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1_第1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1_第2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1_第3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1_第4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教案【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分析武昌起义后异常复杂的形势,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资料研读情景重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旨在防止独裁,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体现了革命党人的宪政意识与良苦用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地位和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权在民”原则比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中外比较资料研读问题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体现了主权在民、民为邦本的原则,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本目的。【教学建议】本课教材重点讲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应引导学生探究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重点掌握的重要概念包括: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主权在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大范围考查的同时,应注意让他们理清本单元三个重要文献间的渊源关系。【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其他信息,比如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图、表等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会学生把握史料和各种信息的内容和主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如播放电视剧《走向共和》片段等,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可以通过复习提问武昌起义前后的基本史实入手,然后过渡到组织大纲制定和南京临时政府建立的话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资料引入:播放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结论:近代以来,我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从维护封建统治到建立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是中国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欣赏影片感慨中国近代化艰辛历程的的同时,对《临时约法》的民主性和革命性产生好奇心。通过展示和介绍,将学生引入情境。2.《临时约法》的制定背景资料引入: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问题设计:阅读课文,分析《临时约法》的制定背景有哪些?阅读课本,思考总结,得出结论:1)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2)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3)时代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颁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学会从课本和材料中提炼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基础。3.《临时约法》的内容问题设计:1)阅读课文,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指出《临时约法》的“约”的第一个内涵是“约定”,即与国民的约定: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2)陈旭麓先生在论及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时有这样的结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请思考:这种变化在《临时约法》当中有何具体体现?换句话说,《临时约法》从哪些方面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定?结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使鸦片战争以来人们为民主奋斗了七十多年的成果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将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推向了一个依照宪法实施民主共和的新阶段,应该说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最高峰。阅读课本,思考总结。1)在课本中找到相关依据。2)主权在民是对君国一体观念的否定;强调国民一律平等是否定封建等级观念;国民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对传统臣民观念的否定;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强调依法行政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及“人治”观念的否定。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4.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资料引入:材料一第一章“临时大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票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材料二孙中山所提(《临时约法》)草案,总统权力比临时约法规定权力大,杨幼炯《近代中国法制史》:“临时大总统于紧急时,得以命令代法律,并得单独宣告大赦及与外国宣战媾和,不必经参议院之同意。”“临时大总统除典试院、察吏院、审计院、平政院之官职及考试惩戒事项外,得制定文武官规。”——王世杰,《比较宪法》,《民国丛书》第一编30,上海书店1989年出版,第678页。材料三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设计:1)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在临时大总统权力的规定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指出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区别;指出《临时约法》的“约”的第二个内涵是“约束”,也就是约束袁世凯的权力。)2)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中所规定的国务员与临时大总统、参议院之间的关系,你能看出主要在那些地方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作用吗?(同时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历史必修Ⅰ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指出与西方典型的“责任内阁制”相比,《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内阁制。首先,总统负责总揽政务,其次,虽然国务员对总统有“副署”制度相牵制,但仅是“辅佐”总统负其责任。)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后,得出结论:1)材料一、二规定临时大总统独揽大权,材料三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限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不能。2)内阁制作用:主要在行政(辅佐、副署)、立法(出席参议院)以及国务员任免(国务员免职须交参议院复议)三方面体现,即议会内阁,总理负责。1.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3.为下一单元学习“构建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的教学作了铺垫。5.《临时约法》的地位及影响资料引入:课本【资料回放】毛泽东的论断设问:1)你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2)为什么毛泽东又说它“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3)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互相讨论,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1)《临时约法》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没有涉及反帝、反封建,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孙中山先生旧三民主义的倒退。3)《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是为了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临时约法》的地位及影响。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6.总结设问:1)通过学习谈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重要文献之间的渊源关系。2)《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起了怎样的影响?指出:《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宪政意识和防止独裁维护共和的良苦用心。懂得《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民为邦本的原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一块光辉里程碑。通过本课的学习及阅读课文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教与学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功能。7.拓展研究:试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设计:1)对《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历史地位及局限性发表评论并提出完善意见。2)针对约法颁布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谈谈自己对约法的认识。3)对近现代人们对约法的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通过访问调查、网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延伸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发挥历史的现实性功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考查评估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8.拓展研究:如何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司法精神?设问:1)如何运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单元教学的第3课,是对前面两课的一个引申和发展。由于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等内容在初中教材、高中必修Ⅰ和必修Ⅲ已经出现多次,如何避免陷入“炒冷饭”的僵局,如何发掘学生新的兴趣点,也就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教学的侧重点就在于《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即对独裁的约束和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设计者期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改变学生历来认为思想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思想史的距离,从而为下单元、本册书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板书设计】《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目的:限制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本约法效力与宪法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地位与影响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在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中起一定作用;【本课小结】辛亥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下,经过起义者的奋战,这次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反动封建统治,结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