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1.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内能变化》拔高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答案:B解析:物质三态变化也伴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化学反应总伴随能量变化,B正确;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不可能同时吸热和放热,故C错误;化学反应中吸收的热也是反应热,D错误。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须任何条件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放热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条件,如加热等,A项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有关,B项错误;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项正确;H2SO4与NaOH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3.下列关于内能和内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能是体系内物质所含的能量总和B.内能只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C.反应吸收能量则反应物的内能大于反应产物的内能D.内能变化就是反应热答案:A解析:B项内能大小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外,还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故错误;C项反应吸收能量则反应产物的内能大于反应物的内能,故错误;D项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时,反应热才能与内能的变化,故错误。4.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A.28gCO所具有的内能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内能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内能C.32g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内能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与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答案:B解析: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内能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内能。由于CCO放热,COCO2放热,所以CCO2比CCO放出的热量要多,故D不正确。反应2CO(s)+O2(g)2CO2(g)中,CO并不是反应物的全部,所以28gCO所具有的内能不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内能,故A项不正确,同理C不正确。5.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g)和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要放出41kJ热量答案:B解析: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当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时,要吸收41kJ热量。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答案:C解析:注意知识的积累,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B、C属于吸热反应,再从化合价变化角度来分析,知答案为C。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反应物的内能高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发生释放能量D.反应物的内能低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发生吸收能量答案:B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U(反应物)>U(反应产物),反应释放能量,U(反应物)<U(反应产物),反应吸收能量。8.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答案:D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9.已知H++OH-=H2O生成1molH2O(l)放出热量57.3kJ,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kJ热量的是()A.1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水答案:C解析:A放出热量应为2mol×57.3kJ·mol-1;B放出热量应略小于57.3kJ,因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小于57.3kJ;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中和热数值会偏大,故D错。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概念,关键是记清楚有关中和热的问题。中和热是指稀酸、稀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生成水外,还有BaSO4沉淀生成,所以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D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答案:D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热。对于该放热反应Q<0,则Q1+Q2-2Q3<0,故Q1+Q2<2Q3。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气态水和液态水所具有的内能一定不相同C.由C(石墨)→C(金刚石)Q>0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答案:CD解析: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反应热,因此A错;内能除与物质状态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数量、压强等有关,B错误;由C(石墨)→C(金刚石)Q>0,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正确;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是正确的(相同条件下,同一物质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最多,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少,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减去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因为生成物是一样的,所以等量的硫蒸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硫固体放出的更多)。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金属,主要是利用了H2和O2化合时所放出的热量答案:BD解析:干冰蒸发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对,C错。H2在O2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使金属熔化,常用于焊接金属,D正确。14.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试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C.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D.反应的内能变化为正值答案:AC解析: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说明反应放热,故AC正确。15.将V1mL1.0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1为5mL,则V2为45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室温,A错.从曲线随V1的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当V1=30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NaOH)=eq\f(30mL×0.1mol/L,20mL)=1.5mol/L,C错.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的.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mL稀盐酸,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有晶体析出
(2)镁与盐酸反应放出H2,是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
Ca2++2OH-====Ca(OH)2↓
(4)小于解析:(1)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使烧杯内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有晶体Ca(OH)2析出。(4)由镁和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变化规律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加上放出的能量应等于Mg和盐酸的总能量,故MgCl2和H2总能量小于Mg和盐酸的总能量。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1)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加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2)乙方案:将盛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加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
(3)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放有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3)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使水蒸发,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解析:(1)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小试管内有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2)由于CaO与H2O反应放热,使小试管内温度升高,接①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接②时,U形管左侧水柱下降,右侧水柱上升。(3)CaO与H2O反应放热,使小试管内水分蒸发,无水CuSO4吸水后生成蓝色的CuSO4·5H2O。18.(2020·淄博高二检测)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成P与O2先生成P2O3,若O2过量,再生成P2O5,现将3.1g的单质磷(P)在3.2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XkJ的热量。 (1)反应后生成物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若3.1g磷在3.6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ZkJ的热量,则X______(填“<”“>”或“=”)Z。
(3)磷的两种氧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
答案:(1)P2O3、P2O5(2)<(3)P2O5解析:(1)4P+3O22P2O30.1mol0.075molO2过量,所以还有P2O5生成。(2)氧气的量增多,则生成P2O5的量增多,又因为生成P2O5放出热量,所以Z>X。(3)放出热量越多越稳定,所以P2O5稳定。19.如图所示,在800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mL0.50mol·L-1盐酸的100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环形玻璃搅拌棒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中加入50mL0.55mol·L-1NaOH溶液,盖好盖子,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有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杯若不盖泡沫塑料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若改用6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NaOH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②2.4℃,③2.5℃。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答案:(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多次计算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3)偏小(4)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5)2.4解析: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分析实验装置和操作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量”的问题;二是尽量减少实验误差。20.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二级ACCESS关键考点汇编试题及答案
- 敏捷项目中的质量保障实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更浩瀚的海洋相关资料链接素材语文版
- 嵌入式系统开发新思维试题及答案
- 工地用工合同协议书格式
- JAVA编码规范的实践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酒店合作合同协议书样本
- 代理人合同协议书
- 拆除酒店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计算机二级C语言新题型试题及答案
- 学生退学家长委托书
- 高速公路投诉培训课件
-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课件
- 村民心理知识知识讲座
- 管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粮食仓储监管管理制度
- 甄嬛传完整分
- 非常规油气藏地质特征研究
- 颈椎间盘突出护理查房
- 抖音短视频帐号策划运营表
- 南昌大学理工科类实验(尖子班)选拔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