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类从古代到近现代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农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村落(原始聚居点)逐渐发展为集镇(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发展为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丰富);世界各地民居多样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工业社会——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工业化,改善了居住条件,完善了公共设施,同时也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任务目标按图索骥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问题式预习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2.村落原因______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表现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特点村落建有______、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影响为人们的____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____________提供了便利农业两河流域住宅定居集体活动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的兴起(1)原因:_______________的发展。(2)形成: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社会生产力2.中国古代的集镇(1)形成:为______目的而设。(2)发展(连线)军事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____________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2.定义: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美尔人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3.中国古代的城市4.西方古代的城市(连线)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影响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水平和文化习俗。2.主要的民居概况(1)两河流域: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栋梁。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2)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______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社会经济庭院(3)古代中国:______和______是最早的两大类型。①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营建于北方,后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②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普遍采用____________结构(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③明朝时,____________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窑洞、四合院、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体现多元一体特征)。巢居穴居等级观念礼仪制度木构抬梁砖木结构(4)古希腊罗马的民居有何特点?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时,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影响深远。(5)美洲: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图解历史】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认知升华】村落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的关系自然因素中的气候、河流、水源,人文因素中的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等都会影响村落的形成。先民在建造村落时,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采光等条件,其中地形条件是影响村落的最主要因素。【图解历史】集镇的出现【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57历史纵横“汉口镇的兴起”,指出汉口镇兴起的原因及其在清朝前期的发展状况。提示:原因:汉口改道成为避风良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人和商船到此聚居;商品经济发展。发展状况:市场规模更大;涌现出诸多特色商业街;出现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视野拓展】与乡村相比,城市则是有着更加多元、开放特质的人类聚落,城市作为一个不同于乡村的聚合体,具有经济角色、政治角色、文化角色和流通角色四种职能。——摘编自周大鸣、陈世明《从乡村到城市:文化转型的视角——以广东东莞虎门为例》【认知升华】

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特点(1)多为自发形成,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2)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设施,以及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3)手工业、商业兴起和繁荣,一些城市形成自治市。(4)公共建筑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视野拓展】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诏:“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漆梁柱窗牖雕铸柱础。”——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第2版)任务型课堂学习任务一古代城市的发展及其规律1.史料探究材料一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一共有12座城门,一门三道,中间的门道专供天子使用,行人左出右入,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儒家礼制思想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东市、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由于城门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以及“前朝后市”和“左祖右社”的布局等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过程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都城的营建影响深远。——摘编自徐卫民《汉长安与古罗马城政治功能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长安城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提示:特点:规模大,规划整齐,布局合理;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现集权和统治秩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因素: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自然地理条件;小农经济。材料二街道两旁是一定高度的建筑物;公寓式的建筑物前一般要加筑柱廊等。此外,每条街道都留有空间建造花园或广场,每所房屋都各自独立以利于防火;每一建筑的下层必须用耐火石材修建,上面各层则用砖石砌成的拱门支撑,三层以下不准使用木梁。每所房屋都有自己的廊院,铺设了向每家供水的水道,街上还增设了众多的喷泉等。但罗马城在帝国时期经过不断地增修、扩建和改建,城市的空地越来越少。至帝国后期,罗马城内已是高楼林立、人满为患,几无可用来规划的余地了。——摘编自唐亦功《古罗马城建筑的分布规律及布局形式》(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提示:城市建设有统一、具体的规划;安排了花园、喷泉、广场等公共设施;不断扩建,以最大限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建筑中注重防火的需要,以柱廊、拱门为普遍的房屋建筑特色。2.史论拓展——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与规律(1)城市功能:由传统的政治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2)规划理念:受礼制的影响,布局工整,中轴对称;突出王权,核心区是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体现礼制、等级与尊卑。(3)城市布局:商业活动一般在空间布局和营运上受到歧视和严格控制。随着唐宋时期工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到逐步打破坊市界限。(4)数量规模: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5)地区分布:城市的地区分布随经济重心转移发生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6)城市地位: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7)价值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3.史家评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摘编自鲍成志《近代中国交通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解读:明清时期专业性市镇兴起,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迁移运用(1)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中”的理念不断深化,如下表所示。“中”的理念延续主要体现出(

)择中建都夏代晚期都城偃师二里头都邑遗址位于“天地之中”的大嵩山地区择中建宫早期偃师商城、郑韩故城、东汉洛阳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央择中建殿汉长安城未央宫之前殿、隋唐洛阳城之大明宫含元殿、明清紫禁城之奉天殿和太和殿A.城市建筑技术的成熟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

D.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都城、王宫和主要宫殿建筑都强调居中而建,讲求四方来朝,“中”的理念体现出了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D项正确;城市建筑技术并非决定城市布局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夏、商、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国古代都城都体现“中”的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体”,而不能反映“多元”,排除C项。√(2)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B.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C.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解析: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范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的对外移民具有争夺霸权的特征,故排除C项;海外城邦的建立并没有瓦解城邦民主政治,故排除D项。学习任务二世界各地的民居1.(2022·海南卷)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解析:根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经济决定文化,海南黎族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下,他们只能就地取材,建造船型屋这种简陋的住所,B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