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宫天坛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拙政园皖派建筑苏派建筑——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阅读本文,要注意文章如何用简明而又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重点把握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义;思考为何说不同的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读完后再想想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是否有了某些新的发现。学习这篇文章要体会科技论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还要想一想作者的语文素养对他的研究与思考有什么帮助。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除了建筑,陶瓷、漆器等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一些这方面的论著,如南宋蒋祈的《陶记》、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shan》、当代学者王世襄的《中国古代漆器》等。学习提示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广东新会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认识作者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梁启超林徽因林洙梁思成夫妻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梁从诫、梁再冰夫妻(师生)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第一任第二任父子人物关系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和艺术》《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清式营造则例》《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国建筑的特征》等等。建筑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墓、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等。代表作品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文体知识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1~2段:中国建筑体系及影响3~13段: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14~17段: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和词汇)18~20段: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文本探究1、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1)地域分布(空间):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广(2)历史跨度(时间):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久2、阅读4-5段思考: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有哪些?(1)个别的建筑物屋顶房屋台基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2)群体建筑构成

在平面布置上,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3、阅读6-9段思考: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3)结构方法: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架梁。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而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4)斗拱“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可以承托上面其他结构,同时具有装饰作用,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特征之一。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5)举折、举架4、阅读10-13段思考:中国建筑的装饰特点有哪些?(6)屋顶瓦面弯曲,四角翘起,壮丽的、巨大的装饰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鸟斯革,如翚斯飞。(7)颜色用朱红作为大建筑屋身的主要颜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在使用颜色上,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部件的装饰作用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如:梁头、额枋出头、昂;大到屋脊、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经过加工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垂脊吻瓦当门环霸王拳三福云(9)材料的装饰作用有色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有色琉璃瓦木刻彩漆浮雕5、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1.个别建筑构成2.群体建筑构成6.屋顶7.颜色——朱红8.部件的装饰作用9.材料的装饰作用3.结构方法4.斗拱5.举折,举架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整体(主)局部(次)6、作者在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举例子: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引资料: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打比方:墙壁比作“帷幕”;摹状貌:拱:弓形短木,斗:斗形方木块,举折、举架;作比较:在其他体系建筑中......但在中国......下定义:斗拱: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诠释: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7、在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问题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先明确“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这些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中国建筑的文法8、文中,作者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建筑的特点,请从比喻的角度完成下表,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大文章”“小品”。语言和文学(喻体)建筑学(本体)作用及意义词汇文法文章大文章小品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建筑的惯例、法式建筑或建筑群宫殿、庙宇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阐述建筑的“文章”构成原理,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中国建筑的独特个性。9、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语言和文学建筑学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和性质一致,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因为相通,所以可译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热河普陀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10、联系课文第20段并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