讨个体的欲望与基于亲缘关系的伦理纲常间的对立冲突。在这时期的中国电影中,婚姻家庭内部的整合力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即儒家伦理道德的整合力所掌控,当创作者以婚姻关系来建构文本中的戏剧性冲突时,对传统美德价值观的维护往往比其他因素更为强烈。在1913至1932年间的中国影视剧中,正面角色都是恪守“忠孝节义”之道的形象,是伦理秩序的卫道者,他们在影片戏剧性冲突的铺陈过程中,通过恪守美德实现了家庭与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发挥了维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作用。这时期的影视剧创作者在影片文本的价值导向层面,多将无德无情义的人物作为反派角色形象创作,如在影片《桃花泣血记》(1931)中,贫家女琳姑因门户之见被富家少爷金德恩的母亲逐回乡村,带着刚出生的婴儿一时间陷入衣食无着的困境,面对其他男子的性要求,琳姑断然拒绝,最终一病不起、不治身亡,片子金德恩之母作为反派角色极大地衬托女性角色维护了自己与德恩组建的事实婚姻家庭的尊严与荣誉。3.1.2消弭戏剧性矛盾冲突中国早期电影创作者为了实现影片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必然会采取一种更为庸常、通俗的叙事方式,减少受众的困惑,避免影片文本中的歧义,使电影更具大众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审美上的低端性。在反派角色形象的创作中,借助反派角色个体心灵的超脱来缓解人物的困境,消弭戏剧性矛盾冲突,通过这一“超脱”过程将现实人物进行浪漫化与崇高化,也是影片塑造典型的反派角色形象并督促其重新改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影片《一剪梅》(1931)为例,反派角色白乐德先是抛弃未婚妻胡珠丽,转而追求貌美的表妹施洛华,中途甚至不惜构陷自己的好友胡伦廷致其落草为寇,但最终还是在众人的大度原谅之下与胡珠丽重归于好、喜结良缘。一方面,影片在展示惩恶扬善的暴力正义的同时,没有离开儒家传统的道德约束,以贞节为核心的家庭价值观的教化贯通影片始终;但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受众对大团圆结局的偏爱以及当时社会中男权至上的封建观念,创作者所安排的白乐德幡然醒悟并获得谅解的情节则显得过于突兀、不合情理。作为对比,在影片《怕老婆》(1929)中,胡元的妻子与人私通并陷害丈夫入狱,同样犯下了不贞罪行的她受到了社会机构无情的惩罚,并没有被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3.1.3人物人性化塑造反映社会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形象在影视剧中承载了更多的功能。这也是伴随着其形象的复杂性而来的。首先,新世纪中国大陆犯罪片中的反派角色形象具有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影片的主题是通过人物来展现出来的,而反派角色作为影视作品中主要人物,其形象的刻画身负揭示主题的重任。例如影片《烈日灼心》中的三个反派角色,都肩负着救赎的主题,犯罪后的反思与自我挣扎中的解救。影片《全民目击》中的林泰承载着父爱的主题,法律与道德交织,使得主题更具有思辨性。影片《盲山》中拐卖人口的村民,更是担负着对人性思考的主题。其次,新世纪中国大陆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形象引发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关于心理问题中国人的处理方式向来比较隐晦,但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一些心理问题开始显露出来,若得不到合理的排解,很有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新世纪中国大陆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形象刻画,很好的点醒人们去关注心理健康。最后,新世纪中国大陆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形象具有更多的隐喻性功能。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形象本身是不合理现象的反映以及违反法律道德的一类人物,他们的刻画在中国大陆影视作品中被更多关注,对其深度的解析,使得反派角色形象的更多隐喻性功能被挖掘。观影者能从复杂的反派角色形象中剖析出这一类反派角色形象的悲剧性原因,不再只是对反派角色进行一味的批判,其复杂的形象刻画,让更多的人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3.2反派角色塑造的价值和意义3.2.1激发大众人格的挖掘反派人物所表现出的令人憎恶的一面通常会激发隐藏在大众内心深处的阴暗一面。观众对演员扮演角色的认同也就是对自己内心这一人格的认同。但是,如果演员或大众仅仅认同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相应地受到排斥,发生这种情况时被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变得和原来的自己越来越陌生,使自己变得十分矛盾和尖锐,很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每个人精神中都有较隐蔽的暗影部分,当自我与暗影无法协调时,很容易将不道德和具有攻击性的一面表现出来,无法与他人相处。只有当人充分认识自己和人格面具进行协调,才能活出新的自我,得到自我提升与满足。3.2.2激发演员创作的主体情感反派人物也并不都是纯粹的坏,也许背后有着让人为之动容的隐情,所以人们对反派角色并不一定都是恨之入骨的,有时也会为反派人物的逝去惋惜流泪。正是因为反派人物处理上具有复杂性,大多数演员把饰演反派人物视为一种挑战。反面人物不再是作为传统“脸谱化”的形象出现,而是对于人物的出身、人生经历及人物性格有着精致又详细的刻画。3.2.3大众情绪的转移对象反派人物给大众带来的震撼或者启迪,是当观众挖掘到一个反派人物的背后故事或内在隐情时会对反派人物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从而弥补或者丰富大众的情趣口味和心理缺憾。影视作品中所演出来的看似虚拟的故事,通常是有现实生活写照的,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搬上了荧幕。电视上演员塑造出来的人物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一定的现实写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几乎无完人,所以相对来讲有不足之处的反派人物更具有真实感,更容易对观众产生现实意义,对应对现实生活的情绪调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正义的或者像正派角色一样完美,但是人无完人,人们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转移到正派人物身上,或者想象自己是正派人物,通过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正义感。3.2.4影视作品叙事功能的需要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魄力,必须与对抗力量相适应,也就是说,主人公要有与其旗鼓相当甚至一开始比其强大的对手,这样他才有成长的空间,才能有机会凸显出主人公的英明神武。反抗主人公的对抗力量越强大越复杂,人物和故事必定会发展的、多层面的并具有高度移情作用的人物,编剧和导演为这些故事注入负面的力量,不仅是为了使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得到完全实现——这些角色便足以挑战并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演员——而且还为了将故事本身带到线索的重点,带入一个一个辉煌而令人满足的高潮。泛冲突随处可见,而一部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是必须精心设计反面人物的,通常奉行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拥有与正面人物相差无几甚至更为高超的技能,有贯穿始终的清晰目标和动机,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阻挡”正面人物达到其想要的目的,给正面人物造成更多的“麻烦”,使剧情绷得更紧,从而把正面人物的能力与情怀更好地反弹出来。第二就是反面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我们是怎样的他也是怎样的”,有来自上司和同事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烦恼,有来自对方的恐怖,有天生的恐高症,有不善表达的缺陷,这些复杂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我们会遇到,反面人物当然也会遇上,他们不单纯是主人公的对立面,反而与主人公有许多的相似点,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显得很真实,很必然,表现出有血有肉很立体的生活质感来。观众看了,就很难简单粗暴地评判他的“好”与“坏”,而是可以慢慢品味,甚至唏嘘不已,心底里承认了他的“坏”,却坏得让观众难以释怀。3.3中国现代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形象塑造特征3.3.1反派角色的身份类型不难发现反派角色是一个流动变化的概念,每部影片都有特定的语境,所以反派角色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判断。反派角色一般来说是相对于正面人物而言,他们在外形、性格、思想或者是行为上,存在一定的邪恶性,他们要么违背了社会既定的法律准则,要么打破了人们心中对社会道德约定俗成的规范,他们是与社会正义相对立的一类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在对其进行定义时,不同的选择立场会产生不一样的反派角色界定。观众对反派角色与正面人物的角色认同感正在渐渐地被拉平,即正面人物在影视剧中可能会由于思想发生变化,或在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下做某些坏事,而反派角色也有可能做些好事,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的情况也使得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交锋变得更戏剧化,而反派角色的形象也愈加立体、多元化。央视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在宏大叙事方面,正面人物的塑造属于全局的压舱石,而“反面人物”塑造则为全剧的创新突破提供了贡献。一般来说,人物塑造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内容而言,可以这样稍微机械地划分它们的意义,第一是“好人”做“好事”。大部分主旋律影片的创作立场都会这样选择,主人公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完全认同,而他们本来就是主流价值观的创造者。这为第一象限。其次,“好人”做“坏事”。这样的影片有没有呢?有的。但是真的做坏事,则不符合我们创作倡导的价值观,它的市场感召力决定了这样的影片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也不能够成功。这是第二象限。第三,可以设想“坏人”做“坏事”,不用说,这样的影片内容是不可能作为影片主题的,甚至不可能拍。这样的作品毫无正能量,可以想象,环境不支持这样的影片创作,这是第三象限。最后是“坏人”做“好事”。什么叫“坏人”做“好事”呢?这里说的“坏人”是偏离了正确价值观或者站在了主流价值之外,甚或是站在主流价值对立面的人物。他们又如何会做好“事”呢?因为人是复杂的,甚至我们所说的“坏人”还有不同的判断尺度和角度。在以往的电影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成功角色,证明“坏人”做好事常常会成为一部成功电影的主要剧情因素,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对于“坏人”这样一种角色身份可以有辩证的认知。这就是第四象限。在《大决战》中,我们随便数出好多位“坏人”但是“做了很多好事”的例子,恰恰是这里面的“坏人”做“好事”,使得剧集的戏剧性平添了更多也更精彩的桥段。事实上我们更关注他们怎样做出了“好事”来。譬如卫立煌、傅作义、杜聿明、陈布雷等等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他们,这部宏大叙事就缺乏说服力了。卫立煌被蒋介石委任为“东北剿共总司令”,他的消极怠工、见死不救、最后在解放军攻击沈阳前夕竟然溜之大吉。这样的真实故事以前就很少给与表现。事实上卫立煌的形象刻画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众叛亲离的典型写照。这个人物以及它带出来的剧情比正面人物很多千篇一律牺牲描写更形生动和说明问题。卫立煌其实一直都在对抗蒋介石,但是他的对抗是很巧妙、很圆滑的。这是这个人物非常独特的性格刻画。他不出兵救援老蒋的嫡系,理由编排得连蒋介石都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气愤地在电话那头顿足捶胸、怒骂不已。卫立煌实际上就是为我军解放东北做了大好事。傅作义同样也是不愿意为老蒋卖命的角色,不同的是卫立煌圆滑,而傅作义厚道。说他是“坏人”当然不错,因为他已经被宣布为“战犯”。其实傅作义是被我军接二连三消灭他的主力,并且直接打下天津的情势下,最后选择接受我党的条件,和平地交出了北平城的。傅作义有西北人的厚道但是也有思想拘囿的短板,精明不亚于卫立煌,但眼光没有卫立煌看得远、看得准。傅作义是的的确确被迫起义的,中间还照顾到了还蒋介石曾经对他的“恩”。这个人物从抱有封建陈腐的思想,最终被迫选择起义这个历史角度上进行刻画,人物的定位和形象塑造非常叫人感慨,但应该说还是做成了大好事一桩。反面人物方面最后的主角是杜聿明。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反面人物都不太复杂,也许因为不复杂,所以他们“做好事”也比较可信,的确都会在客观上“做了好事”。杜聿明就是一个相对不太复杂的人物。当然他不是最终的弃暗投明,而是死战到底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蒋家王朝的陪葬品。他的性格特点中有着卫立煌根本不会有的对于老蒋的愚忠,这种愚忠在像杜聿明这样的从军当天便立志精忠报国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相信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是孙总理的,不愿意接受国民党早已腐败不堪。然后他们一直在老蒋麾下一生征战。因为愚忠,杜聿明在本可以把最后四个兵团带回江南的决策一刻,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错误命令,回转身去救援黄维,结果错失最后的突围时间,被我军死死围定在陈官庄,导致淮海战场全军覆灭。对于我军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杜聿明的对手是战神粟裕,粟裕这时已经是整个淮海战役的前敌总指挥了,他的判断非常正确而且果敢,而杜聿明也不比他差,而且几乎就可以翻盘战胜粟裕。所谓几乎,就因为杜聿明自身有着性格的弱点,也因为蒋介石统治集团已经命数注定。如果说卫立煌是喜剧人物,杜聿明就是一个悲剧人物。两相对照,平添了很多我们回味这部剧集时候的谈资。而最悲剧不过的是陈布雷。他是蒋介石的文胆,是又一个“坏人”,他一辈子追随蒋公,一支笔横扫千军。临了,他却因为拒绝替蒋介石撰写欺世盗名的文章而以自杀逃避历史的审判。陈布雷的自杀宣告了蒋介石“和平”舆论攻势的彻底失败。陈布雷拒绝蒋介石是他一生中最后做的一桩好事,我们应该记得他。在这四个人物的故事当中,他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一个个战场的主角。作为主角的“坏人”,最后都成全了“好事”。剧集的价值观始终是正面的,而且他们所经历的价值观纠结和转圜,从反面告诉了观众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第四象限能够成立的原因。总结而言,没有天生的恶人,随着影视剧更加多元化地发展,反派角色的形象逐渐饱满和丰富起来,人物形象更立体,也加入“人性化”的因素,其形象也在善与恶、好与坏之间的转化。因此本文对反面人物的解读为:人物违反了法律法规与社会正义,避免不了法律的惩治,但在形象上的多元刻画更贴近现实生活,使观影者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并产生对社会以及自身深度思考的这样一类人物形象。3.3.2反派角色的典型性格特征(1)利己式反派角色形象探讨人性几乎是所有艺术形式都绕不开的母题,利己式反派角色形象较之以往的反派角色形象,更带有为剧情需要而贴上标签的坏人,但也有人性化的注入,更能揭示某些人性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新世纪前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短暂失序,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商业和资本全球配置下的工业化大生产造成的人欲扩张,制度漏洞、规划欠缺、操作失误等引发的混乱,导致了人性窳败和道德滑坡的加速,给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如利己式反派角色形象在《无人区》中则表现得明显,片里的人物大都为反派角色,毫无疑问的说,反派角色成为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且都是一些被利益驱使的人,没有尊严、没有道德、没有人性,人性己被利益所吞噬。这部犯罪片中的反派角色向人们展现了人性的迷失与道德的沦丧。这种状况,《娘·酒》中曾以“鱼龙混杂看花眼,恶性竞争乱市场”来形容。同剧插入的一段rap更是从“天空应该是蓝的,河水应该是绿的”说到“三餐吃肉放心的,药是可以治病的,救死扶伤高尚的,学校不图挣钱的,白痴不当教授的”,以常识为基础,对现代商业社会中无序发展造成的种种道德沦丧现象提出强烈抗议,最后将主题归结为“做人是有良心的”。客家人世代信守的诚信、仁爱、公平、正直、无私等传统美德在这里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成为挽住私欲膨胀的人性日渐堕落的强劲力量。但《娘·酒》对反面人物塑造与《无人区》不同,剧中所塑造的商人王阿旺个性更为复杂,这个不像商人的商人,落拓不羁、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外表下掩藏着重义轻利、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日常也不按商业规则出牌,为人处世中显不出多少“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痕迹。而王阿旺眼里,独立自强、真诚善良的酒厂女主人立冬才是令他魂牵梦萦、自惭形秽的典范,消费时代的商业自有其客观规律和行为规范,重义轻利的传统能否与之顺利对接并达到自然和谐的境地,仍有深入讨论的必要,这或许可以成为反面人物下一个塑造的主题方向。(2)复杂社会善恶博弈下的反派角色形象复杂社会善恶博弈下的反派角色形象分为由好向坏转化的反派角色与由坏往好转化的反派角色。由好向坏转化体现善恶的搏斗,现实的社会问题与个人的心理情绪问题,而由坏向好转化的反派角色,其违法的犯罪事实不可忽视,但其内心的谴责与想要悔过的形象,则使得反派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真实而又具有人性化。以《老炮儿》中的小飞为例,“官二代”的小飞,虽有跋扈、张扬、霸道的一面,也有脆弱、理性、内心被唤醒的时候。这个人物形象不是绝对化的,在他的身上,或者说在他与“六爷”几轮接触中,逐步闪现了人性“未泯”的特点。他的这种多元化形象恰好折射了社会的病态——这样的“官二代”,也许“成也生在官宦家,败也生在官宦家”,“成也生在这个时代,败也生在这个时代”。成,因为生在这个时代的官宦人家,他能享受到难以想象的富贵奢侈生活、被人簇拥的优越。败,也正因为生在这个时代的的官宦人家,他的人性因为这种“富足优越”一步步“泯灭”而几乎不成为“人”,当有重大事情和危机时,还在那个有着“家奴”、“谋士”、“导师”等多重身份的“龚叔”的“教诲”下“亦步亦趋”,最后事情玩儿大了,把“老子”也玩进去了。而另一角色“老炮”则是顽主典型,反派角色代表,本来不会让人对他的形象有什么“高大”的感觉。但是他时时处处提及的“规矩、局气”以及他真正践行的“规矩、局气”,特别是他在自己亲生儿子危难之时仍能保持这份“规矩、局气”,让他原本不应该太高大的形象在亲情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高大伟岸。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展开,一直不温不火,缓慢加温,直到最后他将举报材料寄到中纪委,只身一人奔赴决斗地,达到高潮。反“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是这个人物刻画中的显著特点。他本是“打架斗殴”的头子,却又内心善良,充满正义感,从为“灯罩儿”打抱不平开始,到路边帮助女大学生,都是为这个形象的多元化做贡献。特别是在有人自杀的现场,怒斥“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麻木看客,更是升华。同理,在《刺杀小说家》则是表达最直白的一部,现实中,李沐、关宁、路空文和小橘子,直接映射到虚拟世界里的赤发鬼、赤卫军、少年空文和小橘子。他们代表了被捧为神佛的那一类人、顺应时代的那一类人、反叛的那一类人和最纯净因而能引人向善的那一类人。而《唐探3》里的Q和《侍神令》里的慈沐则代表了魔性的那一面,他们比小飞、老炮、李沐们更直截了当,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封神,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主宰这个世界,成为超越众生的存在。他们或者像Q那样,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认为现在世界运行的秩序混乱不堪,因此想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重塑人类社会。(3)思想挣扎中的反派角色形象思想挣扎中的反派角色,其犯罪动机也大都符合物欲与情绪型,但他们却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他们坏则坏,但却有一丝反省的善意存在,那些善意的融入让其形象饱满起来,让人恨则恨矣,但又不免产生同情。融合式反派角色更能。如电影《边境风云》中的大毒袅,从头至尾都在从事贩毒。按理说这样的犯罪分子应该人人厌之弃之,但影片中所塑造的这一反面形象却让我们难以厌恶。他贩卖白粉,捣毁毒窝,自己坐上老大,拿枪杀人,毫不留情。但他救了人质小安,将其抚养长大,并相互产生情憬。他虽贩毒,但却也有些自己的原则,不是那种随意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他捐钱为穷苦小孩子盖教学楼,却被黑心建筑商偷工减料导致压伤事故,他愤怒之下开枪杀人。他在女主的劝说下想金盆洗手却差点被无情杀害。涉水己深,再回头,己不再是往日时光。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毒贩子,但却有温情与爱心存在。他的人性没有泯灭,还有善意保存。这样的融合式反面人物让人恨不起来,反而更多的是同情。从小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所从事的违法事业,他也想获得救赎,但却身不由己。观众对于这样的反面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同情,甚至对其最后的死亡还深感叹惜。3.3.3正反角色同构的形象融合非典型反派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定义,是因为这些角色本身就置身于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观之中。这样的故事创作者往往在期间赋予了颇有深意的反思精神,因此具备了大量的回旋余地与矛盾的多个方面。作为故事载体的角色,自然也不再仅仅担负了单纯的某个功能,而更多的成为某个阶级、种族、立场的代言人,来抒发作者站在不同角度想要抒发的不同观点。因此,在这样的作品中,主角阵营往往被设定为大多数观众所在立场的代言人,方便观众能够通过主角的眼睛与经历,将自身进行带入。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会发现,青年向的作品为什么主角一开始总是普通学生、上班族、平民这样的设定,因为这样的角色是最亲近观赏者的,主角的视角、道德认同、思维方向都将与观众保持高度的一致,这样也非常利于之后故事的“神展开”。主角负责营造与观众的亲近与带入感,反派则负责制造与观众的隔阂。这种隔阂,绝不是切断与观众的联系、导致观众完全无法理解或者反感,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制造一种“若即若离”同时又极其神秘的超强存在感,就像一片黑暗中并不闪亮的线,你明明知道它的存在但却难以抓住,唯有经历漫长的抽丝剥茧、联系起所有线索之后,方才能够对反派有着全面、完整的全新认识。而这种全新的认识,往往与所谓罪大恶极的印象大相径庭,用这种巨大的落差制造主角与观众一方的意外。而这种意外却不是空穴来风的横空出世,反倒有种“冥冥之中”的熟悉感,引发观众的反复回忆、琢磨、推演,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作者一开始就进行反复铺垫的、真正想抒发的声音——从某种角度来讲,反派所坚持的,正是创作者本身所呼吁的。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进行完之后,观众得到了堪称震撼的思想交响之后,反派尽管大多退居二线、声败身死,深藏功与名。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能力、有愿望塑造这样一个深藏功与名的反派,也不是所有非典型反派都需要具备这样震撼人心的设定。因此,许多非典型反派所达到的程度并没有这么深厚,但也足以扣人心弦。这些角色,因为被创作者赋予了太多温情与理由,所以有很多角色最终会倒戈向主角一方,或者牺牲自己成全更大的利益。例如电影《无间道》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在那段经典的天台对话中,刘建明反复说:“我想做个好人,给个机会行不行”。而在自己的请求被否决之后,他做了些什么呢?杀了知道自己身份的所有人。这样的做法就非常的有意思了:他口口声声的说想做个好人,但为了做这所谓的好人,他却杀了这些真正的好人,说明在这个角色的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的“由恶向善”,而依然保持着为了自保、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本性,他所向往的“好人”,也无非是不必铤而走险的安定而已。想通了这一串的行为之后,我们会更加完整的去看待这个角色,也更容易感受到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灰”的概念。非典型反派的成功,一定要建立在故事本身的多元立场之上,才会显得生动而不造作,否则便会空洞且中二;而成功的非典型反派,当观众喜欢他们且乐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望时,整个世界观便会配合着观众的思路,呈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反面。毕竟现实世界里,本来就没有黑白对错,只有利益与输赢。正是这样,也作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将这些与我们普通人并没有站在同一阵线上的角色呈现出来,用呐喊、破坏、杀戮等一系列极端的表现手段,引发更加深刻的反思。这些如此,反派才具备了更多可能性与可塑性,才让文艺作品显得更加丰富与多彩。参考文献[1]李瑛晖,左丽.动画电影中女性反面角色塑造研究——从"红太狼"谈起[J].美术大观,2013(7):1.[2]胡辉."谍影重重"英雄无名"暗战之战"魅力十足——浅析近年来热播谍战剧的正反面人物塑造[J].中国电视,2011,000(004):32-37.[3]常燕然.中国传统妖魔化形象与动画反派人物塑造[D].北京服装学院,2012.[4]杜旭东.浅谈影视剧中反面角色的塑造[J].当代电视,2014(11):2.[5]逄格炜,刘雅洁.论电影《五颗子弹》中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2009.[6]陈颂,吴曦.中国文艺电影中成功塑造男性反面角色的策略——以电影《老兽》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20):2.[7]徐靖轩.浅谈影视剧中正反角色的塑造——以电影《"大"人物》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484(03):65-66.[8]邱晓丹.中国当代文学英雄书写与儒家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8.[9]张均.论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及其当代承传[J].文学评论,2018(02):14-24.[10]梁云云.论《人民的名义》中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塑造[J].青年文学家,2017(18):117+119.[11]李静.解读《无人区》中的反面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校活动承包合同
- 2024年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担保合同
- 2024年创新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协议范本版
- 2024合同管理论文范文
- 2024年店铺租赁与转让协议版B版
- 2024年大豆批量采购销售协议条款
- 2024年亲朋好友间借款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个人贷款利率合同详细条款书一
- 2024年定制版ERP系统全面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产业园综合开发工程协议格式版
- 港珠澳大桥资料参照
- 小马噔噔故事课件
- 2023年涡轮轴发动机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世界近代国家兴衰的故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师范大学
- Lesson1ABC(课件)通用版英语自然拼读一级
-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一)》期末复习题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小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民法典合同编解读之物业服务合同
-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课件PPT
- 5.4 超声科图文报告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