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_第1页
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_第2页
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_第3页
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_第4页
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创新项目自评报告市委老干部局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是指离休干部在原单位服务管理不变的基础上,依靠社区就近提供社会化服务,居家享受周边的养老资源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近年来,我局按照中央组织部提出的有关要求,创新工作模式,做好整合文章,探索了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实现了全方位、广覆盖、深服务,得到了广大离休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一、立项背景(一)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双高期”。目前,全市共有离休干部数千人,他们已整体进入了高年龄期和高发病期(双高期)。从身体情况看,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达81.9岁,生活不能自理的占11.5%,患有各类慢性老年性疾病的占89%,寡居和独居的占11%。从居住情况看,市本级长期居住在城区的离休干部占总数的95%,他们分布在318个不同的社区,其中居住在每个社区的离休干部数量不一,3%的社区离休干部数多于20人,97%的社区居住的离休干部数少于20人。同时,调研中发现,在传统原单位服务管理的模式下,离休干部工作面临着三大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就近医疗服务问题。如何实现小病不出社区,为离休干部诸多老年病、慢性病、常见病提供更多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二是生活照料服务问题。怎样就近照顾离休干部的饮食起居、陪伴就医、代购物品等,是非常迫切的问题。三是精神慰藉服务问题。怎样消除独居离休干部的孤独心理,与他们陪同谈心聊天、心理疏导、阅读书报等,也是一个新的问题。(二)党中央有明确要求。离休干部是特殊群体,他们是新中国的奠基人,是党和国家的功臣。做好离休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时期干部制度改革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为了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工作,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强调指出“要利用街道、社区资源为离休干部搞好服务。要在保持原有管理关系、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让离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如何将党中央的要求贯彻落实,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新形势下离休干部居家养老中的诸多问题,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三)市领导高度重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干部、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何一无所知。因此,如何统筹协调、有效调动街道、社区以及民政和卫生部门的积极性,如何将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的需求与社区资源有机联系起来,更有效地发挥好社区就近就地服务的优势,实现社区人力和物力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是做好创新项目的重要方面。三、创新重点(一)思想理念创新。从传统原单位服务管理转向在原单位服务管理不变的基础上,依托社区资源,实现就近学习、服务、医疗和就近发挥作用,对广大老干部工作者和离休干部来说,都必须接受创新,实现思想理念的飞跃。2008年,我们深入离休干部、离休干部家属、主管单位、社区等作了全方位调研,发现了离休干部居家养老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社区有就近服务的资源优势,并以此为出发点,在下城区开展了试点,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09年,在调研和试点基础上的出台了《实施意见》,形成了做好此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局领导亲自带队赴各城区调研,解说《实施意见》,2次召开全市老干部局长会议,使各城区老干部局长转变了观念,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职责;通过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者会议,举办老干部工作者培训班,使离休干部原单位老干部工作者转变了观念,了解了社区居家养老的重大意义,主动做好本单位离休干部的思想工作;通过召开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大会和街道、社区干部大会等,学习传达《实施意见》,宣传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方法等,转变了街道、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离休干部助老员上岗培训,说明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工作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有效手段,由社区和助老员就近为居住地所辖区域内的离休干部解决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努力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是助老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树立了离休干部助老员的服务理念。通过“四个一”(上门走访一次,发一封说明信、开一次见面会、送一张联系卡)活动,转变了离休干部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不但主动配合社区和助老员工作,还积极融入到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之中。(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健全组织。市委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同志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同志为副组长的离休干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各城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会同组织、老干部、民政、财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问题。46个街道和318个社区,都指定了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在5月底,完成了159名专兼职助老员的聘用和上岗培训。二是完善制度。以《实施意见》为总纲,制定了《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考核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杭老干〔2009〕22号)、《杭州市离休干部助老员服务手册》、《社区干部、助老员、社区医生上门走访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和助老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明确了服务要求和注意事项。(三)管理手段创新。一是广泛宣传。在社区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使助老员走进了老干部家门,有效消除了离休干部的思想疑虑,明确这是在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不变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多一份关心和帮助。江干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助老员蒋华娟开始上门服务时非常不顺利,离休干部马老对陌生人心存排斥心理。对此,蒋华娟一度感到非常委屈,两次动摇过。后来在社区干部的陪同下,蒋华娟自己掏钱买了水果上门,与马老谈心交心慢慢地打开了离休干部的心扉,现在马老一家非常信任她,经常要求她帮助买米、买油、剪指甲,真正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二是强化考核。为解决助老员上门服务考核难的问题,我们依托高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数字考核,突破了日常监督困难的瓶颈。同时,定期电话回访离休干部,了解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据统计,离休干部对社区和助老员的满意率均达95%以上。2009年12月,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对全市评选出来的20个老干部满意度较高的社区给予了表彰奖励,并对每个助老员作了奖惩兑现。(四)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动态分类服务。市、区老干部局先按照隶属关系,把居住在城区的市、区属离休干部名单按单位整理出来,然后按居住地分类,直至街道、社区,由社区核实离休干部人员后反馈我局。再根据离休干部身体、家庭生活状况进行A、B分类:将独居、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领取特殊护理费和年龄大于85岁的离休干部归为特殊照顾类(A类),由社区按照“20:1的比例聘请专职助老员、不足20:1的比例聘请兼职助老员的方法”聘请了159位离休干部助老员,主要提供送学上门、精神慰藉、联系社区服务和帮困解难等4大类服务;将其他离休干部归为普通照顾类(B类),委托所在社区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突发困难,并保证社区设施无偿向离休干部开放。同时,定期对离休干部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实时调整分类。二是打造服务平台。2005年开始,我们整合2691家社区服务网点,在全市推出“援通呼叫送健康”活动,为市、区离休干部安装“援通呼叫器”。2009年,我们对呼叫器进行技术升级,建立了应急小分队,完善了医疗急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服务平台。三是利用社区资源。依托40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编织就近医疗服务网络,市属离休干部的医保卡在所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点)都可以使用;开设了“绿色通道”,有护士全程陪同进行挂号、检查、诊治和配药;建立了离休干部健康档案和社区责任医生联系制度,视病情需要建立离休干部家庭病床等等。目前,越来越多的离休干部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常见病、慢性病就诊的首选医院。依托楼道党支部,鼓励离休干部“在自愿的基础上,就近参加社区党组织或楼道党支部的活动和组织生活”;允许“自愿选择原单位或社区交纳党费,党费交一处”;允许过双重组织生活,老党员既可参加原单位的党组织活动,又可就近参加社区支部活动。此外,我们鼓励条件具备的县(市)开展社区服务离休干部的试点工作。四、成效显著创新项目实施一年来,全市共聘请专职助老员13人、兼职助老员146人,投入经费250万元,对离休干部的服务实现了全方位、广覆盖、深服务,实现了投入成本低、离休干部得实惠、社会效益好的新创举。被中组织部老干部局誉为“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探索了离休干部居家养的‘杭州模式’”。(一)政治效应好。一是党委、政府重视老干部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形成,对老干部历史功绩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充分认识到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将老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创新项目实施,使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略为从优、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精神得到了切实体现,是贯彻落实中组部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四就近”要求的重要举措,突破了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新形势下离休干部居家养老中诸多问题的瓶颈。探索出了一条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主要方式的新路子,为中组部今年即将出台的《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提高了离休干部的社会威望。离休干部在原单位服务管理不变的基础上,得到了来自居住地社区的关心,使他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肯定、社会关注度和尊重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8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袁某老人在小营街道茅廊巷社区成立了一支颇有影响力的“明星”抗癌志愿服务队,他将报纸中有关健康、抗癌的内容,剪下来加以编辑,免费赠送给癌症病友。家住湖滨街道青年路社区离休干部湛青,每年都会在社区举办的50年以上党龄老干部生日庆典上,书写“寿”字赠送给其他老干部,得到了社区干部的一致好评。(二)社会效应好。一是为离休干部紧急需求提供服务。一年来,呼叫器信息平台覆盖率达95%,共接受有效求救、求助服务11404次,应急小分队出动5436次,为抢救128位离休干部的生命赢得了时间。2009年6月,家住环北新村的离休干部贺守诚,心脏病发作,便立即通过“援通呼叫”联系了“120”,急救车仅用了6分钟就赶到老同志家中,由于抢救及时,使老同志转危为安。二是切实解决了离休干部诸多实际困难。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离休干部助老员到离休干部家中上门服务约18424次,帮助解决特殊困难2513件次。居住在小营街道离休干部林培森在外墙立面整改时向区委老干部局反映,想把家中已老化的电线一起换掉,小营街道立即落实专业人员上门按照林老的要求给予重新装修,对此老同志非常满意。家住在上城区彩霞岭社区浙江开化易地安置的81岁的离休干部王世成,妻子生病没有工作,儿子患有精神病,社区帮他的儿子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帮他妻子解决了生活费,消除了老人的两块心病。家住下城区武林街道长寿社区的90岁年龄的离休干部孙某,家住3楼,行动不便,有了离休干部助老员后,他已经多次在助老员的陪同下,到社区公园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孙老非常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家住下城区河东社区的离休干部赵金福因小脑萎缩感到身体不适,想到医院去住院治疗,但是夏天天气炎热行动又不方便,助老员郑剑华得知后,自己先到杭州市三医院去联系病床并办好住院手续,然后把赵老送去住院,他的周到服务,得到赵老的连声感谢。家住拱墅区小河街道的离休干部陈寿先患有喉癌,因气管切开,每周需要清洗套管三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责任医师团队坚持上门服务从未间断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三是解决了部分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据统计,我们聘请的助老员中有下岗和失业人员80人,他们原来生活都比较困难,被聘为离休干部助老员后,我局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同时根据《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市委办发〔2008〕160号)精神,按社区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标准给助老员发放工资,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也维护了社会稳定。(三)管理效应好。一是形成了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的实施,在全市营造了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单位努力、相关部门配合、职能部门尽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二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三是优化了社区资源利用。创新项目的实施,使社区原有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尤其是社区托老所、社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优先对离休干部开放后,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四)长远效应好。一是为老龄化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杭州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城市之一。截止2008年底,杭州市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08.1万人,老龄化达16.06%。创新项目的实践成功,对杭州市乃至全国老龄化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起到示范作用,对老龄化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管理方法、应急服务机制等方面都能提供许多借鉴。二是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离休干部中有的担任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有的是某个领域造诣很深的专家学者,还有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和实干家,他们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和良好的政治优势。为他们老有所为、就近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让他们就近在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家属和子女、及时化解矛盾、关心下一代、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了余热,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五、全国推广“创建杭州市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新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创,被中组部向全国推广,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8月28日,在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作为先进城市作了经验介绍,以“全方位、广覆盖、深服务”的特点得到了中组部领导和全国其他省市同行的一致肯定。中组部《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上以“制度建设”的视角,介绍了我市出台的《关于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的实施意见》。12月16日,中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