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教案6篇_第1页
2024年语文教案6篇_第2页
2024年语文教案6篇_第3页
2024年语文教案6篇_第4页
2024年语文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语文教案[必备6篇]

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相互敬重,同时要正确地相识自己。

课前打算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

饰。

②课件:丑小鸭诞生、出走的动画片。

③生字、生词卡。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①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爱好。

②学生说说望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诞生后的遭受。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①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质疑。

③学生相互解答,老师参加。

④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察指导简单读错的句子。(易错的字:

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沟通记字的方法。

⑤小组内轮番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留意倾听,发觉错误刚好订正。

⑥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嬉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①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②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件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其次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

演员,欢迎广阔学生踊跃参与。

②明确目标:配音须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好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

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读得好听,打好听众的心。

自行探究,感悟课文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番读、轻声读),看看有

什么感受?

②读完课文后会有许多感受吧,小组内先沟通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沟通,汇报体会

①播放《丑小鸭》诞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诞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

第1、2段内容。

②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

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厌烦""欺压""孤寂",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E殳重点通过表演4国"讥笑"和猎狗"追逐"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静静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

鸭兴奋、开心、激烈、华蜜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相识

①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鹤"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比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举荐一名同学参与班级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举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要求相识的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J、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美丽、名胜古迹、高楼大厦、络绎不绝”中的几个词

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酷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打算: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日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挚友不用焦急,现在我们立刻动身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老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杳自读状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放其次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索: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

课建立节"络绎不绝”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美丽、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探讨: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哪儿美?却十么?

(2)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齐读第五段,读出爱北京的语气。

五、指导背诵

1、怀着酷爱、赞美的情,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绽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加求知欲,培育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相识科学的奇妙

与人类的宏大。

。课前打算

老U阿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烫料;有条4牛的地方可组

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打算。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探讨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

从而赞美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

用美丽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绽开丰富的联想和

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细心导入

①可采纳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

阅读的爱好。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闻》"有一个漂亮的传闻,精致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

和善……讲解并描述美妙……"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致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

样讲解并描述着和善和美妙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彳乙年的石头能否

说话?长眠地下刚醒悟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解并描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

解并描述奇妙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杳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美丽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

并赞美了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显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

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索,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老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

朗读,并在朗读中思索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索然后探讨探讨时要赐予充分的时间。探讨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探讨化石呈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奇妙与人类宏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一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详细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

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探讨,老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老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探讨好的章节、

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索并体会)

问题组:研读3-6节,思索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宝贵的密码"一句?

c时间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如同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

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吗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

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爱的一句,品尝赏析一下,说说你喜爱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探讨。每组探讨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探讨。发言时可以绽开

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索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老师指引或。总结时,老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

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宝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

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探讨供应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

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方,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

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尝,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洁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一遐思飞跃一回答呼应

奇妙景色一人类宏大——鳏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接着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

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学问,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绽开联想和想像,留意

将语文学问和自然学问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

想像些什么?

a.质疑沟通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索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老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加式探讨。

b.拓展延长

♦老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科,做口头介绍。

延长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XX

有感》

语文教案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宏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二万

五千里。

3、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一。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途的错误,导致了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依据地,起先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

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途的统治,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途。老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动身,经过福

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完全的途

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最终在1935年10月成功到达陕北依据地。1936年10月,红军其次、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屿

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显明的节奏。

2、老师小结:特别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

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老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一颈联

----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依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沟通,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经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干"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多数的山、多数的水。

逶迤:曲曲折折连绵起伏的样子。

腾:向上四励,起伏跳动。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概宏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溢喜悦。

5、沟通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1、思索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悟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犹如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

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

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看法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睑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亵渎困难的英雄形象

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假如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

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探讨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限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

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保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

使大部队巧渡胜利。

寒一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最终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

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探讨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全部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湿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

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探讨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觉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终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物充溢信念。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全部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

采纳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画风》是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

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方法,最终

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改变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我们喜爱宋涛,因为他敢想,擅长提出问

题;我们也喜爰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相识,擅长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爱赵小艺,你瞧

她,"眨挤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擅长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

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方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爱好"作

为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这节课主要实行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爱读书主动地读书,

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憧憬美妙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

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中小挚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擅长动脑筋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育擅长动脑的实力。

教学打算: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生齐说)(板书:风)它给你留下

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直奔主题:我们今日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

进行施并归纳出两大问题。

课件出示:

1、谁在画风?

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指名读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相识的字圈一圈,再相

互请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状况,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个小挚友及它们的名字,并认读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分组读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读生字并组词(师点击生字,生开火车形式读)

4、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在画风?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三、图文并茂,探究学习

1、那三位小挚友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

2、利用课件学习三幅画

课件显示三幅画,学生观赏,并结合问题进行思索。

(1)你喜爱谁的画?

(2)他的画上都画了什么?

(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3、小组探讨沟通(以上思索题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汇报(随意说出一幅)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明白风与它们的联系。

老师板书:

画风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四、朗读感悟深化理解

L逐句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与段落。

课件显小:

(1)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老师重点指导重音"弯弯的"有感情齐读。

(2)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挤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四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做动作,演感受。

师生一起分角色来读。

2、全文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小伙伴,四个人一小组练读。

3、老师小结过渡。

五、驰骋想象激励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1、师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实际操作,动笔画风。

3、展小作品。

六、全课总结,课下延长

课件显示:

1、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

2、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附板书设计如下:

15画风

赵小艺红旗飘

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英勇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衬托、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激趣导入)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翱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

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溢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英勇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气。同学

们,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高尔基的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许,被誉为"战斗的

革命诗歌"一《海燕》又称《海燕之歌》。

二、检杳预习状况(现代文预习6步法)

学生回答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

1)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

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海上傲岸地翱翔。

2)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是一个搏风击浪,主动战斗,以其欢

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形象。

3)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是一个呼喊暴风雨的

战斗者的形象。

2、课文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看法?

赞美海燕的英勇、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如:"碰"写出英勇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行挡。用拟人的手法,写

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英勇,再从乌云

听出了"叫喊"的生气的力气和成功的信念,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