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历史》资料:习题部分课堂课件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第1页
新高考版《历史》资料:习题部分课堂课件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第2页
新高考版《历史》资料:习题部分课堂课件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第3页
新高考版《历史》资料:习题部分课堂课件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第4页
新高考版《历史》资料:习题部分课堂课件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

历史新高考版专用选择性必修3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世界意义1.(2022辽宁,1,3分)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

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

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

的观点

(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

A22.(2021天津,1,3分)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

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

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答案

C33.(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

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

A44.(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55.(2022湖北,6,3分)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

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

料最适合论证

(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答案

D66.(2018天津文综,6,4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

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

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

C77.(2023届河北阶段检测一,4)依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朝鲜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日本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借用汉字楷书笔画造“片假名”,借用中国草书造“平假名越南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国内政治制度仿效中国体制8A.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B.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C.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D.文化交流具有单一性答案

A9考点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1.(2023届浙江嘉兴9月测试,13)有学者认为,考古学上判断古代文明产生

的标志有——城市与城镇的形成、文字的使用和王宫神庙等宏伟建筑

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人类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

)A.西亚地区B.东北非地区C.爱琴海地区D.尤卡坦半岛答案

A102.(2022首师大附属中学阶段练习,11)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

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②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③亚述一度征服埃及④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答案

A113.(2023届湖北黄冈9月考,11)乌鲁克、乌尔是先后在平原称雄的苏美尔

城邦、尼尼微、巴比伦则渐次成为当时周边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这

些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

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这种状况利于(

)A.两河流域民主政治确立B.确保西亚文明的连续性C.西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D.西亚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答案

C124.(2023届河北沧州摸底,1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

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

亚、希腊、罗马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

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促使东西方文明开始交融B.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D.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答案

B135.(2022北京通州模拟,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

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

样.”它主要说明

(

)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

D146.(2023届浙江“十校联盟”10月联考,1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

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

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收集了帝国如何管理四大政区

的资料.该文明

(

)A.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B.发明了“浮动园地”C.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D.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答案

C157.(2022重庆渝东六校期末,13)“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

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

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

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

…”这段描述可能出自

(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B.《亚历山大远征记》C.《探寻古罗马文明》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答案

D16综合集训知能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世界意义1.(2023届湖北宜昌期中,2)《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

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

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

(

)A.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答案

A172.(2016北京文综,16,3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

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

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

B183.(2019江苏单科,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

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

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

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

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

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19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

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

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

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

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

20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并分析原因.(5分)21答案

(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

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

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2知能二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的关系1.(2022辽宁大连模拟,1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

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

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

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

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答案

C232.(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

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

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

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

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

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

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

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

24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

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

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

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

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

…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

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25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

同.(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

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6答案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

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3分)(2)具体赋分要求如下:要素分值要求论点2论点明确、正确、全面(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

1论点明确、正确、不全面(只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或隐含正确、全面的论点

0论点错误或没有论点27论据和论证5~6引用史实准确;能够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充分,能围绕“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逻辑严谨

3~4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较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较充分,能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或围绕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逻辑较严谨

0~2引用史实准确;尚能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能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论述1条理清楚;表达通畅;字数足额

0条理欠清楚;表达欠通畅283.(2022上海杨浦二模,1)人类古代文明(18分)材料最初的人类文明出现于东亚、西亚、南亚、北非,以及欧洲巴尔

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在这些地区产生了一系列文明国家.古代美

洲的印第安人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些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

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成果.(1)根据所学,在表格中把古代文明与文明成果准确匹配.(填写字母)(6分)29

文明成果(填写字母)①古代西亚文明

②古代埃及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⑤古代希腊文明

⑥古代美洲文明

30文明成果

31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2)上述古代文明形成多元特征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古代埃及很早就在底比斯和雅典殖民,目前仍存在于底比斯北面

的土质砖顶梯形金字塔,系埃及第21王朝时期的建筑.灌溉技术、战

车、剑等,均由埃及传入.而希腊人崇拜的许多神祇,希腊人的哲学、文

化等,也都受到埃及的影响,所以古代希腊才较快发展出辉煌的文化.——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注:埃及第21王朝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085—前945年)(3)以上材料的内容与“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的说法矛盾吗?为

什么?(8分)32答案

(1)①古代西亚文明:F;②古代埃及文明:C;③古代中国文明:D;④古代印度文明:A;⑤古代希腊文明:B;⑥古代美洲文明:E.(6分)(2)原因: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古代文

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古代

文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任意2点,共4分)(3)不矛盾.(1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33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1分)古希腊文明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受到埃及文

明的影响,但并不影响古希腊文明的独立发展进程.(2分)由于古代希腊

文明兴起的地理和历史条件与古代埃及不同,所以其文明发展也呈现出

与埃及不同的结果.(2分)如政治制度不同,古埃及为法老专制统治,而古

希腊则是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寡头政治(2分).34单元集训1.(2023届安徽“江淮十校”二联,2)孔子从仁本教育观出发,形成了“爱

人”与以人为重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呈现人本主义色彩,在教育方

法上凸显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教人和

治人.这种教育观的终极指向是

(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服务于德治社会的建设C.恢复等级森严的礼乐制D.倡导教育体系的道德化答案

B352.(2023届浙江A9协作体联考,20)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

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金字塔——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B.②——《源氏物语》——借鉴吸收中华文化C.③——《几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D.④——“悬诗”——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答案

A363.(2016天津文综,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

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

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人答案

B374.(2023届浙江强基联盟10月统测,18)不少欧洲学者在论及拜占庭时,认为

它的历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描述符合拜占庭实际情况的

(

)①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②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③基辅罗斯是东正教的中心④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哥特式风格闻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A385.(2023届浙江宁波11月模考,19)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叙述中世纪民众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B.此书会涉及到基辅罗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C.书中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D.反映地区逐渐受罗马天主教会影响,哥特式教堂林立答案

C396.(2023届北京海淀期中,1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

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

《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

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

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答案

B407.(2022湖南,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

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

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答案

C418.(2022福建南平联考,4)清代京师同文馆学生的主要事务是为总理衙门

收发和翻译电报及其他文件,也翻译各国报纸,实习的形式主要是随使出

访担任翻译、在中国驻外使馆当译员.据此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A.旨在学习西方自然科学B.利于提高士子的国际意识C.动摇了古典人文教育的传统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

B429.(2023届四川雅安零诊,19)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

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

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

与价格波动.这说明

(

)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答案

A4310.(2023届湖北黄冈期中,7)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

曲问题的论战.梅兰芳开始他的“京剧改良运动”,通过排练时装新戏

与古装新戏,探索未来发展出路,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

京剧的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这说明了

(

)A.传统戏曲艺术难以获得生存空间B.戏剧改革服务于工人运动的需要C.文化革新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D.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主要动力答案

C4411.(2022湖南名校联考,14)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

主义.例如李汉俊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胡

汉民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C.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D.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束缚答案

D4512.(2023届江苏扬州期中,16)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

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46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答案

C4713.(2023届T8联考一,10)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答案

D4814.(2022海南,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

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

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

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1)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

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

影响.(6分)49【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

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

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

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

“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

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

时,针就指向北方.”50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

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

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

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

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

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

出来的.”51答案

(1)传播路径:战国时期,中国发明司南;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往交

流的不断深入,指南针逐渐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后又经由阿拉伯地区传入

欧洲,并在15—16世纪被欧洲人广泛应用于航海活动与殖民活动中;明朝

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倭寇使用“旱针盘”,指南针可能出现东传.(2)历史影响:①便利了全世界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往来.②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地理大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推动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更进一步,全球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也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开启殖民扩张历程,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社会转型的进程

加快.5215.(2022天津和平区二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

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

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

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材料二近代以来文化的变迁……反映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

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总体来看,近代意识形

态的显著特征是以革命为中心,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特53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次飞跃.——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

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以革命意识形态

为特征的意义.(10分)54答案

(1)特征:以儒学为中心;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体现出中华文明的

继承性与创新性.(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5分)原因:儒家思想的伦理性;儒家思想的开放性;农业社会的稳定性;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每点1分,共5分)(2)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国与世界其

他文化的联系;推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和走向胜利;推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每点2分,共10分)5516.(2023届北京朝阳期中,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对于先秦“德”观念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出这样一个线索:在原

始时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赐而“得”;后人传颂周文王的

美德,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节俭、与民同乐、孝敬、恭

祭先祖的政策与措施,最终得以使“小邦周”战胜“大邦殷”,“选建明

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

之说,人所拥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使个体成

为责任的担负者,不再是由神灵,也不再是宗族之类的集体完成.中国古

代思想中“德”的观念从天命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内心,没有走向如

同基督教、佛教那样通过偶像膜拜方式表现出信仰,而主要是关注人的

自身能力的认识与开发,寻求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56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古代人类

精神觉醒的前进步伐.——摘编自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材料二《新民说》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

表在《新民丛报》上的20篇政论文章.梁启超申明“本报取《大学》

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

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

义于中国,舍新民末由.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

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

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57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

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

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故吾所谓新民者,

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