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目录考点01两次鸦片战争 1考点0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7考点0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57(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两次鸦片战争1.(2024年甘肃卷)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和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年代,中国的棉花和棉纱的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列强主导的国际市场影响,这说明中国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C项正确;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民族企业刚刚起步不久,深受国际市场影响,排除A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排除B项;由于受到列强侵略和倾销商品的影响,传统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2.(2024年浙江卷1月)1856年5月2日,美国公使伯驾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引述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至各口情形不一……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要求修约。与此同时,英国公使包令也援引《望厦条约》要求修约。据此可知(
)A.英国利用片面最惠国待遇加紧对中国侵略B.修约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C.中国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6(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英国公使包令也援引中美《望厦条约》要求修约,依据的是虎门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对中国进行侵略,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英国使用美国条约内容的原因,而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说明具体修约内容,不能反映中国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排除C项;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年浙江卷1月)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年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噶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年间,排除A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年间,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光绪年间,排除D项。故选B项。4.(2024年北京卷)《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根据材料“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可知,从法国外交官和英文报纸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担心中国了解国际法后会变得更加强大,会对其不利,这反映了列强担忧中国了解国际法后更难以对其侵略,C项正确;引入《万国公法》并未直接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国际法并不只限于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年江苏卷)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1家发展到1858年的十几家,且由门市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这体现了外来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强,即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深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并未涉及内地棉纺织业的情况,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年山东卷)“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小敏:……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答案】(1)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②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③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琦善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2)鸦片战争的书写要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客观的分析。首先,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其次,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解析】(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据材料一“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据材料一“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可知,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据材料一“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可知,林则徐被革职,而琦善的无能作为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方法来科学、客观的分析历史事件。首先,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来分析。如: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战争过程主要表现:结合所学从清政府内部的杰出将领抵抗、皇帝的懦弱等角度分析,如: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战争结果:结合所学从晚清封建政府的落后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分析。如: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1.(2023年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年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3.(2023年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年浙江卷6月)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6年至186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近代的中外经济交往中,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B项正确;外商接受了庄票不代表现金退出了中外结算,同时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题干时空,但是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年天津卷)下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年份英国对华贸易额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出品进口1850157.4584.96.11853175.0825.657.91855127.81066.4139.11856221.61065.2321.9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0年至18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额始终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使得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逐渐增加,不能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列强对华的进一步侵略,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B项正确;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与英国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排除A项;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未体现以夷制夷主张,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年河北卷)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无论是清朝政府、皇帝还是部分地方官员,在对外关系中经历着来自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但是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晚清的对外关系又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英国,更没有提到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且《北京条约》也不只涉及到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年辽宁卷)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日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末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C项;材料反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022年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魏源写作的《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年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1.(2021年河北卷)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近代前期,江浙等地的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灵活安排生产、销售,或者减少生产,出售棉花,或者顺应形势,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等,表明农民正逐渐适应市场,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C项正确;农村手工业者在恶劣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排除A项;部分手工业者购买机纱织布,不能说明机器生产成为共识,排除B项;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与很多织户“出售棉花”“采用机纱”生产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年北京卷)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 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 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东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说明当时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从地理范围看,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项正确;香港不属于通商口岸,而且汉口并不是最先开埠的地方,排除A、B、D项。故选C项。3.(2021年广东卷)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4.(2021年浙江卷1月)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魏氏是指魏源,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且明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③④B项正确;①“首倡经世之学”与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②“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孙中山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故含①②的选项与“魏氏”无关,排除ACD。1.(2020年浙江卷4月)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答案】D【解析】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1.(2019年浙江卷11月)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番客篇》 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选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选项排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选项排除。《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选项排除。1.(2018年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2.(2018年天津卷)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3.(2018年浙江卷11月)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答案】A【解析】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是指两次鸦片战争,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BCD三项。4.(2018年浙江卷11月)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作品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冲破“天朝上国”观念。但是并没有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错误。因此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5.(2018年浙江卷4月)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2017年海南卷)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答案】D【解析】“洋行”是商品输出的表现,甲午战前,对华商品输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故D正确;日本在甲午战后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美国对华输出占据主导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B错误;德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2.(2017年海南卷)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3.(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4.(2017年江苏卷)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吏治败坏 B.莠民作乱 C.贫富不均 D.制度腐朽【答案】A【解析】由“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故选A;根据“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说明人民贫弱,没有能力作乱,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016年全国Ⅱ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2.(2016年江苏卷)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逐渐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A项错误;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民众开始使用洋货,并不是抵制,C项错误;外来技术的传入破坏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D项错误;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1.(2015年上海卷)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素养相关内容——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价值判断。解答时注意本题设问限定“最淡化价值判断”要求。“夷场”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是“天朝上国”思想的体现,排除A;“冒险家的乐园”包含对外国人在租界罪恶勾当的谴责,排除B;“文明的窗口”是对租界作为了解西方文明窗口的过分褒扬,排除C;而“外人居留地”则属于客观性的描述,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2.(2015年山东卷)“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排除A;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只是说明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体现不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排除C项;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近代以来东西方的交流不仅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更在强调是一个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排除D项,选择B。3.(2015年上海卷)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津条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定的,故B项正确;《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故C项错误;而《辛丑条约》虽然和美国有关,但却是在1901年签订,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4.(2015年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此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土布质量并不是粗糙故A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棉布确实物美价廉,但英国商人不可能因此把它当作“无用的”东西用于包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英国商人包装布的变化,而不是中国生丝是否畅销,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5.(2015年海南卷)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中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6.(2015年安徽卷)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可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得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而ACD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故选B。7.(2015年上海卷)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答案】(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解析】试题解析:第一问琦善获得的情报从材料中概括即可,注意要逐条列出,不要遗漏。第二问要从两方面回答,既要看到他对英国国情有一定的了解,又要看到他的妄自尊大、天朝上国的情节在里面。8.(2015年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民革命,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则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一是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材料二是魏源提倡学习西方,结合”邪教毒烟受之“及所学信息分析归纳;材料三是陈独秀提倡青年关注国民革命,结合“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考点0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2024年广东卷)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中国)。根据材料“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清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A项正确;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入国际公法,排除B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项;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年辽吉黑卷)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3.(2024年全国甲卷)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镇江的大地主不复存在了,土地为农民所有。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结合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江南的地主阶级,以致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而后清政府为恢复生产,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由此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项正确;西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排除B项;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年浙江卷1月)时人状写某洋务企业时说:“又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广七十余丈,直出(黄)浦江……”该企业可能是(
)A.开平煤矿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江南机器制造局 D.汉阳铁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局,C项正确;开平煤矿位于唐河北山,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企业是重工业,排除B项;汉阳铁厂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时期,由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排除D项。故选C项。1.(2023年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前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对准的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历史需要,称他为“英雄”、“豪杰”,革命派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救出来。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显然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一次自发革命运动,是一个革命的摸索。虽然失败了,却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个时期人们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大义凛然的。故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有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排除B项;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年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强调,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原因是因为官方扶持,如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这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年重庆卷)如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A.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 B.清廷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C.攫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 D.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英国、俄国、日本对于老大帝国(中国)都注重瓜分中国的路权,并且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达成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同盟,C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与前述瓜分中国同盟的史实相反,排除A项;清政府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与清政府表面“国有”实则出卖铁路主权的史实相反,排除B项;英国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在东北,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年福建卷)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 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广州、厦门这些通商口岸的工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技术等接触较早、较深入、较全面,有较大的优势,故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会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工资”觅雇工人,C项正确;材料提到上海、广州、厦门的工人待遇较好,不代表所有的产业工人都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救国”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晚清政府政策是否支持”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年广东卷)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和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排除A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日本殖产兴业是建立官营工厂,扶植民营企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之下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年湖北卷)[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据《宋史》《明史》等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延续武举考试;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变化:选任方式: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因: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西方军事科技的先进,以此挽救统治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解析】(1)【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明时期。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可知,延续武举考试;据材料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明弘治六年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可知,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本题是比较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从宋明到晚清。第一小问是变化,选任方式: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与材料二“武官选任则从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可知,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据材料一“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明代武学”与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据材料一“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篡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到材料二“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可知,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第二小问是原因,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据材料二“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洋务运动的推动,以此挽救统治危机;结合所学从有识之士逐渐认识西方先进科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4.(2023年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致敬!致远舰!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材料二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答案】辨析考证:《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亲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兵事纪略》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未被鱼雷击中,但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始末。描述过程:致远舰中炮,船体进水,大面积着火,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撞敌舰,壮烈殉国。【解析】本题是认识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辨析考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亲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兵事纪略》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未被鱼雷击中,但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始末。第二小问过程:通过综合三则史料可得出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大致过程是,致远舰中炮,船体进水,大面积着火,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撞敌舰,壮烈殉国。5.(2023年浙江卷1月)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答案】(1)时机:电工技术革命兴起;国内社会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大都顺差;中外关系相对缓和。因子: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2)新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猖獗。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经验:吸收现代化优秀成果;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解析】(1)时机:根据材料一“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可知,电工技术革命兴起;根据材料一“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得出国内社会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大都顺差;中外关系相对缓和。因子: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是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2)新因素:根据材料二“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二“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得出全球经济危机;根据材料二“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得出法西斯主义猖獗。意义:根据材料二“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和所学知识得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经验: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和所学知识可从吸收现代化优秀成果;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等方面思考作答。1.(2022年重庆卷)《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条约增开口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装设计师年终总结范文
- 有关技术服务合同模板(19篇)
- 学生演讲稿关于父母(3篇)
- 教练员聘用合同
-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计时服务计费标准
- 设备及货物采购合同分析
- 设计服务合同创意样本
- 诚信大理石供应与安装协议
- 详尽完备的招标文件指南
- 《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件
- 2024年国家保安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3S”技术及其应用》试卷
- 2024-电商控价协议范本
- 中药养颜秘籍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手术切口感染PDCA案例
- 殡葬礼仪服务应急预案
- 校运会裁判员培训
- 烟雾病与麻醉
- 数字教育工具在智慧课堂中的创新应用
-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NB/T32044-2018)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