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_第1页
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_第2页
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_第3页
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_第4页
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测试题10篇

篇1:高中地理测试题

新课标高中地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

性质的基础课程。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

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3、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

建议)四部分内容C

4、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5、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

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

展观念的一门选修课程。(错)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

准可以归纳为三点: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对)

3、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戌性

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错)

4、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对)

5、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即新理

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对)

6、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

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对)

7、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

8、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

性。(对)

9、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

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对)

10、地理位置一般分为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D)。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激励功能

2、(D)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

B、教师教学用书

C、教科书

D、地图

3、下列不属于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的’是(A)o

A、学生表现法

B、纸笔测脸法

C、档案袋法

D、观察法等。

4、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

为知道、(B)、掌握等层次。

A、了解

B、理解

C、灵活运用

D、巩固

5、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C)。

A、求同

B、求异

C、创新

D、创造

6、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A)。

A、教学

B、教法

C、观念

D、态度

7、地图一直被看作是地理学习的(B)。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第三语言

D、第四语言

8、下面不是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的是(D).

A、实践性

B、开放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9、对于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大众传媒

B、青少年活动场所

C、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D、学校附近的各种环境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是(C)o

A、题库类

B、课件类

C、自制学具类

D、资料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地理信息或体的运用;

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应有所改变,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是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是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四、问答题(20分)

课程对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它们的

特点是什么?

答:新版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加强科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版教材注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突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理念。

新版教材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社会

的新发展。

新教材重体验,轻结果。

新教材重视实践活动和应用环节,注生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篇2:高中地理测试题

高中地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资源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的淡水资源

C.广义地说,水资源是指除海水外的水资源

D.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不属于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

的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和

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均

C.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贫乏

D.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丰富

3.有关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B.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体现了水资

源质量对该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影响

C.将饮料厂建在水质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成本,体现了水资源

数量对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影响

D.人类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

均的矛盾

4.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A.虽然人口持续增长,但人们的节水技术和节水意识将提高,

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下降

B.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将导致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越来越大

C.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节水技术和循

环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将会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低

D.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跨流域调

水是解决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

5.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深层地下水

C.河流水、咸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海洋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6.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节水意识的增强,人类消费的水

资源正逐渐减少

B.人类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得不到处理而进入水体,导致

水体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C.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D.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

展的基础条件

二、综合题:

1.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和“我国水资源和世界比较表”,

回答:

我国水资源与世界比较表

水资源数量世界中国美国

总量(亿立方米)4700002700029700

人均量(立方米/人)10000250014000

图3—9

(1)从总量看,我国水资源是,但人均占有量

(2)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比美国少2700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

量却不及美国的,这是因为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分配特点是

(4)目前水资源问题严重的是地区和地区,

我国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正在实施工

程。

2.读“各大洲年径流总量及人均径流量的比较图(图3-

10)”,回答下列问题

图3—10

(1)大洋洲年径流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洋洲人均径流量最

多的原因是O

(2)图中A为洲,B为洲,C为________洲

(3)年径流总量最多的是洲,根本原因是

(4)解决亚洲人均径流量不足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B5、A6、A

二、综合题:

1、(1)丰富少

(2)五分之一我国人口总量大约是美国人口总量的5倍

(3)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

(4)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2、(1)大洋洲面积最小,而且有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地区大洋洲

的总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2)南美非洲欧洲

(3)亚洲亚洲面积最大,降水丰富的地区广阔

(4)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篇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

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

建筑、墙壁、桥梁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

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

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据此回

答2〜4题。

2.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3.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4.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

以不考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月28日凌晨2时左右,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

车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吹翻,造成4人死亡。据测风

仪记录,当时瞬间风力超过13级。据此回答5〜7题。

5.在车厢被吹翻时,旅客应()

A.赶快从车窗里跳出去B.紧紧抓住栏杆降低重心

C.抱头蹲在过道里D.钻在座位底下躲避

6.当事故发生后,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下列做法不可取的

是()

A.招呼大家不要慌乱,避免因混乱造成更大伤害

B.赶紧与外界联系,告知事故发生地点及大致情况

C.用打火机等明火作照明,搜寻伤员,了解灾情

D.可以对伤员作简单的外伤处理

7.沙尘常发季节出行时,下列做法没有必要的是()

A.全副武装,戴上帽子、耳套、风镜和雨衣

B.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将衣扣和袖口系好

C.注意观察交通情况,能见度低时,骑车者应下车推行

D.远离危房、危墙、广告牌及高大树木,尽量避开各类施工工

题号1234567

答案

二、综合题

8.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

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在以上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1),理由

(2)___________,理由

O

(3)___________,理由

O

(4)___________,理由

O

参考答案

1.D[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

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

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在室

外,要寻找空旷地带,避开危险物。]

2.A[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

游。]

3.C[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选择向

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4.C[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

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抢

救时不要盲目乱挖、乱刨,注意保护支撑物,以防意外。]

5.B[该状况下的正确做法是应抓住栏杆,降低重心,保护头

部。]

6.C[禁用明火,防止造成新的灾难。]

7.A[因是大气中沙尘污染,防止眼、鼻、口吸入即可,没有

必要全副武装。]

8.(1)不正确逃离泥石流不能顺着流动方向跑,而应垂直于泥

石流流向跑往高处

(2)正确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不易被压埋、砸伤,还要注

意保护头部

(3)正确火灾时,近地面有新鲜空气,为防烟尘窒息,可卧倒

在地,用毛巾捂住口鼻

(4)正确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远离河流和桥梁,不要往

低处跑

解析面对泥石流突发,应垂直于其方向逃向高处;地震时若

不能跑到室外应降低重心,保护头部;火灾时应卧倒在地上,捂住

口鼻,防止窒息;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

篇4: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行星地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

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绐远在非洲(西一区至冻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

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1:00〜23:

00D.北京时间21:00〜23:00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

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

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4.赤道平面与黄道

平面的夹角是A.0°B.23°26'C.66°34,D.90°5.夏至日这

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

州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主要

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太

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

色球层、目冕层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

时的影子0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ZM0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

存在NM0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滇B.湘C.皖

D.鄂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NM0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

的变化。

该月是:A.3月B.6月C.9月

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人教版)1第2页共12页

篇5:高中地理地球结构课时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结构课时测试题及答案

1.4地球的结构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

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

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146.2°E,38.1°

N),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题。

1.地震发生时()

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东京

B.横波先传播到东京

C.宫城的居民先感觉到地板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

D.宫城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

2.下面关于宫城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B.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C.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

D.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地震发生时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纵波的传

播速度快于横波,先到达东京的地震波应是纵波,宫城的居民先感

觉地板上下颠,后感觉水平晃动。第2题,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

后速度均迅速增加;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消失;地幔内部的物质并

不是不均的,因此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是不相同的。

3.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33千米B.约为6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及厚度的识记能力。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整个地壳平

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上地幔的上部(地下60〜250千米)存在一个软

流层,地壳和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显然地壳的平均厚度小于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4.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

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

点是()

答案A

解析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大陆上海拔

越高,地壳越厚,那么地震波从莫霍面传播到测定点所需的时间越

长。

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系统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

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答案B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与地球内部相同的是都分为三层,地球外部

的三个圈层为:

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水圈:其中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

又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和大气水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

体层,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三个圈层又与岩石圈(或地壳)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能力提升】

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6〜9题。

6.图中四个圈层中,是岩浆源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图中四个圈层中,全部为液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与地球磁场形成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6.B7.C8.C9.A

解析图中的序号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

核;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它相对地壳的流动形成磁场;岩石圈与地球的三大外部圈层形成相

互渗透的整体

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

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

下题。

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f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f大气圈

答案A

解析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形成的,之后进入生

物圈和水圈,而后进入岩石圈。故正确选项为A。

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圈层甲、乙、丙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2.对甲圈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⑤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

答案11.D12.D

解析第11题,图中甲圈层位于大气圈底部、乙圈层全部、丙

圈层上部,为生物圈;丙圈层位于最底部、为岩石圈;乙图层为水

圈。第12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该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厚度最小的

圈层是水圈,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岩石圈,这样就排除②③,正确的

只有D项。生物只能生存在地壳的表层,而非地幔之上。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

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

1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

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

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层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

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答案13.D14.A

解析第13题,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为古登堡面,在

该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其下可能

为液态.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若海底储

存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故

选Ao

15.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

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下面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

面的名称。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B.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

C.软流层呈熔融状态

D.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3)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

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

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

要是波。

答案(1)见下图

(2)AC⑶横

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

幔、地核三部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

界面为古登堡面。第(2)题,此题较简单,为教材基础知识,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外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表明其中物质是

熔融状态或液态的。第(3)题,由地震波的特点可知,横波在液态物

质中不能通过,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

应是横波。

【巧学速记】

1.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一一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一一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一一海拔差异。

2.地球圈层结构歌

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

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

气水生物同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

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分三态。

生物生存他圈界,外部圈层添光彩。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岩石圈的范围和特点,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是重要的考查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特

点是基本的地理知识,在高考中的分量较小

篇6: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测试题

关于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测试题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I).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

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

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3.图中20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

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下图

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读图所示

气候类型可能位于()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大洋洲A、

①②④C、①③④

B、②③⑤D、②④⑤

5、该地1月份气温比11月份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较小B、白昼时间较短

C、大气对太丽辐射削弱作用较强D、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

夏季降水丰富

7.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

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回答8〜9题。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

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

是()A.太阳辐射3.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

和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10〜11题。

10、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11、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15题。

12、城市①平均气温最高月最有可能为()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城市②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4、城市③可能是()A、广州

B、珀斯

C、布宜诺斯艾利斯D、洛杉矶B、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草

15、城市④1月降水多于7月的原因是()A、1月气旋活动频

C、1月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B、1月台风活动频繁

D、1月受夏季风影响,多锋面雨

读下图中的I、II两图,回答16〜17题。

16、图I中,②陆地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距海远近不同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差异D、大气环流不同

17、当①海岸在图II中的甲时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②陆地东岸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③海洋二副高西进北移

B、④处小麦正处于生长旺季

D、由⑤海洋驶向①海域船舶顺风顺水

读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

18〜20题。

18、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T

19、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

影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0、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A、

B、乙

C、丙

D、T

1〜5、ABBDC6〜10、CCBCA

11〜15、BDCBA16〜20、

DCCAD

篇7: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下列四种陆地水的储量,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

B.地下水、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C.冰川水、湖泊水、地下水、河水

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

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

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

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

3、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

D.核黄素和潜水游互补关系

4、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5、河水中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A.地下水B.冰川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雨水

6、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颁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A、兴建水库B、节约用水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

二、问答题

问答题: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结合

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I)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黄

河下游断流与哪些自然或人为因素有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

或者避免黄河断流现象?

(2)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但近十年以来,泉水经

常断流。请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据专家研究,只要大气

降水达到6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在27米以上,泉水就可以正常喷

涌)

分析:(1)黄河流域大部分处半温润、半干旱地区,江河径流

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从人为原因看,

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

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2)近几十年来济南地区气候无大的异常变化,除个别年份水

偏少外,大气降水相对稳定,因此造成泉水经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原因。

答案:(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

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

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

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利用率低。措施:加强黄河使命措施

全流域水量的统一高度调度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由于济南地区工农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以及城市

建设等使用水量不断增多。加之该地处半湿润地区,水溯源(地表

水)不丰富,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低于27

米),致使泉水经常断流。

篇8: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题和答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B.氧和氮C.氢和氮D.氧和氮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忠烈的太阳活动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形成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

5.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体积质量半径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

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C.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6、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7.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多的时候,通常耀斑也多,但它们出现的地方不一

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

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

D.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9、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大气层之外

10、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地面短波通讯受影响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1、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12、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

志是:

A.黑子和耀斑3.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黑子

1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B.大小兴安岭C.青藏高原D.东南沿海

1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1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

变化的主要动力

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直接能源

16.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A是出现在太阳层中的太阳活动。它由于而发暗黑。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表

不0

(3)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它发生在层。

(5)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这些

斑块出现在图中的

的层、射出大量的紫外线、、射线以及。

(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年,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年际变化,

与黑子的活动

周期有一定关系。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层,影响地面无线电

短波通讯,也会使地

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现象。

1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

(1)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多选)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C: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D: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丰

(3)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衡的原因是和。

(4)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因而各地获得的有差异。但是,

热量盈余区(如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区(如两极)温

度并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热量盈余区与亏损

区不断。其途径主要是靠和。

答案

1.C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2.A

3、B解析:太阳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到达地球的能量仅占太

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

4、D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

化提供了动力,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

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夹的,

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5.D6、B

7.B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8.B9、A10、BlkC12、A

13、C解析:同纬度地区太阳能获得的多少,主要看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程度C

14、A15.A

16.(1)光球,黑子,比周围温度低(2)色球,C(3)耀斑,

C(4)日冕(5)C,无线电波,x射线,高能带电粒子(6)11,降

水量,电离,磁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及其太阳活动。

17、(1)B(2)B(3)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大气的削弱作用

多少。(4)热量传输热量大气环境洋流

篇9: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1.(2014•湛江一模)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

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D.青藏地区

解析: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防止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答案:B

2.(2014•肇庆调研)人类活动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

强的原因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解析:温室效应就是二氧化碳的物质增多,过多吸收地面辐射

增温,反射回地面的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强。

答案:B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B.bC.cD.d

4.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昼夜温差的大小和地面的性质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强弱有

关,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的比热容较大,增温降温都缓

慢,昼夜温差小,阴天和晴天相比,多云的白天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和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效应要强,也会使昼夜温差减小,所以有

云的海平面的昼夜温差是最小的。

答案:3.D4.C

5.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答案:C

6.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A.aB.bC.cD.d

答案:C

7.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1)〜⑷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②,③,④o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o

(3)由图可知,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

T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

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地面、大气的相互关系。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推出①〜④的含义。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得①是太阳

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4)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

晴朗,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一、选择题

1.大气透明度是指太阳辐射透过大气的程度。读我国大气透明

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影响其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温B.地势

C.土壤D.植被

解析:根据我国大气透明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分布特点,我国大

气透明度大的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上,大气透明度低的地区主要在

东部平原地区,因而影响其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势。

答案:B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

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解析:根据提示“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

值大小”和图示,可知晴天热岛强度大部分高于阴天但不是一直高

于阴天,阴天也存在热岛效应,晴天时,热岛强度在8时左右最大,

在16时也会有一个较大值,即可知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

值。

答案:D

3.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

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