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哪里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A.黄海海战B.旅顺口海战C.大东沟海战D.威海卫海战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一项?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3、题干: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任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为致远舰管带,丁汝昌率致远舰英勇抗敌,最终英勇牺牲。选项:A、丁汝昌是北洋水师的主要指挥官B、致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C、丁汝昌的牺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失败D、丁汝昌是甲午战争中唯一一位牺牲的高级将领4、题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选项:A、《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B、《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失去了民族独立5、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战舰“吉野号”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其主要原因是()A.该舰是日本海军的旗舰B.该舰的火力强大,速度快C.该舰的设计师是德国人D.该舰的船员英勇善战6、以下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由八个国家的军队组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题干: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下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错误的是:A.划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D.割地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8、题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下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程度得到提高D.中国革命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哪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导致数万中国平民死亡?A.南京B.大连C.旅顺D.威海卫10、下列哪一项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扩大在中国的领土占有D.保护外国使馆区的安全11、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日本对朝鲜的侵略B.中国对朝鲜的援助C.中日两国对朝鲜的领土争端D.清政府内部的政治腐败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束?A.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B.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C.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D.1905年日俄战争的结束13、题干: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舰队的覆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A.辽东半岛沦陷B.《马关条约》签订C.旅顺、大连被割让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4、题干:以下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B.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C.《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戊戌变法15、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哪位清朝将领因坚守平壤而闻名?A.左宗棠B.李鸿章C.丁汝昌D.叶志超1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获得更多贸易特权B.报复义和团对外国人的攻击C.扩大在中国的领土占领D.支持清朝政府打击内部叛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并阐述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题题目: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内容是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请分析这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说明它如何反映了当时列强对华侵略的新特点。第三题题目: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四题题目: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指出这一条款,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哪里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A.黄海海战B.旅顺口海战C.大东沟海战D.威海卫海战答案:D解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威海卫海战中遭受了日本海军的毁灭性打击,导致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一项?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在1901年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其他选项中的条约均是在甲午战争之前或之后签订的。3、题干: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任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为致远舰管带,丁汝昌率致远舰英勇抗敌,最终英勇牺牲。选项:A、丁汝昌是北洋水师的主要指挥官B、致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C、丁汝昌的牺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失败D、丁汝昌是甲午战争中唯一一位牺牲的高级将领答案:A解析: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提督,在甲午战争期间是北洋水师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虽然致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选项C的表述过于绝对,丁汝昌的牺牲只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缩影;选项D中的“唯一一位”与历史事实不符。4、题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选项:A、《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B、《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失去了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白银4.5亿两,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中的“赔款最多”虽然正确,但不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选项C和D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5、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战舰“吉野号”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其主要原因是()A.该舰是日本海军的旗舰B.该舰的火力强大,速度快C.该舰的设计师是德国人D.该舰的船员英勇善战答案:B解析:日本战舰“吉野号”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主要是因为它的火力强大,速度快。俾斯麦号是德国海军的一艘战列舰,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设计而闻名。因此,选项B正确。6、以下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由八个国家的军队组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中,八国联军由八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但并非所有国家的军队都参与了侵华战争;选项B中,义和团运动确实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选项D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但并非完全导致。7、题干: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下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错误的是:A.划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D.割地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答案:B解析:选项A、C、D均为《马关条约》的内容,而选项B中提到的通商口岸增加并不准确,因为《马关条约》中并未提及增加通商口岸,故选项B为错误选项。8、题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下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程度得到提高D.中国革命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选项A、B、C均为《辛丑条约》的影响,而选项D中提到的中国革命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革命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而不是《辛丑条约》签订时。因此,选项D为错误选项。9、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哪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导致数万中国平民死亡?A.南京B.大连C.旅顺D.威海卫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占领旅顺后对城内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造成至少两万名以上的中国平民死亡,仅有36人因被强迫挖坑埋尸而幸免于难。这一事件是甲午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幕,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本性。而南京大屠杀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选项A不符;大连和威海卫虽有战斗发生,但没有出现类似旅顺的大规模屠杀事件。10、下列哪一项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扩大在中国的领土占有D.保护外国使馆区的安全答案: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各国在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其中,保护外国使馆区的安全是直接导火索之一。而扩大在中国的领土占有并不是八国联军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虽然个别国家(如俄国)在战后确实获得了更多的领土权益,但这并非联军行动的初衷。因此,正确答案是C。11、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日本对朝鲜的侵略B.中国对朝鲜的援助C.中日两国对朝鲜的领土争端D.清政府内部的政治腐败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并蓄意挑起战争。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虽然与朝鲜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D选项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关系不大。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束?A.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B.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C.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D.1905年日俄战争的结束答案:B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场战争以清政府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了巨额赔款,并接受了八国联军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结束了这场侵华战争。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甲午战争的结果,C选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D选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13、题干: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舰队的覆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A.辽东半岛沦陷B.《马关条约》签订C.旅顺、大连被割让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期间,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虽然取得胜利,但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围攻,最终覆灭。北洋舰队的覆灭导致辽东半岛沦陷,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4、题干:以下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B.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C.《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戊戌变法答案:D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占领了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正确的。然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进行的戊戌变法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直接关系,所以选项D是不正确的。15、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哪位清朝将领因坚守平壤而闻名?A.左宗棠B.李鸿章C.丁汝昌D.叶志超答案:D解析: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叶志超作为清军将领之一,在平壤战役中负责指挥守城。虽然最终平壤失守,但叶志超的坚守行为体现了清军面对强敌时的不屈精神。其他选项中的左宗棠、李鸿章和丁汝昌虽为当时重要人物,但在平壤战役中并未直接指挥作战。1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获得更多贸易特权B.报复义和团对外国人的攻击C.扩大在中国的领土占领D.支持清朝政府打击内部叛乱答案:B解析: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发生于1900年,主要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期间,义和团成员对外国传教士、商人等进行了暴力袭击,导致多国侨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本国公民并镇压义和团,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匈等八国组成联军,对中国发动了军事行动。因此,B项正确。虽然通过这次战争,列强确实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但这并非其最初目的,故A、C、D选项不准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并阐述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原因:日本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积极进行对外扩张。清政府腐朽无能,国防建设落后,对日本侵略者的挑衅反应迟钝。中国封建经济落后,近代化进程缓慢,军事实力较弱。影响:经济上: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清政府进一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思想上:民族觉醒意识增强,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军事上: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制海权。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从日本、清政府、中国封建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则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解题时,需注意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描述。第二题题目: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内容是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请分析这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说明它如何反映了当时列强对华侵略的新特点。答案: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经济主权受损:该条款允许外国直接在华投资设厂,意味着中国失去了对自身市场的部分控制权,使得外国资本可以更加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工业发展受阻:外国资本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较低的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上与民族工业竞争,导致许多国内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甚至破产。自然资源流失:随着外国企业在华活动的增加,它们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相应增长,这促使大量中国自然资源被开采并出口至国外,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变化: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及劳动力流动,影响着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反映列强对华侵略的新特点: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相较于早期通过倾销商品获取利润的方式,《马关条约》中的这项规定表明西方列强开始更多地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加深了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通过在中国境内设立工厂,列强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中国内部事务当中,从而实现对其经济命脉更深层面的操控。表现出更强的侵略性与扩张欲望:这一条款显示出列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贸易往来,而是寻求更为深入持久的利益获取方式,体现了他们对华侵略策略上的转变。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特定历史事件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理解能力。通过对《马关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人在华设厂条款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一具体政策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这是列强侵略方式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即由商品输出阶段进入了资本输出阶段。这样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斗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同时也揭示出晚清政府面对外部压力时所处的被动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第三题题目: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北洋海军战斗力低下: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虽然规模庞大,但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战斗素质不高,导致在战争中被日军迅速击败。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腐化,缺乏有效的战争指挥,导致战争中的军事决策失误,军心涣散。国民民族意识薄弱: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国民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对国家的命运缺乏关注,导致战争中的民众支持不足。日本军事准备充分:日本在甲午战争前,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军事准备,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精良的装备,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经济损失惨重:战争期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烧杀抢掠,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剧了民族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使得社会秩序混乱,民生疾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民起义、工人罢工等。民族觉醒:战争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促使人们认识到民族危亡的现实,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契约制度解体: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北洋海军战斗力低下、清政府腐败无能、国民民族意识薄弱和日本军事准备充分等方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