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4年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纯享版)_第1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纯享版)_第2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纯享版)_第3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纯享版)_第4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纯享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22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答案】(1)主要内容:遵从华夏统制度文化,建立官办学校;推行儒学;建立专门教育皇室子弟学校,编写《劝戒歌》。(2)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文化水平;有利于华夏民族认同,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加快北魏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汉化改革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1.【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政府主导并重视;制订了一些列管理措施;支持私有铁路公司的发展;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统一造价;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成就显著。(2)[——★参考答案★——]影响: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铁路建设扫清了一些障碍;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奴制改革,为俄国铁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答案】(1)[——★参考答案★——]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主张任用伊藤博文参与维新变法;黄曾源: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反对联合俄国,制约英日;严复:主张光绪帝出国考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到全国各地调研,争取民心。(2)[——★参考答案★——]三人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变法图强,都体现爱国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无法清醒认识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本质;无论日本还是英国,他们的强国之路只可以借鉴学习,不可照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救亡道路。1.【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2)评价: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2.【答案】(1)背景:①进行倒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②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实力有所增加;③西方殖民扩张,受西方侵略威胁;④西方思想的传播。实施方略:①对内推动社会改革,对外争取外交独立;②废藩置县,制定大陆政策;③倡导文明开化,宣扬天皇权威。(2)①有利于提升日本民族意识;②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③为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埋下伏笔。3.【答案】(1)困难: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差);民众(百姓)生活困难(艰苦、困苦、艰难);地方人才缺乏(少)。措施: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法);实行青苗法;改革学校,培养人才。(2)原则: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理财为重;教化为先;注重实际(实事求是)。4.【答案】(1)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2)路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5.【答案】(1)相同点:乡试、会试各三场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增加实务及实学内容。不同点:1901年废武科举;录取方式不同。(2)挽救统治;科举考试的弊端;清末新政的推行。6.【答案】(1)原因: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任用汉人筹划重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统一规划里坊。(2)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7.【答案】(1)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有所发展;西学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8.【答案】(1)战乱频繁;军费剧增;漕运受阻;需要改革。(2)以财政为抓手,追求富国强兵;切合实际,措施得当;以民为本,爱惜民力。1.【答案】(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2.【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3.【答案】(1)契丹政权初建;境内各族混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缺乏完备的法律制度;(2)巩固契丹政权;政府主导,定制法律;继承传统,保留了习惯法;借鉴前朝法律;4.【答案】(1)因素:汉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的地位在郡至上。郡国并行制在汉初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郡国并行制下诸侯王权力较大,势力逐渐膨胀,成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因素。(2)不同: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方式,改变继承王国的方法;前者引起七国之乱,后者有利于政局稳定;前者并没有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后者将王国越分越小,再也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5.【答案】(1)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西学思想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找到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6.【答案】(1)原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业的丰产;内容: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7.【答案】(1)原因:保守派的阻挠;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财政困难。(2)历程:鸦片战争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中体西用,始终将中学置于基础位置,认为西学是细枝末节;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托古改制,重视西学,但是并不能脱离中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彻底推翻传统文化,全盘西化。1.【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2.【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3.【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4.【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5.【答案】(1)措施:①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②双轨制。(2)特点:仿效国企改革(或政府主导,立法保障,内容详尽、广泛,注意民生,逐渐完善)。背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简政放权,按经济活动规律办事等举措出台;③公立医院存在需要改革得问题。1.【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2.【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3.【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4.【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5.【答案】(1)作用:延续北方民族统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2)原因: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1.【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方便纪年;(2)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5.【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1.【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3.【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4.【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5.【答案】(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答案】(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2.【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3.【答案】(1)内容: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2)意义: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4.【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1.【答案】(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2.【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8分)(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3.【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4.【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3)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5.【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6.【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4分)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3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5分)专题22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答案】(1)主要内容:遵从华夏统制度文化,建立官办学校;推行儒学;建立专门教育皇室子弟学校,编写《劝戒歌》。(2)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文化水平;有利于华夏民族认同,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加快北魏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汉化改革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1.【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政府主导并重视;制订了一些列管理措施;支持私有铁路公司的发展;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统一造价;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成就显著。(2)[——★参考答案★——]影响: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铁路建设扫清了一些障碍;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奴制改革,为俄国铁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答案】(1)[——★参考答案★——]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主张任用伊藤博文参与维新变法;黄曾源: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反对联合俄国,制约英日;严复:主张光绪帝出国考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到全国各地调研,争取民心。(2)[——★参考答案★——]三人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变法图强,都体现爱国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无法清醒认识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本质;无论日本还是英国,他们的强国之路只可以借鉴学习,不可照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救亡道路。1.【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2)评价: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2.【答案】(1)背景:①进行倒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②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实力有所增加;③西方殖民扩张,受西方侵略威胁;④西方思想的传播。实施方略:①对内推动社会改革,对外争取外交独立;②废藩置县,制定大陆政策;③倡导文明开化,宣扬天皇权威。(2)①有利于提升日本民族意识;②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③为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埋下伏笔。3.【答案】(1)困难: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差);民众(百姓)生活困难(艰苦、困苦、艰难);地方人才缺乏(少)。措施: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法);实行青苗法;改革学校,培养人才。(2)原则: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理财为重;教化为先;注重实际(实事求是)。4.【答案】(1)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2)路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5.【答案】(1)相同点:乡试、会试各三场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增加实务及实学内容。不同点:1901年废武科举;录取方式不同。(2)挽救统治;科举考试的弊端;清末新政的推行。6.【答案】(1)原因: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任用汉人筹划重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统一规划里坊。(2)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7.【答案】(1)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有所发展;西学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8.【答案】(1)战乱频繁;军费剧增;漕运受阻;需要改革。(2)以财政为抓手,追求富国强兵;切合实际,措施得当;以民为本,爱惜民力。1.【答案】(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2.【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3.【答案】(1)契丹政权初建;境内各族混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缺乏完备的法律制度;(2)巩固契丹政权;政府主导,定制法律;继承传统,保留了习惯法;借鉴前朝法律;4.【答案】(1)因素:汉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的地位在郡至上。郡国并行制在汉初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郡国并行制下诸侯王权力较大,势力逐渐膨胀,成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因素。(2)不同: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方式,改变继承王国的方法;前者引起七国之乱,后者有利于政局稳定;前者并没有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后者将王国越分越小,再也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5.【答案】(1)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西学思想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找到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6.【答案】(1)原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业的丰产;内容: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7.【答案】(1)原因:保守派的阻挠;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财政困难。(2)历程:鸦片战争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中体西用,始终将中学置于基础位置,认为西学是细枝末节;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托古改制,重视西学,但是并不能脱离中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彻底推翻传统文化,全盘西化。1.【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2.【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3.【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4.【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5.【答案】(1)措施:①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②双轨制。(2)特点:仿效国企改革(或政府主导,立法保障,内容详尽、广泛,注意民生,逐渐完善)。背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简政放权,按经济活动规律办事等举措出台;③公立医院存在需要改革得问题。1.【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2.【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3.【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4.【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5.【答案】(1)作用:延续北方民族统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2)原因: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1.【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方便纪年;(2)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5.【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1.【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3.【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4.【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5.【答案】(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