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调研测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类角)可以用来描述天体的位置。下图为2023年1月1日我国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几处地点及日出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图所示这一天,我国最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地点是()A.黑瞎子岛(48°N,135°E) B.浙江台州石塘镇(28°N,121°E)C.台北(25°N,122°E) D.南沙群岛的海马滩(11°N,117°E)2.该日北京日出时()A.伦敦正值午夜等待新年的钟声B.纽约(西五区)艳阳高照C.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于1/2D.从北京出发向东航行的飞机,飞行员可一直看到日出3.次日宿迁地区()A.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C.正午太阳方位角增加 D.日出方位角减小【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晨昏线并结合日期为1月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晨线,南沙群岛的海马滩(11°N,117°E)位于晨线上,正在日出,其他地点都还在夜晚,该日最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地点是南沙群岛的海马滩,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图中北京日出时间为7点36分,伦敦与北京相差8个小时,伦敦时间为23点36分,即将迎来新年,正值午夜等待新年的钟声,A正确;纽约(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为18点36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已经日落,B错误;根据北京时间,可计算出0点经线为6°E,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为6°E向东到180°,占全球的比例小于1/2,C错误;从北京出发向东航行的飞机,在经过晨线时可以看到日出,并不能一直看到日出,D错误;故选A。【3题详解】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宿迁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错误;昼变长,B错误;正午太阳方位一直在正南,C错误;日出方位从东南日出逐渐变为正东日出,故日出方位角会变小,D正确;故选D。【点睛】区时计算:第一步:求两地的时区差(同减异加);第二步:时间差=时区差;第三步: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宿迁市气象台2023年1月5日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全市范围内将出现中度霾。下图为2023年1月5日某时刻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此时,宿迁风向为()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5.此次中度霾形成的气象条件()A暖锋控制,空气湿度大 B.昼夜温差大,逆温现象不明显C.冬季风势力偏弱,大气静稳 D.大气层结不稳定,多强对流天气【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宿迁位于高气压中心东北、低气压中心西南,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当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上向右偏转,应形成西风或西北风,形成西南风的可能性小,不可能形成东北风和东南风,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5题详解】暖锋控制时,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易被沉降,不易形成霾,且从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来看,当地并不会形成暖锋,排除A;昼夜温差大往往出现在晴朗天气,晴朗天气的夜里容易出现逆温现象,且逆温现象不明显,不利于霾的维持,排除B;图中显示,宿迁附近有高气压中心,等压线较稀疏,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不大(冬季风势力偏弱),大气静稳,有利于霾的形成,C符合题意;大气层结不稳定,多强对流天气,有利于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消散,不易形成霾,排除D。故选C。【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指出,热带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和前两次拉尼娜组合成了一次“三重拉尼娜”事件。下图为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甲地位于()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7.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形式正确的是()A. B.C. D.8.“三重拉尼娜”事件会造成乙海域海水等温线及盐度()A.数值减小,向北弯曲幅度加大盐度增大B.数值减小,向北弯曲幅度减小盐度减小C.数值增大,向南弯曲幅度加大盐度减小D.数值增大,向南弯曲幅度减小盐度增大【答案】6.D7.B8.A【解析】【6题详解】材料信息“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提示及读图可知,图中甲地地层年龄范围为0-700万年,地层年龄最小,其他地层年龄范围在甲地两侧对称分布,且年龄渐大,据此可知,图中甲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AB错;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边界为消亡边界,C错;图中甲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对。故选D。【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所以大洋东部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西岸为暖水区,空气膨胀上升,近洋面气流由大洋东部向西部流动,高空相反,形成大气环流。据图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势力强劲,南美洲、非洲大陆西岸的离岸风势力增强,上升流增强,造成乙海域海水等温线数值减小,即乙海域海水温度更低,乙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幅度加大;上升流增强,使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更多,盐度增大,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厄尔尼诺现象: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形成:东南信风减弱,沃克环流减弱;影响:东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加剧洪涝,秘鲁渔场减产;西太平洋地区相反。岩层产状是指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岩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 B.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C.a、b、c、d、e岩层由新变老 D.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10.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布可能是()A. B.C. D.11.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A.构造运动不同 B.成岩时间不同 C.堆积程度不同 D.侵蚀程度不同【答案】9.C10.A11.D【解析】【9题详解】根据岩层产状的定义和图示,可以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具有储油构造,A错误。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具有储水构造;隧道应该选址背斜位置,B错误。根据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观察乙地为中心的岩层分布,乙地为向斜岩层应该表现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可以判断a、b、c、d、e岩层由新变老,C正确。a、b、c、d、e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片理构造为变质岩特点,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由图中可知,沿X—Y剖面线沿线,岩层走向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故地层分界线与X—Y剖面线平行,A正确;BCD选项中地层界线与剖面线不平行,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甲为背斜谷,乙为向斜山,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发育成山岭,由此可知,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侵蚀程度不同。排除ABC,故选D。【点睛】岩层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也就是同一层面上等高两点的连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称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也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它表示岩层的最大坡度;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称岩层的倾向,倾向表示岩层向哪个方向倾斜。冰晕是因大气中存在的大量冰晶折射或反射光线而形成的光晕现象,以光源而论,主要包括日晕、月晕、灯晕。2022年8月江苏多地出现日晕现象,如左图所示。寒夜灯柱是冬季大气中出现的一种冰晕现象,整层的大气成为地面上灯光的“幕布”,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日晕现象密切相关的有()①太阳辐射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保温作用⑤地面辐射A.①②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3.夏季,摄影爱好者最容易拍到日晕现象的地区是()A.地中海沿岸 B.撒哈拉沙漠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14.以下不属于“寒夜灯柱”形成条件的气象条件是()A.气温低 B.大气层结稳定C.湿度接近饱和 D.大气通透性较弱【答案】12A13.C14.D【解析】【12题详解】根据日晕的概念,大气中大量水汽凝华后的冰晶对光线折射或反射所产生的“光晕现象”,可知日晕是大气中的水汽对光线折射或反射作用,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与此次日晕形成最密切的是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①②正确;与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无关,③④⑤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夏季,受夏季风和蒸发影响,青藏高原水汽较充足,上升气流强,容易在空中形成冰晶,容易拍到日晕,C正确;夏季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撒哈拉沙漠、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水汽较少,难以形成日晕,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寒夜灯柱”形成条件苛刻,大气的通透性弱,云层较厚,灯光不易穿过,难以形成灯光“幕布”,D正确;其形成需要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天空中几乎是高云并伴有冰晶,再加上高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维持高空冰晶状的高云存在,加之大气通透性好,才能将地面的灯光反映在夜空下,形成“寒夜灯柱”奇观。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同时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概括起来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地理要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下图为世界某局部略图,下表数据为下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地点(海拔)时间1月4月7月10月P(9m)气温(℃)13.518.526.523降水(mm)53409M(122m)气温(℃)1.512.52313.5降水(mm)648268100N(56m)气温(℃)11152218.5降水(mm)11064580Q(71m)气温(℃)8.51527.523降水(mm)573165315.P、M、N、Q四地的共性是()A.位于地中海沿岸 B.属于地中海气候C.位于30°N~40°N大陆西岸 D.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16.夏季,控制P、M、N、Q四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 B. C. D.17.7月份,四地中M地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短,影响小【答案】15.B16.A17.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得知,四地的共同特点都是夏季(7月)气温高,降水少,冬季(1月)气温低,降水多,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B正确。N地位于大西洋沿岸而非地中海沿岸,A错误。M地位于40°N以北,C错误。此区域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Q地处在西南风背风坡,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少雨,A北半球反气旋,高压系统,A正确;B为南半球气旋,B错误;C为南半球反气旋,C错误;D为北半球气旋,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来自于西风带,夏季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西风带在北侧,副高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副高控制时间短,降水较多,D正确;此地的降水类型不是锋面雨,A错误;降水多,昼夜温差应小,B错误;地处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红石滩”景观,是指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海拔范围。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导致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土壤养分 C.光照 D.地表坡度19.推测“红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①炎热干燥②矿物丰富③低温潮湿④风力强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上限附近是由于()A.海拔较高,焚风效应强 B.位于干热谷附近,干燥度高C.人烟稀少,干扰破坏少 D.岩浆活动强,多火山灰【答案】18.A19.B20.C【解析】【18题详解】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郁闭植被分布上限西坡较东坡高,A正确;土壤养分、光照、地表坡度会影响郁闭植被的分布,但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藻类生长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红石滩”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这些地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②正确,①错误;由材料可以推出“红石滩”分布区必须有大量裸露的原生石头、丰富的矿物质等,③正确;红石滩分布地区郁闭植被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阻风作用,红石滩分布地区,风力较小,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红石滩的形成需要满足温度较低,空气潮湿,富含大量裸露的矿物质,焚风效应带来干热气流,不适宜其出现,AB错误;红石滩的形成需要有表面干净的原石,据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C正确;“红石滩”景观的出现与火山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而导致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水分组合的分异,进一步产生了植被土壤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山地自然带,这种自然带的分异,叫垂直地带性分异。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出现显著扩张。近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大多数湖泊在冬季湖面结冰期水位保持稳定或微弱下降,但其西部湖泊冬季湖面结冰期湖水水位显著上涨。左图为该地某湖泊轮廓图,右图为经过实地考察该湖泊北岸后绘制的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从形成原因看图中湖泊最有可能为()A.火山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冰蚀湖22.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出现显著扩张,其影响是()①改善湖区周边的土壤墒情②促进湖区周边植被的生长③增加周边草地与牧场面积④威胁周边的农牧业生产设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3.近年来该湖冬季湖面结冰期湖水水位显著上涨,其原因可能是()A.冬季降雪量大,积雪融水补给多 B.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升温,冰川融水增多C.地下水沿断层上升补给湖水 D.冬季湖面结冰,蒸发量小【答案】21.B22.C23.C【解析】【21题详解】根据右图,可以看出湖泊位于断层岩体下降的一部分,最可能为构造湖,排除ACD,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主要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补给使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出现显著扩张,湖泊盐度降低,改善湖区周边的土壤墒情,①正确;也会促进湖区周边未被淹没区的植被生长,②正确;湖泊面积增大会削减周边草地与牧场,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会侵蚀草地植被,破坏草地生态环境,③错误;还可能直接淹没周边的重大工程设施、农牧业生产设施等,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23题详解】冬季气温低,积雪融化少,A错误;气候变暖是指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也较低,冰川融水少,B错误;构造湖地下断层发育,且冬季湖泊水位低,地下水沿断层上升补给湖水,C正确;冬季湖面结冰,蒸发量小不是水位上涨的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4分。2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海南岛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拥有一些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南岛东部有热带季雨林景观,砖红壤发育典型。材料二:左图为海南岛地形图,右图为海南岛西部风频玫瑰图。(1)描述海南岛地形特征,推测其对河流分布的影响。(2)从盛行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海南岛西部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原因。(3)分析海南岛东部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的自然原因。【答案】(1)海南岛地形特征:以山地和沿海平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影响:河流呈放射状。(2)中间为山地地形,位于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地表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多。(3)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全年高温,降水较多,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较贫瘠;降水多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海南岛地形图和海南岛西部风频玫瑰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河流,土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海南岛地形特征:以山地和沿海平原为主,中间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四周为沿海平原,海拔低;影响: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呈放射状。小问2详解】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来自海洋东南风影响,而海南岛中部为山地地形,因此位于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材料可知,海南岛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地表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多,地表蓄水能力弱,水资源不足,无法生长森林,只能生长稀疏草原。【小问3详解】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雨季降水多,高温多雨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较贫瘠;降水多且集中在雨季,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25.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华弹段的缓坡上保存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并发现在缺少堰塞湖相沉积物的河段,黄土状沉积比较少见。材料二:左图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华弹段中黄土状土与堰塞湖相沉积的空间分布图,右图为黄土状土空间分布剖面图。(1)推测该地谷坡黄土状物质主要的形成过程。(2)分析该地谷坡黄土状物质保存较厚的自然原因。(3)请从黄土空间分布、粒径大小、物质组成、沉积年代等方面,推测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的依据。【答案】(1)该地区位于高山峡谷,构造活动强烈,滑坡集中发育,形成堰塞湖;大量泥沙沉积在堰塞湖中;地壳抬升后古堰塞湖沉积物裸露;金沙江河谷中局地山谷风环流形成的谷风(尤其是冬、春季节的谷风)将沉积物从谷底吹向谷坡;沉积后形成黄土状沉积物。(2)谷风势力强大,风力搬运能力较强,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较多;古堰塞湖沉积物多,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多;因此黄土状物质沉积较多。受焚风影响较大,气候干旱,外力侵蚀作用较弱;没有发生新的滑坡运动;阶地较为平缓也有利于沉积物的保存。(3)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解析】【分析】本题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华弹段的缓坡上保存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谷坡黄土状物质主要的形成过程、保存较厚的自然原因、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的依据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和金沙江快速下切,使得金沙江河谷相对高差增大,金沙江峡谷形成,构造活动强烈,滑坡集中发育,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的形成造成大量泥沙物质形成沉积物堆积在湖泊中;随着地壳抬升后古堰塞湖沉积物裸露;随着金沙江不断下切,金沙江河谷内焚风效应作用明显,发育于冬春季的谷风势力强;金沙江河谷中局地山谷风环流(尤其是冬、春季节的谷风)可能是该地区的黄土状沉积物主要搬运动力;局地山谷风环流将金沙江谷底的河漫滩沉积物和古堰塞湖沉积物由谷底吹向谷坡;沉积后形成黄土状沉积物。【小问2详解】该地谷坡黄土状物质保存较厚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形成过程和形成之后两个方面回答。形成过程主要从动力条件和泥沙来源角度回答:金沙江河谷中局地山谷风环流(尤其是冬、春季节的谷风)可能是该地区的黄土状沉积物主要搬运动力,谷风势力强大,风力搬运能力较强,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较多;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古堰塞湖沉积物多,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多。形成之后可以从受到的破坏作用较小回答:金沙江河谷内焚风效应作用明显,受焚风影响较大,气候干旱,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没有发生新的滑坡运动;阶地较为平缓也有利于沉积物的保存。【小问3详解】通过调查可发现,谷风从谷底吹向谷坡,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位于古堰塞湖沉积物谷风方向的下风向,风力搬运方向符合从古堰塞湖到坡地;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左图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调查可发现,平均粒径较小,符合风力沉积的特征;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