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课件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_第1页
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课件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_第2页
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课件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_第3页
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课件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_第4页
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课件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实新课标,“科学”开新篇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目录一、新旧教材对比新教材的几个亮点新教材部分章节解读二、三、四、新课标概述目录一、课标概述

从2024年9月开始,一年级科学为最新改版教材,为了方便各位科学教师学习,在此从2022版新课标中筛选与低年级学段有关的课标内容作简要概述。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课标主要变化:

1.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2.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三)

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学段特征

主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维度来阐述。1.科学观念

知道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外在特征,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2.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描述具体现象与事物的构成要素,比较并描述具体现象与事物的外在特征。

能在教师指导下,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或观点,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初步具有从多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多种想法,个别想法具有新颖性。

3.探究实践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简单交流与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以及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想法,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想法。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技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珍爱生命,具有保护身边动植物的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低年级学段目标(也是从四个维度来阐述)

1.科学观念:(1)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

(3)能描述太阳升落、季节变化和月亮形状变化等自然现象,说出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2.科学思维:(1)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二维空间中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3)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3.探究实践:(1)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3)

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4)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1)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科学家二、新旧教材对比(一)教材目录的编排变化1.2.3.4.4.新教材增加了“课后评价”。对比发现,新教材目录有以下变化:1.第二单元第5、第6课调整顺序后,体现递进关系;2.第三单元三个次级标题改变后,目标指向更明确;3.第四单元两个次级标题改变后,体现总分关系;2022版2017版2022版2017版(二)活动图标的变化2017版2022版体现幼小衔接,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取消“活动手册”,改为课后作业简化为根据需要分化为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分化为简化演变为上册没有出现可能是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动手:

一般只需要模仿,照着做就可以

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

实践:一般包括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等要素(一个图标就代表一个教学环节)三、新教材的几个亮点

1.新版教材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在幼儿园或家里做过这些事情?”插图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能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幼小衔接。

然后提示:“你知道吗?你做过的这些事情,都和科学有关”,从而开启科学启蒙教育。

而2017版的教材就缺乏这样的衔接,没有照顾到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第一个亮点:体现幼小衔接,注重启蒙教育2022版2017版2.交流后给出提示:“科学家和我们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

然后继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几幅插图引起学生的共鸣,告诉学生:“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初步明确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实验。

这样的衔接自然而顺畅,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易于接受。第二个亮点:新教材突出大单元设计2017版2022版

2022版第二单元的三个次级主题——从观察方法运用与观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这三课是逐步提高要求的递进关系。

第四单元三个次级主题——从内容看,直观、层次清晰,考虑到幼小衔接,体现了总分关系。

所谓大单元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系统设计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次级主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递进总分第三个亮点:内容排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儿童学习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因此,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才知道怎么去模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2022版调整了顺序,符合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2022版2017版

这是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个模块:学做科学家,学着像科学家一样做滚球实验,对比2017版,2022版调整了顺序。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第四个亮点:新教材增加了“课后评价”。

新课标强调“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教学改进功能。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

(一)评价原则: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评价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

(二)主要环节的评价:

1.课堂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2.作业评价。3.单元与期末评价。

四、新教材部分章节解读

以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为例,本单元三个次级课题是递进关系。

第4课

认识感官,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什么是感官,用“感官”的概念来概括眼、耳、鼻、舌、皮肤。

然后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两个问题,在生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感官作用的科学认识。

四、新教材部分章节解读

模块二:人的感官(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如“观察校园30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突出眼睛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通过实践体验,人们运用不同的感官获取事物信息)

模块三:动物的感官(这部分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的动物的感官非常灵敏,如“老鹰在高空能看到地上的兔子、大蜡螟能听到极微小的声音、狗能闻到极微弱的气味”等等)

课后“作业”:调查还有哪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扩大学生的认知。

四、新教材部分章节解读

第五课

借助工具观察,分为两个模块:

模块1:用感官观察与用工具观察效果不同(这个部分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并学习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工具来获取事物更多的特征信息)

模块2:更多的观察工具(这个部分是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B超诊断仪、夜视仪等,知道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课后“作业”:了解司机借助哪些工具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扩大学生的认知。

四、新教材部分章节解读

第六课

感官总动员,分为两个模块:

模块1:多种感官通常协同“工作”(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实践体验运用单一的感官,并体会多种感官如何协同“工作”)

模块2: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很重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蜡烛这个具体事例体会皮肤、眼睛、鼻子等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人们挑选西瓜、中医诊病分别用到了哪些器官,扩大认知。

“单元小结”解析:

第1题:回顾与整理

在方框里填写感官的名称,在圆圈里填写观察工具的作用。

这道题复习巩固了不同的感官具有不同的作用。

第2题:迁移与应用

假如你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果子,你会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这道题检测学生能否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工作”进行“观察”

附:教学建议

科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系统设计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具体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概念,相互关联、整体考虑;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进阶要求。2.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把握核心概念进阶,强化学段教学内容安排的序列化和递进性,体现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学习进阶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合作的教学活动,渗透科学史教育,重视幼小衔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根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明确探究任务,注重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经历探究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3)总结反思与应用迁移。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