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西畴县二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互联网+"固然全面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互联网文化消费异军突起,但由此引发的狂热消费,特别是过度娱乐化现象,也同样值得警惕。在传统文化产业中,文化消费一直扮演着“软消费"的角色,其弊端是,不仅大众的消费欲难以释放,而且消费也难与生产环节形成有效的互动。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一情形得以改变,消费者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等诸环节,生产者也可以精准把握到消费者的“痛点",进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双向互赢价值链驱动下,互联网文化消费近年来出现“井喷",消费的潜力开始得到极大释放。特别是在“80后"“90后''群体中,互联网文化消费俨然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随之而来,互联网文化消费也对传统理性、节制的消费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它依托强烈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劝诱人们尽情消费、享受消费,鼓吹“消费的增长就是幸福的增长”,在这里,物欲的满足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时刻在线及刷屏过程中那令人陶醉的快感,越是消费便越让人“欲罢不能”。很多人警觉地发现,使用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本来是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消遣,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时间越切越碎,本来是要消费文化,实际却被文化“消费"。互联网文化消费强调娱乐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性。在一些人看来,互联网应成为人们在饱受现实世界束缚、压抑之外的另一个轻松、自由与愉快的新世界。于是,个性、接地气、时尚、新潮、更酷、有范等开始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形象塑造中的关键元素,表情包、弹幕、微视频、直播等众多新的娱乐形式扑面而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没有太多的阶层、性别、收入、学历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只要有网络和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自己的审美趣味进行消费。值得注意的是,娱乐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消费产业链的组构元素早就成为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的共识性理念。在网络购物、网络社交、网络教育等培养下的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淡化“代际''符号,通过拼贴、挪用主流文本和商业话语中的符号,用戏谑、恶搞等方式塑造娱乐的狂欢盛宴,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而恰恰是看到了新一代消费群体的这一转变,商业资本才瞄准文化市场,将此作为一种吸引消费者的噱头,继续进行“商业收编通过感官沉浸、交互式参与、情感体验等方式,娱乐开始与资本紧密结合,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娱乐狂欢似乎已不可避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众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亟需重构互联网文化消费新生态。(摘编自柴冬冬《重构互联网文化消费新生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得益于消费和生产环节的有效连通,更好地满足了消费需求。B.互联网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已让今天大多数文化消费者丧失理性,沉迷消费。C.互联网文化消费不再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没有“代际”差异,是个性化的审美消费。D.受“80后”“90后”等群体消费习惯的影响,娱乐成为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终极目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互联网文化消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B.在与传统文化消费的对比论证中,文章全面地分析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弊端。C.文章用人们的消费感受来论述当前互联网消费带来的新问题,增强了说服力。D.四、五两段针对互联网文化消费娱乐化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侧重点各不相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激活了传统的文化产业,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应该合理利用,积极促进。B.解决互联网文化消费狂热和过度娱乐化的问题,需要消费者有理性有节制地参与。C.过分的商业化造成了当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各种乱象,因此应限制商业资本进入。D.促进互联网文化消费积极而健康的发展,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责无旁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莱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里吃过饭呢?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B.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C.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D.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分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逊斋记(元)欧阳玄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实之类是也。□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曰:“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①”,即以逊为先。《说命》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慊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而逊以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跬步,而至千里者也。(乙)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孟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 B.则 C.且 D.然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A.甲 B.乙 C.丙 D.丁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初补国学生。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投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不报。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亦不报。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黼大喜。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行省上黼功,请拜江西行省参政。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B.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C.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D.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B.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C.己未,为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D.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B.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C.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D.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2)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蝴在,人远凫鸭乱。登顿②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③,去国同王粲④。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宝应元年(762)自射洪至通泉作。②登顿:登登停停。③孔父:即孔子,父为古代男子的美称。④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王粲离开长安,去往荆州依附刘表,作《七哀诗》云:“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诗人晨起即一務不不而行,山中至午方散的氤氤雾气沾湿了他的衣襟。B.第三、四句写山中气候温和,蚊虫飞集;野鸭见远处游人而四处逃离,这是以动衬静。C.第五、六句写登上山顶,沿途曾经的昏暗顿时消失,呈现在诗人眼底的是陡峭的悬崖。D.结尾“伤时”四句用典抒情,伤时伤世伤己,体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2.诗中“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四句写景文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其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请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宴素及象征意义(不考虑图右下的英文内容)不超过140字。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8、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小吃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承载着你的经历、记忆或情感。请你介绍一种北京小吃,与朋友共同分享。②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观点?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③请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从公然“霸座”、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到疫情最关键时期耍横拒绝配合社区管理人员测体温……有人说“简直没救了”。2020年新年,为了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全民行动,有序有效地跟病毒斗争。更有无数人勇于逆行、担负职责、保护民众,这样超大规模人口的国家,很多人说“我们的人民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A2.B3.C【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正确。B项,张冠李戴、曲解文意,“互联网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互联网文化消费……依托强烈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可知,“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不是互联网的特点而是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特点;第三段“很多人……本来是要消费文化,实际却被文化‘消费’”是说,“很多人”发现自己反被“文化”消费,这并不能说明已让今天“大多数”文化消费者丧失了理性,沉迷消费。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不再受……制约”“没有‘代际’差异”错误,第四段“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没有太多的阶层、性别、收入、学历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的意思是“没有太多制约”,而不是“不再受制约”;第五段写“逐渐淡化‘代际’符号”,而“淡化‘代际’”不等于“没有‘代际’差异。该项错误。D项,曲解文意,“终极目标”错误,依据第四段“互联网文化消费强调娱乐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性”可知,“首要性”不等同于“终极目标”。该项错误。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B项,曲解文意,“文章全面地分析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弊端”错误,文章的对比论证主要在第二段,依据“在传统文化产业中,文化消费……其弊端是……”可知,这里论证的是传统文化消费的弊端,而不是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弊端。而且也不是“全面分析”,是仅就“大众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与生产环节的有效互动”方面做出的分析。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C项,无中生有,“应限制商业资本进入”的推论不成立,第一段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互联网+’固然……但由此引发的狂热消费,特别是过度娱乐化现象,也同样值得警惕”。文章只论述了互联网文化消费要警惕狂热消费和过度娱乐现象,并未提及“商业资本的进入,文中也无对其支撑的相关信息。故选C。【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2、1.C2.(1)景物描写:描写了雨丝、雪花,渲染了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的自然环境。(2)拟人手法:“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3)一语双关:“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3.①典型的环境: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的乍暖还寒、县城街巷的寒冷空荡肮脏,还是县立高中的简陋纷乱,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真实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落后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社会状况。②典型的情节: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争先恐后热闹纷乱地吃午饭的情节,这样平凡的日常,普通而又真实,如在眼前,极富现场感。③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性格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分析错误,文中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故选C。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划线句子在选文的开头,是一段景物描写。先从景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先分析景物特点,时令到了惊蛰,但是却仍在下雪,可见“春寒料峭”,“温暖的春天还没来”。再分析作用。开头段景物描写一般作用是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也点明时令,渲染了寒冷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此处的“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再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艺术特色。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艺术特色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本题,“《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1)环境方面,“1975年13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士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很真实,还原生活本来的面貌。(2)场面描写,“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敲”“叫叫嚷嚷”“跑”“蜂拥而去”,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孙少平出场画面感很强。(3)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擦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孙少平的样貌、穿着、动作刻画的真实而亲切,一个贫寒穷苦,内心自卑脆弱,自尊好面子,面对穷困的坚强刚毅法人农村学生形象跃然纸上。【点睛】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3、1.A2.C3.比喻论证,以树比人,阐明义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形象生动,通俗易懂。4.B5.作者先以“可以终身行之”之言开端,切入话题,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逊”;接着阐述“逊”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谦逊”;最后进一步阐明,君子学道光做到“逊”不够,还必须做到“信”,呼应开头。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语境需要一个句首表原因的虚词。A项,盖,用在句首,作发语词,引出原因;B项,则,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承接、并列、转折等关系;C项,且,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并列、递进关系;D项,然,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转折关系。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分析第1段可知,以司马光为例论证“一言”与“为人”的关系,观点句是:“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意思是: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意思与C项相符合。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考查论证效果。首先指出论证的手法,再分析论证效果。“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意思是,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把“义对于人的价值”比作“躯干对于物的价值”,可见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而生动。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首先理解“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意思是,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根据本段的论述层次,首先正面分析秉持谦逊的态度的意义,再从反面分析舍弃谦逊的态度的问题,故本句的位置应该在乙处。故选B。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对象是“逊”;然后围绕这一话题,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据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参考译文:有一个字,可以终身遵照它去做的吗?孔子的弟子,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近代有践行“一言”的人,司马光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因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因此,虽然只是一个字,也完全够用了啊!司马光对于“实”,从他小时候开始一直到担任宰相,始终践行这一个字。既然这样,那么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难道不是很恰当吗?吴礼逊,是一个很优秀的后生。学问上的事,他十分勤勉。曾经向我请教说:“我对于字,十分向往却未能到达这样的境界,仍然以‘逊’给自己命名,怎么样?”我说:“这个字好啊,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字却可以终身践行它的字吗?”逊,是我们读书人进入圣门学习的第一美德,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在《礼》中,有“入学鼓箧”的仪式,就把逊作为根本。《说命》也说:“谦逊好学。”因为我们对于道,不满足的样子如同什么都不知道,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明白;谦卑的样子如同什么也不能胜任,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胜任。通过对人谦逊来接受道,通过克制自己来遵从他人,这难道不是进入圣门的第一美德吗?夫子说:“君子将义作为根本,又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的话不委婉和顺,表现出的神色不和悦,那么原本严肃的事情就显得更严肃,从而义就不能顺利实现了。委婉的言辞足够用来表达心意,和悦的神色足够用来使人事和顺,这难道不是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吗?如果我们秉持谦逊的态度,学道就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经历世事就能积累点滴,到达更远的境界。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尽管这样,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它,又不可以不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就如同司马光坚守他的“实”而后才能成事一样。孟子说:“孟施舍的养勇,只是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气势,又不如曾子的方法简易可行。”我对此表示认同。4、1.C2.A3.B4.(1)使臣即使地位卑微,《春秋》都把他排列在诸侯之上,这是对君王的尊重,怎么能排在后面呢!(2)盗贼渡江攻陷武昌,威顺王逃跑,大量战船沿江而下,江西的官民非常震惊。【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九江位于下游,但实际上是长江东西的咽喉要地。李黼整治城外的壕沟,修理作战器械,招募壮丁,分头把守要害,并且还向江西行省上陈攻守的策略,请求将部队驻扎在江北,可是没有得到回复。“下流”是下游的意思,作“居”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东西”是“襟喉之地”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于江西行省”是“上攻守之策”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工部……掌管土地”错误,户部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B项,“得到皇上的认可”错误,李黼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渠填淤之患提出建议,都未得到答复。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微,地位卑微;序,排序;奈何,怎么;后,排在后面。(2)陷,攻占;遁,逃跑。【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李黼字子威,是颍州人。工部尚书李守中的儿子,李守中性格急躁,对待几个儿子极严。李黼想方设法敬奉恭顺,以求父亲的心情安宁。李黼初入国子监为国学生。泰定四年(1323)在明经一科中名列第一,被授予翰林修撰。第二年,李黼代表皇上祭祀西岳。省臣对李黼说:“皇上的使者每次都把我排在后面,这次可以更换一下吗?”李黼说:“使臣即使地位卑微,《春秋》都把他排列在诸侯之上,这是对君王的尊重,怎么能排在后面呢!”省臣不敢答对。迁升礼部主事,又拜为监察御史。李黼首次进言:“春祠、夏禴、秋尝、冬烝,这是古今一年中四次大的祭祀。而今太庙只有两次祭祀,这不符合礼仪,应该根据礼经办事。”但没有得到答复。不久中书命李黼巡视河渠,黼视察后进言:“蔡河发源于京西,现今河底沉积淤塞,高出地面,秋天的大雨一到,河水决堤横流成灾,应该按照旧道修整疏浚。”这一建议也未得答复。不久朝廷任命李黼为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1351)夏五月,盗贼在河南起兵,焚烧劫掠数千里,并在长江北岸造船,准备向南进攻。九江位于下游,实际上是长江东西的咽喉要地。李黼整治城外的壕沟,修理作战器械,招募壮丁,分头把守要害,并且还向江西行省上陈攻守的策略,请求将部队驻扎在江北,可是没有得到回复。于是李黼独自杀牛犒劳士兵,用忠义激励士兵,振作士气。十二年正月己未(九日),盗贼渡江,攻陷武昌,威顺王逃跑,大量战船沿江而下,江西的官民非常震惊。贼军乘胜攻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逃走了。此时黄梅县主簿也孙帖木儿愿意出兵攻打贼军,李黼非常高兴。贼军的流动部队已到达境内,李黼急忙传檄各个乡村,命令在险要的地方聚集木头和石块,阻断盗贼的退路。李黼身先士卒,大声呼叫着攻入敌阵,也孙帖木儿也跟着攻入,贼军大败。李黼返回,用几千根长木头,在树梢上装上铁椎,暗藏在沿岸的水中,迎刺贼船。恰好当时西南风刮得很急,贼船扬帆顺流来到,船遇到木桩不能移动,剩下的船只四散逃走。行省上报李黼的战功,请求朝廷任命他为江西行省参政。二月甲申(五日),贼军迫近城下,行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从北门逃跑。李黼领兵登上城墙,布置作战器具,盗贼已经到达,焚烧西门,李黼安设弩箭射击。贼军转攻东门。李黼救援东门,但贼军已经攻入,李黼和他们展开巷战,自知力不能敌,挥着剑叱骂盗贼道:“杀我吧!不要杀老百姓啊!”盗贼从巷子后面进来,把李黼刺落马下,李黼和侄子都骂着贼人而战死。郡中的老百姓听说李黼战死了,哭声震天,大家一起备办棺木,把他安葬在东门外。5、1.C2.①“一川”两句总写沿途所见山川的壮观绮丽的景色。结构上,上承前四句山路上所见,下启后两句山水景色的描写。②“山色”两句,动静结合,通过对远处山色和眼前江光不断变化的描写,勾勒了一幅优美的山川暮色图。③以乐景衬哀情,诗人虽尽览行程中所见山水佳色,心头仍满是忧时之情。【解析】
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五、六句写登上山顶,沿途曾经的昏暗顿时消失”说法有误。诗中“登顿”是登登停停,“曾阴”是指重叠的阴云。“生曾阴”指一路行来,阴云密布。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写景的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翻译相关诗句;然后从写景的角度(动静、虚实、感官、声色、正侧等),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思路结构等角度明确写景的特色、妙处;再结合内容分析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最后结合诗歌背景、整体内容分析效果或作用,比如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总体概括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结合语境看,是前面一路行来所见之景与后面所绘山水景色的衔接,从“绮丽、壮观”等词可以感受诗人观览山水的愉悦。“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诗人先写静后写动,动静结合,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但是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分析诗歌结尾部分,“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所以诗人虽眼见壮美山水,可内心却满是忧愁。作者以乐景衬哀情,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6、构图要素: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将和平发展的理念传往世界各地。寓意:①会徽采用“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形似主办地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②彩带呈“7”字型,绘有七星联珠,“五角星”常作军徽标识,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识图片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七颗五角星”“图形构成7字”“彩带的造型”都是构图的要素,考生要注意结合构图要素进行挖掘寓意,例如“图形构成7字”代表的是第七届,五角星是中国军人和军队的象征。7、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8、(1)驴打滚是北京传统小吃,香甜的面裹着豆馅儿,在豆面里一滚,还真与名字契合。相传慈禧太后吃了之后大家赞善并问其名称,上菜的太监送来途中见一驴在地上打滚,尘土飞扬,便脱口而出“驴打滚”。这驴打滚香甜软糯,令人回味,小时候家长说吃驴打滚不能生气,否则会黏在胃里,可吃过如此美味之后谁会生气?朋友,当你来北京时,咱们一起去品尝正宗的驴打滚吧!(2)我觉着王蒙说的没错。《红楼梦》这样的千古奇书,不用心,不沉下去,还真读不下去。读红楼,和读什么史海钩沉,玄幻修真,那不可同日而语好吗?而且,相信喜爱红楼的人,也无意和这些作品去比对。私以为,四大名著里面,红楼在文学造诣,中华文化传承上,意义要大于其他三部巨著。红楼中的一颦一笑,一枯一荣,不正是千百年中华文化浸淫的中国人,包括现世的你我的写照么?懂的人自然懂,但是,若不喜欢,若自己读不下去,可不可以心存敬畏?而不是去讽刺别人,甚至去质疑红楼不知所云?就连尔等这样的质疑,作者在写就的时候居然都预见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自己不想读,但请不要亵渎。(3)家是一盏橘色的灯光,不管多晚,总会为你点亮;家是八仙桌上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不管多远,总会吸引着在外奔波的游子寻回家的方向;家亦是一封又一封跨越大洋大洲的信件,总在向远方的人儿诉说着不尽的思念。不论距离,有多麽遥远,不变的是那么浓浓的思念和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家是一根线,将血脉相连,将距离跨越,将隔阂磨灭,引领着一代代国人,走向明天。【解析】
(1)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结构完整。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包括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2)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此题要求针对王蒙的观点谈论自己的看法,解答时,能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论同意与否,都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家是身体的修复仓,可以消却疲惫放松紧绷的神经;家是心灵的疗养室,可以倾倒所有的委屈和不安收获新的勇气与鼓励;家是精神的图书馆,可以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找到人生的哲学……家是寒冷时的火堆,是黑暗中的暖灯,是迷失时的灯塔。家在困境中给我们以援手,在失落时给我们以亲吻,在骄傲时给我们以警钟!本题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家是大家熟悉的场所,写最熟悉的但是一定有所取舍,注意感情真挚、富有文采。【点睛】(1)对“微写作”大致有如下要求:1.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饶有新意;2.语言准确凝练,简明合理,论说有理,自然得体;3.针对具体情境,写作紧扣要求,符合题意;4.鼓励写作风格有多样性、创造性与个性,叙述、议论、抒情皆可,文体不限,诗歌亦可。(2)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9、例文:国民素质熠熠生辉千年古韵悠久厚重,万里江山风景如画。从尧舜时代到秦国大一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奔向小康……中华儿女用历史证明了这一东方文明正以顽强的生命力实现着新时代的绽放!作为这朵文明花朵上的绿叶,国民的素质也正悄然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除了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中国式过马路”、“中国人用餐乱象”、“国民旅游素质也成为外媒报道的对象。无论是古埃及建筑上的汉字,还是国际航班上争吵时的汉语;无论是帕劳岛国水中的“中华牌”香烟,还是互殴的国家球员……有人大声疾呼:“简直没救了”。当然,也不能只片面地大肆批判国人素质问题。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时刻关注起自己的言行。从满地的垃圾到随手捡起一片纸;从老人跌倒后的漠不关心到如今的众人相助;从建国初期的艰难发展到无数华人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国人正在努力。冬末春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看到的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各省区市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时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打造了一张严防死守的天罗地网,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局面。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令世人动容。我们能看到的是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严峻疫情让很多地方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这种状态下需要有非常举措、超常规做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奇迹般建成并开始集中收治,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具有战地色彩的十余家方舱医院迅速开设,实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新创举。一声号令,迅速集结,毫无怨言、毫不犹豫,这种作风、姿态和速度让世人惊叹。我们看到的是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中央确定“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战略策略,堵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链至关重要。为顾全大局,一座千万级别人口的武汉被“封城”,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这一需要巨大政治勇气的决断,展现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局部的奉献是为了全局的安稳,这是一种代价,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