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_第1页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_第2页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_第3页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_第4页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探究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宝鸡公路管理局第一工程处伍成刚摘要:随着我国现有大量的高等级公路进入大修阶段,冷再生路面基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将会更加广泛的被应用。本文重点探讨了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关键词:水泥冷再生技术;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当前国内现有的水泥冷再生技术,主要是利用水泥冷再生旧沥青混凝土和部分基层材料,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并按一定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旧路面的铁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基层或底基层的一种工艺方法。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常用的两种形式为:场拌冷再生和现场冷再生。场拌冷再生是先通过路面铣刨机铣刨后,经过破碎筛分机、再生拌和机对旧油石进行拌和处理,再由路面摊铺机和压路机摊铺,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现场冷再生是直接在旧路上均匀铺撒水泥等添加剂和骨料,通过专业的拌和设备进行拌和,然后进行刮平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1.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的优点和应用前景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适用范围非常广,一般情况旧沥青混凝土油面大于6cm就可以以水泥为添加剂,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利用做基层,试件7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6MPa-2·5MPa,90d抗压回弹模量可达到650MPa-900MPa,适合做标高不受限制的高等级公路的底基层或二级公路的基层。同时旧油石再生技术对旧路进行改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旧路面材料,没有废料的运输和存储问题;而且可以半幅施工半幅通车,不必断交施工;由于不破除旧路、重作路基,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冷再生材料形成基层(底基层)的冷再生技术是成熟实用技术、有相应规范和专业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并没有进行广泛应用,但是现场旧油石冷再生存在诸多优点,在我国的旧路改造中将被广泛应用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谈一下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该类工程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本文的某国道工程都是使用德国Wirtgen的WR2500S旧路冷再生机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拌和,同时配套刮平机、压路机等设备。2.监理在材料选择和组成设计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2·1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组成设计方面的问题任何工程监理人员都要严把材料关,并对组成设计进行认可。国外有旧油石冷再生利用的试验规程,但是国外标准筛孔尺寸与我国标准筛孔尺寸不一致,无法直接套用,因此只能在已有路面材料试验的体系,选择最能突出其材料特点并反映他在路面结构中的工作特征的试验方法。因此要参照水泥稳定碎石进行组成设计。依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的依据。因为旧油石再生机在不同行走的速度下,对破碎旧路面的级配是有变化的。所以在进行配合比材料取样时,要抽取在旧油石再生机施工正常行驶的速度时,旧油石再生机未加水,干拌的破碎料供制备试件使用。对在某国道进行旧油石冷再生时,由于旧油面较厚,旧路基层较硬破碎较难,旧油石再生机的正常施工行走速度设在了5m/min。然后对旧油石的材料进行筛分,检查是否满足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当不满足要求时要添加骨料进行级配调整。经过现场取样筛分,某国道的旧路面破碎后颗粒组成都满足规范要求。然后用干拌油面破碎料加入不同剂量的水泥和水,看7d无侧限抗压强度,取最经济的配比。并做击实试验确定最佳用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通常水泥的计量为5%-6%,就可以满足要求。2·2水泥品种的选择水泥品种的选择和水泥稳定碎石的要求一致,要选择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经受潮变质的水泥。我们选择的是32·5MP矿渣硅酸盐水泥。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1确定合理的施工段落长度并保持施工的连续性WR2500S旧路冷再生机工作宽度为2·438m,最大拌和深度500mm,设备理想平均运行速度为8m/min,但是在施工中正常行驶速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旧路面的破碎难易程度。经过大量实践,实际的施工速度在4m/min-9m/min,每台再生机每天的拌和应控制在4000m2-5000m2,施工质量才能有所保证。WR2500S旧路冷再生机是在行使前方,用杆件连接着一辆水车,始终保持与再生机一体同步行进,并通过水管把水输给再生机,在拌和的过程中其他水车随时蓄水。因此要保证拌和用水的供应,使旧油石再生机在尽可能长的作业段内连续拌和,避免多次停车,造成再生破碎厚度不均匀,3·2准确控制水泥的添加剂量冷再生混合料主要是由铣刨破碎后的旧沥青路面、部分灰土、无机结合料和水组成。对于水泥类,原来的旧沥青路面材料铣刨后,形成含有不同粒径的外部裹覆沥青的骨料,这些外包沥青骨料形成骨架结构,其间隙用水泥砂浆填充,形成水泥砂浆为连续相,裹覆沥青粗集料为分散相的水泥———沥青复合材料。水泥的计量添加的是否准确,极大地影响基层的质量。下面给出如何准确计算水泥用量并布置袋装水泥的方法。用袋装水泥应先根据旧沥青混凝土再生混合料的压实厚度、预定的干密度和结合料计量,计算1m2旧沥青混凝土再生混合料需要的水泥用量,并计算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然后划格按平方米布水泥。例如: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层的压实度为18cm;预定水泥计量为6%,旧油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为2180kg/m2。要求的压实度为98%,则1m2面积需要的水泥用量为:1×1×0·18×2180×0·98-1×1×0·18×2180×0·98/(1+0·06)=384·6-362·8=21·8kg因此一袋水泥应该覆盖面积为(每袋水泥50kg):50/21·8=2·294m2若水泥稳定层的宽度为12m,预定摆6列水泥,则每列水泥的间距为2m(首列和末列离边缘1m),则纵向每袋水泥的间距为:2·294/2=1·147m提前要求施工单位在路上按上述计算结果画出横格,布置水泥。布置完水泥后,水泥破袋,用提前做好的整平木耙将水泥均匀铺平,以待拌和。如果使用散装水泥洒布车撒铺水泥,要比用人工摊铺水泥均匀计量准确。但也要经常对水泥撒铺量进行检验。3·3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的施工工序依次为:撒散布水泥、WR2500S再生机进行拌和、整平、碾压成型、养生。通过对某国道养生后进行现场钻芯得到结论:钻取底部松散的不完整芯样都是底部大粒径集料较集中或底部水泥量较少,集料拌和不均匀造成的。所以在进行拌和时要派专人跟车挖验检查拌和厚度、含水量、混合料的质量。检查厚度以相接未拌和旧路面为参照用钢板尺检查拌和厚度。拌和厚度不可以薄也不可厚。拌和厚了相当于水泥剂量偏少,影响基层强度;拌和薄了相当于结构层薄了。拌和后混合料含水量应控制在高于组成设计最佳含水量1%-2%,WR2500S再生机可以准确设置加水量,但是也应随时检查。要随时注意拌和后底部集料均匀程度,当发现底部大粒径集料较集中或底部水泥量较少时,要用拌和机进行二次拌和。对旧沥青进行冷再生拌和时每幅搭接应不小于10cm。整平。用链轨拖拉机排压一遍,用刮平机进行刮平。当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做基层时,应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碾压。碾压应在水泥加水拌和后初凝时间前一气呵成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严禁中断碾压和隔天碾压。养生。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采用水泥作为稳定剂,养生对基层的强度影响很大,应进行覆盖毛毡或喷洒养生,做到表面保持湿润,封闭交通养生时间不少于7d。如果未进行断交,应限制重车通行,并控制车辆行车速度不应超过30km/h。当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做底基层时则必须养生7d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4.结语随着我国有大量的高等级公路进入大修阶段,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底基层)技术具有节省原材料、缩短工期、不必断交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从技术方面而言,冷再生施工能产生较厚的均匀一致的路面底基层,不损坏路基,典型的冷再生施工,均为一次性作业,再生机的履带(履带再生机)或高附着力轮胎(轮胎式再生机)在暴露的路基上只通过一次,而采取传至划况械施工时,路基将承受频繁的高应力荷载,往往导致“局部隆起”现象;从资源节约方面而言,对旧路的沥青混凝土废料进行再利用,节省了砂石料和沥青资源,同时节约因开采砂石料和废弃旧料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减少了沥青混凝土废料对废弃场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因开采料场和取土坑所造成的地表断痕。参考文献:[1]谢永才,王振宇,孟飞.关于水泥就地冷再生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北方交通,2007,(04).[2]卢铁瑞,侯献云,白洪岭,白红英.水泥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