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汇 汪政杰 第1-12章 认识经济学 -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_第1页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汇 汪政杰 第1-12章 认识经济学 -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_第2页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汇 汪政杰 第1-12章 认识经济学 -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_第3页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汇 汪政杰 第1-12章 认识经济学 -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_第4页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汇 汪政杰 第1-12章 认识经济学 -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C【解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2.B【解析】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D【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即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B【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或失业的状况。5.B【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处于曲线上的各点,说明所有经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生产是有效率的,如果想得到更多的一种物品,那么唯一方法就是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6.C【解析】有用资源增加会扩大资源总量,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使生产的产品增多,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资源数量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均可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7.B【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即需要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8.C【解析】为谁生产是关于产品分配的问题,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关。9.D【解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怎样生产。10.D【解析】政府征税和给家庭转移支付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直接影响不同居民的消费情况,从而最直接的影响是为谁生产。11.C【解析】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对经济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推测。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描述”,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预测”,即回答“会如何”的问题。C项,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这一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12.B【解析】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B项,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属于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13.C【解析】现代国家中,一方面资源配置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政府又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及其他政策对私人经济决策施加影响。这种双重决策的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混合经济”。现代美国经济正是这样一种经济。14.D【解析】D项是市场经济的特点,而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15.B【解析】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16.C【解析】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协调问题,微观经济学对应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对应资源利用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C项),不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问题。17.D【解析】每个人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但是欲望却是无限的,所以A、B、C三个选项都涉及权衡取舍。18.B【解析】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19.B【解析】理性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20.B【解析】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稀缺性。21.A【解析】微观经济学是以个别居民与厂商即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22.B【解析】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23.D【解析】D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B、C三项均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ABCD【解析】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任何社会都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而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和企业家才能)如何分配到各种不同用途中,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产品。资源配置有多种配置方式,无形的手即市场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资源配置问题并不是为了说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完美配置。2.ABC【解析】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引起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了大量的经济问题。其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何时生产,是资源配置所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3.BCDE【解析】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的最高收入。A项,食宿费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并不只是在上大学时才有的。4.BCDE【解析】理性人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做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经济人假定具体包括:(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性和随机性的决策;(3)理性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4)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5.ACE【解析】B项,实证分析是对有关命题的逻辑推导,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或“将会是什么”,实证分析既涉及定性问题,也涉及定量问题。规范分析往往回答如经济过程或经济政策“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D项,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检验,但不涉及对结果好坏以及公平与否的判断。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重要区别之一。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答:(1)稀缺性是指人们的欲望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状态。这里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们的需要量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2)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无止境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们都会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经济问题。(3)由于稀缺性产生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资源组合中,选择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第三,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上面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2.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经济学的“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因此,人们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例如,是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人们必须决定这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率。(3)为谁(forwho)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为谁生产即如何分配的问题。生产的经济物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等。3.答:(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具有相同的具体研究领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研究主题(协调问题)和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科学观)。(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经济只是独立存在的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或结果),简而言之,个人在先,而整个经济如何运作取决于并反映个人的行为。后者认为整个经济在先,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并反映结构法则。二者之间的这种学术差别,表现在微观经济学中,采用经济理性假设,并与方法论个人主义结合生成经济理性主义,派生出最优化和均衡分析,用于解释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表现在宏观经济学中,采用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假设,使用非均衡分析,用于解释政府在资源利用中的作用。4.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研究主题是“协调问题”。“协调问题”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分别叫作资源配置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资源利用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1)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由什么因素决定;(2)一国的经济波动因何而起;(3)失业由何引起;(4)价格因何上涨;(5)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6)政府政策能否用于改善一国的经济表现。四、论述分析题答案及解析1.答:空气不是稀缺的,因为你为了得到空气,不必放弃任何东西。清新的空气是稀缺的,因为在得到它而不放弃任何东西(汽车排污设备等)的情况下,你无法得到你所预期数量的新鲜空气。2.答:你的时间和精力是稀缺的。(1)当你在做是否考研的决策时,你面临的是继续读书还是去工作的选择。这时你需要对读研和工作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若你选择继续读书,则你将放弃未来工作中所获得的收入以及其他一些非货币性的收益,这构成你继续读书的成本;若你选择工作,则你将放弃研究生教育带来的知识、能力以及由于接受研究生训练所带来的未来职业发展的收益,这是你工作的成本。(2)在大学里,你需要对不同的专业进行选择,如经济学和法律。这时,你需要对学习经济学和法律各自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若你选择学习经济学,则法律的专业知识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学习经济学的成本;同理,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学习法律的成本。(3)周末你会面临着是去度假还是去图书馆看书的决策,这时你需要对这两项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度假所带来的身心放松是去图书馆看书的成本,而去图书馆看书所学到的知识则是度假的成本。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D【解析】个人收入、其余商品的价格、个人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都是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因而在得出个人需求曲线时都是保持不变的常数。所考虑商品的价格属于模型的内生变量,随着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2.

C【解析】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动是两种效应同时作用的结果。3.

C【解析】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4.

B【解析】当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上升时,现在的商品相对价格降低,于是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当前消费,减少对该商品的未来消费。5.

B【解析】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由需求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素(4)相关商品的价格。B项,商品价格的变动只会影响需求量沿着既定需求曲线上下移动。6.

D【解析】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都将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商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同时,商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在每个价格水平上能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都将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结合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可以看出,最终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的变化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移动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7.

D【解析】商品A价格下降导致对商品A的需求量增加,需求量沿着既定需求曲线下移。由于商品A与商品B互为替代品,商品A价格下降,替代品B的价格相对较高,需求减少,于是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8.

A【解析】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由于两类商品互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同时增加,从而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9.

D【解析】供给曲线是供给函数的图形表现,技术水平、投入价格、自然特点都是供给函数的外生变量,因而在得出供给曲线时都是保持不变的常数。所考虑商品的价格属于供给函数的内生变量,其数量变化决定供给数量变化。10.

B【解析】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类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类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类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11.

A【解析】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下降,此时当前商品的价格相对于未来商品的价格上升,理性的生产者会增加当前商品的供给。12.

A【解析】建筑工人的工资是新建房子的人工成本,当工资提高时,新房子的建筑成本会上升,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下降,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房子的价格上升。13.

D【解析】超额需求是指在当前的价格上,商品的需求大于商品的供给的那部分需求。超额需求的产生是由于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造成的。供不应求是超额需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14.

D【解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时,市场的竞争性较大,比较类似完全竞争市场,每个生产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比较平坦,因而当价格上升或下降时,需求量的变动会很大,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大。15.

B【解析】原料价格上升会导致物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厂商供给的数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原料价格的上升与需求没有直接联系。16.

C【解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说明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敏感。因此,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的幅度较大,价格上升引起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需求量下降导致的收益减少,因而会使商品的销售收益下降。17.

C【解析】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较小,所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增加的幅度较小,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下降。18.

B【解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零说明商品价格上升对需求完全没有影响,因此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因此政府征税5美元,价格将会上升5美元。19.

C【解析】通过计算可知,降价前卖者总收益为27美元,降价后卖者的总收益为22美元,因此总收益减少。20.

C【解析】由于正双曲线上每点的需求价格弹性都等于1,因此价格下降1%,导致需求上升1%。不管商品价格上涨还是下降,买者在商品上的总花费会不变。21.

A【解析】对工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说明,工资率的下降引起的厂商增加工人的幅度较小,增加工人引起的工资增加额不足以超过工资下降引起的工资减少额,因此工资总额会下降。22.

A【解析】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因此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反。两者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23.

C【解析】从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是大于1的;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是小于1的;若交点恰好就是坐标原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为1。24.

C【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0,说明买者的需求完全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则征税使得价格上升不影响需求量。供给价格弹性大于0则说明当价格上升时卖者会增加供给。25.

B【解析】买者收入增加时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增加,由于均衡价格的上升,均衡数量的增加必定小于400单位,因此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购买的数量多于1000且小于1400。26.

A【解析】小麦歉收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小麦的需求曲线没有变动,因此,小麦价格上升是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的减少。27.

B【解析】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负斜率,此时无论对消费者征税还是对生产者征税,税收都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的。因为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0,商品的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0,商品的需求价格上升会导致消费者的需求量下降,商品的供给价格下降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量下降。因此,价格上升小于5美分。28.

D【解析】商品市场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时,A、B、C三项都有可能。一般来讲,当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时市场均衡为稳定均衡;当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小于需求曲线斜率时的市场均衡为不稳定均衡;当供给曲线斜率为负且等于需求曲线斜率时的市场均衡为亚稳定均衡;当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的市场均衡为稳定均衡。29.

C【解析】解决短缺的途径一般有三种:价格、排队和配给制。当商品出现短缺时,可以通过提高价格使得一部分消费者自动退出交易市场;当价格不能发生变化时,可以实行排队制度和配给来解决问题;就配给制而言,拥有配给授权的人的消费欲望才能得到满足(如在票证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也就是说配给制可以使得一部分人的消费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表现在图形上就是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30.

C【解析】在支持价格下,必定会出现超额供给,从而使商品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收购过剩的农产品来维持价格。31.

A【解析】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时,市场必然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因此只会出现黑市交易。32.

C【解析】需求减少会引起交易量和价格都下降,供给减少则会引起交易量下降和价格上升。故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均衡交易量必然减少,但是均衡价格的变化则不一定,需要比较供给和需求分别下降的幅度:当供给下降得较多时,均衡价格可能上升;当需求下降得较多时,均衡价格可能下降;当供给与需求下降幅度相同时,均衡价格不变。33.

D【解析】通过对供求曲线变动的分析可知,均衡价格随着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而上升,随着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而下降,其他两种情况则不一定上升或下降。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ABDE【解析】除商品自身的价格这个因素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导。2.

BD【解析】经济学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因此,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方面。3.

ACE【解析】需求定理,表明的是某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厂商的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而商品的价格越低,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高。4.

ACE【解析】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比,与替代品价格的变化成正比。所以,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替代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另外,消费者偏好的增加也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加。5.

ACDE【解析】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6.

BDE【解析】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呈同向的变化关系。即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将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供给量将减少。7.

BCE【解析】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这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8.

AC【解析】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9.

ABCD【解析】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它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之比。当EP>1时,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的;当EP<1时,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当EP=1时,需求是具有单位弹性的;当EP=∞,需求完全富有弹性,或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当EP=0,则需求完全缺乏价格弹性。10.

ABDE【解析】供给的价格弹性是由价格的百分比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动。这一弹11.

ACDE【解析】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它等于需求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与收入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之比,对于正常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0;对于劣等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0。在正常品中,必需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而奢侈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12.

ACD【解析】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水平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等于一种商品需求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之比。若两种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大于0;若两种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小于0;若两种商品之间无相关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等于0。13.

ADE【解析】B项,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量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映的敏感性程度,它等于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C项,需求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被用来测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反映的敏感性程度。14.

CE【解析】支持价格也称为最低限价,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也称为最高限价,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15.

BD【解析】当X、Y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时上涨30%,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20%时,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因而在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的情况下,X和Y的需求都将减少。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

答:(1)需求定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多。如果一个消费者对一种特定商品的需求满足需求定律,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供给定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如果供给定律成立,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2.

答:(1)需求表指一个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从需求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需求曲线是指用几何图形表示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这里的“其他条件不变”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在这样的假定下,我们可利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及效用最大化条件推导出在各种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坐标系中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商品的需求曲线。(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之间的关联: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是需求曲线将需求表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3)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根据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定理是有关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定理。该定理的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以价格为纵轴,需求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一定是向右下倾斜的。3.

答: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递信息。均衡价格综合了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各种要素信息,并把它们简化为一种信息—价格,将它传达给对这种商品感兴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调节市场供求,实现市场均衡。(2)提供激励。如果不能激励人们见机行事,价格即便传递了信息也是徒劳的。价格体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激励了人们见机行事,指明了人们如何见机行事。例如,在铅笔涨价的时候,价格还会激励人们寻找替代品,同时还指明钢笔和毛笔哪种更划算。(3)改变收入分配。如果某商品价格上涨了,消费者却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他将支出更多的货币,可支配收入将减少;生产者却减少产量,他将出现亏损。因此,价格变动将让按照价格涨落调节生产和消费的人,获得更多收入的支配权,使违背价格涨落的人被自发地淘汰。四、论述分析题答案及解析答:(1)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为什么越是丰收,收入却越少了呢?这一问题是用经济学中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解释的。所谓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2)需求价格弹性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需求富于价格弹性,即Ed>1的情况,这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第二类是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即Ed<1的情况,这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第三类是需求具有单元弹性,即Ed=1的情况,这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等于价格的变动幅度。一般认为,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Ed<1。丰收时,农产品价格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使农民收入减少。“谷贱伤农”的道理也就在于此。图2-1图2-1“谷贱伤农”的需求弹性分析图2-1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S1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2的位置,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大量减少。由以上分析可见,“谷贱伤农”的产生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一个是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小于1的,也即Ed<1;另一个是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位置不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A【解析】此题考查效用理论中经济人假设的概念。在研究消费行为时,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2.

D【解析】此题考查基数效用论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3.

B【解析】此题考查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概念。按照基数效用理论,既然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可以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4.

C【解析】此题考查偏好基本假定与无差异曲线特征之间的关系。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5.

D【解析】此题考查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概念。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所表明的经济上的含义是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会越来越少。6.

C【解析】此题考查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形状、特征。本题较综合,需要与预算约束线相比较。预算约束线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所以选项A错误。商品价格影响预算约束线7.

B【解析】此题考查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8.

C【解析】此题考查预算线变动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预算线向左移动;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动。9.

B【解析】此题考查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10.

A【解析】此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11.

A【解析】此题考查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12.

D【解析】此题考查边际替代率的具体应用。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dY/dX=-0.5,表示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商品X的消费必须放弃0.5单位的商品Y,因此,反过来可以说,消费者增加1单位商品Y的消费,必须放弃2单位商品X的消费。13.

B【解析】本题考查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14.

D【解析】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会相应减少。15.

C【解析】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那么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那么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低。16.

B【解析】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17.

D【解析】对于正常的无差异曲线而言,其斜率为负,凸向原点,而且互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效用是相等的,并不代表各点边际效用也相等。18.

C【解析】A项,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应为0;B项,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D项,无差异曲线水平,只表明对一种商品(本题中为X轴代表的商品)已达饱和,其表明对X商品已经饱和,即使用再多的X,消费者也不会放弃一个Y;E项,消费者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点的效用小于右下方点的效用。19.

A【解析】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即边际效用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在饱和状态时,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减至零。20.

D【解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相应的价格之比,即:MRSXY=MUX/MUY=PX/PY=2/5。21.

C【解析】消费者最优选择行为的必要条件:MUX/MUY=PX/PY。根据题意,MUX/MUY=20/14<PX/PY=8/4。因此,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该消费者应该减少对X商品的购买,增加对Y商品的购买,从而使X的边际效用增加,Y的边际效用减少,从而实现MUX/MUY=PX/PY,即实现效用最大化。22.

A【解析】根据题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均为线性,且就绝对值来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AE为预算线,BE、CD为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选择E点的购买组合时,总效用最大,E点是唯一的均衡点,此时意味着只买X不买Y。23.

B【解析】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24.

C【解析】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D项正确;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A项正确;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C项错误;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B项正确。25.

B【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AC选项与题干不符。D为干扰选项。26.

A【解析】(1)“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2)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能够描述偏好的曲线是无差异曲线,A项正确;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不涉及消费者偏好,B项错误;预算约束线描述了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或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C项错误;消费者均衡曲线描述的是消费者偏好不变时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D项错误。27.

D【解析】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D正确,ABC属于干扰项。28.

D【解析】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29.

D【解析】无差异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边际替代率。表明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了获得1单位x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2个单位的y。30.

B【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会使得预算线向右移动,B选项正确。预算的两个端点(收入/价格),若两个端点都动了,就是平移;若只有一个端点动就是旋转;若端点变大,向右动;端点变小,向左动。31.

A【解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二商品的价格之比。其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32.

C【解析】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由于切点既位于预算线上又位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在此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33.

B【解析】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34.

B【解析】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C选项错误。A选项,安德鲁•坎贝尔等从资源形态或资产特性的角度区别了互补效应与协同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可见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的,而协同效应则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D选项,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AD为干扰选项。35.

C【解析】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替代效应与价格也反向变动。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ACDE【解析】此题考查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心理评价,没有客观标准,所以选项B错误。2.

ABCE【解析】此题考查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与区别,比较综合。两者的相同点是均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而不同点是,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来分析,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而序数效用论下效用不能加总。3.

ABCD【解析】此题考查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概念的关系,比较综合。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当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4.

AE【解析】此题考查预算线的影响因素。导致预算线发生平移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相对价格不变,收入改变;二是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则预算线不动。5.

AB【解析】此题考查预算线的影响因素。收入变动和相对价格变动会对预算线产生影响。6.

ABC【解析】此题考查消费者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即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格不变。7.

AB【解析】此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效应。商品价格变化会产生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从需求曲线上看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只是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徒峭,正常品更平缓。8.

ABCE【解析】对于一般的无差异曲线而言,其斜率为负,凸向原点,而且互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9.

ACD【解析】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0.

CDE【解析】边际效用可以为负值,同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并不总是呈同方向变动,当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1.

ACE【解析】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Q。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12.

ACDE【解析】B项,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13.

AC【解析】在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唯一的一条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簇中的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表示消费者均衡。在均衡点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均衡点上的经济含义是:消费者应该使得自己花费在每一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样,该消费者就实现了在既定收入、价格和偏好条件下的最大效用。14.

ABD【解析】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I>0,同时,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15.

CE【解析】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16.

ABCD【解析】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D选项正确。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均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理论是用边际效用论来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两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AC选项正确,E项错误。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即可以直接衡量,而序数效用论效用不能加总,即不可直接衡量,B选项正确。17.

ABD【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A选项正确。(2)可传递性:这一性质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B选项正确。(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D选项正确。CE为干扰选项。18.

ABE【解析】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A项正确。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B项正确。无差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论,C项错误。无差异曲线不可以反应消费者的预期,D项错误。用无差异曲线可以描述消费者的偏好状况,E项正确。19.

DE【解析】(1)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可得出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A项错误;(2)B项错误之处有两点。一是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二是这种形状是有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3)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物品量多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根据多比少好,可判定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C项错误。20.

CDE【解析】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A选项错误。预算可行集包括预算线本身上的各个点,也包括预算线左下方的区域,B选项错误;其他情况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下降,说明P1/P2不变,会致预算线平移,又由于m不变,p下降,m/p变大,所以预算线向右平移,C选项正确;其他情况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预算的一个端点动,另一端点不动,所以预算会旋转,又由于m不变,p上升,m/p变小,预算线会向左旋转,D选项正确。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E选项正确。21.

BC【解析】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2.

AB【解析】(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C项错误。(2)不管正常品还是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均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项错误。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3)①对于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也成反方向变动。即该商品的价格降低,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消费者会提高其购买量。②对于低档商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即该商品的价格降低,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消费者会降低其购买量,E项错误。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

答: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何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基本假设:(1)完备性。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都能进行排序。(2)传递性,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品组合A>B>C,则有A>C。(3)单调性。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大的数量组合。(4)无差异曲线是凸性的,即偏好多样性的数量组合。2.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2)对同一消费者而言,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3.

答: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四、论述分析题答案及解析1.

答:(1)甲原来的商品组合为(4,6)。现在交换后,蛋糕剩下1块,而牛奶却增加到15杯,即商品组合为(1,15)。由此可比较两种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交换前:U1=(4+2)×(6+6)=72交换后:U2=(1+2)×(15+6)=63可见,(4,6)组合提供的效用比(1,15)组合大,因此,甲拒绝交换是明智的。(2)MRSXY=Y/X=-2,表示甲愿意以2杯牛奶换1块蛋糕。因此甲肯定愿意为了3杯牛奶而放弃1块蛋糕。2.

答:鸡蛋的价格下降使得小红增加了对其的购买,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首先,因为小红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猪肉价格不变而鸡蛋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在不减少猪肉消费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对鸡蛋的购买,即鸡蛋价格下降引起小红实际收入的增加,从而增加鸡蛋的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其次,当猪肉的价格不变,而鸡蛋价格下降将促使小红把原来准备购买猪肉的钱用于购买鸡蛋,即因为鸡蛋价格的下降使得小红用鸡蛋替代猪肉的购买,从而引起她对鸡蛋的需求增加,这就是替代效应;最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同时作用,导致了鸡蛋价格下降,使得小红增加了对鸡蛋的需求。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B【解析】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2.

C【解析】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3.

D【解析】由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可知,当总产量下降时,即dQ/dL=MPL<0,故边际产量小于零。4.

D【解析】由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可知,当总产量曲线上升到顶点时,边际产量下降到零,此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5.

D【解析】由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可知,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当平均产量曲线下降时,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下方,也处于下降趋势。平均产量为正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既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还可能为零。6.

B【解析】由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可知,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增加的;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总产量才会减少,而非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就减少。由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可知,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当MPL=APL时,APL曲线达极大值。又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PL曲线是先升后降的,所以,当MPL曲线和APL曲线相交时,APL曲线必达最大值。7.

D【解析】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处于减少阶段,所以生产处于对L的Ⅲ阶段。8.

D【解析】生产9.

B【解析】由等成本函数C=PLL+PKK,可以化为K=-PLL/PK+C/PK,因此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PL/PK。10.

B【解析】由边际技11.

B【解析】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曲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12.

D【解析】等产量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13.

A【解析】齐次生产函数随n的变化而在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并由此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的齐次生产函数,因此凡属齐次生产函数都能分辨其规模收益类型。14.

C【解析】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说明在这一产量水平上,没有达到最小成本,此时厂商应该减少成本支出,直到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以实现最佳效益。15.

B【解析】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两要素投入量增加,因而成本增加了。16.

C【解析】由等成本曲线公式K=-PLL/PK+C/PK可知,当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时,生产要素Y的价格不变,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17.

B【解析】X的价格为3美元,Y的价格为4美元,在CD等成本线上,厂商用元。18.

A【解析】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19.

A【解析】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说明在既定的产量的条件下,投入的成本在有效利用的情况下也无法生产出需要的产量,因此只能通过增加投入,使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才能实现既定的产量。20.

D【解析】规模报酬不变,说明在单位时间里,劳动和资本投入同时增加20%,可以使产量不变,这时的产量必定小于劳动和资本同时增加20%时的产量。因此,产量增加小于20%。21.

D【解析】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是关于产量的函数。由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出发,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成本函数,而且,由厂商的短期总产量曲线出发,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总成本曲线。设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则短期总成本曲线为STC(Q)=w+L(Q)+r×K。22.

D【解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这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如果此时商品的价格大于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则生产者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如果商品的价格小于生产的平均成本,则此时生产者承受最小亏损。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ABCD【解析】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2.

AC【解析】对于任一既定的产量Q来说,LAC=LTC/Q,或者LTC=LAC·Q。因此,既可以从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可以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总成本曲线。由于LAC曲线为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故LTC曲线也为STC曲线曲线与STC曲线相切。任一特定的SMC曲线总是与LMC曲线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相交,该产量水平就是相应的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时的产量水平;在上述交点的左边,线位于LMC曲线之上。3.

BCD【解析】A项,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E项,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一个属于短期生产理论问题,一个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4.

ABC【解析】D项,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上倾斜;E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可以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来,但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5.

ABCD【解析】用Q、L、K、N和E分别表示产量、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Q=f(L,K,N,E)。6.

BD【解析】结合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7.

ACDE【解析】)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3)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4)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如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8.

AD【解析】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或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就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同时,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MPL/MPK,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值。9.

ACE【解析】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为零;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降为负值,此时平均产量也处在下降阶段。10.

CD【解析】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投入劳动的过程中,当劳动的段。11.

BCD【解析】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其特点有:(1)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2)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3)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12.

BC【解析】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必有:|ΔL·MPL|=|ΔK·MPK|,整理得:-ΔK/ΔL=MPL/MPK。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得:MRTSLK=-ΔK/ΔL=MPL/MPK。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13.

ABD【解析】C项,规模报酬指生产者根据经营规模设计不同的工厂,属长期分析。E项,规模报酬和边际产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时相应产量的变化,属于短期分析。14.

BC【解析】技术进步使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向下移动,以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向上移动。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

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不变,即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会失效。2.

答:会计利润不变,经济利润减少。因为随着隐成本的增加,你投资货币的机会了。四、论述分析题答案及解析1.

答: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其原因如下。(1)该教授充分利用了经济成本的概念,经济成本也就是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在本题中,教授写书的机会成本是在写书的时间里他去图书馆收集资料的代价。而如果他不付钱让学生去图书馆收集资料而是自己放弃一部分写书的时间亲自到图书馆去收集资料,那么他收集资料的机会是拿这些时间写书的代价。对教授来讲,用同样的时间用来写书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用来收集资料所能带来的收益。所以,对他来讲,收集资料的机会成本要比写书的机会成本大,所以他会选择写书,而付钱让学生来收集资料。(2)从付钱的角度来讲,他付这笔费用一定会小于他用这些时间写书所能获得的收益,也就是他很好地应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即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也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以效用最大化来作为自己的目标。(3)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无论写书还是去图书馆收集资料的速度都比教授要慢。所以,对学生而言,用同样的时间来收集资料和替教授写书所获得的效用或收益是差不多的,即写书和收集资料的机会成本相当,教授这样安排,也充分利用了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2.

答:表4-2表示三家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表4-2三家企业的长期平均总成本表单位:美元产量1234567企业A60352722.5201817企业B11121314151617企业C21171616.

5171818.

4企业A处于规模经济。因为随着产量增加,它的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企业B处于规模不经济。因为随着产量增加,它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增加。企业C先是处于规模经济,随着产量增加,它又进入了规模不经济。因为生产3单位产量之前,它的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当生产第4单位产量时,它的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D【解析】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选项A、B错误。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交易费用包括两类,一类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可能带来的损失,另一类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选项C错误。2.

B【解析】隐成本是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

B【解析】边际成本MC=△TC/△Q=(2400-2200)/(3-2)=200。4.

C【解析】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5.

D【解析】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MC=ATC。6.

B【解析】MC曲线、AVC曲线具有U形特征,在AVC曲线下降的阶段,MC曲线低于AVC曲线;在AVC曲线上升阶段,MC曲线高于AVC曲线,所以选项B说法正确。7.

B【解析】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边际成本曲线先降低后增加,选项A、D错误。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等时,平均总成本曲线位于最低点,选项B正确。平均总成本曲线比边际成本曲线更晚到达最低点,选项C错误。8.

D【解析】短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者没有办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长期就是可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因此,是否能调整生产规模,是判断长期和短期的依据。9.

B【解析】平均成本随着总产量的上升,先是递减的,后是递增的;长期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长期边际成本也是先上升后下降的;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包括厂房、机器等都属于固定成本。10.

A【解析】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以此时所有的生产要素均是可变的,因此不存在固定成本。11.

B【解析】隐性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如厂房、设备租给别的企业用可得租金,资金借给别人用可得利息,现都为自己所有,失去为别的企业所用所获报酬的成本即隐含成本。12.

A【解析】显性成本指厂商使用或者购买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时的成本支付;隐性成本指厂商使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时应该得到的收入报酬。13.

C【解析】固定成本是企业不能随便改变的,可变成本是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变化的,因此,企业可以随时无偿解雇的那部分工人就属于可变成本,而不能无偿解雇的那部分工人就属于固定成本。14.

A【解析】若一个人的市场工资提高,那么他放弃该经济活动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即他的市场工资上升。15.

A【解析】机会成本是指厂商运用一定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时他所放弃的运用相同的生产要原来的产品A所能获得的利润才是改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其他的都是生产产品B的支出成本。16.

D【解析】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显然这里的厂房投资的利息、贷款利息、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都是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因此没有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的区分。17.

B【解析】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属于固定成本。18.

B【解析】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下降的;当边际成本上升超过平均可变成本且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但平均成本仍然是下降的;当边际成本继续上升超过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都是上升的。由于边际成本始终为正,故总成本总是上升的。19.

C【解析】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即要素的边际产量。由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中,当可变要素投入小于一定的量,边际产量递增,即边际成本递减;当可变要素投入超过一定的量时,边际产量递减,即边际成本递增,因此,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又由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可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也是U形。20.

A【解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为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称为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21.

A【解析】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因此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最低成本点的轨迹。22.

B【解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为规模经济,此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下降的。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称为规模不经济,此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上升的。23.

D【解析】企业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时,企业的成本增加和产量增加的比例相同,因此长期平均成本保持不变,LAC曲线是水平的。24.

D【解析】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下降,即生产单位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成本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因此此时的TVC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25.

A【解析】根据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可知,当平均成本下降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此时边际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当平均成本上升时,边际成本一定上升,此时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当产量为50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2元,产量增加到550单位时,平均成本上升为2.5,故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且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26.

A【解析】根据平均量与边际量的关系,当边际量小于平均量时,边际量将平均量向下拉,当边际量大于平均量时,边际量将平均量向上拉。故可知,当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时,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下降。27.

B【解析】A

项,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向上倾斜;C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以后趋于上升,是规模不经济造成的;D项,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商品的供给曲线。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ABD【解析】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选项C不正确。所谓长期,是指这样一个时期,企业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调整生产要素,从而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这样,长期成本中就没有固定成本,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选项E错误。2.

ABC【解析】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错误。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选项E错误。3.

ACD【解析】短期,即厂商不能改变其某些投入数量的时期,处于没有一种投入可变和所有投入都可变之间的任何时期,都可以看作是短期。短期成本包括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以及短期边际成本。4.

ABCE【解析】固定成本是厂商为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固定投入而支付的成本,它通常包括厂商自有资本的收益、借贷资金的利息、防火保险金、建筑和设备的折旧费、地租及财产税等项目。既然固定投入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无论厂商生产多少产量,其总固定成本将总是相同的,即使厂商停止营业什么也不生产,它仍然要支付其总固定成本。5.

ACE【解析】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是:当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成本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