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佛教传入西学东渐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东亚文化圈中华文化的西传【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洛阳伽蓝记》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两汉时期,佛教能不能被中国民众广泛接受?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集•蒿里行》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列传•阮籍》310年整个黄河流域遭受蝗灾,草茎树叶甚至牛马毛都被吃光,接着发生大瘟疫。——译自《晋书•食货志》材料二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时代背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统治者:
麻醉人民,维护统治。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材料三孔孟礼教,与我何干?——阮籍魏晋名士纵情山水,追求感官刺激。——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世说新语笺疏•汰侈第三十》材料四……而社会民众,亦以身丁茶毒,佛讲未来,堪资慰藉……
——钱穆《国史大纲》时代背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民众:
痛苦无奈,信佛求慰藉。上
中下不同阶层统治者:麻醉人民,维护统治。名士:
质疑儒学,崇尚玄学。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儒法道佛教补充了中华传统文化人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社会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我消除欲望,转生来世,享受极乐佛
在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下,佛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其政治势力和经济力量也就随着恶性膨胀起来。较大的寺庙,往往“侵夺佃民,广占田宅”,北齐统治的地区,甚至达到凡是良田沃土,都为寺院所有的地步。寺院有享受免疫、免税的特权。于是很多农民被诱投靠佛寺充当佃户。有人说萧梁时期的寺院,使“天下户口,几去其半”,可见寺院占夺劳动人口的严重程度。这就构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寺院地主阶层。这种现象,前所未见。佛教寺院,经济力量越来越大,就与封建国家以及世俗地主发生了一定的矛盾,有时还会引起激烈的斗争。南朝、北朝都曾有过大举“灭佛”行动,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就曾亲自出马,下令拆庙毁像,勒令僧尼还俗。但是不久以后,也都会有另外的统治者出面“兴佛”,恢复佛教的声势。周武帝宇文邕【问题探究】历史上的兴佛VS灭佛问题: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兴佛”,又为什么会“灭佛”?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完成本土化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儒教佛教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简单易行,唐后期几乎取代了佛教的所有宗派,垄断了佛坛。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融入其中宋明时期,儒为核心,兼容佛道的理学形成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人生命运
儒学伦理纲常(根本)道教贯通宇宙自然宋明理学积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消极佛系人生都行
都可以
无所谓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来源于佛教的日常用语:刹那、烦恼、解脱、臭皮囊、觉悟、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一尘不染、一厢情愿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与林则徐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海防成就: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近代教育: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李鸿章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文化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
民权
民生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民主科学”李大钊陈独秀民主科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学东渐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运动康梁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技术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主流中华文化西传东传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世界九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范围:
东:朝鲜、日本东南:越南及其以南、以东的东南亚国家西北:越过内、外蒙古大草原直达西伯利亚东北:外兴安岭内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二篇章彰往察来
日本
韩国
越南汉字
制度儒学佛教社会生活文化传播1、东亚文化圈(又称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公元前4-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谚文,韩国称其为韩字(한글),北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文。此前朝鲜一直借用汉字来作为纪录。9世纪,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假名,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喃字,是古越南民间的一种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日本等国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成均馆,朝鲜高丽时期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设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庙。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日本支援湖北物资,上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国王崇敬佛法,造袈裟,施众僧,其袈裟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深深打动了鉴真法师,从而下定决心,六次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中国援助日本物资,上书“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推行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孝德天皇(596-654)
大化改新,是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646年,新政权颁布了《改新之诏》,并全力向全国贯彻。政治上模仿唐制设立典章制度,日本的《大宝律令》《养老律令》都是以隋唐制度为典范的,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是一律仿照唐朝。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韩国·景福宫日本·五重塔中国·太和殿唐代仕女图日本和服图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诗人崔致远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
—17世纪那波守之话题争议:中韩文化之争●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2006年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申请为“纪录遗产”。中国民众批判声四起。●之后“有关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等关系到中韩两国的共同文化“主权”之争一直持续着。●2006年在汉语研究英文网站上一篇题为《韩国人发明了汉字》的文章,讨论激烈。反思传统文化遭遇冷落现象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力度强化国人对无形文化的认同重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措施来传承无形文化遗产启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在“争”而在继承和弘扬(1)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所学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王接受明朝皇帝册封,成为藩属国。洪武二十五年“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明宪宗在1479年派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张祥前往琉球国,册封尚真为王。中琉两国在长达500年的交往中,明清两朝的册封使臣、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与琉球的贡使、留学生等穿梭于两国之间,把中国文化传播到琉球,对琉球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这从文化传承来说,琉球应该是属于中华儒家文化,而不是属于日本文化,它是琉球不归属于日本的重要证据之一。——李金明《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明清时期“下南洋”郑和下西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二篇章彰往察来
日本
韩国
越南汉字
假名
谚文
喃字制度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将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完整版购房合同范本
- 烟草证转让协议书范本
- 物业设施维护改进2024年度合同
- 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制造2024年度合作合同
- 学校食堂劳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作合同标的详细描述2篇
- 装饰公司员工协议标准版可打印
- 债转股投资协议合同书
- 贸易购销合同范本
- 工程机械设计-陈海虹课件第2章-单斗液压挖掘机
- GB/T 3733.2-1983卡套式端直通接头体
- GB/T 15048-199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 廉租住房分配实施方案
- 食品添加剂E编码中英文对照表
- 篮球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小学生飞机知识科普课件
- 利乐TBA9培训演示文稿课件
- 《雪花的快乐》 完整版课件
- 创建三甲医院实施方案(4篇)
- 康熙字典9画五行属金的字加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