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B/3D/wKhkGWdKEwOAZDipAAKXwFV0_TI273.jpg)
![政府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B/3D/wKhkGWdKEwOAZDipAAKXwFV0_TI2732.jpg)
![政府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B/3D/wKhkGWdKEwOAZDipAAKXwFV0_TI2733.jpg)
![政府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B/3D/wKhkGWdKEwOAZDipAAKXwFV0_TI2734.jpg)
![政府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B/3D/wKhkGWdKEwOAZDipAAKXwFV0_TI27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30381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44091.1政策背景 3201231.2行业现状分析 3120051.3建设目标与意义 417976第2章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4127642.1设计理念与原则 429512.2总体架构设计 5216162.3技术路线 513541第3章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 6274283.1智能交通系统 6261093.1.1概述 6285153.1.2关键技术 6115973.1.3建设方案 6198203.2智能能源管理 6263483.2.1概述 6221453.2.2关键技术 757503.2.3建设方案 786203.3智能环保监测 7310383.3.1概述 7142343.3.2关键技术 7233583.3.3建设方案 72650第4章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8195494.1数据资源规划 814.2数据采集与汇聚 82534.2.1数据采集 8203544.2.2数据汇聚 8163744.3数据共享与开放 8105604.3.1数据共享 844544.3.2数据开放 912569第5章政务服务一体化 9156135.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 9158815.1.1政务服务事项分类 9234705.1.2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9131995.1.3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981775.1.4政务服务事项公开 9111205.2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 9207215.2.1平台架构设计 1068195.2.2功能模块划分 1062415.2.3用户角色与权限管理 10128885.2.4事项办理流程自动化 10327215.3政务数据协同 1016595.3.1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1086235.3.2数据治理与质量控制 1033715.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295365.3.4数据开放与应用 1026356第6章城市治理与决策支持 10309966.1城市运行监测 1176316.1.1监测体系构建 11310406.1.2数据整合与分析 11146476.1.3监测结果可视化 11135406.2风险预防与应急指挥 11142936.2.1风险预防机制 1148726.2.2应急指挥体系 11172936.2.3应急处置与恢复 11248516.3决策支持与分析 11232836.3.1决策支持系统 1158666.3.2决策分析模型 11172686.3.3决策评估与优化 12176576.3.4政策仿真与模拟 1229108第7章智慧社区建设 12172997.1社区服务与管理 12168827.1.1服务体系构建 12139067.1.2服务平台建设 12267347.1.3社区管理优化 12192837.2社区安全与便利 125537.2.1社区安全防控 1275617.2.2交通出行优化 12124057.2.3便民设施完善 1267827.3社区参与与共治 13159167.3.1居民自治组织培育 1338947.3.2社区共治机制构建 139107.3.3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1323826第8章智慧产业发展 1397458.1产业发展规划 1379098.1.1产业定位与目标 13316548.1.2产业布局与集群 1319458.1.3产业技术创新 13218318.2产业政策支持 13202498.2.1政策体系构建 13211888.2.2政策实施与评估 14264498.2.3政策宣传与推广 14128428.3产业服务平台 14170408.3.1服务平台架构 14243818.3.2服务体系建设 14321398.3.3服务能力提升 14276058.3.4服务模式创新 144809第9章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 1482319.1信息安全策略 14108339.1.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526159.1.2信息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 15286129.2技术安全保障 15281759.2.1数据安全 15272119.2.2网络安全 15175149.2.3系统安全 15279139.3隐私保护与合规性 1691999.3.1隐私保护措施 16112369.3.2合规性要求 1644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保障措施 16817110.1实施策略与阶段划分 162159410.1.1实施策略 163268010.1.2阶段划分 17975810.2组织保障与协同推进 172945410.2.1组织保障 172431410.2.2协同推进 171022410.3经费预算与投资效益评估 172254110.3.1经费预算 172128710.3.2投资效益评估 173129210.4评估与优化建议 171939410.4.1评估 17487810.4.2优化建议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政策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2行业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大。(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依赖进口现象较为严重。(3)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城市管理与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4)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职能分散,缺乏统一协调和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1.3建设目标与意义本项目旨在构建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以下目标:(1)整合各部门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2)强化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能力。(3)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4)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4)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5)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2章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2.1设计理念与原则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理念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为原则,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体设计原则如下:(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2)统筹规划:遵循城市发展战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管理与服务体系。(3)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4)数据驱动: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安全保障: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2.2总体架构设计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服务层。(1)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为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2)数据资源层: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3)应用支撑层:提供共性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开发效率,降低运维成本。(4)应用服务层:根据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开发各类应用系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2.3技术路线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路线如下:(1)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2)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3)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监测、远程控制和管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4)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提高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5)信息安全技术:采用加密、认证、防护等信息安全技术,保证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6)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平台整体运行效率。(7)移动互联技术:运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智慧城市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第3章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3.1智能交通系统3.1.1概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交通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的系统。3.1.2关键技术(1)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地磁感应、浮动车等多种方式,实时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并进行数据融合处理。(2)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实时、智能的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智能公交系统:构建智能调度、线路优化、实时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公交系统,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率。(4)出行服务与导航技术:为公众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辅助出行决策,降低出行成本。3.1.3建设方案(1)完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2)构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区域协调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发展智能公交系统,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升公交服务水平;(4)推广出行服务与导航应用,方便公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3.2智能能源管理3.2.1概述智能能源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2.2关键技术(1)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对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能源需求预测与优化调度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能源需求预测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3)分布式能源管理技术: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的互补和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2.3建设方案(1)加强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设,提升能源信息化水平;(2)建立能源需求预测与优化调度平台,实现能源供需平衡;(3)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3智能环保监测3.3.1概述智能环保监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3.2关键技术(1)环境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2)污染源解析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污染源及其贡献率,为污染防控提供依据。(3)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环境风险的实时预警和应急响应。3.3.3建设方案(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能力;(2)建立污染源解析与管理系统,强化污染源监管;(3)构建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第4章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4.1数据资源规划为保证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高效运作,需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系统化规划。应梳理各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地理、交通、环境、经济等领域的各类数据。根据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明确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环节,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还需构建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分类、标识和定位,为数据共享与开放提供基础。4.2数据采集与汇聚4.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前提。行业各部门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主要包括:(1)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各类监测数据;(2)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收集各部门业务数据;(3)依托社会力量,获取第三方数据资源;(4)开展数据普查,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4.2.2数据汇聚数据汇聚是指将各部门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为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应采取以下措施:(1)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2)采用数据交换和共享技术,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3)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资源的安全和合规使用。4.3数据共享与开放4.3.1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协同运作的关键。行业各部门应遵循以下原则开展数据共享:(1)需求导向,根据业务需求确定共享数据的范围和内容;(2)分类共享,按照数据敏感度和重要性,实行差异化共享策略;(3)权限管理,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权限,保证数据安全;(4)动态更新,及时更新数据共享目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4.3.2数据开放数据开放有助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数据开放:(1)建立数据开放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服务;(2)制定数据开放政策,明确开放范围、方式和流程;(3)加强数据脱敏和隐私保护,保证数据开放不影响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据利用和创新,促进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通过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将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提升行业服务效能,为构建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第5章政务服务一体化5.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为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实现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机整合,首先需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5.1.1政务服务事项分类根据政务服务事项的性质和用途,将其分为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购买服务、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四大类,以便于平台功能的划分和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5.1.2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统一事项名称、编码、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要素,保证事项办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5.1.3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简化政务服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事项办理的全程跟踪和实时反馈,缩短办理时限。5.1.4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包括事项名称、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提高政务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5.2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基于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线上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5.2.1平台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构建具有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5.2.2功能模块划分根据政务服务事项分类,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购买服务、其他行政权力事项等。5.2.3用户角色与权限管理设定不同用户角色,实现权限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保证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2.4事项办理流程自动化利用工作流引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5.3政务数据协同政务数据协同是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务数据协同:5.3.1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规范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流程,实现各部门间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5.3.2数据治理与质量控制加强政务数据治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提升政务数据的应用价值。5.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化政务数据安全防护,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5.3.4数据开放与应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鼓励社会各界利用政务数据开展创新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第6章城市治理与决策支持6.1城市运行监测6.1.1监测体系构建本章节主要阐述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在城市运行监测方面的构建。建立全面的城市运行监测体系,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6.1.2数据整合与分析对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发觉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6.1.3监测结果可视化将城市运行监测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部门和相关人员直观了解城市运行状态,提高决策效率。6.2风险预防与应急指挥6.2.1风险预防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对城市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通过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城市运行风险。6.2.2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应急指挥体系,实现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和快速响应。通过应急资源整合、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2.3应急处置与恢复针对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人员的有效组织。同时加强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保证城市运行尽快恢复正常。6.3决策支持与分析6.3.1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模型预测等手段,为部门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6.3.2决策分析模型结合城市治理的实际需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决策分析模型。例如:城市规划、交通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模型,为部门提供有力支持。6.3.3决策评估与优化通过对决策实施过程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觉决策偏差和问题,为决策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不断优化决策流程和方法,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6.3.4政策仿真与模拟利用政策仿真与模拟技术,对拟实施的政策措施进行预评估,预测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反复仿真与模拟,保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7章智慧社区建设7.1社区服务与管理7.1.1服务体系构建智慧社区建设应以居民需求为核心,构建全面、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7.1.2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务、生活、便民等服务的一站式办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推荐。7.1.3社区管理优化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社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监控、智能巡检等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7.2社区安全与便利7.2.1社区安全防控加强社区安全体系建设,运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社区安全的智能化防控。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2.2交通出行优化通过智能停车、共享单车等系统,解决社区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助力绿色出行。7.2.3便民设施完善加强社区便民设施建设,如智能快递柜、无人便利店等,满足居民日常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便捷的社区生活服务。7.3社区参与与共治7.3.1居民自治组织培育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培育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议事会、居民论坛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7.3.2社区共治机制构建建立健全社区共治机制,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合作等方式,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7.3.3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第8章智慧产业发展8.1产业发展规划8.1.1产业定位与目标智慧产业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应明确其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制定智慧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保证智慧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8.1.2产业布局与集群根据智慧产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智慧产业快速发展。8.1.3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智慧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智慧产业整体竞争力。8.2产业政策支持8.2.1政策体系构建建立完善的智慧产业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发展。8.2.2政策实施与评估加强智慧产业政策实施与评估,保证政策落地生效。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2.3政策宣传与推广加大智慧产业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智慧产业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8.3产业服务平台8.3.1服务平台架构构建集政策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产业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发展。8.3.2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智慧产业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市场服务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产业协同发展。8.3.3服务能力提升加强智慧产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培训、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8.3.4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摸索智慧产业服务模式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第9章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9.1信息安全策略为了保证行业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及数据安全,本章将阐述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该策略包括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落实安全审计及风险评估机制等。9.1.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平台信息安全政策;(2)明确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和各级人员职责;(3)制定信息资产分类与保护标准;(4)制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5)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9.1.2信息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开展定期的信息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保证:(1)识别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2)评估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3)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4)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9.2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安全保障是保证平台安全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数据安全(1)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2)实施访问控制,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3)定期备份数据,提高数据恢复能力;(4)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9.2.2网络安全(1)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2)采用安全协议和漏洞扫描技术;(3)实施网络隔离和权限控制;(4)加强对外部网络的访问管理。9.2.3系统安全(1)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2)实施最小权限原则,限制系统操作权限;(3)定期更新和打补丁,修复系统漏洞;(4)开展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9.3隐私保护与合规性在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保护用户隐私。本节将阐述隐私保护措施及合规性要求。9.3.1隐私保护措施(1)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厨余垃圾简易生物降解系统
- 民房建筑施工合同
- 环保行业废弃物处理风险免责协议
- 智慧社区建设投资合作合同
- 2025年液压破碎锤项目发展计划
- Glycycoumar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纺织片梭织机项目建议书
- 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服务合同书
- 1S-2S-2-PCCA-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2年涉农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总结
- (高职)银行基本技能ppt课件(完整版)
-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课 新街古韵丨赣美版
-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
- 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告知承诺书
- 秦荻辉科技英语写作教程练习答案(共42页)
- 猴车司机试题
-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
- 剪力墙、楼板开洞专项施工方案
- 办好高水平民办高中的哲学思考-教育文档
- 婚礼主持词:农村婚礼主持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