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结料应用技术标准_第1页
土壤胶结料应用技术标准_第2页
土壤胶结料应用技术标准_第3页
土壤胶结料应用技术标准_第4页
土壤胶结料应用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XX/XXXXX—XXXX 1总则1.0.1为推广土壤胶结料技术,规范土壤胶结料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在建筑、市政、交通等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土壤胶结料的性能检验以及其在桩式复合地基、就地整体固化、预拌流态土回填、固化土结构层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土壤胶结料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应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原则,综合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特点、施工技术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1.0.4土壤胶结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J/T526软土固化剂JGJ/T233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CJJ/T286土壤固化剂应用技术标准CJ/T486土壤固化外加剂DB32/T2283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规程DB33/T2383公路工程强力搅拌就地固化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T/BGEA001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TCECS737道路固化土应用技术规程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土壤胶结料soilbindingmaterial含有土壤表面改性剂、胶凝剂和活性激发剂共同组成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分为早强型和普通型。3.1.2固化土solidifiedsoil胶结料与土充分拌合并经成型养护后形成满足工程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硬化土体。3.1.3桩式复合地基pilecompositefoundation采用搅拌桩或高压旋喷等工艺,将土壤胶结料与软弱土质在原位置上进行混合,通过胶结作用形成桩柱状改良体,进而形成复合地基的的一种方法。3.1.4就地整体固化in-situsolidification采用就地固化设备利用土壤胶结料对软弱土等土体进行固化处理,使土体达到一定强度和其它使用要求,实现土体就地利用和满足地基处理要求的技术。3.1.5预拌流态土回填backfillingbypremixedflowablesolidifiedpaste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胶结料和水均匀拌合,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且凝固后能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合物。预拌流态土回填即采用流态土进行坑槽回填的工程。3.1.6固化土结构层solidifiedsoilstructurelayer采用固化土铺筑的路基、底基层、基层。3.1.7扩展度slumpflow将固化土拌合物注入混凝土坍落度筒,测试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的扩展宽度。3.1.8固化土水稳定性waterstabilityofsolidifiedsoil固化土试样在与工程地下水环境相同的水溶液中浸泡至28d、90d、180d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4材料与质量检验4.1材料4.1.1土壤胶结料其类型和掺量应根据土体的性质、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确定,土壤胶结料质量应符合表4.1.1-1的规定,固化土质量应符合表4.1.1-2的规定。表4.1.1-1土壤胶结料的技术要求项目类型普通型早强型含水率/%≤1净浆流动度/mm初始≥10030min≥9060min≥80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30胶砂抗压强度(MPa)3d≥10.0≥15.014d-≥25.028d≥25.0-SO3质量分数/%>4.0,<20表4.1.1-2土壤胶结料固化土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毒性28d固化土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满足GB/T14848中Ⅳ类限值的规定固化土稳定性在标养环境下,随龄期增长,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28d、90d)不出现降低条文说明:土壤胶结料分为普通型和早强型,普通型适用于一般工程要求和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等常规软弱土质工程;早强型适用于周期紧、设计要求高和土质条件较差等的工程。条文说明:搅拌桩等工程施工时,单桩施工时间通常约一个小时,因此为保证浆液静置一段时候后仍具有良好的泵送性,本标准对浆液的经时流动度(30min和60min)提出了要求。土壤胶结料主要由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组成,因此土壤胶结料的细度参照《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规范对工业固废粉煤灰的细度要求。条文说明:当前行业或地方规范对软土固化材料的强度检验要求均是由工程现场取土成型固化土,由于不同工程土质差别巨大,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孔隙比等参数均显著影响了固化土强度,对固化材料的验收造成了困扰。本标准采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胶砂强度标准检验方法对土壤胶结料的强度进行检验,便于使用方对土壤胶结料的快速检验验收。条文说明:土壤胶结料主要由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组成,属于固废基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根据《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689规范要求,三氧化硫质量为:≥5.0%且<12%。经过前期大规模试验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特性软土类型,三氧化硫质量分数控制在大于4%且小于20%时,土壤胶结料可明显改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等软土的孔隙结构,提高固化土密实性,使得土壤胶结料固化土具有优异的固化效果。掺量太低会使得固化效果欠佳,掺量太高会破坏固化土结构。4.1.2土壤胶结料固化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TJ63的规定。4.1.3试验用土应为工程拟加固土,并进行含水率、液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等基本工程性质试验,测试方法应符合JTG3430的规定。4.2试验方法4.2.1含水率按《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进行测试。4.2.2净浆流动度按《软土固化剂》CJ/T526附录A进行测试。4.2.3细度按《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进行测试。4.2.4胶砂抗压强度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进行测试。每组胶砂材料用量为:土壤胶结料450g,标准砂1350g,水225g。4.2.5SO3质量分数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进行测试。4.2.6无侧限抗压强度按《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33进行测试,试验用水应符合4.1.2条的规定。4.2.7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毒性按《软土固化剂》CJ/T526进行测试。4.2.8固化土稳定性测试方法:固化土试样在标准养护环境下养护至28d、90d和180d龄期,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4.3检验规则4.3.1生产厂根据不同型号的土壤胶结料的产量和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标号。土壤胶结料批号根据生产厂家的年生产能力规定为:120×104t以上,不超过1200t为一批号;60×104t~120×104t,不超过1000t为一批号;30×104t~60×104t,不超过600t为一批号;10×104t~30×104t,不超过400t为一批号;10×104t以下,不超过200t为一批号。4.3.2取样方法按GB/T12573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试样应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每一批号取样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宜不少于60d,备查。4.3.3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按照表4.3.3要求进行。表4.3.3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表项目普通型早强型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含水率/%√√√√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净浆流动度/mm初始√√√√30min√√√√60min√√√√胶砂抗压强度(MPa)3d××√√7d√√××14d××√√28d√√××SO3质量分数/%×√×√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毒性×√×√固化土稳定性×√×√4.3.4出厂检验结果符合表4.3.3相应测试项目指标要求时,判该批号土壤胶结料为合格品。4.3.5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为新型号进行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4.3.6按4.3.3规定的检测项目的检验结果符合表4.1.1-1、4.1.1-2相应测试项目的全部指标要求时,判定土壤胶结料合格;如检验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定该土壤胶结料不合格。4.3.7检验报告应包括出厂检验项目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对于普通型土壤胶结料,生产者应在土壤胶结料发货之日起15d内寄发出出厂检验结果,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对于早强型土壤胶结料,生产者应在土壤胶结料发货之日起10d内寄发出出厂检验结果,18d内补报14d强度的检验结果。4.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4.4.1所有包装应在明显位置标注以下内容:执行标准、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商标、净含量、生产厂名和地址、贮存条件及有效期。生产日期和产品批号宜在产品合格证上注明。4.4.2土壤胶结料可采用带有塑料内衬、符合GB/T9774的要求的编织袋包装,也可以采用散装以及用户与生产者双方协商的包装。袋装土壤胶结料每袋净含量不应少于标志质量的99%,其他包装形式由用户与生产者双方协商确定。散装运输可分为散装车运输和罐装运输,散装车或罐装的贮存罐应密封、防水、防潮和备有除尘设备。4.4.3土壤胶结料在运输与贮存过程中应防止包装破损、不得受潮、不得混入杂物。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以易于识别、便于检查和提货,不同型号的土壤胶结料应避免混杂。土壤胶结料贮存期不宜超过60d,超过60d使用时需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桩式复合地基5.1一般规定5.1.1桩式复合地基包括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处理方法形成桩状或柱状的加固体的实施方式,适合处理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和黄土等软基。5.1.2桩式复合地基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或道路对承载力需求、地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综合比较,合理确定桩式复合地基处理方案。5.1.3桩式复合地基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形式选用、配合比设计与调整等,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公路、铁路、市政和水运等行业设计规范的要求。5.1.4桩式复合地基施工应遵循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1.5根据桩式复合地基设计要求、工程规模、土体情况、施工条件和环保要求等合理确定施工方法、土壤胶结料类型和施工设备,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或公路、铁路、市政和水运等行业施工规范的要求。5.1.6桩式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包括材料质量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工程验收质量检验等。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或公路、铁路、市政和水运等行业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5.2设计5.2.1桩式复合地基设计前,应进行处理地基土的室内配合比试验。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基土的种类和性质,确定所选用的处理形式与土壤胶结料类型,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推荐最适宜的配合比。5.2.2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固化土混合料配合比宜采用质量比。胶结料掺量宜采用占原状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5.2.3搅拌桩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定工程土样的天然含水率和液限;2计算加水量(按待加固土层现场最大含水率开展试验,水胶比宜采用0.5~0.8);3计算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固化土试配宜采用三个配合比,其中以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为基准值。若设计未提出推荐值,则以15%为基准值。另外两个配合比的胶结料掺量宜比基准值分别增加和减少3%)。4进行固化土试配;5调整和确定固化土配合比。5.2.4高压旋喷桩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定工程土样的天然含水率和液限;2计算加水量(水胶比宜小于1.0);3计算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固化土试配宜采用三个配合比,其中以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为基准值。另外两个配合比的胶结料掺量宜比基准值分别增加和减少3%)。4进行固化土试配;5调整和确定固化土配合比。5.2.5应根据搅拌时固化土状态与28d或90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评价胶结料与工程土的适配性。5.2.6当试配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并应重新进行试验。5.2.7配合比设计仅提出推荐配合比,工程施工应以工艺试验结果为准。5.3施工5.3.1桩式复合地基施工应采用经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结料应具有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并应按批量取样送检;2当使用袋装料时,应码放整齐,胶结料的储存与堆放条件不应影响材料的品质,结块材料不得使用;使用散装胶结料时,应注意防潮防水;3浆喷桩施工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5.3.2土壤胶结料搅拌桩施工桩机应配备同轴双向搅拌钻杆,其他性能参数宜按下列规定执行: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典型土质的分布确定合适的搅拌钻头。钻头宜采用弯月形叶片(不少于4组)。2下沉钻进速度与上抬提升速度可多档位调节,其中,下沉钻进速度可达到0.5-1.5m/min,上抬提升速度可达到0.5-2.0m/min。3叶片回转直径达到设计桩径要求。条文说明:经过前期试验段研究发现采用弯月形搅拌叶片,其增大了叶片截面积,且配置的四组弯月叶片保证了搅拌均匀性,有效提升了搅拌桩成桩完整性和强度。若在粘土地层施工时存在搅拌叶片被粘土包裹抱钻的问题时,可配置竖向钢筋。经试验段研究发现钻进和提升速度超过1m/min,采用了改进的搅拌叶片和土壤胶结料的搅拌桩仍表现出较优的完整性和强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基于实验结果本标准建议双向搅拌桩机的钻进速度可达到0.5-1.5m/min,上抬提升速度可达到0.5-2.0m/min,经过试桩确定实际工程采用的钻进和提升速度。5.3.3土壤胶结料高压旋喷桩施工桩机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选用单管法、双管法和三管法;桩机进场后对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情况、完好率等进行检查,认真核查桩机的主要技术性能,确保所用机型能满足施工要求。5.3.4土壤胶结料桩式复合地基施工机械,宜具有下列配置的自动监控系统:1施工参数监控传感装置;2自动制浆站;3监控主机;4在线传输系统和管理终端等。5.3.5土壤胶结料桩式复合地基施工现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人员做好测量放样工作,放好桩位、轴线定位点及测量基线绘制出桩体平面示意图,做出醒目标志以利查找,并由监理工程师复核,验收合格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施工前由桩位平面布置图确定施打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在施工机具上做好进尺标志。3施工现场调查是否有高压电缆、电话线、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障碍物等。4施工段落在清表后将场地整平,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回填,场地做好排水横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5现场挂标牌,标示桩位布置图,注明桩距、桩径、总根数、加固深度。5.3.6搅拌桩施工应根据施工工艺试验确定的最佳施工方案,对自动监控系统的施工参数进行相应设置。施工工艺宜采用两搅一喷、两搅两喷或四搅两喷的工艺。1、场地平整1、场地平整2、桩位放样6、复搅(重复4、5)7、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浆液配置3、机具就位4、送浆搅拌下沉5、关浆搅拌提升图5.3.6土壤胶结料搅拌桩四搅两喷施工工艺流程图若采用同轴双向搅拌桩两搅一喷工艺,则不需要复搅;若采用同轴双向搅拌桩两搅两喷工艺,搅拌提升时保持开启送浆或送粉设备,调整提升时的喷浆(粉)量,不需要复搅。条文说明:本条对搅拌桩喷搅工艺进行了规定,经过前期试验段研究发现采用同轴双向搅拌桩机,并采用土壤胶结料在钻进喷浆,提升不喷浆的两搅和四搅工艺,搅拌桩芯样均具有较优的完整性和强度。5.3.7土壤胶结料高压旋喷桩工艺试验宜采用一次喷浆或二次喷浆的工艺,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相关规定。5.3.8土壤胶结料桩式复合地基施工工序,宜符合下列规定:1宜按场地便利情况顺序施工;2临近建(构)筑物的施工场地,宜从建(构)筑物侧由近向远施工;3临近边坡施工场地,宜从边坡侧由近向远施工;4施工场地存在地下水径流及潮汐影响时,宜从地下水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开始施工。5.3.9土壤胶结料桩式复合地基施工前应开展工艺试验,并形成土壤胶结料搅拌桩施工作业参数或土壤胶结料高压旋喷桩施工作业参数。1土壤胶结料搅拌桩施工作业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确定合适的胶结料类型及掺入量;2)应确定搅拌头形式、搅拌叶片形状、宽度、组数、不同组间距、叶片倾斜角度;确定合适的电机功率;3)确定钻杆的下沉速度、提升速度、回转速度、搅拌次数;确定浆液的水胶比及喷浆(粉)压力;4)根据工艺试桩结果优化现场实施配比。2土壤胶结料高压旋喷桩施工作业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确定合适的胶结料类型及掺入量;2)确定钻杆的提升速度、回转速度、喷浆次数;确定浆液的水胶比及喷浆压力;3)根据工艺试桩结果优化现场实施配比。5.4质量检验及验收5.4.1胶结料进场检验时,应对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并应对表4.1.1-1中的流动度、胶砂强度性能指标进行平行检验。5.4.2胶结料的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胶结料应按每400t为一个检验批。2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原材料,在不足一个检验批情况下,应按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1次。3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不少于1次。5.4.3桩式复合地基工程施工前应检查胶结料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并应对各种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5.4.4桩式复合地基工程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浆液比重或胶结料注入量、桩长及标高。5.4.5桩式复合地基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完整性、强度和直径,以及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5.4.6桩身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桩7d后可采用浅部开挖检查并记录桩体成形情况、搅拌均匀程度和桩身直径,检查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成桩28d后可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取芯和标准贯入试验,钻具直径不应小于91mm;并应取代表性芯样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评价成桩完整性及强度。桩身完整性评价方法见表5.4.8所示。在采用合适的土壤胶结料并经工艺试验验证可行后,可开展14d龄期桩身质量评价工作。3钻孔取芯及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方法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19)。4标贯试验作为Ⅳ类桩中“多处芯样或较大深度范围内的芯样松散或芯样胶结料含量少,呈软塑状或流塑状”的参考判定依据。5.4.7承载力检验可采用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的有关规定。5.4.8当基槽开挖后,应对桩位、成桩数量与桩顶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当发现成桩质量、数量与设计文件不一致时,应采取补强加固措施。表5.4.8桩式复合地基工程桩身完整性评价细则类别特征细化指标Ⅰ芯样呈长柱状、胶结好、坚硬全部为固化土土结石,呈柱状,80%以上呈长柱状(长径比大于1的),允许少量短柱状或块状,不允许出现可塑状固化土Ⅱ芯样大多呈柱状或长柱状,少数呈短柱状或个别呈块状,大多数芯样胶结好或较好、坚硬或较硬。局部芯样松散或芯样胶结料含量少,呈可塑状且其芯样长度小于一倍桩径以短柱状和块状为主;未达到打标贯的程度(即芯样松散、胶结料含量少、可塑状物体单个长度小于1倍桩径),允许存在少量可塑状固化土Ⅲ芯样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在二类桩基础上,达到打标贯的程度,但标贯击数符合原监督文件要求。允许存在软塑状或流塑状固化土,但单段长度不能超过一倍桩径,描述时需写清楚该部分位置和长度Ⅳ多处芯样或较大深度范围的芯样松散或芯样胶结料含量少,呈软塑状或流塑桩大多数不成型,呈软塑状或流塑状单;标贯不合格5.4.9搅拌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4.9的规定。表5.4.9搅拌桩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容许偏差值检查方法单位偏差值主控项目1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载荷试验2单桩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载荷试验3胶结料用量根据试桩确定查看流量表4桩身强度不小于设计值取芯强度试验5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测钻杆长度6搅拌叶回转直径mm±2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提升和下沉速度根据试桩确定测单桩施工时间结合监控记录2水灰比根据试桩确定实际用水量与土壤胶结料的重量比4喷浆量根据试桩确定标定5桩位条基边桩沿轴线≤1/4D全站仪或钢尺量测垂直轴线≤1/6D其他情况≤2/5D6导向架垂直度≤1/150监控量测或经纬仪测量7桩顶标高mm±200水准测量8褥垫层夯填度≤0.9水准测量注:D为设计桩径(mm)。5.4.10高压旋喷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4.10规定。表5.4.10旋喷桩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容许偏差值检查方法单位偏差值主控项目1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载荷试验2单桩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载荷试验3胶结料用量根据试桩确定查看流量表4桩身强度不小于设计值取芯强度试验5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测钻杆长度一般项目1水胶比根据试桩确定测单桩施工时间结合监控记录2钻孔位置mm≤50用钢尺量3钻孔垂直度≤1/100经纬仪测钻杆4桩位mm≤0.2D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5桩径mm≥-50用钢尺量6桩顶标高不小于设计值水准测量,最上部500mm浮浆层及劣质桩体不计入7喷射压力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8提升速度根据试桩确定测机头上升距离及时间9旋转速度设计值现场测定10褥垫层夯填度≤0.9水准测量注:D为设计桩径(mm)。5.4.11工程验收1桩式复合地基工程作为分项工程宜分段分批次进行验收。2桩式复合地基工程验收应在施工单位检验合格后进行。3桩式复合地基工程验收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桩基施工平面图、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等;2)原材料质量合格证、检测报告和复检报告;3)桩位测量放线图、桩位监理复核记录;4)监控施工记录;5)监理记录及抽检资料;6)桩身质量检验报告;7)承载力检验报告;8)工程竣工图;9)施工质量事故与处理资料;10)工程质量验收报告6就地整体固化6.1一般规定6.1.1就地整体固化处理适用范围如下:1浅层软弱土厚度小于5m的路段;2鱼塘、池塘、河道、暗浜和山坳软弱土等需清淤换填的不良地质路段;3泥浆池、沼泽地、滩涂或围海造路吹填土等无硬壳层路段;4中厚层~深厚层软弱土低路堤路段;5地基强度不满足路基路面结构层要求和结构物基础承载力要求的浅层软弱土处治路段;6当地基处理施工机械行走困难,也可考虑先采用浅层固化处理形成硬壳层,为施工提供条件;7废弃土体需进行就地固化,达到资源化利用作为路基填料使用的路段。6.1.2就地整体固化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填土高度、软弱土的厚度及其指标、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环保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就地固化处理方案。6.1.3就地整体固化设计应满足地基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要求,并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或设计文件要求。6.1.4公路工程就地整体固化施工应遵循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6.1.5就地整体固化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的有关规定,并应制定安全风险应急预案。6.1.6就地整体固化应作为路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验评定,应按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道路软土地基强力搅拌就地固化技术规程》T/CECS978-2021的要求。6.2设计6.2.1土壤胶结料就地整体固化设计前,应进行处理地基土的室内配比试验。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基土的种类和性质,确定所选用的土壤胶结料类型,再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推荐最适宜的配合比。6.2.2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固化土混合料配合比宜采用质量比。胶结料掺量宜采用占原状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6.2.3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定工程土样的天然含水率和液限;2计算加水量(加水量应包括水胶比和水土比两部分,其中水土比推荐液限,当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时不需加水。水胶比宜采用0.8~1.2);3计算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固化土试验宜采用三个配合比,其中以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为基准值。另外两个配合比的胶结料掺量宜比基准值分别增加和减少2%)。4进行固化土试配;5调整和确定固化土配合比。6.2.4应根据搅拌时固化土的状态与测定的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或承载比CBR等室内试验结果评价胶结料与工程土的适配性。6.2.5当试配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并应重新进行试验。6.2.6配合比设计仅提出推荐配合比,工程施工应以工艺试验结果为准。6.2.7就地整体固化设计计算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GB50007)或设计文件要求。6.3施工6.3.1就地整体固化施工应采用经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结料应具有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并应按批量取样送检;2当使用袋装料时,应码放整齐,胶结料的储存与堆放条件不应影响材料的品质,结块材料不得使用;使用散装胶结料时,应注意防潮防水;3固化土的拌和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6.3.2施工机械设备及相应型号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规模、施工条件与环境条件综合确定;施工前应做好设备调试工作。6.3.3采用信息化管理和物联网手段控制胶结料施工用量,安装自动记录装置,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根据场地区块划分和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计算软弱土处理段落的胶结料用量,采用胶结料自动定量供料系统设置固化剂喷料速率及每区块的胶结料用量;2胶结料供料系统应具备精确实时记录和检测胶结料的用料量、出料时间及已施工区域的胶结料用量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功能。6.3.4就地整体固化施工现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的测量、放样、场地平整、必要的土工试验、设计处治方案的核对,并应具备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道路畅通和必要的安全、环保设施等条件。2根据施工规模、配置设备和施工现场条件,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及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施工管理人员。3施工现场应做好清表排水工作:清除地表面灌木杂草等杂物,对于穿过池塘、虾塘等大面积水塘时,如若需要,可在道路建设范围内设置临时围堰,与外部隔离,在围堰内进行处理。4施工现场应做好回填找平工作:按照设计固化层顶标高,用推土机对软弱土区场地进行初步整平,低洼处宜采用素土填平,并做好场地表面排水,表面平整,无积水。6.3.5就地整体固化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场地准备设备搅拌就地搅拌施工挖机松土胶结料定量调配预整平场地区块划分清表排水回填找平养护整平图6.3.5就地整体固化施工工艺流程图6.3.6就地整体固化施工工序,宜符合下列规定:1待固化区域被划分为5m×6m的处理区域,如遇断面变化较大的区域,处理区块可做相应调整,以方便施工;2就地固化处理采用边固化边推进的形式进行,施工时按既定区块进行细部控制,根据搅拌头的施工截面,计算出区块所需用搅拌头的施工数量,搅拌过程应保证均匀喷搅。条文说明:就地整体固化处理宜采用边固化边推进的形式进行,各施工方形小区块之间应有不小于10cm的复搅搭接宽度,避免漏搅。实施过程中应保证搅拌均匀,固化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3在上部土层相对较好的路段,固化设备可站位在未施工区块进行后退施工。4在软弱土区域,不具备设备直接站位施工条件,可由两侧岸边沿长线固化一段,待固化区域强度足够承受设备重量后,再站位到已固化区段继续往里推进施工。5当固化区域搅拌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预整平,使用挖机将表面进行初步平整,避免场地积水。6就地整体固化土搅拌初步平整后进行表面养生,养护时间宜在7d以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相应的预压措施,保证搅拌后板体的整体性。7养护完成后,对固化土表层进行整平;固化层作为路基时应整平和碾压,其压实度及平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条文说明:养护时如遇雨天宜在固化场地表面铺设塑料薄膜,同时加强场地排水,减少雨水影响。养护期满足设计要求后,施工单位应按要求进行就地固化施工质量的自检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6.3.7就地整体固化施工前应开展工艺试验,并形成就地整体固化施工作业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合适的胶结料类型及掺入量。2确定搅拌设备类型和电机功率、搅拌头形式及相关参数。3确定搅拌提升和下降的速率,浆液水胶比,喷浆(粉)压力和喷料速率。4根据工艺试桩结果优化现场实施配比。条文说明:搅拌提升或下降的速率宜控制在0.1m/s~0.3m/s,喷料速率宜控制在100kg/min~200kg/min(粉剂)和80kg/min~150kg/min(浆剂)。6.4质量检验及验收6.4.1就地整体固化应作为路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验评定,应按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检验。6.4.2就地整体固化施工设备、固化剂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根据现场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条文说明:施工质量管理应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物联网控制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准确和资料完整;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按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6.4.3就地整体固化层厚度、强度和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1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钻孔取芯确定就地整体固化浅层固化厚度,且每3000m2或每300m测试点应不少于3处,检测结果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值;2采用钻孔取芯、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确定就地整体固化处理层的强度,得出的抗剪强度、锥尖阻力或动力触探锥尖阻力试验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3采用荷载板试验确定固化后的承载力,得出的承载力试验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若无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试验结果估算地基承载力。6.4.4工程验收1每道工序完成后,均应进行检查验收。经检验合格的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应进行翻修或返工,直到达到合格要求。2就地整体固化工程验收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胶结料、外加剂、外加土的质量检验结果;2)固化土配合比、试搅试拌检验和试验数据;3)就地整体固化施工记录;4)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5)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评价资料;6)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7预拌流态土回填7.1一般规定7.1.1适用于工业、民用、市政、轨道交通等项目的肥槽回填工程,还可适用于采空区、管沟路基等其他项目的回填。7.1.2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设计内容应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龄期强度要求、扩展度等,并应符合《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T/BGEA001的要求。7.1.3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设计应根据填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与龄期相关的流态固化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要求作为施工和验收的标准。7.1.4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应遵循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7.1.5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保存完整的记录以及试验报告,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要求。7.1.6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验收的检验批可根据施工需求、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工程量、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标准》T/CECS1037-2022的要求。7.2设计7.2.1土壤胶结料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设计前,应进行处理室内配合比试验。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基土的种类和性质,确定所选用的土壤胶结料类型,再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经分析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最适宜的配合比。7.2.2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质量比。胶结料掺量宜采用占原状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7.2.3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定工程土样的天然含水率和液限;2根据扩展度估算加水量(加水量应包括水胶比和水土比两部分,水胶比宜采用0.8~1.2;3流态固化土试配宜采用三个配合比,其中以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为基准值,另外两个配合比的胶结料掺量宜比基准值分别增加和减少2%)。4进行流态固化土试配。综合扩展度和强度,调整和优化流态土配合比。当试配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并应重新进行试验。条文说明:流态固化土作为回填材料,当用于结构的受力部位或作为地基处理时对流态土有具体强度要求。当流态固化土作为肥槽回填时,一般对承载力没有具体要求,只有压实度的要求。流态固化土没有压实系数,但其强度与承载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固化土设计时用强度控制,应满足强度要求。7.2.4配合比设计仅提出推荐配合比,工程施工应以工艺试验结果为准。7.2.5流态固化土回填设计计算应符合《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T/BGEA001)。7.3施工7.3.1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应采用经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结料应具有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并应按批量取样送检。2当使用袋装料时,应码放整齐,胶结料的储存与堆放条件不应影响材料的品质,结块材料不得使用;使用散装胶结料时,应注意防潮防水。3流态固化土的拌和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7.3.2应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施工工期选择合适的拌合设备。流态固化土制备设备应包括土的筛分、固化剂浆液拌制和流态固化土拌合设备。流态固化士制备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搅拌、浇筑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性能应满足连续作业要求。2搅拌设备应具备固化剂、水及土等材料的计量和拌合的功能。3搅拌设备的胶结料和水的质量计算偏差应控制在±2%,外加剂的质量计算偏差应控制在±1%,土的质量计算偏差应控制在±3%。7.3.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下列调查现场施工条件,交通运输和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机械及主要施工设备的数量和规格,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7.3.4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平面布置、配合比和施工顺序等,还应评估浇筑流态固化土对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的影响,确定关键的施工参数。7.3.5填筑前应清除肥槽内垃圾、树根等杂物;当有积水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清除积水后施工。7.3.6流态固化土施工常常采用分段施工,施工前必须进行支模和支撑。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应验算模板及支撑的强度,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流态固化土的侧压力不至于造成模板和支撑的破坏。7.3.7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取土取土检验土质施工完毕养护清理槽底运至现场、分层填筑检验胶结料流态固化土浆液与土混合搅拌加水拌和成浆液检验胶结料图7.3.7施工工艺流程条文说明:流态固化土搅拌分为:土的筛分计量、胶结料浆液搅拌设备和流态固化土拌合。流态固化土拌合站包括以下几个系统:1)胶结料各组分存储、输送及计量系统。本系统主要完成胶结料各组分的存储、输送及计量。将固化剂输送至浆液搅拌器,输送采用螺旋机,计量控制采用电子秤计量。2)水输送及计量系统。拌合水输送采用清水泵,采用流量计计量。3)浆液拌合及输送计量系统。本系统将投入胶结料及水拌合成同化剂浆液,原材料多为细粉颗粒,搅拌设备应具有密闭性。浆液输送采用运输车输送至现场搅拌站浆桶,胶结料浆液采用电磁流量计计量,并按照配合比投入流态固化土搅拌器。4)土输送及计量系统。本系统采用配料机及输送带,将土送至流态固化土搅拌器。计量控制采用电子称重计量。5)固化土拌合系统。本系统利用专用固化土搅拌器,将投入的胶结料浆液和土拌合成扩展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固化土。7.3.8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固化土制备,宜符合下列规定:1流态固化土制备可分为两步:先将胶结料与一定量的水拌合成浆液,再将胶结料浆液与土进行拌合。2混合料应使用专门机械搅拌并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3流态固化土可采用现场搅拌直接浇筑,也可在搅拌站集中搅拌,通过混凝土罐车运输到现场进行浇筑。7.3.9流态固化土回填浇筑,宜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确定浇筑的方式,流态固化土浇筑可采用泵送或溜槽方式进行。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的平面布置和材料运输路线施工,当调整平面布置和运输路线时,应分析其对基坑的安全影响。3流态固化土搅拌至浇筑完成的时间不宜超过3h。4流态固化土宜采用分层进行浇筑。首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0.5m,每次浇筑厚度不宜大于2m,相邻片区浇筑高差不宜大于1m。5当浇筑基槽底标高不一致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6大面积地基垫层浇筑施工时,应分段施工且对称进行。条文说明:流态固化土用于肥槽回填,初凝时没有强度,会对侧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应分层分片进行浇筑,每层浇筑的厚度应通过强度验算,首次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0.5m。为了防止流态固化土对基槽或管线产生较大的侧向推力,浇筑时应对称进行,且应控制不同部位浇筑的高度差。高差一般不宜超过1.0m,经过计算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时高差可适当增加。7.3.10流态固化土回填固化土养护,宜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层浇筑完成后,应定期进行洒水养护。2填筑体顶层浇筑完后,应对填筑体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7.3.11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前应开展工艺试验,形成回填施工作业参数。回填工艺施工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合适的胶结料类型及掺入量。2确定混合料的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确定浇筑时间及每层浇筑厚度。3根据工艺试验优化现场实施配比。7.4质量检验及验收7.4.1胶结料进场检验时,应按批次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流动度进行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4.1条的规定。当使用中对胶结料质量有怀疑或胶结料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7.4.2胶结料的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胶结料应按每400t为一个检验批。2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原材料,在不足一个检验批情况下,应按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1次。3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不少于1次。7.4.3首次使用的胶结料配合比,应进行固化土的开盘鉴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原材料的检测资料和流态固化土的试配检验报告。2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固化土检查不应少于1次。3检验方法:应检查开盘鉴定资料,测量扩展度。7.4.4固化土拌合物扩展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检查数量:对同一配合比的流态固化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合2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2)每工作班制不足2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3)每段、每一层取样不得少于1次。2检验方法:检查扩展度的抽样检验记录。7.4.5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现场条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前将槽内的杂物、积水清除。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3检验方法:现场观察。7.4.6流态固化土施工强度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用于检测固化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可采用立方体试模,尺寸为70.7mm×70.7mm×70.7mm。2检查数量:固化土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次填筑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现场需要确定;2)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少于400m3时,应按每200m3制取组试件;3)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大于400m3时,应按每400m3制取一组试件。3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强度试验报告。条文说明:流态固化土的施工检测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施工现场条件检验、养护检验和标高检验,其中强度试验为主控项目,其他为一般项目。施工前应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进行了相关检测。对于现场的施工强度主要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检验,一般不进行原位检测。因为固化土回填肥槽,首先其质量容易保证,其次现场施工空间狭小,原位检测不易操作。当留置试块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可进行固化土原位取芯进行强度试验,若强度满足要求,可作为验收的检测资料。7.4.7固化土的养护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化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及养护方法应符合本标准7.3.10要求。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3检验方法:现场检查。7.4.8施工标高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固化土最终填筑完成后,应检查其顶标高,其允许误差为±20mm。2检查数量:每100m2检查3点或每10m检查1点。3检验方法:采用水准仪测标高。7.4.9工程验收1原材料、成品应按相应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具有完整的检验资料;2浇筑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各工序完毕后应进行自检,并形成文件;3质量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胶结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检测报告;2)流态固化土配合比;3)流态固化土浇筑记录;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强度检测报告;6)施工照片;7)质量验收记录。

8固化土结构层8.1一般规定8.1.1固化土结构层适用于下列公路、市政等领域的新建、改扩建道路工程及道路养护工程:1各等级公路和城镇道路的路基、底基层、垫层。2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3各乡村公路、景区道路、厂区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8.1.2固化土结构层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和等级、工程部位、工程地质等条件,合理确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便捷的固化土结构层设计方案,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有关规定、《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有关规定。8.1.3固化土结构层施工应遵循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8.1.4固化土结构层施工前应做试验段,并应根据试验段的参数,明确施工过程控制要点。正式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保存完整的记录以及试验报告。8.1.5固化土结构层质量检验应包括材料质量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工程验收质量检验等,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的要求。8.2设计8.2.1固化土设计前,应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固化土配合比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材料特点和设计要求,根据土的种类和性质、道路等级、工程部位以及经济合理性,确定所选用的土壤胶结料类型。8.2.2固化土混合料配合比宜采用质量比,胶结料掺量宜采用占干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根据土体的胀缩特性,可适当加入砂石料、纤维配筋、膨胀剂或收缩补偿剂。8.2.3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对原状土进行土工试验,获取土体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原状土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2计算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固化土试配宜采用三个不同掺量配合比,其中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为基准值。另外两个配合比的胶结料掺量宜比基准值分别增加和减少2%~3%);条文说明:根据前期的大量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段应用结果,固化土应用于路基工程时,其设计掺量范围一般为4%~8%,由于其掺量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宜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1%~2%。固化土应用于道路底基层和基层时,其设计掺量范围一般为8%~15%。同时,参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中相关规定,对于细粒土,根据结合料类型的不同,其推荐掺量范围一般为6%~16%。由于其掺量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土壤胶结料掺入量宜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低用量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2%~3%。3进行固化土试配。根据路用指标调整和确定固化土配合比。当试配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并应重新进行试验。8.2.4采用7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固化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条文说明: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中路基强度以最小承载比(CBR)为主要设计指标,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中路面基层材料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主要设计指标。考虑到CBR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为强度指标,且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为便于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统一采用7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固化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8.2.5配合比设计仅提出推荐配合比,工程实施应以工艺试验结果为准。8.3施工8.3.1固化土基层施工应采用经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结料应具有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并应按批量取样送检;2当使用袋装料时,应码放整齐,胶结料的储存与堆放条件不应影响材料的品质,结块材料不得使用;使用散装胶结料时,应注意防潮防水;3固化土的拌和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8.3.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下列调查现场施工条件,交通运输和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机械及主要施工设备的数量和规格,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8.3.4施工前应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清理表土、平整土地、填洼铲高、测绘放线等准备工作。实验室应对所用土样开展土性检验和固化土配制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施工单位应依据试验确认的土料和胶结料进行备料。8.3.5固化土结构层施工应合理划分作业单元,采用流水作业,每一单元面积宜为1000m2~3000m2。8.3.6路拌法施工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压实基土压实基土摊铺土料测量放样布撒胶结料初拌喷洒胶结料和水复拌整平碾压图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道路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经试验确定的固化土混合料的配合比,确定土料、胶结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的基本用量。施工现场釆用的胶结料用量、外加剂用量应高于室内试验确定用量0.5%~1.5%。现场施工用水量应视气候、施工条件和其他材料的增加量而异,宜比最佳含水率的用水量增加2%~4%。摊铺土料时,应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平整,并应达到预定松铺厚度和宽度。摊铺胶结料时,应按每袋胶结料能够拌和的土层面积划岀方格,在方格内摊铺水泥,均匀铺满,宜采用粉料撒布机。初拌时,土料与胶结料宜釆用高效路拌机由低到高、由两侧向中心拌和,每次拌和应有重叠和翻透,不得漏拌,拌和后混合料的颜色应一致,初拌次数宜为2遍,拌和后如有未拌和均匀情况时应增加拌和次数。应将外加剂和拌和水混合稀释,用喷洒机具将其中90%喷洒在干拌混合料上,进行复拌。拌和要求应与初拌一致,拌和次数不宜小于3遍。其余10%应在碾压成型后喷洒,喷洒应均匀、不遗漏。整平时宜用压路机初压一遍后,再用平地机刮平整型。直线段应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整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整平。局部修补可采用小型机械加人工辅助的方式。碾压时应根据土质、现场情况、气候条件,釆用压路机碾压2遍~4遍,直线段应由两侧路边缘向路中心进行碾压,曲线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边缘进行碾压,碾压时前后应重叠半轮宽,后轮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第一遍和第二遍的碾压速度应为1.5km/h~1.7km/h,以后碾压速度宜为2.0km/h~2.5km/h。2碾压过程中,当出现“局部过湿”“翻浆”“起皮”“弹簧”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换填、挖补、加拌、补压等处理措施。3施工的横接缝处应搭接拌和,搭接部位宜留出5m~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在前一段未碾压部分应添加胶结料、外加剂重新拌和,并应与后一段施工段同时碾压。4施工时,每层固化土碾压完成后,应养护不少于7d。应进行拉毛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0道路边缘和拐角处的固化土摊铺和碾压,可以人工辅助摊铺并釆用小型碾压机械及时补压。1施工时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与横缝应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前一幅施工时,应在靠中央的另一侧支设模板作支撑,并在铺筑后一幅前拆除。后一幅铺筑时,相接处应人工补充拌和,再一起整形碾压。8.3.7厂拌法施工厂拌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摊铺混合料摊铺混合料压实基土测量放样碾压运输工厂搅拌混合料图施工工艺流程应在压实的路基上测量放线、布设中线与边线、设置标桩、确定松铺厚度、标出填筑高程。土料拌和前应充分粉碎,并应按设计及施工技术文件计算的固化土配合比进行配料和拌和,厂拌固化土混合料应达到设计技术指标。固化土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封闭措施。运输时间宜不超过1h,否则应釆取缓凝等措施。固化土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采用摊铺机、装载机或平地机等进行摊铺与整平,局部修整时可釆用人工辅助。整平、碾压及接缝处理工艺应执行本规程第条~第1条的规定。8.3.8固化土应用于道路基层、底基层时,结构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期间应封闭交通。养生期满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8.4质量检验及验收8.4.1土料每5000m3应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检验1次,试验结果应与原土料数据一致。土质有明显变化时应随时检测。检验方法:土料应按照JTG3430的规定进行试验。8.4.2胶结料进场检验时,应按批次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4.1的规定。此外,尚应对胶结料的凝结时间指标进行检测,凝结时间应满足《道路固化土应用技术规程》T/CECS737有关规定。当使用中对胶结料质量有怀疑或胶结料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需再次进行强度试验。条文说明:胶结料的凝结时间对固化土混合料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厂拌法施工时,固化土混合料从装车、运输、摊铺到碾压成型,一般控制在30~60min。胶结料凝结时间过短,会导致固化土混合料在碾压成型之前即发生凝结硬化,影响混合料性能。因此,凝结时间应作为固化土结构层施工的重要检测指标。8.4.3胶结料的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胶结料应按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个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个检验批,。2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原材料,在不足一个检验批情况下,应按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1次。3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不少于1次。8.4.4现场固化土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成型:现场混合料取样后可用塑料密封袋封装,并应在lh内送实验室成型试件;2试件养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的有关规定。3检查数量:固化土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次填筑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现场需要确定;2)同一配合比连续填筑少于1000m3时,应按每200m3制取1组试件,每组成型9个试件;3)同一配合比连续填筑大于1000m3时,应按每1000m3制取一组试件,每组成型9个试件。4现场混合料成型养护后测得固化土的强度代表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的有关规定。8.4.5固化土施工过程中应对含水率、均匀性、压实度等质量进行控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含水率:路拌法施工时,连续填筑少于1000m3时,应按每200m3抽检一次;连续填筑大于1000m3时,应每1000m3抽检一次。厂拌法施工时,应旁站观察,发现异常随时监测。混合料的含水率应分布在最佳含水率的-1%~+2%范围内。2均匀性:拌和时巡查作业面混合料。观察整体颜色是否均匀,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