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发电2.小华同学爱做家务劳动,他所做的家务劳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洗碗布洗碗B.用活性炭给冰箱除异味C.用食醋除去水壶里的水垢D.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物质中能还原氧化铜的气体单质是()A.一氧化碳 B.氢气 C.焦炭 D.氮气5.赣南素有“脐橙之乡”的美称,脐橙富含维生素C(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C是一种混合物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8D.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6.下列粒子所表示的元素中,化学性质与氦元素相似的是()A.B.C.D.7.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符号为Cn,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事实微观解释A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之间有间隙D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A.A B.B C.C D.D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0.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高温煅烧石灰石,则Y轴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B.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则Y轴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C.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则Y轴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D.若向均热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则Y轴表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二、选择填充题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____)A.天然气可用作燃料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______1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A.氧气B.生石灰C.铁水D.______1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A.银B.氢氧化钠C.二氧化碳D.______1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0152反应后质量/gm2908A.m的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______15.下列鉴别物质方法正确的是(____)A.用闻气味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用燃烧产物鉴别H2、CO、CH4C.看颜色区分氮气和氧气D.用______(填药品名称)可以区别H2O和H2O2三、填空题16.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氧气分子______。(2)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是______。(3)铝离子______。(4)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7.在自然界中,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千万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如下物质:①石墨;②二氧化碳;③金刚石;④碳酸:⑤酒精。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选填序号)。(2)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如前者质地坚硬,后者质地很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可用作干电池电极。(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4)高温下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现象为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温下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四、实验题18.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中正极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2)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点即可(3)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_。(4)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19.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白。(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小鸣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和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不足之处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______后______。(3)小红同学要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干燥的氢气应选择______和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五、流程题20.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下:(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此反应会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原理与______操作相同。(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六、推断题21.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含有相同的元素,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1)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且常温下B为液体C为单质,则:①A的化学式为_____;②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若A、B、C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且B常用作气体肥料,则:①写出A的一种用途_____;②B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七、科学探究题22.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称量值步骤⑦现象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成立(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烧杯、_____。(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23.某混合气体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萱萱对此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Ⅰ、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Ⅲ、CO2、SO2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萱萱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1)装置A中品红褪色,证明存在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2)若C没有变化,D变浑浊,证明存在______;若结论为三种气体均存在,则装置G内的现象是______。(反思与评价)装置①和装置②(填“能”或“不能”)______互换,理由是______。八、计算题24.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1)制取氧气的质量为______克。(2)剩余固体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详细解答过程)(3)加热前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试题分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都不会对环境有污染,但火力发电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危害环境的物质。选C。考点: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点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环境能源危机,又能避免环境污染。本题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2.C【详解】A、用洗碗布洗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是将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食醋除去水壶里的水垢,醋酸和水垢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水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试题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4.B【详解】A、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但由两种元素组成,不是单质,A错误。B、氢气能还原氧化铜,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正确。C、焦炭是固体不是气体,C错误。D、氮气不具有还原性,D错误。故选:B。

5.B【详解】A、维生素C是纯净物,故A错误;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故C错误;D、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6.B【分析】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也是稳定结构。【详解】A、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易得到电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稳定结构,此选项符合题意;C、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易失去电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氯子结构示意图,易得到电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D【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详解】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故A错误;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2;故B错误;C、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277-112=165;故C错误;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8.A【详解】A、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是分子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此选项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之间有间隙,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此选项正确;D、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此选项正确。故选A。9.A【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呈黑色,因此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应该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选项B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选项C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没有气味,选项D不正确。故选A。10.D【详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因此剩余固体质量不为零,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氧气质量不变,错误;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质量不变,氧气逸出剩余固体质量减小,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大,反应结束,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错误;D、一氯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氧化铜变为铜,氧元素逐渐减小直到为零,正确。故选D。11.A焦炭可以用于冶金【详解】A、天然气可用作燃料,利用了其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异味,属于物理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升华吸收热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D、焦炭用于冶金是因为具有还原性,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故填:焦炭可以用于冶金。12.B水【详解】A、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是氧化钙,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铁水是液态的铁,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D、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B;水。

13.B氯化钠【详解】A、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B、氢氧化钠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错误;故选B。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合理即可)。故填:氯化钠。14.C9:15【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0+15+2=m+29+0+8,m=1,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错误;C、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多,乙是生成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多,丁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丙→乙+丁,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正确。故选C。D、该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29-20):(15-0)=9:15;故填9:15。15.B二氧化锰【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无法用闻气味法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错误;B、氢气燃烧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将烧杯立刻倒过来,倒上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燃烧产物鉴别,正确;C、氮气和氧气都是无色的,无法看颜色区分氮气和氧气,错误;故选B。D、用二氧化锰可以区别水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反应。故填:二氧化锰。16.2O2C60Al3+CaCO3+2HCl=CaCl2+H2O+CO2↑【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气分子表示为2O2。(2)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是C60。(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表示为Al3+。(4)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价数在后。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5)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17.①③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电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详解】(1)①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②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③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④碳酸是一种酸:⑤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其中属于单质的是①③。(2)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如前者质地坚硬,后者质地很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高温下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现象为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温下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18.1:2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密度比空气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详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2)B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导致测量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3)C实验中由蜡烛的熄灭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4)D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但是红磷没有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9.铁架台长颈漏斗AD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BE【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应选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3)锌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收集干燥的氢气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装置E收集。20.CaCO3放热化合过滤CO2+Ca(OH)2=CaCO3↓+H2O【详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2)生石灰是氧化钙,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会放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原理与过滤操作相同。(4)由题给信息可知,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1.H2O2作燃料【分析】(1)A、B、C三种物质含有的相同元素为氧元素,常温下B为液体,则B为水,B能转化为C,则C为氧气,A能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2)A、B、C三种物质含有的相同元素为碳元素,则A为碳,B和C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详解】(1)①根据分析,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②B是水,C是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①根据分析,A为碳,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②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2.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0.2Ⅲ对比试验(与③进行对比)玻璃棒【详解】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