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首先,反英雄缺乏传统的英雄品格。所谓传统的英雄品格,是指从中世纪、17世纪以来的世俗英雄的品格,例如,英气勃勃、执著追求真理的热情,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坚强的生活意志,战胜困难的非凡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急公好义的品德等等。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思潮中的非道德化倾向改变了作家的社会观和文学观。随着小说主题的非道德化,流氓恶棍和英雄人物一同逐渐退出了作品,道德冲突的传统形式变得模糊不清。英雄是社会的产物,面临着精神危机和心理困境的现代西方难有一个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的典范难以确立,文学作品只能塑造接近普通人、反传统英雄品格的“反英雄”。其次,反英雄的自我都是不稳定的、处于分裂状态的。现代派作家认为,现代人面临着异化的困境,人们无法把握自我。根据弗洛伊德学说,每个人都处在本能的要求与现实原则的约束的冲突之中。这些就是现代小说的人物缺乏一个明确的、稳定的统一自我的根本原因。再次,反英雄处于某种困境之中,往往充当受难者、牺牲品。他们的困境包含外在的和内在的,或者说社会的和心理的两方面。从外在社会方面来说,非英雄或反英雄与周围的环境是不协调的,甚至是对抗的。他们遭受外在力量的压迫和敌视,处于受苦的境遇之中。反英雄较为明确的认识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状态,并且力图摆脱困境,争取自身的自由。但是他们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英雄同环境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生活充满焦虑、不安和痛苦,特别是当他们几经挣扎无法摆脱困境时,就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不管他们对自身的境遇有无明确的认识,实际上他们往往都充当了非理性世界的受难者或牺牲品。(摘编自赖干坚《反英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角色》)材料二:海明威式英雄是西方文学中英雄谱系中的别样族类。他们不同于古希腊英雄对于无法逃避的命运的畏惧,也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式的英雄在思索中延宕了行动的能力,他们生来不会多思想,从不去追究自己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们只凭着本能和直觉同残酷的现实抗衡。海明威式英雄不同于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反英雄”,他们在“英雄死了”的现代文明的暮霭中,仍然坚守着英雄神话的塑造与英雄角色的承诺。他们倍感科技神话、理性秩序、乌托邦神话破灭的怆痛,于是选择了逃避,走向斗牛场、拳击场,森林里、雪原中和海洋上,走向现代文明难以波及的边缘,以行动与自然、死亡相抗争,展现了人类的生存意志与崇高的英雄形象。然而他们以生命换取荣誉,以死亡拯救理性的悲剧性努力,最终无法完全走出现代性中人性所具有的苍凉、困惑与无奈。

海明威式英雄首先给人以崇高的悲壮之美。他们在与强大的敌人、自然力的殊死搏斗中体现了这种巨人般的力量:曼努埃尔与公牛搏斗,展现了压倒公牛的气势;圣地亚哥征服鲨鱼与大海,展现了英雄气概。这无不表明,为人的尊严而战的信念足以产生气吞山河的精神力量。他们所具有超人的力量未必能带来具体的胜利,但定能让人感到自由意志的凯旋。曼努埃尔与公牛一起倒下的同时,场上升腾起了人的尊严;圣地亚哥的风帆和马林鱼骨架,象征着他对意志的锤炼和收获。海明威式英雄的胜利,不是物质表象上的得失,而是精神领域的升华。透过海明威式英雄的伟大心灵,我们体会到崇高的另类美学意义。与其他悲剧英雄相比,海明威式英雄有一种极力淡化死亡威力的倾向。他们对死亡的蔑视和超然风度扫荡了传统的崇高美所必然带有的痛楚感、恐惧感以及失落感。具体而言,他们以平常的心态挑战死亡,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失败,以优雅的姿态与死亡共舞,也因而赋予了死亡一种特有的美丽。从美的关系而论,这是在产生崇高的严重对立与激烈冲突中,交织进的一种和谐。海明威通过威尔逊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样,反正今年死了明年就不会再死。”他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感受到在死亡的控制下产生的对死亡的反抗。这种反叛的乐观主义,是对于死亡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超越,也正是海明威式英雄的精神内核。海明威是异化世界中英雄神话的守望者。尤其是在远离战争、英雄气质匮乏的时代,其对海明威式英雄的塑造呼唤英雄的归来,具有一种崇高与悲壮的色彩。海明威式英雄是力量型的英雄,尽管他们少言寡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器官的退化和功能的丧失,他们同样具有思想和行动上的伟力。海明威式英雄是明显带有尼采式超人气质的英雄,他们以英勇进击的姿态和顽强的生命意志对抗强权,捍卫自我的尊严。海明威式英雄浸润了海明威对人类生存意志与生命哲学的毕生思考和全部感情,展现出极富激发力和引导性的一种生命模式。海明威式英雄是以信念和勇气在生命领域中创造奇迹的文学形象,从更高的意识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人性魅力之谜的底蕴。(摘编自张岩《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西方缺乏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社会的典范难以确立,是反英雄形象诞生的原因之一。B.大家处于本能要求与现实原则约束的冲突中,是现代小说人物缺乏稳定统一自我的根本原因。C.反英雄较为明确的认识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状态,力图摆脱困境,但始终无法实现。D.海明威式英雄的胜利并不体现在物质的得失,而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体现了崇高的悲壮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题的非道德化,道德冲突的传统形式变得模糊不清,是反英雄形象诞生的文学背景。

B.无论反英雄角色是否认清自身境遇,他们都充当了非理性世界的受难者或牺牲品。C.海明威式英雄直面现代文明的暮霭,摆脱了生命的困境,展现了崇高形象。D.在死亡的控制下反抗死亡,是对死亡的超越,也是海明威式英雄的精神内核之一。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反英雄形象特征的一项是()(3分)A.《复活》中心存善念的聂赫留朵夫B.《大卫·科波菲尔》中努力成长的科波菲尔C.《哈姆莱特》中决意复仇的哈姆莱特D.《变形记》中化身甲虫的格里高尔4.材料二第一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与材料一“反英雄”形象的不同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伊凡·伊里奇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在法院大厦里,当梅尔文斯基案审讯暂停时,法官和检察官都聚集在叶果罗维奇办公室里,谈论着闹得满城风雨的克拉索夫案件。费多尔情绪激动,认为此案不属本院审理范围;叶果罗维奇坚持相反意见;彼得一开始就没加入争论,始终不过问这事,而翻阅着刚送来的《公报》。“诸位!”他说,“伊凡·伊里奇死了。”“真的吗?”“喏,您看吧!”他对费多尔说,同时把那份散发出油墨味的刚出版的公报递给他。公报上印着一则带黑框的讣告:“普拉斯柯菲雅·费多罗夫娜·高洛文娜沉痛哀告亲友,先夫伊凡·伊里奇·高洛文法官于1882年2月4日逝世。兹订于礼拜五下午一时出殡。”伊凡·伊里奇是在座几位先生的同事,大家都喜欢他。他病了几个礼拜,据说患的是不治之症。他生病以来职位还给他保留着,但大家早就推测过,他死后将由阿历克谢耶夫接替,而阿列克谢耶夫的位置则将由文尼科夫或施塔别尔接替。因此,一听到伊凡·伊里奇的死讯,办公室里在座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一死对他们本人和亲友在职位调动和升迁上会有什么影响。“这下子我很可能弄到施塔别尔或文尼科夫的位置,”费多尔想。“这个位置早就说好给我了,而这样一提升,我就可以在车马费之外每年净增加八百卢布收入。”

“这下子我可以申请把内弟从卡卢加调来,”彼得想。“妻子一定会很高兴的。如今她可不能再说我不关心她家的人了。”伊凡·伊里奇的死讯使每个人不由得推测,人事上会因此发生什么更动,同时照例使认识他的人都暗自庆幸:“还好,死的是他,不是我。”“嘿,他死了,可我没有死,”人人都这样想,或者有这样的感觉。伊凡·伊里奇的知交,他的所谓朋友,都同时不由自主地想:这下子他们得遵循习俗,参加丧礼,慰问遗孀了。费多尔和彼得是伊凡·伊里奇最知己的朋友。彼得跟伊凡·伊里奇在法学院同过学,自认为受过伊凡·伊里奇的恩惠。午饭时,彼得把伊凡·伊里奇的死讯告诉了妻子,同时讲了争取把内弟调到本区的想法。饭后他不休息,就穿上礼服,乘车到伊凡·伊里奇家去。伊凡·伊里奇家门口停着一辆自备轿车和两辆出租马车。在前厅衣帽架旁的墙上,靠着带穗子和擦得闪闪发亮的金银饰带的棺盖。彼得的同事施瓦尔茨从楼上下来,一看见他进门,就站住向他使了个眼色。施瓦尔茨脸上留着英国式络腮胡子,瘦长的身体穿着礼服,照例表现出一种典雅庄重的气派,但这同他天生的顽皮性格不协调,因此显得很滑稽。彼得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彼得慢吞吞地跟着上楼。施瓦尔茨在楼梯顶上站住,没有下来。彼得懂得施瓦尔茨的用意:他想跟他约定,今晚到什么地方去打桥牌。太太们上楼向孀妇屋里走去;施瓦尔茨却一本正经地抿着厚嘴唇,眼睛里露出戏谑的神气,挤挤眉向彼得示意,死人在右边房间。彼得进去时照例有点困惑,不知做什么好。但有一点他很清楚,逢到这种场合,画十字总是不会错的。至于要不要同时鞠躬,他可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折衷办法:他走进屋里,动手画十字,同时微微点头,好像在鞠躬。后来,他觉得十字已画得够了,就停下来打量死人。死人躺在那里,也像一般死人那样,显得特别沉重,僵硬的四肢陷在棺材衬垫里,脑袋高高地靠在枕头上,蜡黄的前额高高隆起,半秃的两鬓凹进去,高耸的鼻子仿佛压迫着上唇。同彼得上次看见他时相比,他的模样大变了,身体更瘦了,但他的脸也像一般死人那样,比生前好看,显得端庄。脸上的神态似乎表示,他已尽了责任,而且尽得很周到。此外,那神态还在责备活人或者提醒他们什么事。彼得却觉得没有什么事需要提醒他,至少没有事跟他有关系。他心里有点不快,就又匆匆画了个十字——他自己也觉得这个十字画得太快,未免有点失礼——转身往门口走去。施瓦尔茨宽宽地叉开两腿站在穿堂里等他,双手在背后玩弄着大礼帽。彼得瞧了瞧服饰雅致、模样顽皮可笑的施瓦尔茨,顿时精神振作起来。他知道施瓦尔茨性格开朗,不会受这里哀伤气氛的影响。他那副神气仿佛表示:伊凡·伊里奇的丧事绝没有理由破坏他们的例会,也就是说不能妨碍他们今天晚上就拆开一副新牌,在仆人点亮的四支新蜡烛照耀下打牌。他就把这个想法低声告诉从旁边走过的彼得,并建议今晚到费多尔家打牌。普拉斯柯菲雅同几位太太从内室出来了。她个儿矮胖,尽管她千方百计要自己消瘦,可是肩膀以下的部分却一个劲儿向横里发展。她穿一身黑衣,头上包一块花边头巾,眉毛像站在棺材旁那个女人一样弯得出奇。“什么事都是我自己料理。”她对彼得说,“要是说我悲伤得不能做事,那未免有点做作。相反,现在只有为他的后事多操点心,我才感到安慰……至少可以排遣点悲伤。”她掏出手绢又要哭,但突然勉强忍住,打起精神,镇静地说:“最后几天他真是难受。”“三天三夜极度的痛苦,然后死去。这种情况也可能随时落到我的头上,”彼得想,刹那间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他自己也不知怎的,一种常有的想法很快就使他镇静下来:“这种事只有伊凡·伊里奇会碰上,我可决不会碰上。这种事不应该也不可能落到我的头上。”他想到这些,心情忧郁,但施瓦尔茨分明向他做过暗示,他不该有这种心情。彼得思考了一下,镇静下来,详细询问伊凡·伊里奇临终前的情况,仿佛这种事故只会发生在伊凡·伊里奇身上,可决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在闻过神香、尸体和石碳酸的臭味以后,彼得特别爽快地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上哪儿,老爷?”马车夫问。“不晚。还可以到费多尔家去一下。”彼得就去了。果然,他到的时候,第一局牌刚结束,因此他就顺当地成了第五名赌客。(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草婴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伊凡·伊里奇生病以来,工作的职位还给他保留着。伊凡·伊里奇死了,同事们虽然喜欢他,却首先想到了职位变动的问题。B.认识伊凡·伊里奇的人,通过想象死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来宽慰自己。运用心理描写,体现人们对死亡的回避。C.施瓦尔茨穿着“表现出一种典雅庄重的气派”,但却在丧礼上约彼得晚上一起打桥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他十分讨厌死者伊凡·伊里奇。D.彼得是伊凡·伊里奇最知己的朋友,但从“遵循习俗”可以看出,他参加丧礼,慰问遗孀,画十字表示哀悼,只是按部就班的行动。7.关于文中伊凡·伊里奇的丧礼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凡·伊里奇死亡的神态,让彼得觉得在责备或提醒活人,彼得因此心生不快。B.施瓦尔茨服饰雅致和模样的顽皮可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显得滑稽。C.彼得在丧礼中感到毛骨悚然和忧郁,是因为他想到伊凡·伊里奇的死。D.彼得并未在丧礼上答应施瓦尔茨打牌的邀请,却在事后用行动表达了他赞同的立场。8.参加丧礼的过程,彼得的心绪被伊凡牵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所思所感。(4分)

9.传统小说依靠矛盾和别出心裁的结构来推进情节,但作家李栩云从托尔斯泰那里得到的写作启示是“简单明了的结构完全可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情节安排特点和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士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鲍叔A既进B管仲C以身下之D子孙E世禄F于齐G有封邑者H十余世,常为名大夫。1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友善,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用法不同。B.死,为……而死,和《老子四章》:“死而不亡者寿”中的“死”意思不同。C.恶,厌恶,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恶其声而然也”这句话的“恶”用法不同。

D.进,推荐,和《论语十二章》中:“进,吾往也。”中的“进”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叔牙与管仲交往时,多次受骗却始终相信管仲,是因为他知道管仲会当上宰相。B.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拥有三归台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C.齐国能够崛起,通过努力成为春秋一霸,离不开桓公的贤明和管仲的智谋。D.文章通过叙述管鲍之交等事迹,活画了人物形象,叙议结合,强调了识才举贤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14.孔子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体现了孔子对管仲政治才能的肯定。文中管仲有哪些施政之宝?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15~16小题。秋晚悲怀李觏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①,小松生命合禁霜。壶中若逐仙翁去②,待看年华几许长。【注】①化用南朝梁·江淹《别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②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借“多忧”“心伤”突出悲怀主题。B.颔联词语极具表现力,“数分”以显叶渐变,“一瞬”以明短暂。

C.颈联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D.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中间两联对仗自然,语言清新洒落。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青年强则国强,《〈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强调青年应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②《春江花月夜》中,借人类的绵延与月之恒常相比,表达哲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却默然无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文字,完成18—22题。什么是英雄?在中国古代,A。刘劭《人物志》中写道:“英”是野草中精秀茂盛者,所以“英”代表聪明秀出的英才,指的是文韬;而“雄”指自然中善战的所有雄性动物,所以“雄”代表胆识过人的雄才,指的是武略。千年大变局中的盗火者严复,在一片颓废的土壤中,用著作震撼晚清,这便是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三国豪杰,于群雄逐鹿的时代里,用战戟搅动风云,这就是雄才。如今,英雄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①2020年不畏劳苦的抗疫中的医护人员,②2023年重庆山火期间自发组织的救援队,③2024年拯救一整车人的钱云剑、蒋成磊等浙江“好汉”……④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⑤我们如果套用《人物志》里对英才和雄才的描述,⑥就很难判决哪些人是英才,⑦哪些人是雄才。他们在成为英雄之前,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我们称他们为英雄,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点,B。英雄的内涵,经过时光的淬炼,已经从个人的才能、成就,转变为对集体奉献的大义和美德。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英雄的形象和中国古代是很相似的。比如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战斗英雄奥德修斯,他以机智和勇毅在各种困境中生存下来。他表现出来的智慧、胆识,都是中国古代英雄最典型的品质。但到了近现代后期,一些不太典型的英雄形象开始重新被挖掘,比如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哲学家加缪称他就是真实世界里的你我他,似乎毫无意义,但一直在努力。人生在世,哪来那么多的英雄伟业,即使人生毫无成效,西西弗斯也在用自己的抗争来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所以,在哲学家的重新诠释之下,西西弗斯成了西方近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英雄。从被仰望者到普罗大众,再到我们每一个人,在中外历史文化里,英雄的内涵,在不断丰满。

18.第一段划线句中将严复比喻为“盗火者”,其效果如何?“颓废的土壤”这一比喻的本体是什么?(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丰满”与文中加点的“丰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个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状态显得如此丰满。B.经过几年的写作,他的作品集逐渐丰满,每一页都充满了深情与哲思。C.她的脸庞丰满,肌肤饱满有光泽,给人一种健康和活力的感觉。D.这只天鹅的羽毛丰满,如同一件华丽的羽衣,优雅而高贵。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第一段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大家在讨论某位历史人物是否是英雄。有人说:“这位历史人物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多胜利,所以是英雄。”另一个人反驳说:“这位历史人物在个人生活中有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所以不是英雄。”这一对话是否违反了同一律?请分析并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疫情过后,时代会更好吗?2024年似乎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战争爆发,经济下行;个人丧失意义和目的,无所适从。面对时代困境,有的人为时代之困而担忧,有的人选择专注思考自己的人生。那么,时代之困和自我之思是否同等重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以偏概全,原文提到:“现代派作家认为……根据弗洛伊德学说……这些就是现代小说的人物缺乏一个明确的、稳定的统一自我的根本原因。”选项只提到了弗洛伊德的学说。)2.C(C项,原文提到:“海明威式英雄……选择了逃避,……然而他们以生命换取荣誉,以死亡拯救理性的悲剧性努力,最终无法完全走出现代性中人性所具有的苍凉、困惑与无奈。”与选项中“他们直面现代文明的暮霭,摆脱了生命的困境。”矛盾。)3.D(“心存善念”“努力成长”“决意复仇”都属于传统的英雄品格,ABC排除。B项哈姆莱特虽然纠结,最终却迈出了为父复仇的一步,依然属于英雄行为。D选项,《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是平凡人缺乏传统英雄品格,自我在虫性与人性钟挣扎,处于化身为虫的困境之中,是非理性世界的受难者,符合反英雄的特点。因此选D。)4.方法:对比论证。(1分)效果:①将海明威式英雄与古希腊英雄、哈姆莱特式英雄进行对比,突出其凭着本能和直觉同残酷的现实抗衡的特点。②将海明威式英雄与反英雄进行对比,突出其与自然、死亡抗争的崇高形象。(1点2分,2点3分。)5.①桑提亚哥征服鲨鱼和大海过程中体现战胜困难的非凡毅力,具有传统英雄的品质。②桑提亚哥在征服大马林鱼过程中展现的坚定意志,不因困境而改变决心,体现了他明确而坚定的自我。③桑提亚哥在大马林鱼、鲨鱼、大海组成的困境之中,并未因失败产生绝望情绪,而展现出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根据材料一中反英雄的定义,结合《老人与海》的小说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6.C(“说明他十分讨厌死者伊凡·伊里奇。”原文并无此意。)7.C(从原文来看,“毛骨悚然和忧郁”是怕死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8.①打量伊凡尸体,因对其相貌的想象,心里觉得不快;

②最后听到伊凡死前的痛苦状态,感到毛骨悚然、忧郁。但借由常有的想法和施瓦尔茨的暗示,得到自我安慰。(每点2分。)9.情节特点:①本文的结构简单,场景集中,仅发生在法院和伊凡家里。②本文以伊凡之死为核心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③该情节淡化冲突,缺乏高潮。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详细地叙述了同事内心对伊凡之死的反应。(一点2分,任写2点即可。最高4分。)效果:①突出同事对死亡的躲避的心理,体现一个对死亡充满畏惧、躲避的社会。②平淡的情节推进,模仿真实生活的节奏。由彼得面对死亡的态度,展现人们面对死亡的普遍心理,引人深思。(一点2分,任写1点即可,最高2分。)10.CDG(C处属于主语做完一件事后,再做另一件事,中间断开;D处主语前断开;G处属于主语做完一件事后,再做另一件事,中间断开。)11.C(A善刀而藏之,善指擦拭;B死而不亡者寿,死指死亡;D进,吾往也,进指前进)12.A(A选项,“目光长远,知道管仲会当上宰相。”是无中生有,鲍叔牙认为管仲贤能并举荐他,文中并未提到鲍叔牙预见管仲会当上宰相。B选项由“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可知。C选项由“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可知。D结合文本内容可得出。)13.(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既用,被动句1分;任政于齐,状语后置1分;九,多次,1分;管仲之谋也,判断句,1分)(2)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常多给自己,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始,当初1分;尝,曾经1分;贾,做生意、经商1分;“分财利多自与”中的宾语前置句”“与自”1分)14.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②顺应民心,施行礼治;③善于抓住时机,变祸为福。④贵轻重,慎权衡;⑤持守诚信,有舍有得,取信于诸侯。

(1点2分,2点4分,3点5分。任写三点即可。“仓廪实而知礼节……令顺民心。”“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揭示了管仲治理内政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以及“顺应民心,施行礼治”的指导思想;“袭蔡伐楚”一事,巧妙地变师出无名而为师出有名,变霸权的膨胀为正义的申张。管仲善于抓住时机,变祸为福。“北征山戎”一事,救赵之危,并令其“修召公之政”,助邻实为睦邻,意为使燕永作齐之北方的屏障。体现管仲贵轻重,慎权衡;“柯地盟会”一事,力劝桓公守约,意在取信诸侯,播扬齐国之威名。“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看出持守诚信,有舍有得,取信于诸侯。)15.C(C.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是对他人的怀思;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16.①直抒胸臆。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②融情于景,景中寓情。次两句写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数分红色上黄叶”,大自然原不过是点染秋色,诗人却体察到时事的易于变迁;“一瞬曙光成夕阳”,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长,朝晖易成夕照。诗人懂得四时运行的规律,但面对衰老现实,产生了淡淡的哀愁。③用典抒情。尾联“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诗人说,如果能追随着壶中的仙翁,也许能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而不致有岁月蹉跎、华年难再的感慨。(每点2分,手法正确,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7.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给分。)18.(1)严复被比喻为“盗火者”,象征着他“为大众谋取好处,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2分)(2)颓废的土壤比喻腐败落后的晚清。(1分)19.B(题干中“英雄的内涵,在不断丰满”,此处“丰满”意为“变得丰富”。A指多姿多彩;B指变得丰富;C指匀称,饱满;D指浓密。)20.A:英雄指有文韬或有武略的人物(同“有文韬或有武略”相类意思即可得分;“文武双全”“能文能武”等两者都兼具的,给1分)B:那就是他们都有奉献精神。(有奉献类词语即可得分)(每点2分)21.①;“2020年不畏劳苦的抗疫中的医护人员”应改为“2020年在抗疫中不畏劳苦的医护人员”;(定语语序有误,领属的在前,形容词性的在后。)⑥;“判决”改为“确定”;(“判决”一词主要用于法律语境中对案件等的判定,用在这里与“哪些人是英才,哪些人是雄才”搭配不恰当,属于搭配不当。)(每点2分)

22.该对话违反同一律。(1分)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1分)在讨论时,第一个人判断历史人物是英雄的标准是“在战争中取得很多胜利”,而第二个人反驳时判断标准变成了“个人生活中有不道德的行为”。对话过程中,对于“英雄”这一概念的判断标准没有保持同一,违反同一律。(2分)23.作文审题:本作文重点在于思考“时代之困”和“自我之思”孰重孰轻。作为继往开来新时代的青年,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思考该以怎样的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