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临时充任。(《苏武传》)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荆轲刺秦王》)B.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廉颇蔺相如列传》)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面对。(《鸿门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苏武传》)D.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大声疾呼①“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一句②“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白居易谪居浔阳,醉听琵琶,发出③“_____,_____”(《琵琶行》)的感慨,同病相怜,自有一见如故的惊喜。(2)由于新冠疫情,高三学生不能按期返校,没有老师指导和同学陪伴的复习,无心坚持。你会用《劝学》中的④“______,______”来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迎战高考。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尽管在线“云展览”,人们无法体会线下展览的真实感,()。比如,在敦煌研究院VR线上展厅,观众就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莫高窟第217窟、285窟和322窟三大经典____________洞窟。在故宫线上展览的“故宫名画记”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以看清山间的房屋,赵信的《听琴图》人物神态____________,韩滉的《五牛图》甚至可以看清牛眼睛上的毛。随着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打开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并且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疫情____________后,各种以抗疫为主的美术、书法、音乐作品以及诗歌、快板、短视频等呈现井喷之势,几乎人人都可以从事文艺创作并“发表”自己的作品,由此带来空前的艺术民主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全都恰当的是A.观赏典型性惟妙惟肖爆发B.欣赏典型性尽收眼底暴发C.欣赏代表性惟妙惟肖爆发D.观赏代表性尽收眼底暴发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能看到更多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并且可以对展品的细节静心细品B.但可以对展品的细节静心细品,并且能看到更多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C.但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在线上看到了,并且可以对展品细节静心细品D.但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在线上看到了,并且可以静心细品展品的细节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B.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并且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C.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D.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通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并且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细心的市民发现,从国庆节起,在铜陵市诸多景区、广场竖起来一个个小型的“藏书盒”,这个命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向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据了解,“铜都书巢”作为一个迷你的“阅读空间”,是铜陵继城市阅读点、总分馆建设、“图书馆+”、“阅享宝贝”阅读成长计划、“月读公社”等阅读服务品牌______后为打造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的又一个创新举措,旨在______延伸和丰富市民的阅读途径,让市民群众更便捷的享受阅读。全市首批共投放30个“铜都书巢”,外观设计采用中式简约风格,每个“书巢”能容纳30至100余本书。尤为______的是,通过“放下一本,拿走一本”的“图书漂流”模式,实现了读者之间的______,让“藏书盒”实现了“常换常新”。读者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打开“书巢”的智能门锁,(),后台管理者则可以清晰地看见操作人的信息。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建设进一步值得一提交互 B.建立进一步不容小觑互动C.建立再一次不容小觑交互 D.建设再一次值得一提互动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拿走一本心仪的书,放下一本自己的书B.一本心仪的书被拿走,一本自己的书被放下C.放下一本自己的书,拿走一本心仪的书D.一本自己的书被放下,一本心仪的书被拿走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命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给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B.这个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给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C.这个命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替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D.这个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向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①谢玄晖:即谢眺,南齐著名诗人,才华很高,后被诬陷,下狱致死。“澄江净如练”是他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登楼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凉风发”与颔联形成照应。B.诗人独上西城,举目四望,整个吴越的原野全都被月光笼罩,境界阔大。C.颔联上写仰观之景,城墙上白云摇曳;下句俯视秋月下露珠晶莹欲滴。D.尾联诗人想起诗风“精工明丽、清新自然”的谢眺,暗含以谢眺自比之意。2.请简要分析本诗颈联的作用。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___。(《论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废墟的辉煌刘上洋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1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1.1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1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了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了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2.第②段列举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城堡和艾曼纽二世骑像纪念碑等众多罗马著名建筑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画线句中“兽性”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阿房宫,两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5.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首段设疑,末端释疑,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罗马废墟”的价值。B.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C.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D.没有故都风采和异域风情,本文匠心独运,从破旧的废墟着笔表现独特的罗马。E.罗马人纳新不吐故,这份直面废墟的勇气与胆识,体现出对历史和废墟的尊重。7.最近,“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这一话题争议又起,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中国实现由富到强的巨大转变,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基础。中国的富强得益于文化的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不仅是古人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历史总结,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早在春秋之际,我国古人就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强调的“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宝贵思想。据《论语》记载,子路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富而无骄”如何?孔子回答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要是能做到“富而好礼”就更好。这与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冉有之问“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诉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辅相成。国家在富庶之后该怎么办,古人以其独特的经验智慧给出了“教之”的方案。所谓教之,即以礼教之或教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范和要求上至治国理政、平定天下,下至日新其德、修身齐家,从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风气。在古人看来,“富而无骄”虽然可堪称道,但仍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亦可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富而好礼”则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更能彰显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良好风气的塑造和维系大有裨益。“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就好比盲人失去搀扶,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必然不知所措、事与愿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的外交原则和行为,无不折射着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的风度和涵养。除了“礼”,作为国之四维,“义”也是古人治国理政所主张和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而有义”就是从伦理角度对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提出的道德引领和规范,“强”既不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过于追求隐忍、包容,也不是“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之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指的是把义作为立身之本,依礼而行事。立身之本亦可化为治国之道。能做到“强而有义”的君子之强的国家,必然不会忘记和改变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会恪守德义的初心,坚定不移地按照道义的要求循礼而动,通过践行道义而最终实现其理想追求。这也就是“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的道理所在。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一贯坚守“强而有义”信念的真实流露。(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6日第2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B.我国在春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怎么办的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C.教之以礼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D.“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论述了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B.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话旨在论述国家富起来之后“礼”的重要性。C.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D.末段否定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两个极端为的是凸显对君子之强的推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传统文化必将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础。B.“富而无骄”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就会为富不仁,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C.与“富而好礼”一样,“强而有义”同样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道义担当。D.循礼而动,依义而行,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会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文化贡献。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窦宪,字伯度。父勋被诛,宪少孤。建初二年,女弟立为皇后,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莫不畏惮。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向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宪大震惧。后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内外协附,莫生疑异。宪性果急。初,永平时,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宪遂令客斩纡子,以首祭勋冢。后遣客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和帝水元元年九月,诏使中郎将持节即五原拜宪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赐策许焉。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振旅还京师。于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郡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兄弟四家竞修第宅,穷极工匠。宪以北虏微弱,遂欲灭之。明年,遣耿夔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共图为杀害帝。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到国,迫令自杀。论曰: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称者,章末衅以降其实也。(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B.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C.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D.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诰命,皇帝赐予爵位或授予官职的诏令,有时也指受有封号的贵妇。B.羌胡,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如称匈奴为“胡”。C.三公,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称,为最高辅政大臣,后有多种说法。D.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指古代将军的府署,也用以泛称幕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宪北征匈奴,功绩高不可没。窦宪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奠定了中国北疆新格局,功绩显赫。B.窦宪仗势横行,不再被肃宗重用。窦宪仗势欺人,竟至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肃宗闻知,最终虽未治罪,但不再授予重权。C.窦宪居功自傲,终被逼自杀。窦宪平定匈奴,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肃宗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以除之,最终窦宪被逼而自杀。D.窦宪目无法纪,残忍报复父仇。谒者韩纡当年曾审判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令人将其子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莫不畏惮。(2)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求自试表曹植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今臣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三方未克为念!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节选自《曹植集校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命之臣也毕命:竭力效命B.九州晏如晏:安宁、安定C.窃自惟度度:忖度D.道家之明忌也忌:嫉妒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士之生世且为之奈何B.出则事君金就砺则利C.事君贵于兴国不求闻达于诸侯D.皆以功勤济国臣以险衅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B.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C.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D.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尸禄,指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B.玄冕,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这里专指天子、圣上。C.填沟壑,古代对死的委婉的说法。人死而尸首填塞山沟,故称填沟壑。D.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创始人是庄子。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曹植认为,成功的君王会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尽心忠君的臣子会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B.文章以古代接受爵禄的多是一些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利惠人民的人为例,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C.曹植身处外地,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因为东吴、蜀汉两国还没被攻克,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D.曹植以尘雾、萤火、蜡烛来自喻,期待能发挥自身的能量,虽遭讥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实质的任用。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2)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3)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后赵,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日:“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节选自《魏书·崔逞传》)[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B.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D.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B.曹,古代官吏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唐代各州有兵曹、法曹、户曹等。C.省,本指王宫禁署,后为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D.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B.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C.崔逞侍奉太祖,所为屡不称旨。攻打中山时,他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后来太祖命他和张衮回击郗恢的不当措辞,二人的回复不合旨意。D.崔逞后被赐死,影响士人来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0年1月22日,网传“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庆香为躲避疫情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武汉市卫健委称,网传消息为不实谣言,请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事实上,刘庆香并没有女儿,自去年12月底以来,一直坚守在武汉市疫情防控一线,平均每天休息不足四个小时。3月3日,武汉市委组织部拟提拔刘庆香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2020年4月5日,作为武汉首对接种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夫妇,张晶和赵威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对这次参加新冠疫苗志愿者,丈夫笑着说:“难道你真不怕?万一我们俩都没……那就只剩小朋友一人了!”张晶回复:“不怕,我相信祖国,相信陈薇院士的科研团队。”在信与不信之间,既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也有人性与灵魂的拷问。请综合上述材料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不少于800字,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1、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C项,“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意思是“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吗”,“当”,与……,比得上。故选C。2、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或((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摧”“事”“樊笼”“锲”“镂”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3、1.D2.A3.C【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根据语境,强调的是在线观看,应选“观赏”。典型,性指具有特殊性的个案;代表性,则是指事件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典型性”不合语境,且与“经典”搭配不妥。故选“代表性”。惟妙惟肖,形容艺术技巧好,措写模仿得非常逼真;尽收眼底,指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此处形容洞窟壁画,“惟妙惟肖”不合语境,故选“尽收眼底”。爆发与暴发,均有突然发作的意思;“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狂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此处指疫情的发生,强调其突然性,故选“暴发”。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前文主语是“人们”,根据保持主语一致的原则,下句应该以“人们”为主语,CD另换主语,排除CD;“对展品的细节静心细品”与“能看到更多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应该先说“看到”再说“静心细品”,排除B。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A项,主语残缺,去掉“随着”;B项,语序不当,“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是结果,应放在后面;D项,搭配不当,“开通”与“空间”不能搭配。故选C。4、1.A2.C3.B【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组词语,“建立”是开始成立或开始产生形成,“建设”是创立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语境是创建阅读服务品牌,故选“建设”。第二组词语,“进一步”表示事情的进行在程度上比以前提高,“再一次”指另一次,又一次,语境中强调的是前后程度,故选“进一步”。第三组词语,“值得一提”指很值得提一提说一说,“不容小觑”指不容小看,语境是“图书漂流”模式值得一提,故选“值得一提”。第四组词语,“交互”是互相,彼此,而“互动”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语境中读者间没互动,故选“交互”。故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根据上文“读者打开手机”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语是“读者”,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和上句保持一致,写读者的举动,BD两项句子的主语是“书”,故排除BD两项,接着根据逻辑判断AC两项,应该是先放下再拿走,且与前文“放下一本,拿走一本”呼应,排除A项。故选C。3.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介词使用不当和句式杂糅,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原句两处语病,一是介词使用不当,应是“给……带来”,应把“向”改为“给”,排除CD;二是句式杂糅,“这个命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应改为“把图书漂流型阅读设施命名为‘铜都书果’”,或改为“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排除A。故选B。【点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5、1.C2.①在内容上,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而不愿归去,慨叹知音难觅;②在情感上,诗人感喟世道混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③在结构上,为下文诗人表达对谢眺的怀念做铺垫。【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颔联上写仰观之景,城墙上白云摇曳”错误,上句也是从俯视的角度展开的。“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非常逼真传神。故选C。2.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词中的特定句子时,要仔细分析句子中所用字词,对诗歌的内容、情感、结构等作用进行分析概括。翻译: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写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头两句诗写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三、四两句写景,色调以清澈静凉为主;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此情境下,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怅然徘徊,不肯回去;末两句诗说只有南齐诗人谢朓的诗句能道出眼前之景。“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最后一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将要写的内容。【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6、道之以政有耻且格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耻”“染”“幽愁”“载”“材”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7、2.表现作者想象中的罗马的美丽和繁华,反衬真实罗马的陈旧。3.斗兽场上野兽的嗜血凶残统治者和权贵们的野蛮残忍4.本文以处处布满废墟的罗马与早已湮没的阿房宫作对比,表达了对着力保护历史建筑废墟的罗马人敬佩,对中国缺乏古建筑废墟保护意识的遗憾。《阿房宫赋》旨在借古讽今:嘲讽秦王朝的残暴与贪婪;警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后尘。5.运用排比,突出罗马城“废墟的世界”的特征,表达对罗马人原封不动保存废墟的惊叹与钦佩。2.BC7.(1)我不支持重建。(2)理由是:①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圆明园本是皇家园林,其美丽与魅力自不必说。看到废墟,可以想象当初的繁盛。②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美丽的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破坏,掠夺,最终成为了废墟,保留废墟,更能让国人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进而产生奋进的力量。③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毁掉废墟,对圆明园来说,废墟意义重大,远胜于重建。【解析】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题干说作者的“用意”,其实就是在问作用。第二段“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从内容上看,这段内容可以由此概括为:写出了作者想象中罗马的美丽和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然而”表示转折,写这段内容,是为了和后文内容对比反衬。后文内容写出了真实罗马的陈旧。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原文第三段:“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这里有人与兽的搏斗,一般情况下,人很难与猛兽相搏,这里鲜血流尽了了,当指人的鲜血流尽了,后文说兽性满足了,当首先是野兽得到了满足,这是表层义。“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可见,兽性还指统治者和权贵们野蛮残忍。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从作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须从作品本身出发,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尤其是文章主题方面。本题要求对本文和《阿房宫赋》创作意图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首先说,《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作者杜牧在文章最后揭示其创作意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见,其创作意图指向秦亡的教训和后世的鉴戒。而本文提到阿房宫是在第三段:“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文中“庆幸”的是罗马队古建筑废墟的保存,与之相反的是阿房宫之类的建筑荡然无存。创作目的便在于此。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1)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方法(3)(4)(1)即可做出答案。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扩展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丰富答案,提示或加深理解。第五段的划线句紧承“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后文又说“尤其让人惊讶的”,可见,作者对“废墟的世界”的惊叹和赞美,划线句构成排比,强调废墟触目可见,罗马成为一个“废墟的世界”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归纳错误。先扬后抑,先表扬,再控制、压抑,批评。第二自然段先写景色的美以及听说和想象中的美好繁华的罗马,“然而”一转写到眼前所见罗马“一切都是旧的”。这一段确实有“先扬后抑”的手法,但是“扬”和“抑”的内容表述错误。应该是想象和印象中的罗马(人文景观)和真实所见的罗马之间形成对比衬托关系,即“先扬后抑”,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罗马之间并非先扬后抑的对比关系。C项,“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表述错误,文中“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作者用大量笔墨在写“保存至今而庆幸”,可见其目的不仅仅是诅咒。故选BC。7.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属于向外延伸。可以同意重建,也可以不同意。态度一定要明确,理由一定要充分。根据本文内容,选择不支持重建更好回答。文中部分内容可以作文自己借鉴的理由。如:第四段结尾、第五段结尾、第七段的中间部分“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如果支持重建,也要从文明、历史等角度作答,自圆其说即可。答题的时候还要注意问题是“圆明园要不要重建”,应该体现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点睛】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无中生有: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2、混淆范围

:命题者经常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部门部分,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扩大了表达的范围,或扭曲了意义内涵。3、夸大其词

: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4、正反混淆1、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6、以偏概全

: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0题A项也属于这一类型。7、张冠李戴

: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8、由或然推出必然

:这种错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而推断中常常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因而造成了错误。9、由未然推出已然

:也就是原文中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在选项中当成了现实性来表述;原文中的预测,在选择项中却当成了事实。8、1.C2.C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A项,“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错。文章开头一段是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而不是“历代都彰显出……”。B项,“明确提出”错。文本说“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并非“明确提出”。D项,“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错。文中说的所坚守的信念是“强而有义”,而非““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C项,“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错。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旨在从反面阐明国家富起来之后要按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B项,“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错。“富而无骄”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但“在古人看来”仍“可堪称道”,孔子等古人并未完全否定,体现为一种辩证的批判态度;当然作者主要是抨击。故选B。【点睛】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9、1.B2.B3.C4.(1)兄弟二人被君王亲近信任,一同在宫中侍奉君王,赏赐颇多,恩宠尊贵日隆,没有人不畏惧忌惮。(2)窦宪威望权势震慑朝廷,公卿们迎合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职位位居三公之上,太傅之下。【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强汉之众”指强大的汉朝军队,为名词短语,不可断开,由此可排除选项AC;“传”与后面的“其”构成动宾结构,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此处不可断开,“岂”表示难道,放于句首,前面需要断开,所以可排除选项D。句子翻译:卫青、霍去病依仗强大的汉朝军队,连年和匈奴作战,国家耗损过半,却并没有战胜狡猾的敌军,后世人犹且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终生俱付于此的缘故吗!窦宪带领羌胡军队以及边境地区聚集来的兵力,一举攻破了北方匈奴的宫廷。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南部”错误,应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需要考生结合语境进行辨析。C项,“肃宗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以除之”错误,根据文章“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共图为杀害帝。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此处应该是“和帝”,而非“肃宗”;且皇帝与中常侍郑众定计欲除掉的,并非窦宪,而是郭举等。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亲幸”,被动,指被亲近信任;“宫省”,皇宫、宫禁;“畏惮”,畏惧、忌惮。(2)中,“震”,震慑、震动;“希”,动词,揣摩、迎合;“次”,排列。【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窦宪,字伯度。他的父亲窦勋被杀,窦宪自小便成了孤儿。建初二年,他的妹妹被册立为皇后,任命窦宪为郎官,后又升迁为侍中、虎贵中郎将;弟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二人都受到了皇帝的亲幸,一起在宫中侍奉,赏赐无数,荣宠日盛,自王侯、公主到阴、马各个皇后家族,没有不畏惧忌惮的。窦宪仗着宫中的权势,便以低贱的价格强行夺取了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畏惧逼迫,不敢计较。后来肃宗的车驾经过园子,用手指着园子问窦宪,窦宪语塞无法应对。后来事情被察觉,皇帝大怒,召见窦宪并责备他。此后虽然没有判定窦宪的罪过,但也不再对他委以重任了。和帝即位,太后掌管政权,任命窦宪为侍中,掌管宫内机密要事,宣布诏令。内外协调依附,没有产生嫌隙。窦宪性情比较暴躁。起初,永平年间,谒者韩纡曾经审理他父亲窦勋的案件,于是窦宪便派遣刺客杀了韩纡的儿子,以其儿子的头颅来祭祀窦勋的坟。后派遣刺客在屯兵宿卫的地方杀了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真相被发觉,太后震怒,将窦宪幽禁在内宫。窦宪担心被杀,便自行请求带兵攻打匈奴以此救赎自己的罪过。当时恰好南单于请求出兵北伐匈奴,于是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金官印紫绶带,属官则依据司空的编制,任命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征召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等十二郡的骑士,以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破北单于的军队,敌军阵营崩溃,北单于逃走,追击敌军各个营部。窦宪、耿秉便登上燕然山,和边塞相距三千多里,在石头上刻下此次的功劳,记录下汉室的威德,并命令班固为此作了铭文。和帝水元元年九月,皇帝下诏让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往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执意推辞,朝廷又赏赐策书加以赞许。旧时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下,设置属官时要依照太尉的编制。窦宪权震朝廷,公卿们也都看着在上者的意思曲意迎合,上奏窦宪的职位应该在太傅之下,三公之上。窦宪休整军队返回京师。于是大开仓府,慰劳赏赐将士,他所带领的各个郡守的子弟,全部得到了太子舍人的职位。兄弟四家竞相休整府邸,穷极工匠。窦宪因为北匈奴的势力薄弱,便想要将它消灭。第二年,派遣耿夔等人带兵在金微山攻打北匈奴,并大破北匈奴军,俘虏敌军众多。窦宪平定匈奴之后,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类的人,都被安置在幕府,主要掌管文章之类的工作。刺史、守令大多出于他的门下。由此朝臣震慑,望风秉承他的旨意。窦宪依仗着自己功劳巨大,骄横放纵得越来越厉害。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图谋弑杀皇帝。皇帝私下里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便和亲近的中常侍郑众商议诛杀他们的策略。后又派遣谒者仆射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改为冠军侯。皇帝又因为太后的原因,不想以谋逆的罪名诛杀窦宪,于是便挑选一些严厉出色的国相监督他们。窦宪回到封地,被逼迫自杀。论说:卫青、霍去病依仗强大的汉朝军队,连年和匈奴作战,国家耗损过半,却并没有战胜狡猾的敌军,后世人犹且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终生俱付于此的缘故吗!窦宪带领羌胡军队以及边境地区聚集来的兵力,一举攻破了北方匈奴的宫廷。列举他的功绩,要比前代多得多,而后世人却没有称颂的,大多是因为放大了他之后的过失而抹去了他之前的功劳。10、1.D2.B3.D4.D5.C6.(1)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2)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3)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就是臣的大幸了。【解析】1.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D项,“忌:嫉妒”错误。在这里,“忌”是“忌讳”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第一个“指”是助词,谓间取独,可不译;第二个“之”是代词,这件事。B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就。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中。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连词,因为。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忠臣”是一个词语,不能被分开,排除A、B两项;“寝不安席”“食不遑味”是相同的句式结构,中间应该断开,所以排除C项。译文:所以忧心国家忘记小家,牺牲生命共度国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这两个国家还没有被攻克!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内容,如本题要求筛选“体现岑参的才能”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作答。D项,“创始人是庄子”错误,道家创始人是老子。故选D。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项,“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理解错误。依据“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可知,文章只说这两国没有臣服,并未说“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故选C。6.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1)“故”,所以;“畜”,养。(2)“治第”,建府第;“辞”推辞;“辞曰”,省略主语“霍去病”;“家”,安家;“无以”,没有用来……的理由,不可以。(3)“以”,因为;“废”,不采纳,不听取;“伏惟”,恳请;“少”,稍微。【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译文:臣曹植说:我听说士生于世上,在内就侍奉父亲,在外就侍奉君王;侍奉父亲崇尚的是使双亲荣贵,侍奉君王最重要的在于使国家兴旺。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作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作尸禄,《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如今我位居东边的藩国,爵位处于上等,身上穿着轻软暖和的衣服,吃惯了各种美味,看尽了奢华靡靡之物,耳朵听倦了丝竹之声,是高爵位、厚俸禄造成的。回想古代受爵禄的人跟我的情况不同,他们都是凭借功勋突出有益于国家,辅佐君主利惠人民。现在臣没有品德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像样终年,对朝廷没有带来益处,将蒙受诗人“彼己的讥讽。所以对上愧对君主,对下愧对(我的)印绶。现在天下统一,九州和平。想到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有不愿臣服的吴国,使得边境百姓不能脱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臣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天下太和的境地。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忘记小家,牺牲生命共度国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这两个国家还没有被攻克!臣私下里感慨文帝过早驾崩,威王离开人世,臣难道是什么很特别的人,年寿可以长久吗?臣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里,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如今臣志在为国家效犬马一样微薄的功劳,暗自忖度,却始终没有伯乐的推荐,因此心情抑郁而暗自痛心。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又怎么能没有慷慨赴国难的臣子呢!自我炫耀才能、自己给自己做媒,是士子和女子丑陋的行为;求合于时俗来取进,是道家明确忌讳的。然而臣之所以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思陈述给陛下听实在是因为臣与国君是一体分形的骨肉之亲,气血相连,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雾一样微渺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和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因此斗胆冒着丑行来奉献臣的忠义,知道一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就是臣的大幸了!11、1.C2.D3.B4.(1)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2)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画线句“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翻译为: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才。又遭逢战乱,幼年丧父、生活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了上计掾,选补为著作郎,撰写《燕记》。此句中,“遭”动词,宾语为“乱”(战乱),句意完整,故“乱”后停顿,排除BD两项;“躬耕”动词,“于夜”是其状语,意思为“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语意完整,其后应停顿,排除A项,所以正确断句为: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阙,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错误,“阙”并非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也可指墓阙,即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等。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错误,根据原文“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可知“厚礼相待,对他委以重任”的是太祖,而不是张衮。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译为: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注意得分点:虽,虽然;衔,怀恨;侮慢,轻慢自大;既,既然;乃,于是、就;以,介词,用;当,充当;租,田赋。(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译为: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注意得分点:其,代词,他的;以,来;答,回击;乃,竟然;何,疑问代词,哪里;若,比得上。【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崔逞,字叔祖,清河人,是曹魏时中尉崔琰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崔谅,任晋朝中书令祖父崔遇,曾在后赵政权做官,任特进。父亲崔瑜,任黄门郎。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才。又遭逢战乱,幼年丧父、生活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了上计掾,选补为著作郎,撰写《燕记》。司马昌明任他为清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