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案设计_第1页
《经济学》教案设计_第2页
《经济学》教案设计_第3页
《经济学》教案设计_第4页
《经济学》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大学教师备课教案

专业:财管

课程名称:经济学

周学时:3

总学时:48

授课时间:2020.09-2021.01

授课班级:2019级财商

任课教师:XXX

章节题目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课型课堂讲授

掌握经济学含义、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对象;掌握两大分支及两大

教学目的

方法论;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联系。

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联系

重点经济学含义、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对象

理解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难点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教学方法、辅黑板、多媒

PPT讲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

助手段等体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备注

本章分为三个部分:

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总结及布置练习

考勒(3分钟)

笈习旧课导入新课(7分钟)

1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我们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春节火车票为什么难买?

为什么明星的报酬如此之高?

-为什么世界石油价格会增长?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时高时低?

-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生活水平如此低劣?

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很高,一些国家物价稳定?

2.通过简述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告诉经济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同时引用

著名经济学家的浅近易懂的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几乎每天都需要经济

学,每个人都离不开经济学,可以随时计算自己的收益与成本。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这是英国著名戏剧家、1925年诺奖

获得者萧伯纳的一句名言,经济学教给人们合理利用稀缺资源。诺奖获得者,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

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诺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

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讲授新课

1.1什么是经济学(20分钟)

(1)经济学、资源、资源的稀缺定义:

经济学: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稀缺性资源进行选择和配置的科学

资源:指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和产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

资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

(2)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也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生产什么的问题;怎样生产的问题;为谁生产的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二者对比与联系,

联系:前者是“见树”,后者是“见林”。只有将两者结合研究,才能对整个

森林乂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

区别: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比较

微现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不同单个经济总位整个国民经济

解决的问题不同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位不同价楮理诧国民收入淡定理位

分析方法不同个情分析总盘分析

畴。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115分钟)

(I)资源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资源选择性

经济资源(Economicresource):又称生产要素,指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

济物品所必须的东西。世界上•切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使用它都必须

付出一定的代价。

自由资源(Freeresource):指无需付费就可得到的物品,如大自然中的空气和

水。

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有时候也需要付出••定的代价。

(2)身为各个社会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宏观决策者,都随时

需要计算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以符合经济人原则

天堂和地狱

故事案例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

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来都

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

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样:

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

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最

后,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

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

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1.3经济学十大原理(40分钟)

(1)交替关系

•例如: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个人的取舍

社会面临的不同交替关系

・“大炮和黄油”

•效率和平等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

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的特性

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

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2)机会成本:指由于将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它各种用途

的最高收益。

例:生活中的机会成本《小花拔牙》

小花是个爱哭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牙齿,。轮到小花了,后面

还有4个病人。医生说:"这颗牙齿没有办法补了,必须拔掉。拔牙时,小花

尖声哭叫,把那4个病人全都吓跑了。付款时,妈妈取出1。元钱,医生说:

“钱不够,你应该付50元。“妈妈很奇怪,问:“拔一颗牙不是只要10元钱吗?

“医生说:”对,但你必须付拔5颗牙的钱,因为你女儿的大声尖叫赶走了我的

4个病人。

(3)边际决策: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的决策者

就会采取行动

对牛产者来说:边际产品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例:

飞机临飞前空座与低价票;对消费者来说: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

(4)经济人假设例子多不胜数,也是古典经济学支柱性假设之一,它是指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

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这是斯密的看法。

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进步,经济学研究角度、研究需要的不同,

对于人的抽象也各不相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济学

家对人性不同的看法也影响了其对人的假设。例如,著名的“社会人”

模式就是另•种应用于经济学中的假设。它由旧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提

出,想以之来取代“经济人”模式。它的基本内容是:作为一种社会存

在,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之外,人还追求安全、自尊、情感、社会地位(来

自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等等的需要;人所做出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他

个人的社会经验、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口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个人

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人的行为是直接依赖于他生活的环境,

所以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上去理解人,去解释人的

经济行为。

(5)比较优势用来解释贸易存在的必要性。正因为该原理,交换之后双方

的福利都会增加。间接证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行。

(6)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的名言,指市场机制。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

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7)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的名言,指宏观调控。因为市场有时候会失灵也

是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例如:外部性,收入差距(涉及基尼系数的知识,

中国2010年为0.5,国际上0.4为警戒线),公共物品。

(8)生产率差异2010中国GDP为6.0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但是,以单位能源一每千克石油的使用所产生的GDP计,中国

大约是0.7美元,此数字不仅低于美英德法,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

国家,而日本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有言国人应汗颜而非自喜)2004年中国GDP

总量刚刚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费却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

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

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担心中国长期

增长会否导致全球资源不足一“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9)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菲利普斯曲线。通胀高,市场上货币投放多,企

业生产扩大,就业率高;反之,则货币投放少,企业压缩生产,裁员。

也有反例:滞胀。

(10)规模经济汽车、钢铁行业产量大,规模越大越经济;餐饮、服装行业

产品多样化、规模勿过大;因此适度规模非常重要。

1.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自独立成体系(15分钟)

(1)微观:1933年张伯伦“垄断竞争”;1933年罗宾逊“不完全

竞争”;1939年希克斯“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

宏观:1936年凯恩斯名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学习本课程你能得到什么?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经济理论科学,在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学习经济学理论,对于每一个社会

成员和经济工作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学习经济学,为学习其他科目打好基础

第二,学习经济学,有助自己了解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第三,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正确地作出个人决策

第四,学习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政府的政策

学习经济学,能够使你慢慢变明白、变成熟。

课堂小结(3分钟)

本堂课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场景,简述生活中的小例子,引用

著名经济学家的浅近易懂的名言,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经济学原理,引

入正课。

再简要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学习经济学,经济

学十大原理与生活实例。

课后作业(2分钟)

课本P18-19,选择与判断

第二章供求理论1之需求理

章节题目课型课堂讲授

论、供给理论

掌握需求、供给两大理论基本定义、曲线及图像,了解影响需求、供给量的

教学目的因素、需求、供给函数表示,理解需求、供给变动和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

区别,两大定理的例外。

重点需求、供给两大理论基本定义、曲线及图像

难点需求、供给变动和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教学方法、辅

PPT讲授,结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黑板、多媒体

助手段等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备注

考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史习上堂课内容:什么是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经济学的十

大理论

2、讲解课后习题,并对错误部分进一步强调

3、从价格入手引出供求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入本节

课的两大知识点:需求与供给理论。

讲授新课

一、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每一

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者劳务数量。理解需求概念,

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需求不同于需要。后者一般是指购买欲。

第二,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必须具有购买的欲望;

二是具有购买的能力。意愿是需求的前提,支付能力是需求的核心,

两者缺一小可

第三,由于受供给、相关商品价格或消费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需求

量不一定等于实际购买量。

(二)需求表达之一: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其所对应的需求

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皇组a份格〈汇)谓浓建型L)

1700

260。

3SOO

-4400

530。

6200

需求表达之二:是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即表示

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

间关系的曲线。

(三)影响需求的六大因素与需求函数表达式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

第二,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第四,消费者偏好

第五,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第六,其他,例如天气、政府政策

为了简化分析,可以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仅分析商品本身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并以P表示价格,则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f(P)

(四)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及图像: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只是

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

动。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

动所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

总结:需求量的变动是需求曲线是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

2、需求定理及其例外现象:

(1):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索不变,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即

需求曲线形状向右下方倾斜。

(2)值得注意的是,需求定理反映的是一般规律,这一定理也有例外情况。

问:此时,需求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的?

例:炫耀性商品如文物首饰高级定制服装拍卖品吉芬商品如灾

害时候土豆价格上升投机商品如黄金股票毒品

二、供给理论

&玄是指在某二看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

出售的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理解供给概念同样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供给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出售,二是生产者

有供给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第二,厂商的供给中既包括新生产的商品,

也包括以前生产的存货

第二,供给也分为单个供给和市场供给,单个供给是指单个厂商对某种

商品的供给,市场供给是指该商品市场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

第四,供给品不一定等于实际销售量,有时供给量大于实际销售量

(二)供给曲线图像与供给图表,见附表与附图。

(三)影响供给的六大因素与供给函数表达式:

1、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

要有:

第一,厂商的目标,基于厂商对市场的判断和自身的实力;

第二,商品本身的价格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四,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五,生产技术

第六,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第七,其他因素

2、为了简化分析,可以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仅分析商品本

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并以P表示价格,则供给函数可以表示

为:S=f(P)

(四)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及图像、供给定理的例外现象:

1、供给也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

关系。

供给表是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表格,如表2-3所示

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将表2-3

所列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即得到供给曲线,如

图2-5所示

在图2-5中,横轴代表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S为供给曲线,供给曲

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2、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

卜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

加,价格下跌,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

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定理反映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这一定理也有例外

情况。一是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如文物,艺术品;二是劳动力

的供给有其特殊性,当工资开始提高时,劳动力的供给会增加,当工资

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感到对货币的需要并不迫切了,这时工

资再提高,劳动者也不会再供给更多的劳动量,而对休息、娱乐和旅游

更感兴趣。

表2-1空调的需求表

表2-2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表

图2-7供给的变动曲线

U,

10001200140016001X002000()

。/台IJ

图2-1需求曲线,的概念与边际

办,干口nu日11午阳网机件ZX出那⑷,E贝01JH匕双,正贝仪刁俣八及图像,以及相

关计算题的做法。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无差异曲线的特征与图像

重占边际替代率的概念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难点消费者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及图像,以及相关计算题的做法

教学方法、辅黑板、

小组讨论、PPT讲授,结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

助手段等多媒体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各注

考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更习上节课学过的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中的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了解怎样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需求定理,消费

者乘lj余。

2在讲过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之后,本节课继续讲授序数效用论的无

差异曲线分析法。

讲授新课

一、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及其基本概念

1、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尽管效用不能计量并加总求和,

但商品的效用大小还是可以比较的,是能够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的。为此,他

们提出了消费者偏好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偏好是表示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

消费者对不同物品或物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或者说欲望的强烈程度,它代表着

消费者的偏好。

2、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

点的轨迹

假设某消费者面临X与丫两种商品,它们可以有A,B,C,D,E,F六种

不同的消费组合方式,这六种组合方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效用,如表3-4

所示

根据表3-4可以作出图3-3。在图中,横轴X代表X商品的数量,纵轴丫代表

丫商品的数量,I为无差异曲线,该线上任何一点X商品与丫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都是相同的。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把交

第四,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表示的不同商品组合所能产生效用都相同,

而且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第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大。

(二)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消费可能线与消费者均衡(40分钟)

“公言异曲线分析中,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嶙J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另•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如果以4X代表X商

品的增加量,代表Y商品的减少量,MRSXY代表用X商品代替Y商品

的边际替代率,则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注意是放弃的量列在分子上,课本

58页表)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种商品

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我们可以根据表3-4中的资料来计算以X商品代替丫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如表

3-5所示

MRSXY=AY/AX递减的原因是:随着X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Y

商品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X商品,所能代

替的Y商品数量就越来越少,即X商品以同样的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Y商

品数量越来越少。或者说,在

这个公式中,当分母ax不变时,分子△丫在不断减少,从而分数值就逐渐减

少。

4、研究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首先要建立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

又叫家庭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

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Qy芯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

诙不花人丁仪人,也不能小于收入。大于收入是在收入既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

小于收入则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5、图像分析:在图3-5中,连接AB两点的直线就是消费可能线。该线上的任

何一点都是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卜.,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商品与丫商

品的最大数景的组合。图3-5中的消费可能线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既定条件下作出的,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了,则消费可能线就

会变动。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则消费可能线会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收入减少,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

行移动,如图3-6所示。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则消费可能线

也要移动,但并不是平行移动。X商品的价格下跌,丫商品价格不变,如图3-7

所示。丫商品的价格二涨,X商品价格下跌,如图3-8所示。

附图:

表3-4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表3-5商品边际替代率表

MRSxy

122.4

5I

30.6

20.4

I0.2

也,心,7uzr.rrUN乂uni、」ucr【々ii办,心4八日

京因,消费者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及

图3-8丫商品的价格L涨

X商品价格下跌曲线

课堂

章节题目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1・2节课型

讲授

掌握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教学目的

曲线的特征与图像。

重点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的概念;

难点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与图像

教学方法、辅黑板、

PPT讲授,结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

助手段等多媒体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各注

考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概念与图像;消费者均衡公式的

推导;消费者均衡相关计算题的做法与幸福感的边际效用分析。

2本堂课继续讲授生产者的生产函数、短期产量分析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通过提问引入生产者行为理论

1、供给定理说的是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是正比例关系,那么需

求定理说的是什么?

答:需求定理说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是反比关系,反映在

图像上就是个交叉的两条曲线。

2、厂商指的是能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那么消费者是指什么?

答: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和团体

3、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假定前提都是理性经济人,那么什么是理性经济人?

答: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支柱性假设之一,具体指在经济社会中,每个参与

经济的个体都试图以自己的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4、生产者实现利益最大化,有2种形式,分别是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

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实现产量最大。那么消费者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什

么形式?

答:消费者实现自己佗利益最大化,是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商品数量组

合给自己带来的效用最大化。

(二)生产者行为目标

I、企业行为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所追求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当然,经济学家经过进•步分析认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实际是多元化的,不断

变化的。有的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与道义,能够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积极

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的企业则把稳定与增长作为目标,追求的是适度利

润;当然,也有企业在一定时期是以追求亏损最小化为目标的。“普通企业”追

求利润最大化:“公益企业”用利润作慈善;“社会企业”社会利益优先。

“社会企业”举例:远大中央空调的产品理念:

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大气污染、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呼吁治理污染源头,提供实用净化产品。

建筑节能:义务推广建筑隔热,提供节能空调产品

空调和采暖消耗了世界上1/4的能源。如做好建筑隔热,可少用80%的空调。而

我们高兴少卖空调。

2、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只

有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各类物质产品,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转变

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从物质形

态上可以千差万别,但它们可以归类为四种基本形式:劳动、资本、土地、企业

家才能。

3、生产函数

Q=fi/VI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组合与可能生产

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的技术水

平既定为前提的,一旦技术水平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以Q表示总产量,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

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4、生产函数分类

Q=J(L,K)中,根据企业能否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将生产函数分为短期

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之中的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

有生产要素的时期。由于土地N一般是个常量,且企业家才能E难以度量,因

此生产函数一般写为,但是短期中资本K常常被视为常数,所以短期生产

函数就直接写成Q=f(L),短期中能够调整的生产要素是可变投入;无法调整

的生产要素是固定投入。行业不同,短期与长期的标准不同。

二、短期产量分析

1、我们分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L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平均产量是

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1单位该生产

要素所增力n的总产审。

、如果以L代表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代表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量,以

TP代表总产量,以AP代表平均产量,以MP代表边际产量,则这三者之间的

数星关系为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假定在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其中资本的投

入量是固定不变的,劳动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根据上述关系作表4-1

根据表4-1,可以作出图4-1.图中,横轴代表劳匆投入量,纵轴代表产量。

TP为总产量曲线,AP为平均产量曲线,MP为边际产量曲线。三条产量曲线分

别表示随着劳动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各种产量的变动趋势。N为总产量曲线的

拐点,对应于边际产量递增与递减的转折点,也是边际产量最高点。S为总产

量曲线的切点,对应于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的点。R为总产量曲线的最大

点,对应于边际产量为零的点。

附图:

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

产址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课堂讲

章节题目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2-3节课型

掌握短期生产函数中生产的三曲条线,生产的三个阶段,六个关键点与边际

教学目的

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以及相关知识;沉没成本的案例讨论与理解

重点短期生产函数中三曲条线,生产的三个价段,六个关键点;

难点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与图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教学方法、辅黑板、

PPT讲授,结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

助手段等多媒体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备注

考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产者的生产函数、短期产量分析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

2本堂课继续讲授短期生产函数中生产的三曲条线,生产的三个阶段,六个关

键点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以及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短期产量分析

(一)生产三阶段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图4-1划分成三个

区域,表示可变生产要素的三个投入阶段。

第一个阶段(I),是劳动投入量从零增加到B点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II),是劳动投入量从B点到A点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III),是劳动投入量超过A点以后的阶段

综合上述分析,合理的劳动投人水平既不应该在生产的第一阶段,也不应

该在生产的第三阶段,而只应该在生产的第二阶段,即在B点和A点之间。但

劳动投人量应该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上,则要结合厂商的生产目标来具体分析。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对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

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

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卜,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儿种不变的生

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

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产量递增,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

量或收益增加;第二阶段表现为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

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的;第三阶段表现为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总产量减

少。

(三)等产量线

1、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

生产函数为

。二HL、K)

二,,小y.小总产量,LK分别代表劳动、资本的投入量。该生产函数表示

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两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

产的最大产量。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

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

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2、假如,生产者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它们有A、B、C、D四种组

合方式,这四种组合方式都可以达到相同的产量,可作出表4-2

在图4-2中横轴L代表劳动量,纵轴K代表资本量,Q为等产量线,即该

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资本与劳动不同数量的组合,都能生产出相等的产量。

3、等产量线的特征表现在:

第一,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

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

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

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见附图4.以该图为例,在两要素的投入

组合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0由a点顺次运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

投入量等量地由L1增加到L2,再增加到L3和L4,即有

OL2-OLI=OL3-OL2=OU-OL3,而相应的资本投入量的减少量为

OKl-OK2>OK2-OK3>OK3-OK4o这表示: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

量不断增加和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5、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主要是因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起作

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表明要素

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

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

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

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审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

数量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随看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会逐渐递

减的,而资本的边际产量则会逐渐上升的。

这表示: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最不断增加和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

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MRTSDC=lun-AK/AL=dK/dL

6、等产量曲线一般具有四向原点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

律所决定的。因为,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可知,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又由于边际技术替

代率是递减的,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是

凸向原点的。

附图:

图4-1总产设、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4-2等产片曲尊图

课堂小结

本堂课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概念与图像;消费

者均衡公式的推导;消费者均衡相关计算题的做法与幸福感的边际效用分析;

接着讲授生产者的生产函数、短期产量分析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P84-85

章节题目第五章成本理论1-2节课型课堂讲授

掌握成本的八个种类以及相关概念,短期成本的七个种类以及相关概念:成

教学目的

本概念案例详解。

重点成本常见的八个种类以及相关概念;

难点短期成本的七个种类以及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辅

PPT讲授,结合经济生活案例思考教具黑板、多媒体

助手段等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备注

考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的定义与图像,结合图像分

析生产者均衡的两种情况一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产量最大;产量既定的情

况下,成本最小;以及相关计算题的做法。规模经济。

讲授新课

一、成本的概念及其常见的八个种类

1、从最i般的意义上说,成本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我们

知道,当企业把这些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就放弃了这些资源的其他用

途。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

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企业为了这种生产所放弃的东西,称之为机会成

本。这两种成本在企业决策中是十分重要的。

2、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该注意以卜.几个问题:

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

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你选择了一

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

第二,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

好的一种。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

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按经济成本定义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

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它是厂商

的会计账目中作为成本项日列出的费用,包括工人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

原材料等的支付费用。隐性成本是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货币

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4、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考虑到会计成本和机会

成本时,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

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润也就不同。总

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

经济利润。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

成本就是经济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经济成本

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企业从事生产所发生的成本。所谓短期是指厂商

无法改变其固定设备所限定的规模的时期。或者说,厂商无法扩大或缩小其

厂房设备规模的时期。不同行业的短期,时间上的长短是有差异的。例如钢

铁业的短期可能是好几年,而饮食业的短期可能是几个月。在短期内,企业

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能改变部分要素投入量来增加或减少出

产量,所以一家厂商的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所谓长期是指厂商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一切成本项目可以变动的

时期。在长期内,不存在固定成本。

7、增量成本:因某一项管理决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是短期决策

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概念。

增品成本是随着所考虑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而变化的成本,是行动方

案的“纯影响”,(增量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和差额成本等术语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互换)。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一个运营中的企业来说,它在制订决策时,必须

考虑实际情况。现实条件可能有利于某一可选方案,“自制与外购”决策就是

一个通常的例子。假定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将一个外购项H改为自制,并判断

其可能性,那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是否有能力这样做,如果采用自制

的方法,那么制造这个项目的增量成本将包括卜.列几项:劳力和材料的直接

成本,动力和物质及其他实际净增量成本。机器。建筑物和进行监督管理的

行政人员原来就有,如果生产这个项目,也不会因之改变。所以,我们绝不

敢将平均制造成本这个会计师所运用的概念作为决策的基础,而只需考虑净

增量成本。如果可利用的生产能力现在还不存在,那么净增最成本就必须包

括为提供这些必须的生产能力而投资的成本。反之,如果我们计划将现在自

制的某一项H改为购买,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这个项H的平均制造成本。

建筑物和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人员并不因为将此项目改为外购而消失,因此,

在通常情况下,所减少的增量成本要比平均制造成本低得多。

8、沉没成本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非经济学家)

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

一种睿智。他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

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sunkcost)。”接着,他举了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

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

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

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招,这钱你都已经花

了。斯蒂格利茨不愧是大师,他用通俗的话语道出了生活和投资的智慧。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

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

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

类似行为低效,基于亳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

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

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你真的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你

胃口,你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你觉得你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如

果你中途退场,陌生人会发现你的判断失误,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

从给电影找茬中得到些娱乐,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觉得有

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

子就是宣传品牌的促销。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

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执行市场退出策略)。在做

将来投资、销售或广告决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最近大笔

广告投资而便宜。

二、短期成本分析

1、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

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企业有一部分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而另一部分是变动的,

因此,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具体地说,企业

的短期成本有以下7种: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

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

(1)短期总成本(用STC表示)是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

和。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2)固定成本(用SFC或者FC表示)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

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3)可变成本(用SVC或者VC表示)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

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STC=SFC+SVC

(4)短期平均成本(用SAC表示)是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

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用AFC表示)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如果以

Q代表产量,用公式表示为47,,FC

(5)平均可变成本(用AVC=方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

耕觞

听增加的总成本量。如果

:量,则有

-SMCx<y=«)X=iOJ=»

、-A。-

,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

因万//UIHJ・|人/、•1,JruIIx叩KJXX-0“人力*。

答: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包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停

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可变成本包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服务员

工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老板

才在午餐时间关门。

2、在80年代初,许多最大的航空公司有大量亏损。美洲航空公司1992年报

告的亏损为4.75亿美元,三角航空公司亏损5.65亿美元,而美国航空公司亏

损6.01亿美元。但是,尽管有亏损,这些航空公司继续出售机票并运送乘客。

既然航空公司飞机飞行要亏损,为什么航空公司的老板不干脆停止他们的经

营呢?

答:为了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沉没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

无关紧要。航空公司的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沉没成本。如果一个航空公司买

了一架飞机而且不能转卖,那么,飞机的成本就沉没了。飞行的可变成本只

包括燃料的成本和机务人员的工资。只要飞行的总收益大于这些可变成本,

航空公司就应该继续经营。而且,事实上它们也是这样做的。

附图:

表5-1各类短期成本表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平均可变平均成本

产量Q

FCVCSTCS.MC成本AFC成本SAC

01000100X0X

关1100341343410034134

种210063163295031.581.5

3100901902733.33063.3

410011621626252954

510014524529202949

6100180280351673046.7

71002303305014.332.947.2

课堂讲授

81003044(M741253850.5

91004205201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