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24745第一章综述 393481.1项目背景 3212511.2项目目标 3285491.3项目意义 38045第二章政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4182042.1政务信息化现状 448132.2存在问题及挑战 427821第三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5226973.1建设原则 5221613.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5192513.1.2坚持统筹规划 5180273.1.3强化顶层设计 573853.1.4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517903.1.5保证信息安全 5284683.2建设目标 5137843.2.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6190783.2.2优化决策 6244113.2.3提升治理能力 6169443.2.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102053.3建设内容 6137643.3.1基础设施建设 6212393.3.2应用系统建设 6234463.3.3数据资源建设 6169663.3.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6268803.3.5人才队伍建设 638743.3.6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63516第四章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 7161524.1平台架构设计 7253364.2技术选型 7207784.3数据共享机制 813326第五章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 846455.1数据资源梳理 8302195.2数据资源分类 8226665.3数据资源管理 911371第六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932936.1数据采集策略 9114436.1.1数据来源 9187816.1.2数据采集方式 10327166.1.3数据采集周期 10297996.2数据处理流程 10223526.2.1数据清洗 1048896.2.2数据整合 10322956.2.3数据存储 10158576.3数据质量控制 11100236.3.1数据源头控制 11121536.3.2数据处理控制 11208836.3.3数据存储控制 11259246.3.4数据监控与评估 1131402第七章数据存储与备份 11198997.1数据存储方案 11196287.2数据备份策略 1245077.3数据安全性保障 1316122第八章数据共享与交换 13158848.1数据共享策略 13307778.1.1目标定位 13319258.1.2数据分类与共享范围 1327308.1.3数据共享原则 14126098.2数据交换机制 1492288.2.1数据交换模式 14205218.2.2数据交换协议 14219588.2.3数据交换流程 1483918.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14325548.3.1平台架构 14278988.3.2平台技术选型 1529459第九章应用系统集成 15294059.1系统集成策略 15315329.2应用系统对接 16208439.3系统兼容性保障 1611929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维 171203210.1项目实施流程 173248510.1.1项目启动 17437210.1.2需求分析 171366310.1.3设计与开发 172218310.1.4系统测试 171133310.1.5系统部署与培训 17491810.1.6项目验收 171087010.2项目管理措施 171387310.2.1制定项目计划 171574110.2.2风险管理 17289210.2.3质量管理 17338410.2.4成本管理 171692410.2.5沟通协调 181571610.3运维管理策略 182454610.3.1建立运维团队 182171410.3.2制定运维制度 182162310.3.3监控系统运行 18796210.3.4定期检查与维护 182961010.3.5安全管理 182585610.4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 182421810.4.1技术风险防控 183095510.4.2数据风险防控 18122910.4.3管理风险防控 181640810.4.4法律风险防控 182536410.4.5应对措施 18第一章综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行业对政务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政务信息化作为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新时代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以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但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数据孤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旨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本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以期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1)构建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2)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促进政务信息化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3项目意义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治理效能。通过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治理效能。(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3)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激发创新活力。(4)推动政务信息化产业发展。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为政务信息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政务信息化现状分析2.1政务信息化现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行业政务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政务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治理的各个领域,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和推动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政务信息化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电子政务外网和专网已经覆盖到各级部门,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各级纷纷开展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涵盖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服务。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决策、社会监督和创新创业提供了数据支撑。2.2存在问题及挑战尽管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政务信息化建设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一些政务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部分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政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资金紧张,难以满足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目前我国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风险。如何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政务信息化与民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尽管政务信息化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服务,但部分政务服务仍需到现场办理,且部分政务信息系统用户体验不佳,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3.1建设原则3.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务信息化建设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等方面的合规性。3.1.2坚持统筹规划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1.3强化顶层设计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强化顶层设计,保证系统架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3.1.4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政务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选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3.1.5保证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将信息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数据安全、系统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3.2建设目标3.2.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3.2.2优化决策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实现数据共享,为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决策更加科学、合理。3.2.3提升治理能力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政务流程的透明化、规范化和智能化。3.2.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将促进与社会的互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助力社会经济发展。3.3建设内容3.3.1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网络设施等,为政务信息化提供硬件支持。3.3.2应用系统建设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涵盖政务办公、政务服务、政务监管等多个方面,实现政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3.3.3数据资源建设政务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包括政务数据采集、整合、治理、分析等环节,为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3.3.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3.3.5人才队伍建设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培养、引进、培训等方面,提高部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3.3.6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旨在规范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保证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章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4.1平台架构设计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是整个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源层:包含各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及第三方数据资源,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支持。(2)数据采集与处理层:负责从数据源层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3)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经过处理的数据,支持大数据量存储和快速访问。(4)数据管理层: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包括数据字典、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5)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可视化等服务,支持多种数据接口,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6)应用层:整合各类政务应用,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和决策支持。4.2技术选型为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运行和扩展性,以下技术选型将被采纳:(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Kafka、Flink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2)数据存储:采用Hadoop、HBase等分布式存储技术,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访问。(3)数据管理:采用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成熟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管理。(4)数据服务:采用微服务架构,提供RestfulAPI、GraphQL等数据接口,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协议。(5)数据可视化:采用ECharts、Highcharts等前端图表库,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4.3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共享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以下为数据共享平台的关键机制:(1)数据目录:构建统一的数据目录,梳理各部门数据资源,方便用户查找和获取所需数据。(2)数据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实现数据访问控制,保证数据安全。(3)数据交换协议:采用成熟的数据交换协议,如ODI、API等,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交换。(4)数据更新与同步:采用增量更新、定时同步等策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5)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保证数据质量。(6)数据开放与共享: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第五章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5.1数据资源梳理数据资源梳理是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对行业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所拥有的数据资源,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来源、数据更新频率等。要分析各数据资源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5.2数据资源分类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需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数据资源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数据类型分类:将数据资源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2)按照业务领域分类:根据行业的业务特点,将数据资源分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经济管理、民生保障等类别。(3)按照数据来源分类:将数据资源分为部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如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数据等)。(4)按照数据用途分类:将数据资源分为决策支持、业务办理、公共服务等类别。5.3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是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资源管理的内容:(1)数据资源整合:对行业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2)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数据资源目录,明确各数据资源的属性、用途、更新周期等信息,为数据查询和使用提供便捷。(3)数据质量管理:对数据资源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定数据安全策略,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5)数据共享与交换:建立健全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推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治理能力。(6)数据开放: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推进数据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数据服务。(7)数据资源评估:定期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估,了解数据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8)数据资源培训与推广: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数据资源培训,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能力,推广数据资源在行业中的应用。第六章数据采集与处理6.1数据采集策略6.1.1数据来源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部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具体如下:(1)部门内部数据:包括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业务数据、文档资料等。(2)外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3)第三方数据:通过与其他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引入具有互补性的数据资源。6.1.2数据采集方式(1)自动化采集:利用数据接口、爬虫技术等自动化手段,定期从部门内部系统、外部数据源和第三方数据源获取数据。(2)人工采集:针对无法自动化采集的数据,通过人工录入、整理、审核等方式进行采集。6.1.3数据采集周期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更新频率等因素,确定数据采集周期。对于关键数据,应实现实时或准实时采集;对于一般数据,可采取定期采集,如每日、每周、每月等。6.2数据处理流程6.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重复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合并等手段,删除重复的数据记录。(2)填充缺失数据: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合理填充,如使用平均值、中位数等统计方法。(3)数据类型转换: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6.2.2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映射:建立数据字典,明确各数据字段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映射。(2)数据关联:通过数据关联技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关联,形成完整的数据集。(3)数据聚合:对数据集进行聚合处理,形成更高层次的数据视图。6.2.3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存储,以便于查询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建模:设计合理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2)数据存储: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安全、高效存储。(3)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6.3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6.3.1数据源头控制(1)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2)数据审核: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6.3.2数据处理控制(1)数据清洗:严格按照数据清洗规则进行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整合:遵循数据整合原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6.3.3数据存储控制(1)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存储安全管理,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6.3.4数据监控与评估(1)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2)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数据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第七章数据存储与备份7.1数据存储方案为保证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运行,本方案提出了以下数据存储方案:(1)存储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以满足数据量大、读写速度快、扩展性强的需求。存储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高可用性:通过多节点冗余,保证数据不丢失,实现99.999%的数据可靠性;高功能:采用SSD硬盘,提供高速读写能力,满足政务数据实时处理需求;易扩展性:支持水平扩展,可根据数据量增长进行动态扩容。(2)存储设备选型根据政务数据的特点,选择以下存储设备:高功能存储阵列:适用于关键业务数据存储,具备高可靠性、高功能和易管理性;分布式存储系统:适用于非关键业务数据存储,具备高扩展性、低成本和高可靠性。(3)数据存储策略数据分类存储: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访问频率等因素,将数据分为冷数据、温数据和热数据,分别存储在相应的存储设备上;数据冗余存储:采用多副本冗余存储,保证数据在单个节点故障时仍可访问;数据压缩存储: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压缩,降低存储空间需求。7.2数据备份策略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本方案提出以下数据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变化频率,制定定期备份计划,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全量备份:每隔一定周期,对整个政务数据进行全量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增量备份:对上一次全量备份后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提高备份效率。(2)远程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程存储设备上,以防止本地灾难导致数据丢失。远程备份可采用以下方式:云备份: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实现数据的远程存储和备份;磁盘阵列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上,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3)数据恢复策略制定数据恢复策略,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恢复流程:明确数据恢复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备份文件的选择、恢复操作等;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保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7.3数据安全性保障为保证行业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安全性,本方案采取以下措施:(1)数据加密存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加密算法应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标准,保证数据安全性。(2)数据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级别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3)数据审计与监控建立数据审计与监控机制,对数据访问、操作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觉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4)安全防护措施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同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第八章数据共享与交换8.1数据共享策略8.1.1目标定位为实现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运作,本方案提出以下数据共享策略:以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数据资源利用为核心目标,构建全面、高效、安全的数据共享体系。8.1.2数据分类与共享范围(1)公共数据:涉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数据,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共享。(2)内部数据:涉及部门内部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数据,仅在部门内部共享。(3)敏感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数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要求进行共享。8.1.3数据共享原则(1)公开透明:数据共享过程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数据来源、共享范围、共享方式等信息可知、可查。(2)安全可控:数据共享应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3)有序共享:数据共享应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避免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混乱和重复。8.2数据交换机制8.2.1数据交换模式(1)数据推送:部门主动将数据推送到共享平台,供其他部门使用。(2)数据订阅:部门根据需求订阅其他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3)数据交换: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互补和整合。8.2.2数据交换协议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包括数据格式、数据接口、数据传输方式等,保证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8.2.3数据交换流程(1)数据需求分析:部门根据业务需求,明确数据交换的目的、范围和内容。(2)数据交换申请:需求部门向数据提供部门提出数据交换申请。(3)数据交换审核:数据提供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保证数据共享的合规性。(4)数据交换实施:双方按照数据交换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5)数据交换反馈:数据需求部门对数据交换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交换策略。8.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8.3.1平台架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层。平台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整合:从各部门采集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库。(2)数据存储与管理:对数据进行存储、备份、恢复等操作,保证数据安全。(3)数据共享与交换:提供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支持多种数据交换模式。(4)数据查询与分析:支持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5)用户管理:实现用户认证、权限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安全性。8.3.2平台技术选型(1)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存储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2)数据处理: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等)进行数据清洗、转换、整合。(3)数据传输:采用加密传输技术(如SSL、SSH等)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4)数据接口:提供RestfulAPI、Web服务等接口,便于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5)用户认证:采用OAuth2.0等认证协议,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和授权。第九章应用系统集成9.1系统集成策略在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系统集成策略的制定。我们需要明确系统集成的目标,即通过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以下是我们的系统集成策略:(1)梳理现有应用系统:对现有的政务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了解各系统的功能、功能、数据来源及数据格式等信息,为后续的系统集成提供基础数据。(2)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各应用系统在集成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同的技术规范。(3)构建系统架构:根据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的需求,构建合理的系统架构,明确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流转方式。(4)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选择具有较高成熟度的技术方案,保证系统集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9.2应用系统对接应用系统对接是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我们的应用系统对接策略:(1)明确对接需求:深入了解各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明确对接的目标和范围。(2)制定对接方案:根据对接需求,制定详细的对接方案,包括对接接口、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3)开发对接程序:根据对接方案,开发相应的对接程序,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4)测试与优化:对对接程序进行测试,保证对接的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在测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9.3系统兼容性保障为保证政务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平台中各应用系统的兼容性,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遵循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遵循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保证系统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要求。(2)采用通用技术框架:选择具有较高通用性的技术框架,降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3)加强系统间协作:通过制定协作规范,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作,保证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顺畅。(4)持续优化与维护:在系统运行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