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中华诗词里,简单的数字能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通过数字突出了美酒佳肴的珍贵;秋瑾的“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运用数字来展现个人困境,抒发家国情怀。(2)诗歌孕育情怀。我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忠贞;我们感受了“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杀敌的决心;我们感悟“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情壮志。【答案】①.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四面歌残终破楚④.八年风味徒思浙⑤.人生自古谁无死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⑨.了却君王天下事⑩.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直、浙、携、赢”等字词容易写错。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文段一:“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学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要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sù,书中自有颜如玉。”文段二:“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摘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奉事()千钟sù()孝悌()(2)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片段一提到的“举人”和“进士”分别通过的是()A.院试和乡试 B.乡试和会试 C.乡试和殿试 D.会试和殿试(3)这两段文字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匡超人的教导。(4)匡超人并没有听取文段二中人物的教导,而是走向了虚伪狡诈、自私冷漠。请结合原著,简要列举一例。【答案】(1)①.fèng②.粟③.tì(2)C(3)①.马二先生②.匡太公(意思对即可)(4)示例:如曾经有恩于他的朋友潘三身陷牢狱,他却找借口拒绝探视,“自己替朝廷办事要严明赏罚”“怕被上司知道自己进监探视而成为一生官场之玷”。(意思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奉事,fènɡshì,侍候,侍奉。千钟粟,qiānzhōngsù,形容粟粮之多。孝悌,xiàot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举人,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文段一“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学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要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等语句可知,这是马二先生(马纯上)对匡超人的教导。马二先生为人忠厚,颇有古道热肠和长者风度。他和匡超人萍水相逢,却热心地予以指点和济助。马二先生教导匡超人要“以文章学业为主”;根据文段二“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可知,这是匡超人的父亲匡太公临终前对匡超人的嘱托,希望他注重德行,看轻功名,但后来匡超人在社会的染泡下,面目逐渐变得可耻可笑可憎起来,令人唏嘘。【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列举一例能够体现匡超人虚伪狡诈、自私冷漠的事件即可。示例:在潘三被捕后,匡超人展示出他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习成果”——暴露出他那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3.某班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仔细观察下面柱状图,提取两条信息。2017-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及预测趋势图(2)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则新闻材料,请根据要求答题。本报北京9月27日电今天,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在北京启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宁启文表示,以“植根三农,光影助力,鼓舞人民”为初心的中国农民电影节坚持“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为农民”,【甲】将电影艺术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将专业精神与大众审美高度汇合,将节会殿堂与田间地头无缝连接,赢得了越来越多农民朋友的欢迎和业界人士的肯定。【乙】今年电影节尝试将开幕式主会场设在河南南阳,“丰收庆典”主会场设在安徽,分会场设在四川等地,形成多地联办。①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②【甲】句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③【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下面是《己亥秋分庆丰收节》一诗的颔联和颈联,将其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垄飘红旆高粱熟,地滚黄金稻麦。瓜果盈车销四海,满圈福千方。A.香畜禽 B.沉家畜 C.香家畜 D.沉畜禽【答案】(1)2018年-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据预测,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超过2021年,达到69000万吨。(符合题意即可)(2)①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启动;②汇合融合;③在句末加上“的形式”。(意思对即可)(3)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柱状图为“2017-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及预测趋势图”,包含的信息为2017-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测,因此可提取2017-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的预测等信息。如:2017-2021年,除2018年略有下降外,中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将超过前五年的任何一年,达到创记录的69000万吨。小问2详解】①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今天,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在北京启动”,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启动”即可作为新闻标题。②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将专业精神与大众审美高度汇合”词语搭配不当。汇合:聚集,会合。本句的意思是“将专业精神与大众审美交融为一体”,因此“汇合”应改为“融合”。③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乙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形式”。【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联。颔联,下联末字应与上联末字“熟”相对,形容稻麦,要用“香”字;颈联,下联开头要与上联并列短语“瓜果”相对,因此应用“畜禽”;故选A。二、阅读理解(55分)【一】(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大红灯笼李国明①我们三个跑到槐树岭,很快进入状态。一玩游戏,总是忘记时间。妈妈站在远处喊我回家,星期六也不让我多玩一会儿。②我和妈妈走在田间的路上。我的额头浸润着汗珠。太阳已转到南面的天空了,一群小鸟在河对岸柳树上,扑棱棱飞起来,又安静地落到树丛里去了。我的目光总是被那些小鸟吸引,它的妈妈也和我妈妈一样,假期也会布置很多作业吗?③“你和野孩子不一样。”妈妈说。④“一样。”我反驳说。我噘着嘴,不想继续和妈妈辩论。⑤“可馨,你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理想是什么东西呀?”⑥“理想不是什么东西,但为了理想,你要牺牲很多东西。比如玩耍,比如游戏,比如看儿童剧等等,非把它比喻成东西的话,理想就是一个大红灯笼,它每时每刻都在你眼前晃来晃去。”⑦“你是说,我眼前挂了一个大红灯笼?妈,你哄我吧,我咋看不见呢。”⑧“有一天,你看见了再告诉妈妈。我相信你一定能看见。”⑨我和雪琪、许浩是最要好的朋友,每天我们一起玩,快乐极了。可我一次也没见过,妈妈说的大红灯笼。⑩回家的路,要经过学校外面的一些小吃摊。那个卖煎饼锞子的奶奶,被几个同学围着。她手里的木铲在那块圆铁板四周转来转去,也看不见铁板下面的炉火。铁板上空,呼呼冒着热气,面饼上鸡蛋泛着迷人的香气,抹一层甜面酱,撒一层葱花,再搁一根油条卷起来,那香味挤进我鼻孔里,赶都赶不走……可妈妈不让我吃这些,她回家亲手给我做鸡蛋饼,她说吃起来感觉一样的,可我一直认为,和买来的,总不是一个味道。⑪今天星期六,卖煎饼锞子的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她是我同学月月的奶奶。月月的作业她从来不看,月月说她奶奶不识字,爸爸妈妈识字,可他们都不在家,去了很远的地方挣钱。⑫这个夏天,干热风在田野的麦穗上吹来荡去,把麦穗吹得由绿变黄。爸爸每天拉着化肥去农户家送。春节后,爸爸的头上又添了许多白发,这让我心里沉沉的,不是滋味。⑬爸爸每天晚上看书看到深夜。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麻将。他写的那些小说发表在杂志上,杂志堆放在爸爸工作台的右手边,小山一样高。⑭周叔叔看到了,问爸爸:“你发表这些小说,得赚几万块稿费吧?”爸爸笑了,说:“要能赚这么多,我就不扛化肥了。”不挣钱还坚持这么多年?大人的事让人费解。饭桌上,爸爸说:“我写小说纯粹是一种爱好,单纯靠稿费活着,全家早就喝西北风了。”爸爸看着我说,“可我心里的梦是真诚的,只要活着就写下去。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不梦想,当作家。”⑮“爸爸,你眼前也有一个大红灯笼吗?”⑯“是啊,我那个大红灯笼,又大又圆又亮,夜晚看得见,白天也看得见。”⑰我的嘴又噘起来了,“爸爸,我怎么看不见我眼前的大红灯笼呢?”⑱爸爸用柳枝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又特意买来大红纸,裁开,用胶水粘贴在灯笼上。爸爸提着蘸了墨水的毛笔,问我:“可馨,你的理想是什么?”⑲我说:“上北大。”⑳他大笔一挥,“北大”两个字就写在了灯笼上。“看,这就是你的大红灯笼。”㉑晚上,大红灯笼挂在我床头的墙上,那是我躺在枕头上能注视的角度。㉒有一天,我醒来发现大红灯笼不见了爸爸把大红灯笼从屋里拎出来,说:“可馨,你要学会把现实中的大红灯笼,变成理想中的夫红灯笼,再把理想中的那个大红灯笼,变成现实中的大红灯笼。”㉓我从爸爸手里接过打火机,将纸糊的大红灯笼点燃。从那天起,我心中挂起了一个大红灯笼。《小小说月刊》2022年12期)4.这篇小说线索明晰,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情节梳理。妈妈引出大红灯笼→“我”问起爸爸的大红灯笼→_____________5.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有什么作用?6.揣摩下面加点词所体现的人物心理。(1)“一样。”我反驳说。我噘着嘴,不想继续和妈妈辩论。(2)我的嘴又噘起来了,“爸爸,我怎么看不见我眼前的大红灯笼呢?”7.请结合全文说一说标题的作用。8.学校文学刊物《萌芽》设有“爱的教育”“成长之旅”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说说推荐原因。要求:围绕栏目特点,结合选文内容,不少于100字。栏目一:爱的教育栏目二:成长之旅【答案】4.爸爸为“我”编织大红灯笼“我”在心中挂起大红灯笼(意思对即可)5.作者写“太阳已转到南面的天空了”暗示“我”玩游戏时间之长;写小鸟的自由飞翔,反衬“我”的不自由,烘托了“我”郁闷的心理,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意思对即可)6.(1)对妈妈的说法不服气;(2)对爸爸说的话感到疑惑不解。(意思对即可)7.在文中,大红灯笼既指爸爸用柳枝编的灯笼,也象征着爸爸当作家和“我”上北大的理想。文章以大红灯笼为题,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蕴含文章的主旨,也设置了悬念。(意思对即可)8.示例一:“爱的教育”栏目。因为文中妈妈不允许“我”贪玩,教育“我”“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爸爸用柳枝为“我”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鼓励“我”“要把现实中的大红灯笼,变成理想中的大红灯笼,再把理想中的那个大红灯笼,变成现实中的大红灯笼”。这些“爱的教育”使“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本文表达了“爱的教育”使人成长的主题。示例二:“成长之旅”栏目。因为在“我”懵懂无知的阶段,妈妈教育“我”要有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不为所动,但爸爸新添的白发,让“我”感受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爸爸用柳枝为“我”编了圆圆的灯笼,并鼓励“我”“要把现实中的大红灯笼,变成理想中的大红灯笼,再把理想中的那个大红灯笼,变成现实中的大红灯笼”,最终使“我”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少年。本文表达了不断成长、蜕变的主题。(意思相近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第①-⑪段写妈妈引出大红灯笼;第⑫-⑯段写“我”问起爸爸的大红灯笼;第⑰-㉑段写爸爸为“我”编织大红灯笼;第㉒㉓段写“我”在心中挂起大红灯笼。【5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由划线句中的“太阳”“小鸟”“柳树”“树丛”可知,此句为环境描写。由“太阳已转到南面的天空了”“小鸟在河对岸柳树上,扑棱棱飞起来”“安静地落到树丛里”可以看出,此处描写表现了环境的优美。结合后句“我的目光总是被那些小鸟吸引,它的妈妈也和我妈妈一样,假期也会布置很多作业吗”可知,此句衬托出“我”贪玩的心理,为下文第③段“你和野孩子不一样。”“可馨,你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妈妈引导“我”要有理想一事做铺垫。【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1)结合第①段“妈妈站在远处喊我回家,星期六也不让我多玩一会儿”和第③段“你和野孩子不一样”,第④段“‘一样。’我反驳说”可知,“我噘着嘴”是对妈妈的说法不服气;(2)结合第⑯段“是啊,我那个大红灯笼,又大又圆又亮,夜晚看得见,白天也看得见”和第⑰段“爸爸,我怎么看不见我眼前的大红灯笼呢?”可知,“我的嘴又噘起来”是对爸爸说的话感到疑惑不解。

【7题详解】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大红灯笼”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为什么要写大红灯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⑱段“爸爸用柳枝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第⑳段“他大笔一挥,‘北大’两个字就写在了灯笼上。‘看,这就是你的大红灯笼’”可知,大红灯笼既指爸爸用柳枝编的灯笼,也象征着爸爸当作家和“我”上北大的理想,暗含文章的主旨。【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皆可。示例:结合第①段“妈妈站在远处喊我回家,星期六也不让我多玩一会儿”和第③段“你和野孩子不一样”,第⑤段“可馨,你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可知,妈妈不允许“我”贪玩,教育“我”“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结合第⑱段“爸爸用柳枝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第⑳段“他大笔一挥,‘北大’两个字就写在了灯笼上。‘看,这就是你的大红灯笼’”可知,爸爸用柳枝为“我”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鼓励“我”“要把现实中的大红灯笼,变成理想中的大红灯笼,再把理想中的那个大红灯笼,变成现实中的大红灯笼”。这些“爱的教育”使“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本文表达了“爱的教育”使人成长的主题。因此,可推荐到“爱的教育”栏目。

【二】(17分)材料一:如果有人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那么,三国时期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足以告诉他,时间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在孙权的劝告下,吕蒙不但开始读书,而且学识大有长进,让出身士族的名臣鲁肃都刮目相看。北宋名臣欧阳修身居要职、政务繁忙,但他坚持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经年不断,终成一代大家。还有人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有时间学习了。那么,先秦时期晋平公“炳烛而学”的故事足以告诉他,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4月24日,有删改)材料二:①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从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②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2021年,《论语》在阅文平台上阅读人次达3000万,超8成的读者年龄在30岁以下。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6日)材料三:①从我本人成长和创作的经历来看,总的方向应该是:青少年求学阶段,要多读自然科学类图书,社会科学辅之;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之后,再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之后,才能懂得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掌握规律、获得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②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任何门类都有自己的经典,或是带领读者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或是带领读者步入知识殿堂的阶梯。我们只有站在经典之上,才能眺望到更高更远更好的未来。当然,如果经典比较晦涩难懂,还可以参考相关的辅导读物。③多彩的人生离不开多彩的阅读,因此,人的阅读兴趣也应是多彩的。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每一个人都会阅读一些杂书、闲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其实,这些杂书和闲书往往是杂中有趣、闲中有益。有趣就是快乐,有益就是健康。因此,多读有趣有益之书是不可或缺的读书之道。(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4月23日,有删改)9.下面说法和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的是()A.北宋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经年不断,终成一代大家。B.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我们应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C.青少年求学阶段,要多读自然科学类图书,社会科学辅之,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之后,再倒置过来。D.杂书和闲书杂中有趣、闲中有益,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每一个人都应该阅读一些这样的书。10.材料一引用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11.联系所给材料,说一说当代青年在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式,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意什么。12.材料二说“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请说说你喜欢的阅读方式,并至少说明两点理由。【答案】9.D10.作为道理论据,充分论证了“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增强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1.从读书的态度上看,应当挤时间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从读书的方式上看,阅读的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的选择上看,我们应当读科学之书,读经典之书,读有趣有益之书。(意思相近即可)12.示例一:我喜欢读电子书,因为电子阅读更为快捷,信息量大,查阅速度快,并且耗能小,更为环保;示例二:我喜欢有声阅读,因为有声阅读解放了双眼与双手,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能给人以立体多维的感受,提高听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意思对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D.根据材料三第③段“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每一个人都会阅读一些杂书、闲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其实,这些杂书和闲书往往是杂中有趣、闲中有益”可知,作者原句是在说在闲暇之余,每个人都会看闲书或者杂书来丰富自己,而不是选项中强调的每个人都应该去读这样的书。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作用。首先明确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然后在判断出材料中使用的哪一种论据。材料一是引用的《兰亭集序》的句子,属于道理论据。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句子,论述了“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的论点,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提炼与概括。首先在读书的态度上,我们结合材料一“时间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以及孙权劝学的故事可以分析出人应该珍惜读书时间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在读书的方式上,我们应结合材料二第①段“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第②段“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可以分析出作者赞同通过多种形式去阅读,阅读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最后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结合材料三第①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辅相成关系,第②段“我们只有站在经典之上,才能眺望到更高更远更好的未来”,第③段“多读有趣有益之书是不可或缺的读书之道”可以分析出,作者鼓励任何门类都应该读自己的经典,多读自然之书,多读科学之书,多读有趣有益之书。【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从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可知,书的形式和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作答时从上述方式里选择其一,阐述两条理由即可。示例:我喜欢纸质书,因为纸质书可以随时不按顺序翻阅,阅读效率高;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标注笔记,在书中写下灵感,使阅读更有深度;纸质书独特的墨香也很容易让人们安定下来。【三】(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宋春华,光绪十二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联军①内犯,春华守城南。枪中春华左股,众欲退,春华负创大呼曰:“今夕之事,有进无退!”众争夺敌,死伤甚众,敌毕登城,乃仰天叹曰:“吾志不遂,负国恩矣!然自接战以来,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以首触陴②,死,年三十五。(取材于《清史稿·卷二八二·忠义传》,有删改)【注】①联军:指1900年侵入中国的八国联合军。②陴(pí):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是传统的防御建筑。13.请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3)敌毕登城毕:_____________(4)吾志不遂遂: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15.【甲】文中的“本心”是指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吾志”是指____________。16.【乙】文中宋春华能否证明【甲】文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3.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因此③.都④.实现(意思对即可)14.(1)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哪种会不用呢?(2)杀敌无数,今天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意思对即可)15.①.舍生而取义之心②.守城报国(意思对即可)16.示例:可以。【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的宋春华在抵御八国联军攻城时,负伤死守,城陷后自感有负国恩,自杀以明其志,这正是舍生取义的表现,可以作为【甲】文的论据。(意思对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句意:因此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是故:因此;(3)句意:敌人全都登城。毕:都;(4)句意:我志向不能实现。遂:实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使:假如、假使;恶:厌恶;甚于:超过;辟:同“避”,躲避;患:祸患、灾难;何不为也:什么(手段)不用呢?(2)杀敌过当:指杀敌无数;恨:遗憾。【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知,“本心”是指舍生而取义之心。根据乙文“春华负创大呼曰:‘今夕之事,有进无退!’众争夺敌,死伤甚众,敌毕登城,乃仰天叹曰”可知,吾志”是指守护城池,保卫祖国。【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观点“舍生取义”,即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根据乙文“联军内犯,春华守城南。枪中春华左股,众欲退,春华负创大呼曰:‘今夕之事,有进无退!’众争夺敌,死伤甚众,敌毕登城,乃仰天叹曰:‘吾志不遂,负国恩矣!然自接战以来,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以首触陴,死”可知,宋春华在抵御八国联军攻城时,负伤死守,城陷后自感有负国恩,自杀以明其志,舍生而取义,可以作为甲文论据。【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宋春华,光绪十二年武进士,被授予蓝翎侍卫。八国联军入侵,宋春华守城南门。宋春华左腿中枪,部下想要撤退,宋春华带着伤大声喊:“今晚的事,有进无退!”部众奋勇拼杀敌人,伤亡甚重。敌人全部登城,他于是仰天叹道:“我的志向不能实现,有负国恩啊!但是自从应战以来,杀敌无数,今天死了,也没有遗憾了。”用头撞墙,死了,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22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有你的抉择,我有我的抉择,家有家的抉择,国有国的抉择,文明有文明的抉择,历史有历史的抉择。亿万个抉择汇聚,世界方显参差多样,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但无论大小,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主动求变,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看了上面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