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记类文言基础知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汉语词性分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

古汉语的词首先可以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语法功能实词含有实际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大多只有语法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二、词类活用1.定义:在特定语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中重要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兼类。一个词固定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形容词

名词,代词

副词或介宾短语

动词

动数介短语

名词代词注明:①主干成份——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汉语句子成分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②主语“双划线”标注,谓语“单划线”标注,宾语“波浪线”标注;定语“()”标注,状语“【】”标注,补语“<>”标注。2.【判读词类活用方法】:根据句子成分及其相对应的词性,可以判断出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什么词,如果不是,则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词类的活用。例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据”动词,谓语成分,“固”宾语,据此推断“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固的地方。例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环”名词,充当宾语成分,“腰”谓语,“腰”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佩”。例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充当“披”和“执”宾语,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坚固的铠甲”,“锐”,“尖锐的兵器”。

3.【词类活用归类】:类型词类活用情况名词活用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数词活用

1.数词作一般动词

2.数词作形容词1、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动、形作名、动作名类型及规律例句名词作状语(主语)+名词+动词/名词+(主语)+动词

(活用)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译:用侍奉兄长的礼节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动词(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每天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译:向西

名词作动词名词+代词(活用)然后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惩罚,处罚名词+名词(活用)吾师道也(《师说》)

译:学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译:放一把火副词/能愿动词(能、愿、肯、敢)+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译:游泳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译:称王名词+而+动词/动词名词+而+名词儿涕而去(《促织》)

译:流泪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译:向东行名词+介宾短语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

译:做榜样所+名词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庖丁解牛》)

译:踩名词+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侍坐》)

译:加冠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主语)+形容词

欲流之远者(《谏太宗十思疏》)

译:流得远形容词+名词(宾语)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远离副词/能愿动词+形容词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

译:穷尽,用尽所+形容词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译:靠近其他表动态的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译:变小变弱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主语)+谓语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师说》)

译:圣人,愚人介词/动词+形容词(宾语)以小易大(《齐桓晋文之事》)

译:小的动物,大的动物作为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

译:老人动词作名词动词(主语)+谓语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译:射箭的本领动词/介词+动词(宾语)追亡逐北(《过秦论》)

译:逃亡的军队;败北的军队作为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译: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经营的金玉珍宝等物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类型及定义例句使动用法动词不是直接作用于宾语,而是“主语使宾语……”动词的使动不及物动词的使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译:使……起舞,使……哭泣及物动词的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译:使……学习

形容词的使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译:使……愚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译:使……弱名词的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译:使……称王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主语主观上对……感到……

/认为宾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译:对……感到耻辱成然之(《促织》)

译:认为……对名词的意动主语主观上把宾语当作……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译:以……为师为动用法主语为了宾语而……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为……而死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屈原列传》)

译:为……悲伤

三、特殊句式:1.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句式规律或标志

例句

判断句……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者,……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者也(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用动词“为”表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肯定;用副词“非”等表否定。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用判断词“是”表示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被动句用“于”表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为……;为……所……;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意念上的被动余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省略句省略主语(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自称时省(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黄生借书说》)对话中省(刿)问:“(公)何以战?”(《曹刿论战》)省略谓语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动词的宾语使(之)归赵(《廉蔺列传》)省介词的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于”或“以”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2.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几种。句式规律或标志例句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沛公安在?(《鸿门宴》)用助词“之”、“是”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陋室铭》)

惟命是从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前置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定语后置用“之……者”或“……者”表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数量词作定语有时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主谓倒置为强调谓语而倒置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介词短语后置“于”(乎)宾短语常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以”宾短语有时后置皆不可拘以时月(《采草药》)四、高中高频通假字集锦1.定义: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叫做“本字”。

2.成因:①古人造字,表达意思还没有确定其意思,没有形成定律。朝代越前,通假字越多。②古人做记录,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别字代替,是合法的“错别字”。③古代印刷落后,战火焚毁,原版遗失,疏于校对。

3.“通”与“同”区别:①“通”表通假字,指被广为接受的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的“本字”。②“同”表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也表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4.通假字与假借字:前者音同本字,借来的字只作为临时工,“因音通假”。后者是本无其字,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意思。

5.高中高频常见字集锦1.案:同“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3.颁:通“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暴:同“曝”;曝晒。暴露,显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5.杓:同“勺”;酒器。“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6.倍:同“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8.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见其客朱亥,俾倪。”9.辟:通“避”;躲避。行为不正。“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0.弊:通“敝”;困顿,失败。疲惫,衰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11.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12.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12.不:同“否”;不。吗。“或师焉,或不焉。”“宁可共载不?”

13.材:同“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13.采:同“彩”;颜色,彩色。“须臾成五采。”14.仓:同“苍”;黑色。“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5.藏:同“脏”;脏腑。“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16.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17.唱:通“倡”;倡导。18.

钞:同“抄”;抄写。“适中手自钞录。”19.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20.鉏:同“锄”;锄头。“鉏櫌棘矜(chúyōují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1.绌:通“黜”;罢免官职。“屈平既绌”22.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23.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24.厝:同“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25.错:同“措”;放。“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6.当:通“挡”;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党: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丁宁:同“叮咛”;嘱咐。“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读:通“逗”;即“,”。“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1.度:同“渡”;渡过,越过。“一夜飞度镜湖月。”32.队:通“坠”;坠落。“星队、木鸣、国人皆恐。”33.敚:同“夺”;强取,夺取。“再敚门,门闭不得出。”34.堕:通“隳”;毁弃。“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35.而:通“尔”;你,你的。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36.而:同“如”;象。“军惊而坏都舍。”37.尔:同“耳”;罢了。“时人伤之,为诗云尔。”38.蕃:通“繁”;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9.反:同“返”;返回。“盖亦反其本矣。”40.奉:通“俸”;俸禄,薪俸。“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41.奉:同“捧“;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2.缶:同“缻”(fǒu);盛酒浆的瓦器。“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43.拂: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士。”44.父:同“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5.盖:通“盍”;何不。为什么。“盖亦反其本矣。”“技盖至此乎?”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估:通“贾”;商人。“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灌:通“盥”;洗手。“媵人持汤沃灌。”

49.函胡:同“含糊”。“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曷:同“何”;什么。“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何:同“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衡:通“横”;跟竖、直相对。梗塞,指不顺。与合纵相对。“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困于心,衡于虑。”“外连横而斗诸侯。”华:同“花”。“混黄华叶衰。”画:同“划”。55.驩:同“欢”;欢聚。“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还:同“环”;绕。同“旋”;回转、掉转。“秦王还柱而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皇:通“惶”;恐惧,惊慌。同“凰”。“赢得仓皇北顾。”“鸾鸟凤皇,日以远兮。”麾:同“挥”;指挥。“麾众拥豪民马前。”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60.惛:通“昏”;昏乱糊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61.混:同“浑”;水不洁,污浊。“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62.溷:同“混”、“浑”;混浊。厕所。“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中丞匿于溷藩以免。”63.火:同“伙”;古代军队组织,十个为“一火”。一伙。“出门看火伴”。

64.机:通“几”;预兆。“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65.疾:同“嫉”;嫉妒,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66.棘:同“戟”;兵器。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67.籍:通“藉”;垫。“籍柔覆温之躯。”68.纪:通“记”;记载。“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69.贾:通“价”;钱。“如有营,予佐尔贾。”70.简:同“拣”;选,择。挑选,选拔。“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71.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展现,表露出来。出现。现在。“图穷而匕首见。”“信义安所见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72.缰:同“强”;强大。“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73.疆:通“强”;强壮。“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74.介:同“芥”;小草。“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75.缙:通“搢”(jìn);插。“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76.菁:通“精”;精华,糟碎。“吾党菁华,付之一炬。”77.鸠:同“纠”;集合。“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78.沮:通“阻”;阻止,阻挡。“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79.句:同“勾”;勾取。“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80.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81.距:同“拒”;抗拒。把守。“或走,或闭门旅距。”“距关,毋内诸侯。”82.抗:通“亢”;高。“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83.亏:同“诡”;差异,不适应。“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84.雷:通“擂”;敲击。“擂鼓大震,北军大坏。”85.儽:通“累”;堆矗,积累。“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86.累:通“摞”;捆绑犯人的大绳子,捆绑。“累臣”,俘虏。“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87.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88.离:通“罹”;遭遇。“‘离骚’者,犹离忧也。89.帘:同“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90.列:通“裂”;分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91.脟(liè):同“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92.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而直为此廪廪也。”93.陵:通“凌”;凌侮。“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94.流离:同“淋漓”;沾湿的样子。“两股间脓血流离。”95.陇:同“垄”;高地。“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96.录:同“碌”;平凡,平庸。“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97.戮:通“勠”;并力,尽力。“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98.臝:同“裸”;裸体。“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99.没:同“殁”;死。“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100.甿:同“氓”;耕田的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101.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102.缪:同“穆”;温和,恭敬。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3.陌:通“百”。“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104.莫:同“暮”;日落时,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105.内:同“纳”;接纳,接受。“距关,毋内诸侯。”106.呐:同“讷”;说话迟钝。107.女:同“汝”;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108.殴:通“驱”;驱逐。“今殴民而归之农。”109.畔:通“叛”;背叛,离开。“不顾恩义,畔主背亲。”110.旁:通“傍”依附。接近。“吾灵尚依旁汝也。”111.矉:同“颦”;皱眉头。“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112.齐:同“剂”;药剂,一剂量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3.蕲:同“祈”;求。“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114.契:同“锲”;刻。“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115.禽:通“擒”;捕捉。“将军禽操,宜在今日。”116.诎:同“屈”;弯曲。“诎右臂支船。”117.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118.去:同“弆”(jǔ);藏,收藏。“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119.阙:通“缺”;缺点。“必能裨补阙漏。”120.輮:通“揉”;使……弯曲。“木直中绳,輮以为轮。”121.蒻:同“箬”,箬竹。名词。“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122.沈:同“沉”:程度深。“沈醉不知归路。”123.生:同“性”;资质,禀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4.声:通“伸”;陈述,说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25.识:通“志”,标志,记号。记住。“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126.逝:通“誓”;发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127.失:通“佚”;散失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128.识:通“志”,标志,记号。记住。“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129.食:同“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0.矢:同“屎”;粪便。131.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132.逝:通“誓”;发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133.受:同“授”;给,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134.孰:同“熟”;煮熟了的。仔细。“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35.说:同“悦”;高兴,愉快。“秦王不说。”136.竦:同“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37.太:通“大”;大部分。“死者太半。”138.汤:同“烫”;热水。用热水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39.田:同“畋”;打猎。“今王田猎于此。”140.帖:同“贴”;用标签标出。粘附。“不用,则以纸帖之。”“对镜帖花黄。”141.涂:同“途”,道路。“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142.亡:同“无”;不。没有。“亡何国变,宁南死。”“河曲智叟亡以应。”143.罔:同“网”;罗网。张开罗网掳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45.文:同“纹”;纹路,纹理。“其中多斑文小鱼。”146.无:通“毋”;不要。“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147.希:同“稀”;稀疏,稀少,罕见。“鼓瑟希,铿尔。”148.熙:同“嬉”;欢乐,快乐。“其余则熙熙而乐。”149.郤:同“隙”;空隙。隔阂,嫌怨。“依乎天理,批大郤。”“令将军与臣有郤。”150.县:同“悬”;挂。“胡瞻尔庭有县廛兮?”151.乡:同“向”;对着,朝着。“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152.飨:同“享”;受。“飨德怀恩,词不悉心。”153.向:通“响”;响声。“砉(huā)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

154.邪:同“耶”;呢,吗。“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55.羞:同“馐”。“玉盘珍羞直万钱。”156.虚:同“墟”,市。“之虚所卖之。”157.畜:通“蓄”;积聚,储藏。“故其畜积足恃。”158.厌:通“餍”;满足。“暴秦之欲无厌。”159.燕:通“宴”;安逸,安闲。饮宴。玩乐。“燕坐于华堂之上。”“集宾友酣燕。”“桓公每游燕,辄命袁、伏。”160.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161.邀:同“要”;要挟。“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162.要:同“邀”;约订。邀请。拦住。“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张良出,要项伯。”“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163.夷:通“怡;平和,和悦。“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164.已:同“矣”;了。“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65.以:通“已”;太甚。止。“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无以,则王乎?”166.益:同“溢”;涨水。“澭水暴益。”167.翼:通“翌”;明(天)。“翼日进宰。”168.阴:通“荫”,树荫。绿荫。“佳木秀而繁阴。”169.景:同“影”;影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70.有:同“又”;更。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再一次。“殆有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