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设置为一门课程。本课程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主要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三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则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及消毒、灭菌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90,电视教学时数18,实验课学时数27。本课程为5学分。

第一篇基础免疫学

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了解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3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枢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T、B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

熟悉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

第二章免疫细胞(3学时)

[教学内容]

一、造血干细胞

二、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

三、单核吞噬细胞

四、抗原呈递细胞

五、其它免疫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类及功能,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熟悉造血干细胞的概念,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及主要功能了解其它免疫细胞的特征及功能。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四、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抗原性)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六、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和生物合成

七、人工制备的抗体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第四章补体系统(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补体的概念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性质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

1.经典途径激活

2.替代途径激活

四、补体系统激活的调控

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控。

了解补体的生成部位及性质。

第五章细胞因子(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三、细胞因子的特性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五、主要细胞因子的特性及生物学活性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细胞因子的特性及生物学作用。

第六章抗原(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

二、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四、抗原的分类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教学要求]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产物(2学时)

[教学内容]

一、MHC的概念

二、HLA的基因结构

三、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四、HLA的医学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MHC的基本概念。

熟悉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了解HLA的基因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第八章免疫应答(5学时)

[教学内容]

—、免疫应答概述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引起B细胞应答的过程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医学意义

(三)体液免疫效应

三、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TD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二)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四、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三)免疫耐受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一)抗体的负反馈调节

(二)Ts细胞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点,胸腺依赖性抗原引起B细胞应答的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TD细胞与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概念。

熟悉免疫耐受的特点。

了解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第九章超敏反应(4·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二、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熟悉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免疫防治

(一)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二)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22

二、免疫学检测

(一)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及其检测方法

1.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

1.常用的体外检测

2.常用的体内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熟悉常用的预防接种种类及注意事项。

了解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的因素及常用的检测方法,常用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体外与体内的检测方法。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范畴

四、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发展现状。

细菌学部分(第十一至第二十三章)

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学时,含概述)

[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细菌形态学检查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的典型与非典型形态,G+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熟悉测量细菌的单位,细菌的基本结构,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了解细菌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生长曲线,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了解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

[教学内容]

一、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二、细菌变异的实例

三、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四、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五、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遗传、变异、质粒、噬菌体的基本概念。

熟悉细菌的常见变异现象及变异的机制。

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

二、细菌的侵袭力

(一)菌体表层结构

(二)侵袭性酶

三、细菌毒素

(一)外毒素

(二)内毒素

四、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

五、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一)感染的来源

(二)感染的方式

(三)感染的类型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毒力的概念,构成细菌侵袭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及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熟悉感染的来源及方式。

了解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与致病的关系。

第十五章抗菌免疫(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能

(一)屏障结构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二、机体的特异性抗菌免疫

(一)体液免疫的作用及特点

(二)细胞免疫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要求]

掌握皮肤粘膜、胎盘及血脑屏障的抗菌作用,吞噬细胞吞噬杀菌的过程及结果。

熟悉体液与细胞免疫的抗菌作用及特点。

了解体液中抗菌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第十六章消毒与灭菌(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杀菌法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杀菌法

(三)过滤除菌法

二、化学消毒法

(一)化学消毒剂

(二)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三)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教学要求]

掌握消毒、灭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熟悉常用的热力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第十七章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原则(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原菌及其成分的检测

(一)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二)常用的检测方法

二、细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一)常用的血清学试验

(二)检测抗体及分析结果的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了解分析结果的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二十三章细菌学各论部分(8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原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含肺炎球菌)、奈瑟氏菌属

二、肠道杆菌: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屑、志贺氏菌属、其它肠道杆菌

三、弧菌及弯曲菌;霍乱弧菌、弯曲菌

四、厌氧性细菌:厌氧性鼙胞杆菌、无芽胞厌氧菌

五、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六、其它病原菌

[教学要求]

此部分内容以自学为主。熟悉常见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病毒学部分(第二十四至第三十二章)

概述

[教学内容]

病毒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和分类(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二、病毒的增殖及干扰现象

(一)病毒的增殖

(二)病毒的干扰现象

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四、病毒的分类

(一)现代分类法

(二)临床分类法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增殖方式及增殖周期。

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干扰现象。

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方法。

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与免疫(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的感染与致病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的扩散方式

(二)病毒感染的结果及致病机理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二、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扩散的方式。

熟悉病毒感染致病的机理,感染的类型。

了解机体抗病毒感染的机制。

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原则(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二、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病毒体的检测.

(二)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三)病毒核酸的检测

[教学要求]

了解病毒感染的标本采集与处理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O.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二、病毒感染的药物防治

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与免疫(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的感染与致病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的扩散方式

(二)病毒感染的结果及致病机理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二、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扩散的方式。

熟悉病毒感染致病的机理,感染的类型。

了解机体抗病毒感染的机制。

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原则(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二、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病毒体的检测

(二)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三)病毒核酸的检测

[教学要求]

了解病毒感染的标本采集与处理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O.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二、病毒感染的药物防治

[教学要求]

熟悉常用于病毒感染的人工免疫制剂。了解防治病毒感染常用的药物。

第二十八章~三十二章病毒学各论(9学时)

[教学内容]

一、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其它呼吸道病毒

二、肠道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三)其它肠道病毒

三、肝炎病毒

四、虫媒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五、其它病毒

(一)狂犬病毒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三)疱疹病毒

(四)风疹病毒

[教学要求]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