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黄金卷0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距今约1.32万年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该遗址的发现()A.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B.表明当时制陶技术领先世界C.实证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准确时间D.印证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早期文明。根据“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可知,这一遗址内有蚌壳制品,这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同时这一遗址内的陶片上还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这又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所以这一遗址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领先世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准确时间”和“唯一来源”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D项。故选A项。2.下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由此可知,在此期间()高祖时期吕后、惠帝时期文帝时期景帝时期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A.军功制被察举制取代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郡国并行制走向废止 D.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汉高祖至文帝时期三公九卿之职大多由功臣把持,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君主权力受到功臣的威胁;而功臣在王国相、郡太守比重大,说明中央集权受到了一定威胁。自文帝后,功臣占比迅速下降,说明君主权力、中央集权都得到了加强,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选官制度的变化,况且汉代实行察举制取代军功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地方郡国并行制的内容,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并没有废除王国,排除C项;表中数据反映了功臣的比重持续下降,结合所学汉代选官制度的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不重出身重德行,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3.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札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A.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C.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向周边邻国和少数民族赐予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也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少数民族和邻国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D项正确;唐朝时期的吐蕃(西藏)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中央的地方行政区,排除A项;材料是体现儒家文化影响力,无法得出维护宗藩关系长期稳定的结论,排除B项;羁縻政策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牙人是指在工商贸易活动中沟通双方买卖、收取一定佣金的群体。王安石变法时在京城设市易务,“许召在京诸行铛牙人充本务行人、牙人内行人,供通己所有或借他人产业金银充抵挡,五人以上充一保,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句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这可以用来说明()A.北宋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地方政府借助牙商敛财C.南方开发促进商业繁荣 D.北宋商业活动较为活跃【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在京城设市易务,……许召在京诸行铛牙人充本务行人、牙人内行人……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得出政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松动,排除A项;无关地方政府,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全国推行,并非只在南方,排除C项。故选D项。5.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皇帝意欲打破祖制,放弃皇长子,另立太子,遭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封建礼教与祖制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戚势力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册立太子之争,与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逐步走向衰弱,排除B项;内阁做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权力,更不会享受决策大权,排除C项。故选D项。6.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 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 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可知,魏源主张经世实学,改革图治,并且主张开眼看世界,这有利于打破社会闭目塞听的风气,但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师夷长技的思想,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萌发”,排除B项;“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魏源编纂书籍的理论来源于程朱理学,排除D项。故选A项。7.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汉阳铁厂钢铁产量示意图(单位:吨)该时期应是()A.1860~1890年 B.1912~1919年C.1927~1936年 D.1937~1949年【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趋势可以看出,汉阳铁厂在这一时期有一个快速发展,然后又迅速衰落的时期,这符合民国建立后到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的特征,即短暂春天,B项正确;汉阳铁厂诞生于1890年,排除A项;1927~1936年是国民党统治前期,有所发展,但并不会迅速回落,排除C项;1937~1949年期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8.1948年进行的两次的学生民意调查,两份调查中,一份于12月13日上海大学完成,参加调查的有约1000名学生和教师。调查结果发表在一份国民党报纸《东南日报》上。对于国共争端的问题,大家的反应是:15.9%的人赞成把反共战争进行到底,72%的人赞成成立联合政府,8.4%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分治,3.7%的人赞成共产党一党专政。这表明()A.国统区的人士普遍认同中共 B.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时机成熟C.国民党一党专政迷梦被粉碎 D.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日益孤立【答案】D【详解】结合材料中“调查的有约1000名学生和教师”、“15.9%的人赞成把反共战争进行到底,72%的人赞成成立联合政府”等信息可知,说明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希望内战结束,和平建国,民主和平仍然占主流思想,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认同,这仅仅是某些知识分子和学生民意调查,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断绝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后路,排除B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迷梦粉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后,发生在1949年,排除C项。故选D项。9.如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当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1949年宣传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解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讨论恢复和发展本地农业生产和克服生产中各种困难的办法1951年进行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关于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生产互助以及婚姻法等政策教育1953年集中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对粮食的政策以及继续发展互助合作,改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1954年进行关于宪法、统购统销政策和农业互助合作的教育,并宣传反对美国的侵略战争等A.旨在回应民众的生活关切 B.突出意识形态的渗透C.与社会扫盲运动密切配合 D.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当时的形势和国家政策有关,1949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1951年的内容有利于农民对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政策的了解和支持,1953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展,1954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新宪法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落实,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D项正确;据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赢得农民信任与支持,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回应民众的生活关切”是其中一项内容,不全面,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对农民解释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未突出意识形态的渗透,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扫盲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据此可知()A.中国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 D.贸易方式升级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80—2020年中国。据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可知,工业出口占比上升,工业进口占比总体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品产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内工业品需求,导致工业进口下降,而且大量出口国外,导致工业出口占比上升,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反映具体的产业结构情况,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贸易的内容而非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早期基督教兴起与传播的过程中,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始终以一种政治的标准和实用的态度裁决基督教,由最初的漠视,到将其视为一种非法的宗教加以迫害,再到承认其合法性,终将基督教提升为国家宗教,完全取代了原有的多神教信仰。这一变化()A.取决于基督教在帝国境内广泛传播 B.使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是迫于教会伦理对人民的精神控制 D.说明统治者意志影响基督教的命运【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始终以一种政治的标准和实用的态度裁决基督教,由最初的漠视,到将其视为一种非法的宗教加以迫害,再到承认其合法性,终将基督教提升为国家宗教,完全取代了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可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最终将基督教提升为国家宗教,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意在利用基督教教义加强专制统治,B项正确;罗马帝国统治者将基督教提升为国家宗教,从而推动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民众多神教信仰的状况,A项表述因果倒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伦理对人民精神控制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统治者意志对基督教命运的影响,D选项夸大了统治者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2.“田乐”原是日本农民插秧时的祭神歌舞,经传播、提炼发展为中世纪重要的戏剧“能乐”,后又经武士文化人加工,变为武家必赏的高雅艺术。此外,诸如“狂言”“连歌”“袛园祭典”以及“御伽草子”等都存在大同小异的变迁过程。这说明()A.民族文化形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C.中世纪是日本传统文化复兴时代 D.武士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地位提高【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田乐”“能乐”狂言”“连歌”“袛园祭典”以及“御伽草子”等在日本农民、武士等群体加工改造下而不断发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B项正确;根据材料“后又经武士文化人加工,变为武家必赏的高雅艺术”可知,民族文化的形成不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也包括其他群体的改造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未体现武士阶层的地位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3.地理大发现后,罗马教廷不断发布诏令,授予西班牙等国对已发现的、不属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土地享有占取权。欧洲国际法学家基于自然资源的丰俭不定和土著缺乏开发能力的双重推断,认定殖民者“发现”后即有权索取、开发。对这些史实认识全面的是(
)A.罗马教廷的权威受到世俗力量挑战 B.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增强C.二者都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依据 D.国际治理体系受到多方力量的影响【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罗马教廷和欧洲国际法学家从宗教、法学等角度为殖民者辩护,肯定殖民扩张,承认殖民所得等,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俗力量挑战罗马教廷权威的信息,排除A项;欧洲国际法学家肯定殖民扩张的合理性,不能说明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增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教廷、国际法学家均支持殖民扩张,没有强调多方力量影响国际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督徒都是属灵阶级,是真正的神父、主教和教皇。所谓差别,只不过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路德此番言论的主要意图是()A.肯定因行称义的价值 B.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 D.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准确的时空是16世纪的德国。根据材料可知,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人人都可以充当教士,这就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性,肯定了基督徒身份的平等性,倡导个人拥有信仰的自由权利,D项正确;材料“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表明,路德强调基督徒都是平等的,反映了“因信称义”的价值诉求,而不是因行称义,排除A项;路德的此番言论强调了信徒身份的平等性,抨击的矛头指向罗马教廷,没有涉及世俗王权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徒身份的平等性,倡导个人拥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不利于等级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5.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承认战后现状,以换取联邦德国与东方关系的改善;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在全德削减美苏驻德的军事人员及装备等。新东方政策的提出旨在()A.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 B.吞并民主德国,实现再次统一C.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 D.化解东西欧间的矛盾【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9年(联邦德国)。据本题材料“主要内容包括承认战后现状,以换取联邦德国与东方关系的改善;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并且希望与它改善关系,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谋求统一,这是建立在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提出统一要求,表明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A项正确;材料显示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而不是吞并民主德国,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新东方政策的提出并不能起到完全化解东西欧间的矛盾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面为2005—2015年美国、欧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图,其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与欧盟经济差距缩小 B.欧美国家社会危机深化C.欧盟的福利制度优于美国 D.欧美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2015年(美国、欧盟)。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失业现象明显,欧盟失业率一度超过10%,2005—2015年欧美国家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基本在2%以下,这说明,欧美经济增长持续乏力,D项正确;仅根据材料不能推断出经济总体实力的差距,排除A项;通过折线图可知,欧美国家在2013年之后失业率均下降,“社会危机深化”之说缺乏依据,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福利制度的信息,通过材料不能判断欧盟与美国的福利制度孰优孰劣,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16分,共52分。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材料二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6分)【答案】(1)相同之处:①持续时间长;②受到统治者的政策影响;③少数民族得以进入政权或建立自己的政权;④产生了民族迁徙的连锁反应;⑤民族分布产生剧变;⑥导致了统一政权的灭亡;⑦加速了民族交融。(相同之处一点2分,任答三点计6分,合计6分)(2)不同之处:①魏晋民族迁徙基本维持并巩固了统一的语言——汉语;②魏晋民族迁徙丰富了原有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强烈认同。(不同之处,一点1分,任答两点计2分)原因:①秦汉时期已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具有较好的包容性;③中国较早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文字,促使各民族能更深入地交流、交融;④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⑤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原因一点2分,任答三点计6分)(3)意义:①深化了民族交融;②有利于国家重新走向统一;③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④有利于江南的开发;⑤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意义一点2分,任答三点计6分)【详解】(1)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东汉以来”和材料二“公元元年前后”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和材料二“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可知,受到统治者的政策影响;根据材料一“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和材料二“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可知,产生了民族分布的剧变;根据材料一“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和材料二“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可知,少数民族得以进入政权或建立自己的政权;根据材料一“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和材料二“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得出产生了民族迁徙的连锁反应;材料二“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推出导致了统一政权的灭亡;从材料各处推出两者都加速了民族交融。(2)原因:根据材料“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民族迁徙基本维持并巩固了统一的语言——汉语”;根据材料“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可知,魏晋民族迁徙丰富了原有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强烈认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自秦汉以来建立并不断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原地区建立先进的封建制度与文化,因此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着极强的认同感,秦汉以来,中国境内形成了通用的语言、文字,成为各民族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因此,得出“秦汉时期已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具有较好的包容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较早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文字成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重要工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地区具有先进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3)意义:魏晋时期的民族迁徙,虽然伴随着民族间的冲突,但是总体而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往中,不断深化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进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引发的中原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区域开发,这些因素都为后来的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推知魏晋民族迁徙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为“深化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的迁徙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叶秋海棠”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桑叶”与“蚕食”“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年4月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16分)【答案】主题:中国版图形象的塑造与变迁阐释:清末民初,中国版图被塑造为“秋海棠”的形象。清末民初民族危机加深,民国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原因)此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唤醒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认同。(影响)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版图被塑造为“桑叶”的形象。这一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原因)“桑叶”被“蚕食”的形象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激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版图被塑造为“雄鸡”的形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或: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抗美援朝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原因)“雄鸡”形象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自信,以及中华儿女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影响)中国版图形象的塑造与变迁,是受近代以来中国内外局势交织影响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历尽苦难辉煌的投射(或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投射)。(主题提炼准确、适当,2分;阐释部分,根据材料分期,分三个阶段展开,且均要包括原因及影响,一个阶段4分,三个阶段12分;小结部分要从整体角度总结,2分。合计16分)【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清末民初之际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版图形象经历了“一叶秋海棠”“桑叶”“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变化,因此可拟定论题:中国版图形象的塑造与变迁。结合所学知识,从版图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原因、影响等角度予以论述,如清末民初民族危机加深,民国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中国版图被塑造为“秋海棠”的形象有助于唤醒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认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桑叶”被“蚕食”的形象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激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雄鸡”形象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自信,以及中华儿女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等等。因此,中国版图形象的塑造与变迁,是受近代以来中国内外局势交织影响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历尽苦难辉煌的投射(或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投射)。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总统外交方针尼克松“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原则”和“三根支柱”。“三根支柱”是:1.伙伴关系,即美国要与其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2.实力,即无论是对盟国还是对敌手,美国的政策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3.谈判,即美国对其敌手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里根里根在其第一任期内,“完全回复到强调通过威胁和使用武力对苏联共产主义进行全球遏制的轨道”。1985年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始。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认两国在避免一场大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第二,推进军控谈判。第三,出台以公开支持全世界的反共革命为主旨的“里根主义”作为美国对苏联推行新遏制政策的重要部分。布什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实力为依托,更多利用除军事遏制以外的其他手段,鼓励苏东国家从内部发生“和平演变”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美国对苏东政策的总纲领。——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根据材料,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外交方针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16分)(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因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确定了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进攻战略。此后,美国进行全球干涉,广泛承担海外“义务”。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面临国内社会危机加深、苏联挑战、盟友西欧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缓和国际局势的复杂环境,这使得美国的全球进攻战略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尼克松以缓和外交遏制苏联的扩张,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尼克松主义维护的美国利益仍是霸权主义。里根主义出台也有其特殊的背景。自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经济滞胀以来,苏联近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从占美国的1/3上升到占美国的2/3……在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57-2024再生钛锭
- 2024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公对公信用贷款合同3篇
- 美食广场食品安全检测制度
- 交通运输设备采购招投标流程
- 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 填筑土方施工合同
- 仓储物流中心续租合同
- 2024年水电设备安全认证与检测服务合同3篇
- 金融行业总监理合同模板
- 房屋共同使用权保险合同
- 数字后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 2024南京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书
- 2024年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方案
- 亚马逊合伙运营协议书模板
- 01685《动漫艺术概论》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究的文献综述8600字】
- 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物态变化(学生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周建敏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 DL∕T 1315-2013 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